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编号:2421004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第2学期 学分学时:3学分,64学时(理论学时:48实践学时:16)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全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性比较强的公共基础课。《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在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发挥 着塑造大学生灵魂、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这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 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内的全部重要内容。本 课程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本课程 学习,使学生获得从总体性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层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 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层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从社会主义本 质和基本特征以及唯物史观层次理解践行和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 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 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从总体上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了解马克 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基本原理,着重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和物质决定意识及事物矛盾运动 规律的观点,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和实践第一的观点;认清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原理,着重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把握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新变化和历史地位,了解社 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联系实际,用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基本原理指导自己的行动;学会联系实际,用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基本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编号:2421004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第 2 学期 学分学时:3 学分,64 学时(理论学时:48 实践学时: 16)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二、课程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全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性比较强的公共基础课。《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在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发挥 着塑造大学生灵魂、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这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 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内的全部重要内容。本 课程着重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本课程 学习,使学生获得从总体性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国化的 马克思主义,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层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 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层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从社会主义本 质和基本特征以及唯物史观层次理解践行和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 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 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从总体上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条件,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了解马克 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基本原理,着重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和物质决定意识及事物矛盾运动 规律的观点,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和实践第一的观点;认清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原理,着重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把握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新变化和历史地位,了解社 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 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会联系实际,用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基本原理指导自己的行动;学会联系实际,用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基本
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基本原理指导自己的行动:学会联系实际,用历史唯 物主义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唯物史观指导自己的行动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的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学会联系实际,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学会用基本原理指导自己的行动,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通过案例,理论 联系实际,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信心,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 利的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四、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导论(2学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条件 2.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3.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4.具备能力:具备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3.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教学内容: 马克思主义创立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科学性 2.革命性 3.实践性 人民性 5.发展性 2
2 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基本原理指导自己的行动;学会联系实际,用历史唯 物主义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唯物史观指导自己的行动; 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的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学会联系实际,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学会用基本原理指导自己的行动,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通过案例,理论 联系实际,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信心,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 利的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四、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导论(2 学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条件; 2.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3.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4.具备能力:具备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2.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3.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 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教学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创立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科学性 2.革命性 3.实践性 4.人民性 5.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 2.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8学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3.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 4.具备能力:具备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世界统一于物质 2.物质决定意识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4.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 6.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教学难点 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教学内容: 、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1.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 三、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1.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2.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3.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 2.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8 学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3.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 4.具备能力:具备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世界统一于物质; 2.物质决定意识; 3.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4.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 6.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教学难点: 1.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教学内容: 一、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1.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二、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2.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2.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8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科学的实践观 2.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3.掌握: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 4.具备能力:具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3.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4.价值、价值评价和价值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难点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教学内容 实践与认识 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2.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二、真理与价值
4 二、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1.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2.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2.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3.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8 学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科学的实践观; 2.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3.掌握:实践、认识、真理、价值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 4.具备能力:具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3.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4.价值、价值评价和价值观;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难点: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教学内容: 一、实践与认识 1.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 2.认识的本质与过程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二、真理与价值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真理的检验标准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8学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掌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4.具备能力:具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 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阶级斗争和阶级革命、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 折性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教学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5 1.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真理的检验标准 3.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8 学时) 教学目标及要求: 1.了解: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2.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掌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4.具备能力:具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 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阶级斗争和阶级革命、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 折性;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关系问题。 教学内容: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