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 Macro economics)一词是 由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获得 者之一R·费瑞希(R· Frisch)在1933年提出 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 30年代。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 通论》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 产生的标志
2 宏观经济学(Macro economics)一词是 由挪威著名经济学家、首届诺贝经济学奖获得 者之一R·费瑞希(R·Frisch)在1933年提出 来的。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认为出现于20世纪 30年代。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 通论》一书的出版,被认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 产生的标志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微观与宏观是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以经济总量为研究对象,揭示经济总量之 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提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达到促进经济 稳定增长、保证充分就业、维持物价稳定 的目的
3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微观与宏观是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以经济总量为研究对象,揭示经济总量之 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提出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达到促进经济 稳定增长、保证充分就业、维持物价稳定 的目的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 形成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 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4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古典宏观经济学(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 以凯恩斯主义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 形成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 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结论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 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或者不存在着资源的闲 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工 资率水平下,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 换言之,经济总是接近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
5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结论 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就业与国民收入的一些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经济总是接近,或者就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上。 这就意味着几乎没有,或者不存在着资源的闲 置; 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这就意味着在现行市场工 资率水平下,愿意工作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 换言之,经济总是接近于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所生产出来任何产出均有需求
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理论的请问 凯恩斯论萨伊法则 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一—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他认为,完全相反,“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 给”一人们将之称为“凯恩斯法则” 凯恩斯不赞同古典理论的观点:利率的自由变 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他强调人们储蓄和投 资有许多原因,而不仅仅只有利率这一唯一因素。 储蓄不会自动投资
6 凯恩斯主义对古典经济理论的诘问 凯恩斯论萨伊法则 凯恩斯反对萨伊法则——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他认为,完全相反, “需求会创造出自身的供 给”——人们将之称为“凯恩斯法则” 。 凯恩斯不赞同古典理论的观点:利率的自由变 动可以确保储蓄等于投资。他强调人们储蓄和投 资有许多原因,而不仅仅只有利率这一唯一因素。 储蓄不会自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