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社2016. B郝育新,杨莉等主编.计算机绘图上机指导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参考书: [4]王建华,杨莉主编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学习指导(第二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2009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上机考试(70%)+实践表现(20%)+课堂表现(10%) 计算机绘图课程的考核(考试与考查相结合)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 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重要内容。能力目标达成评价与考核总成绩中,期 末上机考试成绩占70%,实践表现(含平时上机作业完成情况)考查占20%,课堂表现成 绩占10%。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5-1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表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践表现20%、课堂表现10%, 现和实践表现) 总分100分。 6-2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表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践表现20%、课堂表现10%, 现和实践表现) 总分100分. 10-4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和实践表现)实践表现20%、课堂表现10%,总分30分。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表 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践表现20%、课堂表现10% 12-2 现和实践表现) 总分100分. 九、课程中英文简介 计算机绘图以计算机为手段,主要研究:图形的定义、存储、处理、访问、输出等。本 课程以绘图软件AutoCAD为平台,研究利用计算机绘制机械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强调 学生对图形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机械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面对大学一年级开 设,先开课程为《工程制图》,通过对绘图软件AutoCAD的学习和上机练习,掌握计算机 绘图软件的常用绘图方法,能熟练绘制符合《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零件图 和装配图,利用AutoCAD的三维建模功能,实现三维立体建模,培养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工 程图样及三维造型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和创新意识,为后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辅助手段。 通过计算机绘图的学习,学生具有运用绘图软件独立绘制工程图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 复杂零件的三维造型设计。能够满足以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以后的工作中对计算机绘 图能力的要求。 Computer Graphics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efinition,storage,processing, access and output of graphics by computer.The theory and method about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raphics by computer are studied in this course which is based on the drawing software of AutoCAD.Students'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of graphic software is the key in the course
27 版社.2016. [3]郝育新, 杨莉等主编.计算机绘图上机指导[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3. 参考书: [4]王建华,杨莉主编.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学习指导(第二版)[M]. 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2009.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期末上机考试(70%)+实践表现(20%)+课堂表现(10%) 计算机绘图课程的考核(考试与考查相结合)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 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为重要内容。能力目标达成评价与考核总成绩中,期 末上机考试成绩占 70%,实践表现(含平时上机作业完成情况)考查占 20%,课堂表现成 绩占 10%。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5-1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表 现和实践表现) 期末考试成绩占 70%、实践表现 20%、课堂表现 10%, 总分 100 分。 6-2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表 现和实践表现) 期末考试成绩占 70%、实践表现 20%、课堂表现 10%, 总分 100 分。 10-4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和实践表现) 实践表现 20%、课堂表现 10%,总分 30 分。 12-2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课堂表 现和实践表现) 期末考试成绩占 70%、实践表现 20%、课堂表现 10%, 总分 100 分。 九、课程中英文简介 计算机绘图以计算机为手段,主要研究:图形的定义、存储、处理、访问、输出等。本 课程以绘图软件 AutoCAD 为平台,研究利用计算机绘制机械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强调 学生对图形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机械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面对大学一年级开 设,先开课程为《工程制图》,通过对绘图软件 AutoCAD 的学习和上机练习,掌握计算机 绘图软件的常用绘图方法,能熟练绘制符合《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零件图 和装配图,利用 AutoCAD 的三维建模功能,实现三维立体建模,培养使用绘图软件绘制工 程图样及三维造型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和创新意识,为后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提供辅助手段。 通过计算机绘图的学习,学生具有运用绘图软件独立绘制工程图的基本能力,能够进行 复杂零件的三维造型设计。能够满足以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以后的工作中对计算机绘 图能力的要求。 Computer Graphics is mainly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the definition, storage , processing , access and output of graphics by computer. The theory and method about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raphics by computer are studied in this course which is based on the drawing software of AutoCAD.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of graphic software is the key in the course
