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过程性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30分)、作业(30分)、项目实践(40分),占比30%;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占比70%。(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课程目标1基本知识和基本算法:30%课堂表现、期末考试课程目标2程序设计基本方法:30%作业、期末考试课程目标3程序测试基本方法:15%项目实践、期末考试课程目标4项目实践、期末考试软件开发、测试和维护的能力:25%七、成绩评定(一)评定方式1.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2.平时成绩评定(1)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30%,根据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分五档计分,档90-100分,二档80-89分,三档70-79分,四档60-69分,五档60分以下。(2)作业占平时成绩的30%,采用百分制计分,所有作业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最终作业成绩。(3)项目实践占平时成绩的40%,采用百分制计分,共4个项目,每个项目25分。3.期末成绩评定详见期末试题评分标准。23
23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 过程性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30 分)、作业(30 分)、项目实践 (40 分),占比 30%;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占比 70%。 (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基本知识和基本算法:30% 课堂表现、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2 程序设计基本方法:30% 作业、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3 程序测试基本方法:15% 项目实践、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4 软件开发、测试和维护的能力:25% 项目实践、期末考试 七、成绩评定 (一)评定方式 1.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2.平时成绩评定 (1)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 30%,根据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分五档计分,一 档 90-100 分,二档 80-89 分,三档 70-79 分,四档 60-69 分,五档 60 分以下。 (2)作业占平时成绩的 30%,采用百分制计分,所有作业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最 终作业成绩。 (3)项目实践占平时成绩的 40%,采用百分制计分,共 4 个项目,每个项目 25 分。 3.期末成绩评定 详见期末试题评分标准
(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序评价90-10080-8970-7960-690-59号项目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认真听课,积上课较认真,上课能做一点上课不太认听课很不认课堂极互动,主动互动较积极,笔记,互动有真,有互动但真,不互动也讨论,发言积发言次数较一定自主性,不多,很少发表现不发言。极。多。言。能够发言。作业内容完作业内容完作业内容完作业内容完整,独立或合整,独立或合整,独立或全整,独立或合作完成全部作作业内容不完作完成作业要部完成作业要作完成作业要2作业业要求。书写整,没有达到求。书写端正,求,书写端正,求。书写较凌作业要求。端正,对问题问题分析较全没有对问题进乱,没有对问有详细透彻的面。行分析。题进行分析。分析。能够实现项目能够正确实现能够正确实现能够正确实现项目部分功能,但不能实现项目项目所有功项目部分功项目大部分功实践功能存在缺功能。能。能。能。陷。八,选用教材备注教材名称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是否马工程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北京邮电大学出否杨路明2021.6版社程(第5版)九、主要参考书目[1][美|布莱恩·W.克尼汉(BrianW.Kernighan),「美丹尼斯·M.里奇(DennisM.Ritchie)编,徐宝文,李志译。C程序设计语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2][美]肯尼斯·里科(KennethReek)著,徐波译.C和指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3][美]彼得·范德林登(PeterVanDerLinden)著,徐波译.C专家编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十、课程学习建议学生自学参考书目的内容和MOOC平台的教学视频,主动到在线EduCoder实训平台进行实训项目练习。24
24 (二)评分标准 序 号 评价 项目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1 课堂 表现 认真听课,积 极互动,主动 讨论,发言积 极。 上课较认真, 互动较积极, 发 言 次 数 较 多。 上课能做一点 笔记,互动有 一定自主性, 能够发言。 上 课 不 太 认 真,有互动但 不多,很少发 言。 听 课 很 不 认 真,不互动也 不发言。 2 作业 作 业 内 容 完 整,独立或合 作完成全部作 业要求。书写 端正,对问题 有详细透彻的 分析。 作 业 内 容 完 整,独立或合 作完成作业要 求。书写端正, 问题分析较全 面。 作 业 内 容 完 整,独立或全 部完成作业要 求,书写端正, 没有对问题进 行分析。 作 业 内 容 完 整,独立或合 作完成作业要 求。书写较凌 乱,没有对问 题进行分析。 作业内容不完 整,没有达到 作业要求。 3 项目 实践 能够正确实现 项 目 所 有 功 能。 能够正确实现 项目大部分功 能。 能够正确实现 项 目 部 分 功 能。 能够实现项目 部分功能,但 功 能 存 在 缺 陷。 不能实现项目 功能。 八、选用教材 教材名称 编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是否马工程教材 备注 C 语言程序设计教 程(第 5 版) 杨路明 北京邮电大学出 版社 2021.6 否 九、主要参考书目 [1] [美]布莱恩·W.克尼汉(Brian W.Kernighan),[美]丹尼斯·M.里奇(Dennis M.Ritchie) 编,徐宝文,李志 译.C 程序设计语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2] [美]肯尼斯·里科(Kenneth Reek)著,徐波 译.C 和指针.北京:人民邮 电出版社,2020. [3][美]彼得·范德林登(Peter Van Der Linden) 著,徐波 译.C 专家编程.北 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十、课程学习建议 学生自学参考书目的内容和 MOOC 平台的教学视频,主动到在线 EduCoder 实训 平台进行实训项目练习
