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菌类与地衣植物 2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地衣门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 物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真菌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区别,藻菌纲以黑根 霉为代表,简要介绍其形态与繁殖:难点是担子菌纲,说明担子及担孢子 的形成,列举伞菌属的有关形态与繁殖。 第三节菌类植物(20分钟) 般特征 1.大多数不具叶绿素和其它色素。 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制养料(极少数例外)是典型异养植 3.营寄生(依靠活的有机体)和腐生(依靠死的有机体)生活。 菌类植物约有9万种分布很广,在水中、陆地以及生活的 动植物体上和死的动植物尸体上都有分布,它可分为:细 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 .细菌门 ()般特征 1.是单细胞异养植物,一般有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形态, 很小,球菌在φ0.5-2μm。杆菌长15-10um。 2.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物、核质等,但
16 第三讲:菌类与地衣植物 2 学时 1.目的要求:掌握细菌门、粘菌门、真菌门、地衣门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 物。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真菌各纲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区别,藻菌纲以黑根 霉为代表,简要介绍其形态与繁殖;难点是担子菌纲,说明担子及担孢子 的形成,列举伞菌属的有关形态与繁殖。 第三节 菌类植物(20 分钟 ) 一般特征: 1.大多数不具叶绿素和其它色素。 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制养料(极少数例外)是典型异养植 物。 3.营寄生(依靠活的有机体)和腐生(依靠死的有机体)生活。 菌类植物约有 9 万种,分布很广,在水中、陆地以及生活的 动植物体上和死的动植物尸体上都有分布,它可分为:细 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 一.细菌门 (一)一般特征: 1.是单细胞异养植物,一般有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形态, 很小,球菌在φ0.5-2μm。杆菌长 1.5-10μm。 2.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物、核质等,但
无真正的核,属原核生物,有的在细胞壁外分泌粘性物质 累积称荚膜,对细菌具保护作用。 3.有的细菌具有鞭毛,能运动,极少数细菌是自养的,如硫 细菌、铁细菌、紫细菌等含细菌叶绿素,能自制养料。大 多数细菌不含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包括腐生、寄生和 共生。 细菌的繁殖方式为简单的分裂繁殖,细菌繁殖速度极快, 一般20-30分钟可分裂一次,一些细菌在环境不适宜时,可 以形成芽孢(只是一种休眠方式),当环境适宜时可萌发 成新个体。 (二)细菌的经济意义: (三)放线菌 植物体是单细胞丝状分枝的菌丝构成,上部的菌丝向空气 中伸出,称气生菌丝,下部的菌丝伸入寄主体内叫基质菌 丝。有人认为放线菌是细菌和真菌的中间类型。从单细胞 构造看和细菌类似,没有明显的细胞核,不能运动,而丝 状体形态及繁殖时,气生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离 开母体后发育成新的放线菌,这与真菌类似。 其经济意义 二.粘菌门(10分钟) 特征: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 1.粘菌的营养体为无细胞壁的裸露原生质团,无叶绿体,含 有多数细胞核,能做变形虫式的运动,吞食固体,与原生 动物的变形虫相似。 2.而繁殖时能产生具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又具植物待性
