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议教学进度 内容 讲课课堂讨论与习 工程和生活中 小计 范例演示 1绪论 4 2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05 3平面任意力系 0.5 05 6 4空间力系 5摩擦 0.5 6点的运动 7刚体基本运动 2 2 占的合成云动 5 9刚体平面运动及运动学综合 10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2 11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 6 8 12动能定理和三大定律综合应用 13达朗贝尔原理 14虚位移原理动力学复习及总复习 4 6 共计 50 85 55 64 五、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动画、工程及生活中的实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理解。 作业的数量按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与听课时间之比为1:1安排,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方面的内容。对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 排课内讲评作业。 对重点、难点章节(如:受力图、平面任意力系、点的合成运动、则体平面运动及运动 学综合、动能定理和三大定律综合应用等)应安排习题课,例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 固所学知识。 在条件具备情况下,鼓励教师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工程案例教学等创新手段教学。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材: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理论力学》(第8版,)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16 参考书:(1)谢传锋主编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1 (2)郝桐生主编理论力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3,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评分类型:百分制。 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 考试采取闭卷方式
32 四、建议教学进度 内容 讲 课 课堂讨论与习 题 工程 和生活中 范 例 演 示 小 计 1 绪论 3 1 4 2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1 0.5 0.5 2 3 平面任意力系 5 0.5 0.5 6 4 空间力系 4 4 5 摩擦 1 0.5 0.5 2 6 点的运动 2 2 7 刚体基本运动 2 2 8 点的合成运动 5 1 6 9 刚体平面运动及运动学综合 7 1 8 10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2 2 11 动量定理和动量矩定理 6 1 1 8 12 动能定理和三大定律综合应用 6 2 8 13 达朗贝尔原理 2 2 4 14 虚位移原理动力学复习及总复习 4 2 6 共计 50 8.5 5.5 64 五、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展示动画、工程及生活中的实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理解。 作业的数量按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与听课时间之比为 1:1 安排,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方面的内容。对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 排课内讲评作业。 对重点、难点章节(如:受力图、平面任意力系、点的合成运动、刚体平面运动及运动 学综合、动能定理和三大定律综合应用等)应安排习题课,例题的选择以培养学生消化和巩 固所学知识。 在条件具备情况下,鼓励教师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工程案例教学等创新手段教学。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材: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理论力学》(第 8 版, I)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参考书:(1)谢传锋主编.理论力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郝桐生主编.理论力学(第 3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评分类型:百分制。 期末考试成绩占 80%,平时成绩占 20%。 考试采取闭卷方式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毕业要求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指标点 12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上课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回答 中的回答问题、课堂练习、作业)问题、课堂练习、作业)占20%,总分100分 2-2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上课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回答 中的回答问题、课堂练习、作业)问题、课堂练习、作业)占20%,总分100分 九、课程中荚文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它是各门后续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并 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三部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 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主要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 或简化、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主要包括点的运 动学、刚体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与作用 力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 尔原理和虚位移原理等。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 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 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 生用力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and theoretical technical courses,it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follow-up mechanics courses,and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many areas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fields.This course includes three parts:statics,kinematics and dynamics.Statics studies balanced conditions of object under forces.including the stress analysis of the object,the force system equivalent replacement or simplify,balanced conditions of various forced system and their applications.Kinematic studies the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movement of objects,including the kinematics of the the rigid body,point of synthetic moveme plana