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2日经宿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项目代码为2017-321302-35-03-540924。 2、与当地总体发展规划的相容性 项目位于宿城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为规划中的工业用地。本项目 符合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定位,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的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轻工食品 新型建材、商贸物流等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板块相容,此项目的建设不仅能为当地区域带 来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也能为企业自身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本项目类别属于开发区允 许进驻的医药用品加工类,项目所在地块属工业用地,因此项目建设与当地规划及土地利 用原则相符。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无
6 月 22 日经宿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项目代码为 2017-321302-35-03-540924。 2、与当地总体发展规划的相容性 项目位于宿城经济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为规划中的工业用地。本项目 符合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定位,与开发区已初步形成的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轻工食品、 新型建材、商贸物流等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板块相容,此项目的建设不仅能为当地区域带 来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也能为企业自身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本项目类别属于开发区允 许进驻的医药用品加工类,项目所在地块属工业用地,因此项目建设与当地规划及土地利 用原则相符。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无
2、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1、地质、地貌 项目位于宿迁市宿城区宿城经济开发区南区。 宿城区基地位于平原地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总体起伏不大,用地属 于适宜建设用地,高程20m左右,潜水位小于1m,地基承载力16吨/平方米 宿迁市位于郯城一营口地震区内的郯城一庐江断裂带上。郯城一庐江断裂带是我国 东部的一条巨型的活动断裂带,呈北东走向纵贯宿迁全境,沿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数 次7级以上的地震,是一条强震构造带,对宿迁市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影响很大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在基地范围内未发现有地质断裂带分布。考虑到地震断裂带 的影响,在进行各项具体建设时,必须做详细的地震地质勘探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 定开发建设行为 2、气候、气象 宿迁市宿城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于暖温带鲁淮季风气候区,具有较 明显的季风性、过渡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受近海区季风环流和台风的影响,冷暖空气 交汇频繁。宿城区境内多年平均气温14.1℃,七月份最高,平均达26.8℃,一月份最 低,平均为一0.5℃,年最大降雨量1647.1毫米(1963年),最小降雨量573.9毫米 (1978年),多年平均降雨量900.6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次风向东北风。 3、水系、水文 (1)京杭大运河是一条人控河流,河水流向不定,自然流向为自北向南,南水北调 时则流向相反。京杭大运河在宿迁市境内16km,平均水位30.15m,最高水位32.99m, 最低水位28.2m,平均流量12.48m3/s,最大流量422m3/s 京杭运河宿迁段兼有航运、防洪、排涝、农灌、城市工业供水等多项功能,又是国 家南水北调东线通道 (2)古黄河原名“废黄河”,其由1128年洪水泛滥冲刷而成,1885年黄河改道后 古黄河不再通航。因其主要接纳市区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和沿岸十几家工厂所排放的工业 废水,自然稀释能力差,水源主要靠天然降雨,被称为“废黄河”。从98年起宿迁市 政府就釆取了疏浚、护坡、建污水处理站等措施,并将“废黄河”改名为“古黄河” 其最高水位13.7米,最低水位607米。 (3)民便河穿过宿城区,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过,最终入洪泽湖(成子湖),其河
7 2、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一、自然环境简况 1、地质、地貌 项目位于宿迁市宿城区宿城经济开发区南区。 宿城区基地位于平原地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总体起伏不大,用地属 于适宜建设用地,高程 20m 左右,潜水位小于 1m,地基承载力 16 吨/平方米。 宿迁市位于郯城—营口地震区内的郯城—庐江断裂带上。郯城—庐江断裂带是我国 东部的一条巨型的活动断裂带,呈北东走向纵贯宿迁全境,沿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数 次 7 级以上的地震,是一条强震构造带,对宿迁市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影响很大。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在基地范围内未发现有地质断裂带分布。考虑到地震断裂带 的影响,在进行各项具体建设时,必须做详细的地震地质勘探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 定开发建设行为。 2、气候、气象 宿迁市宿城区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于暖温带鲁淮季风气候区,具有较 明显的季风性、过渡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受近海区季风环流和台风的影响,冷暖空气 交汇频繁。