《离散数学》课程大纲、课程信息课程名称离散数学(DiscreteMathematics)课程编码231111404B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修读学期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团必修口选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3考核方式课程学分囚考试口考查课程学时学时(理论学时48,实学时0)执笔人李俊丽审核人张俊瑞二、课程简介离散数学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研究事物间的离散结构和相互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以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初步掌握处理离散结构所必须的描述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密概括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科教学培养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离散数学中的常用工程数学知识,能够将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物联网工程问题表述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1:工程认知)课程目标2:掌握离散数学中的常用工程数学知识,掌握物联网工程基本知识和数学建模的方法,具备对物联网工程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求解的能力。(毕业要求指标点1.2:工程建模)课程目标3:能够将离散数学和物联网工程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结合,针对应用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建立可行的问题求解模型,并对其形式化描述:具有对物联网工程领域的离散结构进行建模及分析的能力。(毕业要求指标点2.2:工程表达)25
25 《离散数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离散数学 (Discrete Mathematics) 课程编码 231111404B 适用专业 物联网工程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修读学期 3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学分 3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时 学时(理论学时 48,实践学时 0) 执笔人 李俊丽 审核人 张俊瑞 二、课程简介 离散数学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研究事物间的离散结构和相 互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以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初步掌握处理离 散结构所必须的描述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缜密概括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开拓专业理论的素质和使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在本科教学培养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掌握离散数学中的常用工程数学知识,能够将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 运用到物联网工程问题表述中。(毕业要求指标点 1.1:工程认知) 课程目标 2:掌握离散数学中的常用工程数学知识,掌握物联网工程基本知识和 数学建模的方法,具备对物联网工程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 机求解的能力。(毕业要求指标点 1.2:工程建模) 课程目标 3:能够将离散数学和物联网工程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结合,针对应用 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建立可行的问题求解模型,并对其形式化描述;具有对物联 网工程领域的离散结构进行建模及分析的能力。(毕业要求指标点 2.2:工程表达)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1.1【工程认知】掌握数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并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用于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表述。1.2【工程建模】具备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建立数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求解的能力。2.2【工程表达】具备运用专业图表、文字等有效表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达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能力。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学时安排课程内容支撑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第一章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课程目标1、2课堂讲授、课堂讨论4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课堂讲授、课堂讨论6课程目标1、2、36第三章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课程目标1、2、3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第四章一阶逻辑基本概念课程目标1、2课堂讲授、课堂讨论4第五章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4课程目标1、24第六章集合代数课程目标1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第七章二元关系课堂讲授、课堂讨论8课程目标1、2第八章函数课程目标1课堂讲授、课堂讨论26第九章图的基本概念课程目标1、2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第十章树4课程目标1、2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合计48(二)课程内容第一章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2.掌握联结词的定义及逻辑关系。3.掌握命题公式及其赋值。【课程内容】1.命题与联结词2.命题公式及其赋值26