Computer Graphics is a basic course of mechanical majors.The course is opened in the freshman year in college after they have studied Engineering Graphics.Through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drawing software AutoCAD,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common drawing method of computer drawing software,and they should have the skills to draw parts drawings and assembly drawings which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technical drawing"and "mechanical drawing".3D solid mode is realized by using AutoCAD 3D modeling function.By this way students'ability of three dimensional modeling design is trained.Through this course.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re cultivated,and students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re improved.Computer Graphics can provide supplementary means for the following course design and graduation design. After the study of Computer Graphics,students have the basic ability to use drawing software to draw the engineering drawings independently,and they can finish the three-dimensiona modeling design of complex parts.Requirements which is in the future curriculum design graduate design and future work on the computer graphics capabiliti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can be met. 《理论力学》 课程编号 0BL01903 学分 总学时 64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课程名称 理论力学 英文名称 Theoretical Mechanics 机城设计制造及其白动化、车辆丁程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执笔人 赵秋玲 审核人 戈新生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 课程性质与定位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课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 技术领域中有者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 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本课程对先开课程的要求:掌握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概念,能熟练进行微积分的运算: 掌握和熟练应用大学物理中质点力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线性代数中方程组的特性和求 解方法,具有分析和求解力学方程组的能力。 从培养高级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全局出发,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和专 业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为将来学习和掌
28 Computer Graphics is a basic course of mechanical majors. The course is opened in the freshman year in college after they have studied Engineering Graphics. Through the study and practice of drawing software AutoCAD,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common drawing method of computer drawing software, and they should have the skills to draw parts drawings and assembly drawings which 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technical drawing" and "mechanical drawing". 3D solid mode is realized by using AutoCAD 3D modeling function. By this way, students’ ability of three dimensional modeling design is trained. 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re cultivated, and students'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re improved. Computer Graphics can provide supplementary means for the following course design and graduation design. After the study of Computer Graphics, students have the basic ability to use drawing software to draw the engineering drawings independently, and they can finish the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design of complex parts. Requirements which is in the future curriculum design, graduate design and future work on the computer graphics capabiliti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can be met. 《理论力学》 课程编号 0BL01903 学分 4 总学时 64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 学时,上机: 0 学时 课程名称 理论力学 英文名称 Theoretical Mechanics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执笔人 赵秋玲 审核人 戈新生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各门力学课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 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 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 本课程对先开课程的要求:掌握高等数学中微积分的概念,能熟练进行微积分的运算; 掌握和熟练应用大学物理中质点力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线性代数中方程组的特性和求 解方法,具有分析和求解力学方程组的能力。 从培养高级机械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全局出发,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和专 业课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学习有关的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而且为将来学习和掌