宿城区境内多年平均气温 14.1℃,七月份最高,平均达 26.8℃ ,一月份最 低,平均为-0.5℃ ,年最大降雨量 1647.1 毫米(1963 年),最小降雨量 573.9 毫米 (1978 年),多年平均降雨量 900.6 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次风向东北风。 3、水系、水文 (1)京杭大运河是一条人控河流,河水流向不定,自然流向为自北向南,南水北调 时则流向相反。京杭大运河在宿迁市境内 16km,平均水位 30.15m,最高水位 32.99m, 最低水位 28.2m,平均流量 12.48m3/s,最大流量 422m3/s。 京杭运河宿迁段兼有航运、防洪、排涝、农灌、城市工业供水等多项功能,又是国 家南水北调东线通道。 (2)古黄河原名“废黄河”,其由 1128 年洪水泛滥冲刷而成,1885 年黄河改道后, 古黄河不再通航。因其主要接纳市区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和沿岸十几家工厂所排放的工业 废水,自然稀释能力差,水源主要靠天然降雨,被称为“废黄河”。 从 98 年起宿迁市 政府就采取了疏浚、护坡、建污水处理站等措施,并将“废黄河”改名为“古黄河”。 其最高水位 13.7 米,最低水位 6.07 米。 (3)民便河穿过宿城区,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过,最终入洪泽湖(成子湖),其河
水常年无航运功能,除汛期外无地表径流,仅具引水、排水、灌溉功能。水域面积85.15 4、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宿迁境内平源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素有“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之美 誉。全市环境保护污染综合指数全省最低。生态资源独特,是全省唯一没有“酸雨”的 省辖市。洪泽湖、骆马湖水质清纯,物产丰厚,特别是毗邻市区的骆马湖、是我国为数 不多的二类标准水质湖。各种花卉苗木品种繁多,争奇斗妍。被专家誉为华东地区的“ 块净土”,江苏省的“两盆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和黄淮海地区的“最大 氧吧” 园区原为城乡农村农业用地,已处于开发活动范围内,无原始植被生长和珍贵野生 动物活动,属于受人类活动干预下的农村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敏感程度较低。目前 主要生长着一些杂草和农作物。园区内部分区域现已为规划中的工业用地 社会环境简况 1)历史简况、行政区划、人口密度 宿迁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钟吾子国,秦汉时为下相县。东晋年间宿豫郡和宿 豫县并置。隋文帝开皇三年,废宿豫郡存宿豫县,直至唐代宝应元年因避李豫名讳改称 宿迁县,沿用至今。1987年12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宿迁撤县设市(县级),属淮阴 市代管。又于1996年7月19日,国务院批准江苏省设立地级宿迁市 2)经济结构、工农业发展概况 自1996年7月1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地级宿迁市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务实苦干,取得了三个文明建 设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6年,宿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12亿元,比上年增长9.1%,比全省增 速快1.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5.23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 1140.37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935.52亿元,增长10.2%。人均GDP 达48309元,按平均汇率达7275美元。全市16项主要指标中有九项指标增速位居 全省前三。其中三项指标増速居全省第一,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和实际 使用外资;三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二,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金融 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三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三,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产业结 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7:485:39.8,其中一产比重较上年下降04个
8 水常年无航运功能,除汛期外无地表径流,仅具引水、排水、灌溉功能。水域面积 85.15 公顷。 4、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宿迁境内平源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素有“烟波水世界,绿色梦田园”之美 誉。全市环境保护污染综合指数全省最低。生态资源独特,是全省唯一没有“酸雨”的 省辖市。洪泽湖、骆马湖水质清纯,物产丰厚,特别是毗邻市区的骆马湖、是我国为数 不多的二类标准水质湖。各种花卉苗木品种繁多,争奇斗妍。被专家誉为华东地区的“一 块净土”,江苏省的“两盆清水”,淮海经济区的“一片森林”和黄淮海地区的“最大 氧吧”。 园区原为城乡农村农业用地,已处于开发活动范围内,无原始植被生长和珍贵野生 动物活动,属于受人类活动干预下的农村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敏感程度较低。目前 主要生长着一些杂草和农作物。园区内部分区域现已为规划中的工业用地。 二、社会环境简况 1) 历史简况、行政区划、人口密度 宿迁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钟吾子国,秦汉时为下相县。东晋年间宿豫郡和宿 豫县并置。隋文帝开皇三年,废宿豫郡存宿豫县,直至唐代宝应元年因避李豫名讳改称 宿迁县,沿用至今。1987 年 12 月 15 日经国务院批准,宿迁撤县设市(县级),属淮阴 市代管。又于 1996 年 7 月 19 日,国务院批准江苏省设立地级宿迁市。 2) 经济结构、工农业发展概况 自 1996 年 7 月 19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地级宿迁市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务实苦干,取得了三个文明建 设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6 年,宿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351.12 亿元,比上年增长 9.1%,比全省增 速快 1.3 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75.23 亿元,增长 2.0%;第二产业增加值 1140.37 亿元,增长 10.1%;第三产业增加值 935.52 亿元,增长 10.2%。