17 无真正的核,属原核生物,有的在细胞壁外分泌粘性物质, 累积称荚膜,对细菌具保护作用。 3.有的细菌具有鞭毛,能运动,极少数细菌是自养的,如硫 细菌、铁细菌、紫细菌等含细菌叶绿素,能自制养料。大 多数细菌不含色素,为异养生活方式,包括腐生、寄生和 共生。 4.细菌的繁殖方式为简单的分裂繁殖,细菌繁殖速度极快, 一般 20-30 分钟可分裂一次,一些细菌在环境不适宜时,可 以形成芽孢 (只是一种休眠方式) ,当环境适宜时可萌发 成新个体。 (二)细菌的经济意义: (三)放线菌 植物体是单细胞丝状分枝的菌丝构成,上部的菌丝向空气 中伸出,称气生菌丝,下部的菌丝伸入寄主体内叫基质菌 丝。有人认为放线菌是细菌和真菌的中间类型。从单细胞 构造看和细菌类似,没有明显的细胞核,不能运动,而丝 状体形态及繁殖时,气生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离 开母体后发育成新的放线菌,这与真菌类似。 其经济意义: 二.粘菌门(10 分钟 ) 特征:兼有动物和植物的特性: 1.粘菌的营养体为无细胞壁的裸露原生质团,无叶绿体,含 有多数细胞核,能做变形虫式的运动,吞食固体,与原生 动物的变形虫相似。 2.而繁殖时能产生具纤维素细胞壁的孢子,又具植物待性
是介于动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 粘菌大多数为腐生,生于潮湿的环境,少数寄生,使植物 发病,如寄生在甘蓝根部的粘菌。 三.真菌门(20分钟) ()般特征 1.大多数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内有细胞核(高等真菌为单核 或双核,低等真菌为多核),通常不能运动。 2.真菌不具叶绿素,也没有质体,是典型的异养植物,营寄 生或腐生生活 3.真菌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肝糖,少量的脂肪、蛋白质及 微量维生素,而没有淀粉 4.真菌的繁殖方式多样。 营养繁殖:菌丝体断裂,出芽繁殖 无性繁殖:极发达,产生各种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 子,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有同配,异配,卵式生殖等 5.真菌的植物体少数原始类是单细胞如酵母菌,大多数发展 为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每一条丝叫菌丝,组成一个植物 体的所有菌丝叫菌丝体 (二)真菌门的分类 据真菌的形态和生殖方式不同,可分为4纲,分纲检索表为: 1.无真正的菌丝体,如有菌丝体,一般不具横隔……藻菌纲 1.有真正的菌丝体,菌丝内具横隔壁 2.具有性生殖阶段 3.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生于子囊内…子囊菌纲
18 是介于动植物之间的一类生物。 粘菌大多数为腐生,生于潮湿的环境,少数寄生,使植物 发病,如寄生在甘蓝根部的粘菌。 三.真菌门(20 分钟 ) (一)一般特征: 1.大多数真菌具有细胞壁,细胞内有细胞核(高等真菌为单核 或双核,低等真菌为多核),通常不能运动。 2.真菌不具叶绿素,也没有质体,是典型的异养植物,营寄 生或腐生生活。 3.真菌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肝糖,少量的脂肪、蛋白质及 微量维生素,而没有淀粉。 4.真菌的繁殖方式多样。 营养繁殖:菌丝体断裂,出芽繁殖 无性繁殖:极发达,产生各种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 子,分生孢子。 有性生殖:有同配,异配,卵式生殖等。 5.真菌的植物体少数原始类是单细胞,如酵母菌,大多数发展 为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每一条丝叫菌丝,组成一个植物 体的所有菌丝叫菌丝体。 (二)真菌门的分类 据真菌的形态和生殖方式不同,可分为 4 纲,分纲检索表为: 1.无真正的菌丝体,如有菌丝体,一般不具横隔……藻菌纲 1.有真正的菌丝体,菌丝内具横隔壁 2.具有性生殖阶段 3.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生于子囊内…子囊菌纲