26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1.1【工程认知】掌握数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并 能用于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表述。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1.2【工程建模】具备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建立数 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求解的能力。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 2.2【工程表达】具备运用专业图表、文字等有效表 达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 第一章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 课程目标 1、2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4 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课程目标 1、2、3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6 第三章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课程目标 1、2、3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6 第四章一阶逻辑基本概念 课程目标 1、2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4 第五章一阶逻辑等值演算与推理 课程目标 1、2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4 第六章集合代数 课程目标 1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4 第七章二元关系 课程目标 1、2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8 第八章函数 课程目标 1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2 第九章图的基本概念 课程目标 1、2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6 第十章树 课程目标 1、2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4 合计 48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命题逻辑的基本概念 【学习目标】 1. 了解命题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分类。 2. 掌握联结词的定义及逻辑关系。 3. 掌握命题公式及其赋值。 【课程内容】 1. 命题与联结词 2. 命题公式及其赋值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五种命题联结词的使用:命题公式符号化及其分类。2.难点:或与蕴涵联结词的使用;复合命题符号化。【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2.多媒体教学、利用超星学习通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3.讨论教学:如何判断蕴含式的真值?目前有哪些方法可以用?4.提问:讲解例题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提问,关注学生理解程度。【学习要求】1.课前通过观看学习通平台资源完成课程内容预习;2.课堂上勤于发问,积极思考,对重难点知识做好笔记,积极回答老师提出问题;3.课后补充课堂笔记、做练习,巩固加深课上所学内容。【复习与思考】1.区分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2.区分相容或和排斥或。3.思考:不同的公式是否具有相同的真值表?【学习资源】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思政案例】案例名称:利用数理逻辑分析中国政策决策过程。课堂上讲解数理逻辑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分组收集中国政策决策的相关资料,指导学生使用逻辑工具构建决策过程模型,引导学生对政策决策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二章命题逻辑等值演算【学习目标】1.理解命题公式的等值的概念。2.理解并熟记基本等值式及其他重要等值式。3.掌握公式的等值演算及其应用。4.掌握求命题公式主析(合)取范式的方法,掌握主析(合)取范式的应用。【课程内容】1.等值式2.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3.联结词的完备集【重点、难点】27
27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五种命题联结词的使用;命题公式符号化及其分类。 2.难点:或与蕴涵联结词的使用;复合命题符号化。 【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 2. 多媒体教学、利用超星学习通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3. 讨论教学:如何判断蕴含式的真值?目前有哪些方法可以用? 4. 提问:讲解例题过程中,不断对学生进行提问,关注学生理解程度。 【学习要求】 1. 课前通过观看学习通平台资源完成课程内容预习; 2.课堂上勤于发问,积极思考,对重难点知识做好笔记,积极回答老师提出问题; 3.课后补充课堂笔记、做练习,巩固加深课上所学内容。 【复习与思考】 1. 区分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2. 区分相容或和排斥或。 3.思考:不同的公式是否具有相同的真值表? 【学习资源】 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 【思政案例】 案例名称:利用数理逻辑分析中国政策决策过程。 课堂上讲解数理逻辑的基本知识,组织学生分组收集中国政策决策的相关资料, 指导学生使用逻辑工具构建决策过程模型,引导学生对政策决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二章 命题逻辑等值演算 【学习目标】 1. 理解命题公式的等值的概念。 2. 理解并熟记基本等值式及其他重要等值式。 3. 掌握公式的等值演算及其应用。 4. 掌握求命题公式主析 (合) 取范式的方法,掌握主析(合)取范式的应用。 【课程内容】 1. 等值式 2. 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3. 联结词的完备集 【重点、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