人均 GDP 达 48309 元,按平均汇率达 7275 美元。全市 16 项主要指标中有九项指标增速位居 全省前三。其中三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和实际 使用外资;三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二,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金融 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三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三,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产业结 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11.7:48.5:39.8,其中一产比重较上年下降 0.4 个
百分点,二产比重较上年持平,三产比重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贡献继 续提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GDP快1.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GDP增长 的贡献率为43.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0个百分点。三是新特产业稳步发展。四大 特色产业产值均突破500亿元,总量达266873亿元;四大新兴产业产值达44813亿 元,占比达10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49611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2.0%,比 上年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双双获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顺利 通过中国家电产业基地验收评审。四是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发展。成功举办中国“互联网+ 创业”大会、第四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获批江苏省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创建全 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区。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1)比上年上涨2.0%, 比上年涨幅提高0.4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呈现“七升一降”格局。“七升”即为: 食品烟酒类上涨37%,衣着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 0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4%,医疗保健类上涨10.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 2.1%; 降”即: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3% 3)名胜古迹、历史文化 宿迁市是我国文明发达较早的地区之一,有丰富的文物遗产,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 宿迁历史上人文荟萃,是西楚霸王项羽、南宋名将魏胜、清朝民族英雄杨泗洪、中国人 民解放军炮兵奠基者朱瑞的出生地。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清代大诗人袁牧等曾在这里 为官。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等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境内的名胜古迹较著 名的有项王故里、乾隆行宫 宿城经济开发区南区概况 江苏宿城经济开发区是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备案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园区位于宿迁市主城区周边,依城而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西区规划面积 35平方公里,南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开发区实际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以利用外 资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建设现代工业园区为目标,实施分区建设“纺织产业园区 太阳能产业园区、电子产业园区、低密度产业园区、民营配套产业园区和商贸市场共建 区”,力争建设成为协调发展的外向型、高科技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 四、宿城经济开发区南区基础设施规划 1、供热 工业用地供热规划采用洋北电厂集中供热,热负荷指标为10thkm,折减系数取0.9, 规划热负荷为100th。生活性用地规划采用分部式能源供应系统。国电宿迁热电厂位于
9 百分点,二产比重较上年持平,三产比重较上年提高 0.4 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贡献继 续提升。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 GDP 快 1.1 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 GDP 增长 的贡献率为 43.7%,拉动全市经济增长 4.0 个百分点。三是新特产业稳步发展。四大 特色产业产值均突破 500 亿元,总量达 2668.73 亿元;四大新兴产业产值达 448.13 亿 元,占比达 10.4%。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949.61 亿元,占全市总量的 22.0%,比 上年占比提高 1.8 个百分点。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双双获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顺利 通过中国家电产业基地验收评审。四是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发展。