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境问题的启示 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和“环境运动”的兴起,可使我们得到许多启示, 对于寻求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途径,恢复和重建生态平衡,协调人与自然 的关系等均有益处。 1.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库:自从环境科学兴起后,对于环 境的定义众说纷坛。从其功能和作用的角度看,所谓环境就是人类或生物 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和各种物质资源的总和,即相对于某一中心体的全部客 体及其相互关系。所以,E.奥德姆认为,环境的能力并非是无限的“供 应仓库和生存空间”( supply depot and living space)。这样来定义环 境,无论对环境生态问题实质的理论认识还是对环境生态问题的实际解决 都是有益的。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诞生以来作为中心体与自然界客体及其 相互关系之间发生了各种联系,但首先是表现为对食物的需要,而食物就 是环境的组成成分。采集和狩猎是人类索取资源(食物)的方式,是主、 客体之间发生关系的具体形式。到了农业社会,生活相对稳定下来,人类 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也是环境的组成成分。即使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 和发展,人类也没有摆脱对环境的这种依赖关系。实际上,近代和现代意 义上的工业,就是以机器体系作为劳动手段采挖自然物质资源和对这些原 料及农产品等原料进行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人类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劳动 加工,把周围环境里的自然资源最终转化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以满足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没有环境资源这个物质基础,哪一种工业的 再生产都将无法进行。只是由于形式的变化,一些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例如合成纤维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棉织品,但化纤生产所需要的 切原料也是环境的组成。自然生态系统的许多产品至今在人类的生活中仍 占有很大的比重。人们所喜食的各种山珍海味,医药上所需要的一些原料 都是取自生态系统。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大量木材,而且通过光 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CO,释放人类和动物所需的氧气,调节气候,并为 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和维护着生物圈的正常功能。现在,人类感到自身的
(二)环境问题的启示 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和“环境运动”的兴起,可使我们得到许多启示, 对于寻求解决当今环境问题的途径,恢复和重建生态平衡,协调人与自然 的关系等均有益处。 1.环境是人类生存所依赖的资源库:自从环境科学兴起后,对于环 境的定义众说纷坛。从其功能和作用的角度看,所谓环境就是人类或生物 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和各种物质资源的总和,即相对于某一中心体的全部客 体及其相互关系。所以,E.奥德姆认为,环境的能力并非是无限的“供 应仓库和生存空间”(supply depot and living space)。这样来定义环 境,无论对环境生态问题实质的理论认识还是对环境生态问题的实际解决 都是有益的。 从环境生态学的角度看,人类诞生以来作为中心体与自然界客体及其 相互关系之间发生了各种联系,但首先是表现为对食物的需要,而食物就 是环境的组成成分。采集和狩猎是人类索取资源(食物)的方式,是主、 客体之间发生关系的具体形式。到了农业社会,生活相对稳定下来,人类 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也是环境的组成成分。即使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 和发展,人类也没有摆脱对环境的这种依赖关系。实际上,近代和现代意 义上的工业,就是以机器体系作为劳动手段采挖自然物质资源和对这些原 料及农产品等原料进行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人类社会通过一系列的劳动 加工,把周围环境里的自然资源最终转化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以满足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没有环境资源这个物质基础,哪一种工业的 再生产都将无法进行。只是由于形式的变化,一些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例如合成纤维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棉织品,但化纤生产所需要的一 切原料也是环境的组成。自然生态系统的许多产品至今在人类的生活中仍 占有很大的比重。人们所喜食的各种山珍海味,医药上所需要的一些原料 都是取自生态系统。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大量木材,而且通过光 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 CO2,释放人类和动物所需的氧气,调节气候,并为 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和维护着生物圈的正常功能。现在,人类感到自身的
生存受到威胁,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认识到了有些资源在枯竭,物质基 础受到了破坏。其他生物也是如此,植物要生长,与其客体及相互关系即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是对资源的需求关系,它要从土壤中得到水分和养 分,从太阳辐射获得能量。因此,人类应该自觉地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也 是保护人类自身。 2.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或生物与其环境的 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发展,生物要保 证种族延续,所需要的条件和物质都只能从各自的环境中获得。人口种群 的增长需要更多的粮食,而粮食的增长只能是在提高现有耕地单位产量的 同时相应地扩大可耕面积,这必然要砍伐森林或开垦草原,而这将意味着 破坏许多动物的生境,消灭件多植物种群,减少生态多样性并引起生态系 统一系列生态关系的改变。再如,电力工业或其他工业的发展,即使采取 些环保措施,也不可避免地要加重一些区域内的大气污染。可见,人类 现在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并非人类的本意,它是伴随着人口的增 长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产失的。人类今后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或改变一些 生态关系前,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当前,抛弃“人是自然界的主宰者” 的旧观念,树立“人也是自然界一成员”的新观念是很重要的。