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宝安区调研测试卷 高一语文 一、(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这些字都是必修2课文中的,你读得准吗?请把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选出来 A.廿(nin)位鬈(quan)曲童心未泯(min) B.菜羹(geng)青荇(xing)挥斥方遒(qiu) C.刑笞(ch)鸟窠(ke)接踵( zhong)而来 D.静谧(m)笼络(luo)揪(qju)心之痛 2.王小明在抄写《忆秦娥·娄山关》时,粗心写错两个字,请你帮他找出来,并改正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沦山如海,残阳如血。 ①()改为()②()改为() 3.下面一段话是从《语文学习册·必修2》中散文《高尚的生活》里选出来的。应填入哪一组关联词才合适。 知识和爱都是能无限延伸的:因而,生活得多么高尚,还能想象出更高尚的生活来。没有知识的爱与 没有爱的知识,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 A.尽管也却B.不管总都 C.不论都总D.虽然但就 4.下面是高一某班在庆祝2005年元旦晚会上,主持人说的几句话。其中有语病的是哪一句? 主持人:(值此新年来临之际),①我谨向各位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②进入高中半年来,我们每天都聆听 到老师的亲切教诲。③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辛勤、充满爱心的老师。④请允许我代表全班同学向所 有老师说一声“谢谢 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5.学完了必修1和必修2,老师要检查同学们对课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的熟悉程度。下面是四个同学的回 答。你知道是谁说错了吗 甲同学:《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古乐府民歌与北朝的《木兰辞》 合称为“乐府双璧 乙同学: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也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飞鸟集》和《园丁集》是他的 代表作品。他的作品对我国现代诗坛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丙同学: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宗主。他精通诗文书画,才高一世。《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都是他贬到黄州,游览赤壁后写下的诗文。 丁同学:巴金先生的小说《家》描绘了20世纪五四”前后封建大家庭没落崩溃的图景。人物形象中有受封 建家庭和旧礼教思想毒害极深的觉慧,也有充满青春朝气的、追求新生活的年轻叛逆者觉新 A.甲同学B.乙同学C.丙同学D.丁同学 二、(40分) (一)(20分) 6.必修2中有一些要求背诵的诗文,你能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吗?请选择其中一组试一试。(不要两组都 试,否则,按第一组评分)。(8分,每空1分) ①轻轻的我走了,:我轻轻的挥手, (徐志摩《再别康桥》)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 ③举酒属客 少焉,, (苏轼《赤壁赋》) 第二组
2006—2007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宝安区调研测试卷 高 一 语 文 一、(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这些字都是必修 2 课文中的,你读得准吗?请把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选出来。 A.廿(niàn)位 鬈(quán)曲 童心未泯(mǐn) B.菜羹(gēng) 青荇(xìng) 挥斥方遒(qíu) C.刑笞(chī) 鸟窠(kē) 接踵(zhǒng)而来 D.静谧(mì) 笼络(luò) 揪(qīu)心之痛 2.王小明在抄写《忆秦娥•娄山关》时,粗心写错两个字,请你帮他找出来,并改正。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沦山如海,残阳如血。 ①( )改为( ) ②( )改为( ) 3.下面一段话是从《语文学习册•必修 2》中散文《高尚的生活》里选出来的。应填入哪一组关联词才合适。 知识和爱都是能无限延伸的;因而, 生活得多么高尚, 还能想象出更高尚的生活来。没有知识的爱与 没有爱的知识, 不可能产生高尚的生活。 A.尽管 也 却 B.不管 总 都 C.不论 都 总 D.虽然 但 就 4. 下面是高一某班在庆祝 2005 年元旦晚会上,主持人说的几句话。其中有语病的是哪一句? 主持人:(值此新年来临之际),①我谨向各位老师致以节日的问候。②进入高中半年来,我们每天都聆听 到老师的亲切教诲。③我们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辛勤、充满爱心的老师。④请允许我代表全班同学向所 有老师说一声“谢谢”。 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学完了必修 1 和必修 2,老师要检查同学们对课文中涉及的文学常识的熟悉程度。下面是四个同学的回 答。你知道是谁说错了吗? 甲同学:《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古乐府民歌与北朝的《木兰辞》 合称为“乐府双璧”。 乙同学:泰戈尔是一位印度诗人。也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飞鸟集》和《园丁集》是他的 代表作品。他的作品对我国现代诗坛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丙同学: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坛宗主。他精通诗文书画,才高一世。《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都是他贬到黄州,游览赤壁后写下的诗文。 丁同学:巴金先生的小说《家》描绘了 20 世纪“五四”前后封建大家庭没落崩溃的图景。人物形象中有受封 建家庭和旧礼教思想毒害极深的觉慧,也有充满青春朝气的、追求新生活的年轻叛逆者觉新。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 二、(40 分) (一)(20 分) 6.必修 2 中有一些要求背诵的诗文,你能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吗?请选择其中一组试一试。(不要两组都 试,否则,按第一组评分)。(8 分,每空 1 分) 第一组: ① 轻轻的我走了, ;我轻轻的挥手,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②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③ 举酒属客, , 。少焉, , 。(苏轼《赤壁赋》) 第二组:
①悄悄的我走了 我挥一挥衣袖,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② 六国也,非秦也。,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③其声呜呜然 ,。(苏轼《赤壁赋》) 7.古代的一些词语有的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却发生了变化。你能区别开来吗?下面哪一组加点词的古今意 义是一致的?(3分) 8.必修2课文要求掌握“之、其、而、以、若、乃、者、乎”8个虚词的用法,你做过这方面的整理积累吗? 请你选出下列每组中虚词用法不一致的一项。(3分) 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回答(1)(2)题(6分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之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 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于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 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1)翻译划横线的句子。(4分) 徐君己死,尚谁予乎 (2)给划曲线的断句(用“线分开即可)。(2分) 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二)(6分) 10.还记得必修1中“点击链接”中的短文《诗无达诂》吗?“诗无达诂”是说鉴赏诗歌(文学作品)时,可 以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不脱离作品本身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从多个角度,多种层次去理解其中的意 义。请赏析下面一首小诗,然后回答(1)(2)题。(6分) 一代人(注)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注:“一代人”指“十年动乱”中的年轻一代 (1)你认为诗中的“黑夜”和“光明可以分别象征什么?(3分) 黑夜 “光明”: (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出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三)(14分) 阅读这篇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读书苦乐 杨绛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苫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
