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一)篇名与出版情况简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 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写的。原题名为:关于 费尔巴哈。原文写在1844~1847年的笔记 中。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发表
<背景链接> ►(一)篇名与出版情况简释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 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写的。原题名为:关于 费尔巴哈。原文写在1844~1847年的笔记 中。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发表。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二)写作背景 1、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2、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的结果 (1)思想转折点:“两个过渡 (2)创立新世界观的前提条件
(二)写作背景 ►1、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 ►2、马克思自身思想发展的结果 ►(1)思想转折点:“两个过渡” ►(2)创立新世界观的前提条件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内容精析> 中心思想 《提纲》首次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范畴,确立了科学 的世界观,强调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中的决定作 用,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 观点,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并 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 哲学相区别的根本点。实践观、实践性,才最终使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克服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缺 狠,从而完成了哲学史上伟大变革
<内容精析> ► 一、中心思想 ► 《提纲》首次制定了科学的实践范畴,确立了科学 的世界观,强调实践在社会生活和认识中的决定作 用,实践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 观点,将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并 以此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 哲学相区别的根本点。实践观、实践性,才最终使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克服以往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缺 限,从而完成了哲学史上伟大变革。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历史地位 (一)理论意义《提高》是马克思对以前信仰的总 克清算,是对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主要观点的鲜 明、扼要的最初表述。 (二)实践意义 人是能够正确认识世界的,实践是我们认识的 基础和唯一标准。只要我们处理好主体与客体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就一定能探索和总结出一整套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经验和方法来
二、历史地位 ► (一)理论意义 《提高》是马克思对以前信仰的总 清算,是对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主要观点的鲜 明、扼要的最初表述。 ► (二)实践意义 ► 人是能够正确认识世界的,实践是我们认识的 基础和唯一标准。只要我们处理好主体与客体关系、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就一定能探索和总结出一整套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经验和方法来。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
、逻辑结构 >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旧哲 第一部分(1~2条)[相当于总论]:批 >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 践观点。 第二部分(3~9条)[相当于分论]:将新的实 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 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 要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10~11条)[相当于结论]:阐明了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 持点
三、逻辑结构 ► 全文11条,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1~2条) [相当于总论] :批判旧哲 学不了解实践的伟大意义,因而走向直观论或 ► 唯心论;科学地阐述了实践范畴与马克思主义的实 践观点。 ► 第二部分(3~9条) [相当于分论] : 将新的实 践观应用于社会历史研究,阐明了社会实践是历史 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并阐述了唯物史观的一些主 要基本原理。 ► 第三部分(10~11条) [相当于结论] :阐明了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 特点。 马 克 思 主 义 原 著 选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