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孤,必有邻 写作指导课
德不孤,必有邻 写作指导课
文题解读 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 “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必有邻”。从字 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
文题解读 • 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 “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 •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必有邻”。从字 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
导语解读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必有芳邻; 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 友
导语解读 •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必有芳邻; 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 友
对于考生而言,有如下两种理解可能,一是说要 跟有德行的人交朋友,以提升自我的品行;二是 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他们容易找到志同道合 之人,是谓“同明相照,同类相求”。前者从 “邻”的角度切入,后者从“君子”的角度切入。 ·上述两种理解都有点流于表面,应该有更深层面 的思考。孔子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并不简单是交 朋友的道理,而是强调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身边 的人。即首先要砥砺品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 有德行的人,立于“仁道”之中,再用自己的涵 养去影响自己身边的人,耳濡目染,以成大境 这样的理解既迥异于一般的考生思维,又更能还 原孔子的思想
• 对于考生而言,有如下两种理解可能,一是说要 跟有德行的人交朋友,以提升自我的品行;二是 有德行的人并不会孤单,他们容易找到志同道合 之人,是谓“同明相照,同类相求”。前者从 “邻”的角度切入,后者从“君子”的角度切入。 • 上述两种理解都有点流于表面,应该有更深层面 的思考。孔子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并不简单是交 朋友的道理,而是强调用自己的德行去影响身边 的人。即首先要砥砺品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 有德行的人,立于“仁道”之中,再用自己的涵 养去影响自己身边的人,耳濡目染,以成大境。 这样的理解既迥异于一般的考生思维,又更能还 原孔子的思想
素材选择(哪些适合) 孟母三迁的故事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六尺巷”的故事 “咏雪”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 齐宣王的“三赏 雷锋的精神 白求恩不远万里来中国拯救伤员
素材选择(哪些适合) • 孟母三迁的故事 •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六尺巷”的故事 • “咏雪”的故事 • “三顾茅庐”的故事 • 齐宣王的“三赏” • 雷锋的精神 • 白求恩不远万里来中国拯救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