① 悄悄的我走了, ;我挥一挥衣袖,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② ,六国也,非秦也。 ,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③ 其声呜呜然, , 。 , 。(苏轼《赤壁赋》) 7.古代的一些词语有的一直沿用至今,有的却发生了变化。你能区别开来吗?下面哪一组加点词的古今意 义是一致的?(3 分) 8.必修 2 课文要求掌握“之、其、而、以、若、乃、者、乎”8 个虚词的用法,你做过这方面的整理积累吗? 请你选出下列每组中虚词用法不一致的一项。(3 分) 9.阅读下面一段文言,回答(1)(2)题(6 分) 季札之初使, 北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之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 未献。 还至徐, 徐君已 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于徐君冢树而去。 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 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1)翻译划横线的句子。(4 分) 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译文: , ? (2)给划曲线的断句(用“/”线分开即可)。(2 分) 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二)(6 分) 10.还记得必修 1 中“点击链接”中的短文《诗无达诂》吗?“诗无达诂”是说鉴赏诗歌(文学作品)时,可 以凭借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在不脱离作品本身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从多个角度,多种层次去理解其中的意 义。请赏析下面一首小诗,然后回答(1)(2)题。(6 分) 一代人(注)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注:“一代人”指“十年动乱”中的年轻一代。 (1)你认为诗中的“黑夜”和“光明”可以分别象征什么?(3 分) 答:“黑夜”: “光明”: (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出一个怎样的人生哲理?(3 分) 答: (三)(14 分) 阅读这篇散文,然后回答问题。 读书苦乐 杨 绛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
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 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 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 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 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 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 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 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 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 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 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 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 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 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 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 可以脱去几分愚味,多长几个心眼儿吧? 可惜我们“串门咐时“隐”而犹存“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 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 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心上 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乐”和“追求精神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1.第三段“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其中的“知者”和“外人”分别是什么人?(4分) “知者”是指: “外人”是指: 12.作者把读书比作“隐身串门儿,是什么意思?(3分) 答 13.请将作者描述的读书之乐概括几个要点。(3分) 14.结合你的实际,举一个例子说说自己的读书之乐。(4分) (10分) 15.《那就是我》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思念故乡的“小河”炊烟渔火”和“明月”等物象,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你仿照这种形式,另选一个物象(不要再写“小河”“炊烟渔火”和“明月”),表达你对家乡或某一个地方的 思念之情(句数不变,字数可增减)。(4分) 例句:我思念故乡的小河, 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 噢,妈妈—一 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
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 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 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 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 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 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 弟子追述夫子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 会不会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 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的《金玉良言》思考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 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 就是说,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说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 说成“浩如烟海”,书的世界却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佛说“三 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现在界”还加上“过去界”,也带上“未来界”,实在是包罗万象, 贯通三界。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阅历,随时拜师求教。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 不关心世事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各时各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 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 可惜我们“串门”时“隐”而犹存“身”,毕竟只是凡胎俗骨。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 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还不是孙大 圣毫毛变成的虫儿),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有时遇到心仪的人,听到惬意的话,或者心上 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就好比开了心窍,乐以忘言。这“乐”和“追求精神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一九八九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1.第三段“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其中的“知者”和“外人”分别是什么人?(4 分) “知者”是指: “外人”是指: 12.作者把读书比作“隐身”串门儿,是什么意思?(3 分) 答: 13.请将作者描述的读书之乐概括几个要点。(3 分) 答:① ② ③ 14.结合你的实际,举一个例子说说自己的读书之乐。(4 分) 答: 三、(10 分) 15.《那就是我》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思念故乡的“小河”“炊烟”“渔火”和“明月”等物象,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你仿照这种形式,另选一个物象(不要再写“小河”“炊烟”“渔火”和“明月”),表达你对家乡或某一个地方的 思念之情(句数不变,字数可增减)。(4 分) 例句:我思念故乡的小河, 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 噢,妈妈—— 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仿句:我思念 还有 如果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16.学校要举行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会”,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6分) 要求:1、要引用毛泽东的诗句 2、语言要有激情,有文采。 3、不少于50字,不超过80字。 17.谁没有流过泪呢?在脸上,在心里。流泪的诱因也各异:因高兴、因痛苦、因激动、因烦恼、因委屈… 请以“泪”为题,写一篇散文,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字数在800字以上。相信你一定会写真事、抒真 情、表真意。不会抄袭他人作品,不会说空话、套话。 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宝安区调研测试卷 高一语文 2006.1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6分) 古诗文阅读鉴赏(40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共四组,每组只选答1小题,共可选答4小题,8分) (1)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诗经·静女》) ②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牵牛星》) (2)①三岁为妇 靡有朝矣。(《诗经·》) 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3)①,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 ②戍卒叫,函谷举,,。(杜牧《阿房宫赋》) 4)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②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3题。(9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仿句: 我思念 , 还有 。 