成功举办中国“互联网+ 创业”大会、第四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获批江苏省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创建全 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区。2016 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 2.0%, 比上年涨幅提高 0.4 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呈现“七升一降”格局。“七升”即为: 食品烟酒类上涨 3.7%,衣着类上涨 1.7%,居住类上涨 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 0.4%,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 0.4%,医疗保健类上涨 10.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 2.1%;“一降”即:交通和通信类下降 1.3%。 3) 名胜古迹、历史文化 宿迁市是我国文明发达较早的地区之一,有丰富的文物遗产,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 宿迁历史上人文荟萃,是西楚霸王项羽、南宋名将魏胜、清朝民族英雄杨泗洪、中国人 民解放军炮兵奠基者朱瑞的出生地。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清代大诗人袁牧等曾在这里 为官。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等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境内的名胜古迹较著 名的有项王故里、乾隆行宫。 三、宿城经济开发区南区概况 江苏宿城经济开发区是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审核备案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园区位于宿迁市主城区周边,依城而建。规划面积 60 平方公里,其中,西区规划面积 35 平方公里,南区规划面积 25 平方公里。开发区实际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以利用外 资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建设现代工业园区为目标,实施分区建设“纺织产业园区、 太阳能产业园区、电子产业园区、低密度产业园区、民营配套产业园区和商贸市场共建 区”,力争建设成为协调发展的外向型、高科技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 四、宿城经济开发区南区基础设施规划 1、供热 工业用地供热规划采用洋北电厂集中供热,热负荷指标为 10t/hkm2,折减系数取 0.9, 规划热负荷为 100t/h。生活性用地规划采用分部式能源供应系统。国电宿迁热电厂位于
宿迁市洋北镇,热电厂远期规划供热规模为400h,现状装机容量2×135wW、现状最大 供热能力为163t/h,目前一期工程供热能力可达200t/h,二期工程供热能力可达600t/hs 根据企业热负荷发展情况,宿城经济开发区供热管线沿南区次干道及沿河敷设,南 区共规划2根供热管道,一根沿黄河南路敷设,管径DN60omm,另一根沿纬九路敷设 管径DN600mm。 2、供水 开发区生产及生活给水规划由市政给水管道供给,水源为宿迁市第一水厂和规划的 第二自来水厂,原水取自骆马湖。 3、排水 开发区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规划范围内河道古黄河、民便河和船行干渠。 污水分片收集,相对集中,规划范围内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进 入河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集中排放。河西污水厂目前处理规模为5万td,尾水排 入西民便河 四、环境功能划分 地面水功能区划:开发区的主要纳污河流为民河(民便河),根据江苏省地表水功 能类别划分的要求,民便河为Ⅲ水体 大气功能区划: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类区标准。 噪声功能区划:以居民住宅、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执行2类标准 城市主次干道两侧执行4a类标准。详见下表。 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 大气环境 水环境 声环境 整个开发区南区执行《环境西民便河河执行地表水环南区内居住、商业、金融、文教区域 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类区境质量标准》(GB3838-执行2类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执行 2002)中Ⅲ类标准。 2类标准
10 宿迁市洋北镇,热电厂远期规划供热规模为 400t/h,现状装机容量 2×135MW、现状最大 供热能力为 163t/h,目前一期工程供热能力可达 200t/h,二期工程供热能力可达 600t/h。 根据企业热负荷发展情况,宿城经济开发区供热管线沿南区次干道及沿河敷设,南 区共规划 2 根供热管道,一根沿黄河南路敷设,管径 DN600mm,另一根沿纬九路敷设 管径 DN600mm。 2、供水 开发区生产及生活给水规划由市政给水管道供给,水源为宿迁市第一水厂和规划的 第二自来水厂,原水取自骆马湖。 3、排水 开发区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规划范围内河道古黄河、民便河和船行干渠。 污水分片收集,相对集中,规划范围内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由北向南、由东向西进 入河西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集中排放。河西污水厂目前处理规模为 5 万 t/d,尾水排 入西民便河。 四、环境功能划分 地面水功能区划:开发区的主要纳污河流为民河(民便河),根据江苏省地表水功 能类别划分的要求,民便河为Ⅲ水体。 大气功能区划: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类区标准。 噪声功能区划:以居民住宅、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执行 2 类标准; 城市主次干道两侧执行 4a 类标准。详见下表。 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 大气环境 水环境 声环境 整个开发区南区执行《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类区 标准 西民便河河执行地表水环 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中Ⅲ类标准。 南区内居住、商业、金融、文教区域 执行 2 类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执行 2 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