motion of rigid bod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chanical motion and he forces of object,including the basic equations of particle dynamics,momentum,moment of momentum theorem and the theorem of kinetic energy,d'Alembert principle and principle of virtualdisplacemen The main aim of this course is the following: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laws of the particle,system of particles and rigid body mechanical movement(including balance)and their research methods,to prepare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learning about the subsequent courses and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future learning the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Students learn how to use the theoretical mechanics theory and methods to analyze and solve some simpl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Develop the ability of questions,analyze problems and problem-oing for students with mechanical methods 33
33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1-2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上课 中的回答问题、课堂练习、作业) 期末考试成绩占 80%、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回答 问题、课堂练习、作业)占 20%,总分 100 分 2-2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上课 中的回答问题、课堂练习、作业) 期末考试成绩占 80%、平时成绩(上课中的回答 问题、课堂练习、作业)占 20%,总分 100 分 九、课程中英文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它是各门后续力学课程的理论基础,并 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三部分: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 学。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条件,主要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系的等效替换 或简化、各种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性质,主要包括点的运 动学、刚体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刚体的平面运动。动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与作用 力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动能定理、达朗贝 尔原理和虚位移原理等。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 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准备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 件;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 生用力学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and theoretical technical courses, it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follow-up mechanics courses, and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many areas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fields. This course includes three parts: statics,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Statics studies balanced conditions of object under forces, including the stress analysis of the object, the force system equivalent replacement or simplify, balanced conditions of various forced system and their applications. Kinematic studies the geometrical properties of the movement of objects, including the kinematics of the point, simple motions of the rigid body, point of synthetic movement, planar motion of rigid body. Dynamics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chanical motion and the forces of object, including the basic equations of particle dynamics, momentum, moment of momentum theorem and the theorem of kinetic energy, d'Alembert principle and principle of virtual displacement. The main aim of this course is the following: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laws of the particle, system of particles and rigid body mechanical movement (including balance) and their research methods, to prepare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learning about the subsequent courses, and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future learning the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ents learn how to use the theoretical mechanics theory and methods to analyze and solve some simpl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Develop the ability of questions, analyze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for students with mechanical methods