噢, —— 如果 , 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16.学校要举行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会”,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6 分) 要求:1、要引用毛泽东的诗句。 2、语言要有激情,有文采。 3、不少于 50 字,不超过 80 字。 四、(60 分) 17.谁没有流过泪呢?在脸上,在心里。流泪的诱因也各异:因高兴、因痛苦、因激动、因烦恼、因委屈……, 请以“泪”为题,写一篇散文,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字数在 800 字以上。相信你一定会写真事、抒真 情、表真意。不会抄袭他人作品,不会说空话、套话。 2005—2006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宝安区调研测试卷 高 一 语 文 2006. 1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 10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 76 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40 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共四组,每组只选答 1 小题,共可选答 4 小题,8 分) (1) ①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诗经•静女》) ②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迢迢牵牛星》) (2) ① 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诗经•氓》) ②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3) ①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② 戍卒叫,函谷举, , 。(杜牧《阿房宫赋》) (4) ①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苏轼《赤壁赋》) ②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苏轼《赤壁赋》)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2、3 题。(9 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和内容,从豆苗的生长情况可以看出诗人对农业劳动的生疏。 B.中间四句写诗人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劳作 C.最后两句直写自己参加农业劳动的感受和体验,“不足惜是因为归隐的喜悦大于劳作的艰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归园田居》共有五首,都表达了诗人的归隐心情和对乡居生活的感受 3.后人评价这首诗“平淡自然而又“富于情趣”。请你选取其中一个方面(或“平淡自然”或“富于情趣”)作 简要赏析。(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4、5题。(9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 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 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 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鸣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孤舟之嫠妇。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酒属客属:通“嘱”,嘱托,嘱咐 B.纵一苇之所如如:往,去 C.扣舷而歌之扣:敲击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缕:线,丝线 5.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69题。(14分)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 郎。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 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2]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3],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 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 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4]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 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5北寇,人食又乏 发军赴南,则北冠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所 谓卞庄刺彪[6],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 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议者犹曰:“裕 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 帝遂从群议,遺长孙嵩拒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释:[I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王圭。[2]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3姚泓:后秦国主, 羌族人。[4]兴:姚泓的父亲姚兴。[]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6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 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B.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 C.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D.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地点和内容,从豆苗的生长情况可以看出诗人对农业劳动的生疏。 B.中间四句写诗人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劳作。 C.最后两句直写自己参加农业劳动的感受和体验,“不足惜”是因为归隐的喜悦大于劳作的艰辛。 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归园田居》共有五首,都表达了诗人的归隐心情和对乡居生活的感受。 3.后人评价这首诗“平淡自然”而又“富于情趣”。请你选取其中一个方面(或“平淡自然”或“富于情趣”)作 简要赏析。(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 4、5 题。(9 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 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 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 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举酒属客 属:通“嘱”,嘱托,嘱咐。 B.纵一苇之所如 如:往,去。 C.扣舷而歌之 扣:敲击。 D.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缕:线,丝线。 5.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 6—9 题。(14 分) (崔)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 郎。道武[1]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 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泰常[2]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3],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 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 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4]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 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5]北寇,人食又乏, 发军赴南,则北冠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所 谓卞庄刺彪[6],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 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议者犹曰:“裕 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 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拒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选自《北史•崔浩传》) 注释:[1]道武: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王圭 。[2]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3]姚泓:后秦国主, 羌族人。[4]兴:姚泓的父亲姚兴。[5]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6]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 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 B.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 C.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 D.劲躁之人,不顾后患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