3.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担孢子生于担子上 担子菌纲 2.只发现无性繁殖,有性生殖还不明了……半知菌纲 (三)代表植物(20分钟) 1.藻菌纲: 2.子囊菌纲: (1)酵母菌属 (2)青霉菌 3.担子菌纲: 下面以伞菌科的蘑菇为例:蘑菇生活史表解: 单核初期菌丝(+)菌丝 (+) 接合 减数分裂担孢子 双核次子实体担子 单核初期菌丝(-)F期菌丝 担孢子 4.半知菌纲 (三)真菌的经济意义 第四节地衣植物门(30分钟) 地衣的特点: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植物。 真菌:多数为子囊菌,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类制造 养分提供原料,并围裹藻细胞,以保持一定的湿度, 防止藻类因失水而死亡。 藻类: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大部分被真菌所奇取。 地衣形态分类 壳状地衣:植物体扁平呈壳状,紧贴基物,难以剥离。如
19 3.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担孢子生于担子上………担子菌纲 2.只发现无性繁殖,有性生殖还不明了………………半知菌纲 (三)代表植物(20 分钟 ) 1.藻菌纲: 2.子囊菌纲: (1)酵母菌属: (2)青霉菌: 3.担子菌纲: 下面以伞菌科的蘑菇为例:蘑菇生活史表解: 单核初期菌丝(+) 菌丝 (+) 接合 减数分裂 担孢子 双核次 子实体 担子 单核初期菌丝(-) F 期菌丝 R 担孢子 (-) 4.半知菌纲: (三)真菌的经济意义: 第四节 地衣植物门(30 分钟 ) 一.地衣的特点: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植物。 真菌:多数为子囊菌,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类制造 养分提供原料,并围裹藻细胞,以保持一定的湿度, 防止藻类因失水而死亡。 藻类: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大部分被真菌所奇取。 二.地衣形态分类: 壳状地衣:植物体扁平呈壳状,紧贴基物,难以剥离。如
茶渍属和文字衣。 叶状地衣:植物体扁平似叶片,有背腹性,以假根固着于 基物上,易于采下。如脐衣、梅花衣。 枝状地衣:植物体直立或下垂如丝,多分枝。如石蕊、松 箩 三.地衣结构 上皮层:由紧密交织的菌丝构成。 下皮层:也是由紧密交织的菌丝构成,部分菌丝伸入基质 内,具有吸收和固着作用。 藻孢层:藻类集中于皮层附近,形成一层绿色的藻层。 髓层:中部菌丝稀疏 同层地衣:藻细胞在髓中均匀分布,无单独的藻孢层。如 壳状地衣。 异层地衣:在上皮层之下,集结多数的藻细胞成藻孢层, 其下为髓层,最下方为下皮层。如叶状和枝状 多为异层地衣。 四.地衣的繁殖: 营养繁殖:靠地衣体的断裂,一个地衣体分裂为数个裂片, 每个裂片可发育成新个体 2.粉芽繁殖:粉芽为几根菌丝围绕着少数藻类细胞所构成, 粉芽脱落后即发育成新的叶状体。 3.有性繁殖:子囊菌、担子菌产生子囊孢子和担孢子,放出 后,落于藻细胞上,使萌发为菌丝,藻细胞和 菌丝反复分裂形成新的地衣体。 五.地衣的经济价值
20 茶渍属和文字衣。 叶状地衣:植物体扁平似叶片,有背腹性,以假根固着于 基物上,易于采下。如脐衣、梅花衣。 枝状地衣:植物体直立或下垂如丝,多分枝。如石蕊、松 箩。 三.地衣结构: 上皮层:由紧密交织的菌丝构成。 下皮层:也是由紧密交织的菌丝构成,部分菌丝伸入基质 内,具有吸收和固着作用。 藻孢层:藻类集中于皮层附近,形成一层绿色的藻层。 髓层: 中部菌丝稀疏。 同层地衣:藻细胞在髓中均匀分布,无单独的藻孢层。如 壳状地衣。 异层地衣:在上皮层之下,集结多数的藻细胞成藻孢层, 其下为髓层,最下方为下皮层。如叶状和枝状 多为异层地衣。 四.地衣的繁殖: 1.营养繁殖:靠地衣体的断裂,一个地衣体分裂为数个裂片, 每个裂片可发育成新个体。 2.粉芽繁殖:粉芽为几根菌丝围绕着少数藻类细胞所构成, 粉芽脱落后即发育成新的叶状体。 3.有性繁殖:子囊菌、担子菌产生子囊孢子和担孢子,放出 后,落于藻细胞上,使萌发为菌丝,藻细胞和 菌丝反复分裂形成新的地衣体。 五.地衣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