《制图专用周》 课程编号 01BS01902 学分 2 总学时 2周 实验/上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 课程名称 制图专用周 英文名称 Graphing and Mapping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 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执笔人 郝育新 审核人 杨莉 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制图专用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是在经过前期系统的工程制图投影理论和视图 表达知识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程制图知 识的能力、对机械零部件的实际测量和绘制能力,为后续课程在图解、图示、读图能力以及 绘图技能等方面奠定基础。同时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1知识: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讲授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零部件的测绘、零件草图 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装配图的作用、装配图 的内容,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常见的装配结构,掌握测绘装配体和复杂零件的基本方法和步 骤,正确查阅《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对现有部件进行拆卸、测量、制定技术要求并绘制出零件草图 再根据草图整理成零件图,通过拆卸和测绘使学生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培养其工程意识: 培养学生能根据给定部件的零件图和装配示意图,正确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所具备的功能,并 由零件图拼画成装配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 定:培养学生具备能读懂装配图,全面理解设计意图,搞清机器工作原理、装配关系、技术 要求和每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并由装配图正确拆画主要零件的零件图: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认知:机械零部件测绘是在《工程制图》课程理论教学之后,集中2周的时间对零部 件进行测绘,并以手工绘图的形式完成绘图要求的综合实践,通过拼画装配图、零部件测绘 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绘图能力、测绘能力和动手能力。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51能够在解 使学生具备由零件图拼课堂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零部 决复杂机械了 画装配图、零部件的测 件实物、视频等手段,查阅有关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程问题过程中, 绘、零件草图的绘制方 坚持制图基本知识、理论和机械工程实际相联系的原 使用现代工具 法,以及通过查阅设计手 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4 《制图专用周》 课程编号 0BS01902 学 分 2 总 学 时 2 周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 学时,上机: 学时 课程名称 制图专用周 英文名称 Graphing and Mapping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车辆工 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执 笔 人 郝育新 审 核 人 杨莉 先修课程 工程制图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制图专用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是在经过前期系统的工程制图投影理论和视图 表达知识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工程制图知 识的能力、对机械零部件的实际测量和绘制能力,为后续课程在图解、图示、读图能力以及 绘图技能等方面奠定基础。同时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1.知识: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环节讲授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零部件的测绘、零件草图 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装配图的作用、装配图 的内容,装配图的表达方法、常见的装配结构,掌握测绘装配体和复杂零件的基本方法和步 骤,正确查阅《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2.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对现有部件进行拆卸、测量、制定技术要求并绘制出零件草图, 再根据草图整理成零件图,通过拆卸和测绘使学生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培养其工程意识; 培养学生能根据给定部件的零件图和装配示意图,正确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所具备的功能,并 由零件图拼画成装配图,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规 定;培养学生具备能读懂装配图,全面理解设计意图,搞清机器工作原理、装配关系、技术 要求和每个零件的结构形状,并由装配图正确拆画主要零件的零件图;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3.认知:机械零部件测绘是在《工程制图》课程理论教学之后,集中 2 周的时间对零部 件进行测绘,并以手工绘图的形式完成绘图要求的综合实践,通过拼画装配图、零部件测绘 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绘图能力、测绘能力和动手能力。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5-1 能 够 在 解 决复杂机械工 程问题过程中, 使用现代工具 使学生具备由零件图拼 画装配图、零部件的测 绘、零件草图的绘制方 法,以及通过查阅设计手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零部 件实物、视频等手段,查阅有关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坚持制图基本知识、理论和机械工程实际相联系的原 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获取相 文南 册与机械制图国标准文 实践环节:根据给定的零部件图和装配示意图, 资料和信息。 件,回去有关信总。查阅 工作原理,设计装配图表达方案,最终形成符合国家 相关文献资料,能正确表 标准的、表达正确合理的装配图。查阅机械制图国家 达中等复杂部件的装配 标准获取有关零件信息。 图。 8-4在机械 培养学生具备能对给定 程领域解决复 装配体实物,进行分析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零部 理解设计意图,描清其工 杂工程间题实 件实物、视频等手段,坚持理论和工程实际相联系的 作原理、转甲关系、特 原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课程过程中树立 践中,具有人文 要求和每个零件的结物 社会责任成与机械工程师所有的职业首德和青任 会科学素养 社会责任感 对零部件进行 :零部件测绘采用分组的方式 组 设计表达方案 每组测绘一个装配体 。画出装配体普通零件的零件草 理解工程师的 树立 职业道德和责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 图,并进行测绘,进而由零件草图绘制成装配图。测 械工程师所应有的职业 绘讨程中有老师在讲行现场答凝。 任。 道德和责任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机械 部件实物、视频等手段,讲授典型部件的工作原理 10-2能够通过 培养学生针对复杂机械 装配关系、尺寸分析等,通过分析使学生掌握装配图 口头及书面方 工程问题中,诵过自主学 表达方案的选择、尺寸标注等方法。分组答辩:通过 式表达自己的 学生自己对所完成的装配图表达方案、零件测绘图样 想法,能够进行 习和讨论,锻炼学生口头 的讲述与答辩,锻炼表达能力,加深对装配图、零部 有效的陈述发 表达能力与图样表达能 的测绘的理解 言: 拼画装配图实践:根据所给定的零部件图,由学生自 主分析其工作原理、装配图的表达方案和尺寸标注等 方案,并最终形成装配图。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理论教学(2周) (一)装配图知识(4学时) 掌握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掌握正确绘制和阅读装配图的方法:学习掌握从装配图中 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暖。 本章的重点:装配图的阅读和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本章的难点: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方法。 (二)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20学时) 掌握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掌握阅读装配示意图的方法:通过实践完成 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的绘制。 本章的重点:拼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设计装配图表达方案 本章的难点:设计装配图表达方案。 (三)部件测绘(24学时)
