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必备知识要打牢 抓双基 固本源 得基础分 掌握程度 BIBEI ZHISHI YAD DALAO 知识点一动量动量变化量动量守恒定律 「想一想] 如图13-1-1所示,质量为M的物图3-1-1 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c水 平向右碰撞物体M,结果小球以大小为1的速度被水平反 弹,物体M的速度为U2,取向右为正方向,则物体M动量 的变化量为多少?小球m的动量变化量为多少?m和M组 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吗?若守恒,请写出其表达式。 MYKONGLONG
[想一想] 动量 动量变化量 动量守恒定律 如图13-1-1所示,质量为M的物 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速度v0水 平向右碰撞物体M,结果小球以大小为v1的速度被水平反 弹,物体M的速度为v2,取向右为正方向,则物体M动量 的变化量为多少?小球m的动量变化量为多少?m和M组 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吗?若守恒,请写出其表达式。 图13-1-1
「提示]物体M动量的变化量为M2,m动量的变化 量为-(m1+mn),因m和M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 故此系统动量守恒,表达式为:mo=MU2-mU1o MYKONGLONG
[提示] 物体M动量的变化量为Mv2,m动量的变化 量为-(mv1+mv0 ),因m和M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 故此系统动量守恒,表达式为:mv0=Mv2-mv1
记一记] 1.动量 (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2)公式:P=m_。 (3)单位:千克米秒。符号:kgm/s (4)意义: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矢 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2.动量变化 (1)定义:物体的末动量p’与初动量p的差。 (2)定义式:4=p-P。 (3)矢量性:动量变化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的速度 变化的方向相同。 MYKONGLONG
[记一记] 1.动量 (1)定义:物体的 与 的乘积。 (2)公式: 。 (3)单位: 。符号:kg·m/s。 (4)意义:动量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是矢 量,其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 2.动量变化 (1)定义:物体的末动量p′与初动量p的差。 (2)定义式: 。 (3)矢量性:动量变化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的速度 变化的方向 。 速度 p=mv 千克·米/秒 运动状态 速度 Δp=p′-p 相同 质量
3.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如果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 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常用的四种表达形式: ①p=p:即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和相互作用后 的总动量p'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②Ap=p-p=0:即系统总动量的增量零 ③A1=-A2:即相互作用的系统内的两部分物体, 其中一部分动量的增加量等于另一部分动量减少量 MYKONGLONG
3.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如果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合力为 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 。 (2)常用的四种表达形式: ①p=p′:即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和相互作用后 的总动量p′大小 ,方向 。 ②Δp=p′-p=0:即系统总动量的 为零。 ③Δp1 =-Δp2:即相互作用的系统内的两部分物体, 其中一部分动量的 等于另一部分动量 。 保持不变 相等 相同 增量 增加量 减少量
④m+m22=m+m2′,即相互作用前后 系统内各物体的动量都在同一直线上时,作用前总动量 与作用后总动量相等。 (3)常见的几种守恒形式及成立条件: ①理想守恒: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 零 ②近似守恒:系统所受外力虽不为零,但内力 远大于外力 ③分动量守恒:系统所受外力虽不为零,但在某方 向上合力为零,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MYKONGLONG
④ ,即相互作用前后 系统内各物体的动量都在同一直线上时,作用前总动量 与作用后总动量相等。 (3)常见的几种守恒形式及成立条件: ①理想守恒:系统 或所受外力的 为 零。 ②近似守恒:系统所受外力虽不为零,但内力 外力。 ③分动量守恒:系统所受外力虽不为零,但在某方 向上合力为零,系统在该方向上 。 m1v1+m2v2=m1v1 ′+m2v2 ′ 不受外力 合力 远大于 动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