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并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 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1.知识:通过课堂讲授和布置课外作业,使学生学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公理,能够将 工程实际中约束简化为几种常见约束,并知道抽象出的研究对象与实际问题的区别:学 握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能求出刚体(系)平衡时约束反力:理解滑动摩擦自锁现象,会 解决考虑摩擦时系统的平衡问题,理解滚动摩擦的现象:掌握描述点运动的两种方法: 直角坐标和自然坐标法:掌握刚体平动特性,会进行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 度的求解:能利用点的合成运动的方法解决适当的问题,掌握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 成定理,掌握科氏加速度的求法:掌握刚体平面运动分解的原理、平面运动(加)速度 分析的常用方法;了解质点动力学问题的特点及基本定律,会列出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能用动力学基本定理解决简单的质点系动力学问题:了解达朗贝尔原理的思想,知道动 静法与动力学三大定理在解决问题时的区别和联系:了解虚位移原理,会用动力学的虚 功方法解决静力学问题。 2能力:学握受力图的画法: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求力对点(轴)之矩,会进 行力系的等效替换,掌握合力矩定理:能够用动力学三大定理: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 和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质点系动力学问题:能够对刚体及系统进行简单的运动分析和动力 学分析。 3.认知: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理论力学与高中物理及大学物理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工 程问愿与抽象出的理论力学问题的区别,并对抽象出的问题进行解决。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 生堂握使学生掌握质 1-2:且有解决机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点、质点系和刚体静力 械工程问题所需 及时堂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学、运动学及动力学方 的的工程基础知 识及其应用能 面的基本理 、基本知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深 识,具有解决简单机械 后作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每周有固定时间答 力。 疑质疑。 运动(包括平衡)的问 题的能力。 堂和孰练洗取研穷理世进提。占窄出。路清注而压生石动流。 对象,进行力的分析,受 动学部分课堂讲授尽量找到动画素材进行讲解 动 2-2能够针对机 力图的绘制:掌握和熟 力学部分多找到生活或工程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械系统及过程进 练应用点和刚体运动 帮助学生理解:及时掌提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 行数学建草、分 分析的方法:掌握和熟 学牛的学习。 析、论证和求解。 练应用质点系动力学 课后作业:受力图作业要把学生所取的每个研究对象 原理,具有解决简单的 力都进行 找出34名作业优秀的学生 动力学问题的能力。 将其作业画在黑板上,老师进行课堂讲评。运动学作
29 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并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 的工程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1.知识:通过课堂讲授和布置课外作业,使学生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公理,能够将 工程实际中约束简化为几种常见约束,并知道抽象出的研究对象与实际问题的区别;掌 握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能求出刚体(系)平衡时约束反力;理解滑动摩擦自锁现象,会 解决考虑摩擦时系统的平衡问题,理解滚动摩擦的现象;掌握描述点运动的两种方法: 直角坐标和自然坐标法;掌握刚体平动特性,会进行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 度的求解;能利用点的合成运动的方法解决适当的问题,掌握速度合成定理和加速度合 成定理,掌握科氏加速度的求法;掌握刚体平面运动分解的原理、平面运动(加)速度 分析的常用方法;了解质点动力学问题的特点及基本定律,会列出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能用动力学基本定理解决简单的质点系动力学问题;了解达朗贝尔原理的思想,知道动 静法与动力学三大定理在解决问题时的区别和联系;了解虚位移原理,会用动力学的虚 功方法解决静力学问题。 2.能力:掌握受力图的画法;掌握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求力对点(轴)之矩,会进 行力系的等效替换,掌握合力矩定理;能够用动力学三大定理: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 和动能定理解决简单的质点系动力学问题;能够对刚体及系统进行简单的运动分析和动力 学分析。 3.认知: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理论力学与高中物理及大学物理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工 程问题与抽象出的理论力学问题的区别,并对抽象出的问题进行解决。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1-2:具有解决机 械工程问题所需 的的工程基础知 识 及 其 应 用 能 力。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 生掌握使学生掌握质 点、质点系和刚体静力 学、运动学及动力学方 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识,具有解决简单机械 运动(包括平衡)的问 题的能力。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内容的课 后作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每周有固定时间答 疑质疑。 2-2 能够针对机 械系统及过程进 行数学建模、分 析、论证和求解。 掌握和熟练选取研究 对象,进行力的分析,受 力图的绘制;掌握和熟 练应用点和刚体运动 分析的方法;掌握和熟 练应用质点系动力学 原理,具有解决简单的 动力学问题的能力。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互动交流; 运动学部分课堂讲授尽量找到动画素材进行讲解,动 力学部分多找到生活或工程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学习。 课后作业:受力图作业要把学生所取的每个研究对象 和每个力都进行批改,找出 3-4 名作业优秀的学生, 将其作业画在黑板上,老师进行课堂讲评。运动学作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业尽量找到动画素材进行提示,并要在运动学综合课 上进行综合讲解。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理论教学(64学时) (一)绪论(4学时)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如何学好本课程: 掌握力和刚体的概念:掌握静力学公理:会取研究对象和进行受力分析、会画受力图。 本章的重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本章的难点: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2学时)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及平衡条件(几何法、解析法):平面力偶系的概念,平面力偶系的 合成及平衡条件。 本章的重点:掌握用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求约束反力:掌握用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求 约束反力。 本章的难点:平面力偶系的概念。 (三)平面任意力系(6学时) 掌握力线平移定理:会将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理解主向量与主矩的概念: 能进行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结果的分析:掌握合力矩定理: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与平衡方程:灵活应用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理解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本章的重点:合力矩定理: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 平衡方程的应用: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本章的难点: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结果的分析。 (四)空间力系(4学时) 掌握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会求力对轴之矩。掌握空间一般力系平衡方程:会求 平行力系的中心及物体的重心。 本章的重点: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平行力系的中心,物体的重心。 本章的难点:力对轴之矩: (五)摩擦(2学时) 复习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掌握考虑摩擦时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理解自锁现象,能求解考虑摩擦时系统的平衡问题。 本章的重点:理解自锁现象。 本章的难点:考虑摩擦时刚体系统的平衡范围的确定 (六)点的运动(2学时)