35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获取相关文献 资料和信息。 册与机械制图国标准文 件,回去有关信息。查阅 相关文献资料,能正确表 达中等复杂部件的装配 图。 实践环节:根据给定的零部件图和装配示意图,分析 工作原理,设计装配图表达方案,最终形成符合国家 标准的、表达正确合理的装配图。查阅机械制图国家 标准获取有关零件信息。 8-4 在 机 械 工 程领域解决复 杂工程问题实 践中,具有人文 社会科学素养、 社会责任感,能 理解工程师的 职业道德和责 任。 培养学生具备能对给定 装配体实物,进行分析, 理解设计意图,搞清其工 作原理、装配关系、技术 要求和每个零件的结构 形状,对零部件进行测 绘,设计表达方案。树立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机 械工程师所应有的职业 道德和责任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零部 件实物、视频等手段,坚持理论和工程实际相联系的 原则,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课程过程中树立 社会责任感与机械工程师所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责任。 分组实践:零部件测绘采用分组的方式,3-4 人一组, 每组测绘一个装配体。画出装配体普通零件的零件草 图,并进行测绘,进而由零件草图绘制成装配图。测 绘过程中有老师在进行现场答疑。 10-2 能够通过 口头及书面方 式表达自己的 想法,能够进行 有效的陈述发 言; 培养学生针对复杂机械 工程问题中,通过自主学 习和讨论,锻炼学生口头 表达能力与图样表达能 力。 课堂讲授:突出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机械 部件实物、视频等手段,讲授典型部件的工作原理、 装配关系、尺寸分析等,通过分析使学生掌握装配图 表达方案的选择、尺寸标注等方法。分组答辩:通过 学生自己对所完成的装配图表达方案、零件测绘图样 的讲述与答辩,锻炼表达能力,加深对装配图、零部 件的测绘的理解。 拼画装配图实践:根据所给定的零部件图,由学生自 主分析其工作原理、装配图的表达方案和尺寸标注等 方案,并最终形成装配图。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理论教学(2 周) (一)装配图知识(4 学时) 掌握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掌握正确绘制和阅读装配图的方法;学习掌握从装配图中 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本章的重点:装配图的阅读和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本章的难点: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方法。 (二)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20 学时) 掌握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掌握阅读装配示意图的方法; 通过实践完成 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的绘制。 本章的重点:拼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设计装配图表达方案。 本章的难点:设计装配图表达方案。 (三)部件测绘(24 学时)
掌握部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实践完成部件中非标准件的测绘,绘制零件草图并 由草图拼画部件装配图。 本章的重点: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常用测量尺寸的方法,零件草图的绘制。 本章的难点:零件图尺寸的合理标注,极限与配合、表面结构和技术要求的选择和确定 (四)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8学时) 通过实践掌握阅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实践掌握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 雅。 本章的重点: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本章的难点:设计所拆画零件图的表达方案。 四、建议教学进度 内容 讲课尺规作图答辩修改小计 理论教学 1装配图知识 4 2由零件图拼画转配图 2 16 2 20 3部件测绘 20 24 4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8 共计 10 41 5 56 五、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 讲授装配图基本知识、装配图的表达方式、装配图的读图方法,零部件测绘方法、过程 等。 2。分组实践 零部件测绘采用分组的方式,3人一组,每组测绘一个装配体。 3.启发式教学 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材: [王建华,郝育新主编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第三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 社.2016 [2]王建华,郝有新主编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习题集(第三版)M).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2016. [3)万静,许纪倩主编机械制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周霭明,缪临平,顾文逵机械制图(第四版)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机械零部件测绘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
36 掌握部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通过实践完成部件中非标准件的测绘,绘制零件草图并 由草图拼画部件装配图。 本章的重点: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常用测量尺寸的方法,零件草图的绘制。 本章的难点:零件图尺寸的合理标注,极限与配合、表面结构和技术要求的选择和确定。 (四)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8 学时) 通过实践掌握阅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实践掌握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 骤。 本章的重点:拆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本章的难点:设计所拆画零件图的表达方案。 四、建议教学进度 内容 讲 课 尺 规 作 图 答 辩 修 改 小 计 理论教学 1 装配图知识 4 4 2 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 2 16 2 20 3 部件测绘 2 20 2 24 4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2 5 1 8 共计 10 41 5 56 五、教学方式 1.课堂讲授 讲授装配图基本知识、装配图的表达方式、装配图的读图方法,零部件测绘方法、过程 等。 2.分组实践 零部件测绘采用分组的方式,3 人一组,每组测绘一个装配体。 3.启发式教学 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材: [1]王建华,郝育新主编.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第三版)[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 社.2016. [2]王建华,郝育新主编.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习题集(第三版)[M]. 北京:国防工业出 版社.2016. [3] 万静,许纪倩主编.机械制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 周霭明,缪临平,顾文逵.机械制图(第四版)[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机械零部件测绘以考核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