环境是资 源库,但其中的资源并非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适度开发和永 续利用才是科学和明智的 3.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同生命系统一样, 环境系统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整个生物圈就是一个生 命巨人。大气的严重污染引起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的形成,而后 三者对生命系统的损伤降低了生物圈的自净功能,使大气污染的程度更加 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正是局部生态环境破 坏效应的叠加结果,是量变引起的质变。同理,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是 全球生态环境质量好转的基础。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的义务和责 任。尤其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的工业发达国家,更应主动地在这 方面多承担些义务
生存受到威胁,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认识到了有些资源在枯竭,物质基 础受到了破坏。其他生物也是如此,植物要生长,与其客体及相互关系即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是对资源的需求关系,它要从土壤中得到水分和养 分,从太阳辐射获得能量。因此,人类应该自觉地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也 是保护人类自身。 2.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或生物与其环境的 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要生存发展,生物要保 证种族延续,所需要的条件和物质都只能从各自的环境中获得。人口种群 的增长需要更多的粮食,而粮食的增长只能是在提高现有耕地单位产量的 同时相应地扩大可耕面积,这必然要砍伐森林或开垦草原,而这将意味着 破坏许多动物的生境,消灭件多植物种群,减少生态多样性并引起生态系 统一系列生态关系的改变。再如,电力工业或其他工业的发展,即使采取 一些环保措施,也不可避免地要加重一些区域内的大气污染。可见,人类 现在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并非人类的本意,它是伴随着人口的增 长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产失的。人类今后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或改变一些 生态关系前,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当前,抛弃“人是自然界的主宰者” 的旧观念,树立“人也是自然界一成员”的新观念是很重要的。环境是资 源库,但其中的资源并非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适度开发和永 续利用才是科学和明智的。 3.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同生命系统一样, 环境系统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整个生物圈就是一个生 命巨人。大气的严重污染引起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的形成,而后 三者对生命系统的损伤降低了生物圈的自净功能,使大气污染的程度更加 严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正是局部生态环境破 坏效应的叠加结果,是量变引起的质变。同理,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是 全球生态环境质量好转的基础。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的义务和责 任。尤其对全球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的工业发达国家,更应主动地在这 方面多承担些义务
环境系统的统一和相互制约关系,还表现在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提供并 不是无偿的。主体的“索取”应该与对客体的“偿还”实现等价,否则就 是生态平衡失调,就随之产生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对地下水的利用 应该与地下水的补充量相等,不然就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甚至形成“漏 斗”。植物生长从土壤中“索取”营养物质,应该以残体或其他形式归还 给土壤。否则就会造成土壤生态系统中有机质含量下降、结构破坏并导致 土壤的贫瘠。 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也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交织在一起增加了 问题解决的难度。从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可看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首先 是始于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其结果是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圈中 生命成分急剧减少。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造成的污染,使各类生态系统 的结构受损、功能衰退,从而加重了其它环境问题的危害作用程度。森林 的砍伐加重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种群适宜空间的缩小,加速了物种灭绝 的速度;对水体的污染危害着鱼类的繁殖和生长;为获得农业丰产不得不 土壤中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从而导致了土壤的污染。然而,土壤的 染和结构的破坏反过来又在限制着粮食产量的提高。所以,生态环境的 恶化成为各种环境问题的焦点,生物圈中生命成分既是环境污染危害的对 象,同时它们又是环境污染危害程度的调节者。人类要保护环境,恢复生 态平衡,首先就应该保护生物资源,重视生命成分在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行 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增强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稳定性为出发点和着眼点来 考虑各种措施和途径 4.环境问题发展和变化的关键是人类:人口问题过去是,今后仍是 制约各类环境问题发展趋势的关键。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得需要粮食 能源、资源,就得发展工业、农业和其它经济活动。但人类又不完全等同 于其他生物,她具有自我控制能力,掌握着发达的科学技术,能够主动调 节与自然界的关系并使之和谐。因此,对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 采取盲目乐观的态度不行,采取悲观失望的态度也不对。当前世界各国都 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已展开。自然保护