30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业尽量找到动画素材进行提示,并要在运动学综合课 上进行综合讲解。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理论教学(64 学时) (一)绪论(4 学时)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如何学好本课程; 掌握力和刚体的概念;掌握静力学公理;会取研究对象和进行受力分析、会画受力图。 本章的重点: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本章的难点: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二)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2 学时)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及平衡条件(几何法、解析法) ; 平面力偶系的概念,平面力偶系的 合成及平衡条件。 本章的重点:掌握用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求约束反力;掌握用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求 约束反力。 本章的难点:平面力偶系的概念。 (三)平面任意力系(6 学时) 掌握 力线平移定理;会将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理解主向量与主矩的概念; 能进行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结果的分析;掌握合力矩定理;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与平衡方程;灵活应用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理解静定与静不定问题的概念。 本章的重点:合力矩定理;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 平衡方程的应用;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本章的难点:平面一般力系的简化结果的分析。 (四)空间力系(4 学时) 掌握 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会求力对轴之矩。掌握空间一般力系平衡方程;会求 平行力系的中心及物体的重心。 本章的重点: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平行力系的中心,物体的重心。 本章的难点:力对轴之矩。 (五)摩擦(2 学时) 复习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概念,掌握考虑摩擦时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 理解自锁现象,能求解考虑摩擦时系统的平衡问题。 本章的重点:理解自锁现象。 本章的难点:考虑摩擦时刚体系统的平衡范围的确定。 (六)点的运动 (2 学时)
掌握点运动的直角坐标和自然坐标表示法。 本章的重点:在两种坐标系下点的速度、加速度的表示方法。 本章的难点:自然坐标系概念的建立。 (七)刚体基本运动(2学时) 掌握平动的定义和特性:掌握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掌握定轴轮系的 传动比的概念和求法。 本章的重点: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本章的难点: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 (八)点的合成运动(6学时) 掌握点合成运动的概念及速度合成定理:掌握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掌握科氏加速度的产生和求法。 本章的重点:(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的产生和求法, 本章的难点:科氏加速度的求法。 (九)刚体平面运动及运动学综合(8学时) 掌握刚体平面运动分解的原理:掌握求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的两种常用方法:投影定 理和瞬心法:掌握平面图形上各点的加速度求法。 本章的重点:求平面图形上各点的(加)速度。 本章的难点:解心的确定:基点法求加速度公式的应用。 (十)质点运动徽分方程(2学时) 了解质点动力学问题的特点及基本定律:会列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十一)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8学时) 会用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解决质点系动力学问愿:掌握质系动量矩计算:能解决定 轴转动动力学问题:会求转动惯量:会求解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问题。 本章的重点:质点和质系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问题求解。 本章的难点: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问题求解。 (十二)动能定理和三大定律综合应用(8学时) 掌握力和力系的功的计算:会计算质系动能:掌握动能定理应用:掌握质系动力学问题 各种解法。 本章的重点:力和力系的功的计算、刚体动能的计算:微分形式和有限形式的动能定理。 本章的难点: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和解决其动力学问题。 (十三)达朗贝尔原理(4学时) 了解惯性力系简化结果及达朗贝尔原理:理解动静法与三大定律解决问题的区别和联 (十四)虚位移原理、动力学复习及总复习(6学时) 会用虚功原理解决静力学问题:能够对课程内容整体歌铭及重点更好地把握
31 掌握点运动的直角坐标和自然坐标表示法。 本章的重点:在两种坐标系下点的速度、加速度的表示方法。 本章的难点:自然坐标系概念的建立。 (七)刚体基本运动(2 学时) 掌握平动的定义和特性;掌握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掌握 定轴轮系的 传动比的概念和求法。 本章的重点: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本章的难点: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矢量表示法。 (八)点的合成运动(6 学时) 掌握点合成运动的概念及速度合成定理;掌握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掌握科氏加速度的产生和求法。 本章的重点:(加)速度合成定理;科氏加速度的产生和求法。 本章的难点:科氏加速度的求法。 (九)刚体平面运动及运动学综合(8 学时) 掌握刚体平面运动分解的原理;掌握求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的两种常用方法:投影定 理和瞬心法;掌握平面图形上各点的加速度求法。 本章的重点:求平面图形上各点的(加)速度。 本章的难点:瞬心的确定;基点法求加速度公式的应用。 (十)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2 学时) 了解质点动力学问题的特点及基本定律;会列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十一)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8 学时) 会用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解决质点系动力学问题;掌握质系动量矩计算;能解决定 轴转动动力学问题;会求转动惯量;会求解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问题。 本章的重点:质点和质系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问题求解。 本章的难点:刚体平面运动动力学问题求解。 (十二)动能定理和三大定律综合应用(8 学时) 掌握力和力系的功的计算;会计算质系动能;掌握动能定理应用;掌握质系动力学问题 各种解法。 本章的重点:力和力系的功的计算、刚体动能的计算;微分形式和有限形式的动能定理。 本章的难点: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和解决其动力学问题。 (十三)达朗贝尔原理(4 学时) 了解惯性力系简化结果及达朗贝尔原理;理解动静法与三大定律解决问题的区别和联 系 。 (十四)虚位移原理、动力学复习及总复习(6 学时) 会用虚功原理解决静力学问题;能够对课程内容整体脉络及重点更好地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