环境系统的统一和相互制约关系,还表现在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提供并 不是无偿的。主体的“索取”应该与对客体的“偿还”实现等价,否则就 是生态平衡失调,就随之产生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对地下水的利用 应该与地下水的补充量相等,不然就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甚至形成“漏 斗”。植物生长从土壤中“索取”营养物质,应该以残体或其他形式归还 给土壤。否则就会造成土壤生态系统中有机质含量下降、结构破坏并导致 土壤的贫瘠。 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也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交织在一起增加了 问题解决的难度。从环境问题的历史回顾可看到,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首先 是始于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其结果是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圈中 生命成分急剧减少。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造成的污染,使各类生态系统 的结构受损、功能衰退,从而加重了其它环境问题的危害作用程度。森林 的砍伐加重了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种群适宜空间的缩小,加速了物种灭绝 的速度;对水体的污染危害着鱼类的繁殖和生长;为获得农业丰产不得不 向土壤中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从而导致了土壤的污染。然而,土壤的 污染和结构的破坏反过来又在限制着粮食产量的提高。所以,生态环境的 恶化成为各种环境问题的焦点,生物圈中生命成分既是环境污染危害的对 象,同时它们又是环境污染危害程度的调节者。人类要保护环境,恢复生 态平衡,首先就应该保护生物资源,重视生命成分在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行 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增强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和稳定性为出发点和着眼点来 考虑各种措施和途径。 4.环境问题发展和变化的关键是人类:人口问题过去是,今后仍是 制约各类环境问题发展趋势的关键。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得需要粮食、 能源、资源,就得发展工业、农业和其它经济活动。但人类又不完全等同 于其他生物,她具有自我控制能力,掌握着发达的科学技术,能够主动调 节与自然界的关系并使之和谐。因此,对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 采取盲目乐观的态度不行,采取悲观失望的态度也不对。当前世界各国都 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已展开。自然保护
区的建立,濒危物种的抢救,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 以及生态工程的兴起都是鼓舞人心的有效对策。可以肯定,只要全人类重 视现实,积极采取措施,全球环境问题的逐渐改善和解决是大有希望的 人类破坏了自身生存的环境,也同样有能力恢复和重建它。 阅读材料(后边按五号字排的部分) 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危害的剖析 全球环境问题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 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 group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臭氧层破坏、温室 效应和酸雨这三个环境问题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图1-1) 因而被认为是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剖析这三大环境问题的形成、发展和危害,不 仅有助于认识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 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有助于对环境生态学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的了解
区的建立,濒危物种的抢救,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 以及生态工程的兴起都是鼓舞人心的有效对策。可以肯定,只要全人类重 视现实,积极采取措施,全球环境问题的逐渐改善和解决是大有希望的。 人类破坏了自身生存的环境,也同样有能力恢复和重建它。 阅读材料(后边按五号字排的部分) 二、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危害的剖析 全球环境问题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使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构成了一 个复杂的环境问题群(group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臭氧层破坏、温室 效应和酸雨这三个环境问题在整个环境问题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图 1-1), 因而被认为是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剖析这三大环境问题的形成、发展和危害,不 仅有助于认识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保护环境和解决环境问题 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有助于对环境生态学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的了解
发达国家 高度经济活动 化学物质的使用化石燃料的使用(8海洋污染 (氟里昂) (二氧化碳等)(硫氧化物) 氟里昂) (氮氧化物) (1)臭氧层破坏(2)全球变暖(3)骰雨 环境问题 ()野生生物种减少 虑不足时) 4热带雨林减少「(沙漠化()发展中国家 的公害问题 烷为田移(过度放枚耕作) (9)有害废物 人口急剧增加 经济活动水平上升 越境转移 贫困、外债 发展中国家 图1-1全球环境问题群简图引自: Hikal Kobayasi1989) (一)臭氧层的破坏及其危害 臭氧(O3)是大气中的一种痕量气体组分,其总量只占大气的几百万分之 有人估计,如果把从地球表面到60公里高空的所有臭氧集中在地球表面上,那也只 是3毫米厚的一层气体,总重量为30亿吨左右。大气中所有的臭氧都集中在对流层 与同温层底部这一空间范围内,主要距地面20-25公里的平流层中。在这里10万 个气体分子中也只有1个分子的臭氧,其浓度也没有超过10ppm(图1-2)
(一)臭氧层的破坏及其危害 臭氧(O3)是大气中的一种痕量气体组分,其总量只占大气的几百万分之一。 有人估计,如果把从地球表面到 60 公里高空的所有臭氧集中在地球表面上,那也只 是 3 毫米厚的一层气体,总重量为 30 亿吨左右。大气中所有的臭氧都集中在对流层 与同温层底部这一空间范围内,主要距地面 20—25 公里的平流层中。在这里 10 万 个气体分子中也只有 1 个分子的臭氧,其浓度也没有超过 10ppm(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