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了十倍 拟题: ①《切勿见利忘义》 ②《金钱与良心》 ③《人格比金钱更重要》 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⑤《诚信是竞争最后取胜的先决条件》 ⑥《信誉一一企业之本》 ⑦《打假势在必行》 ⑧《也谈“名人效应”》 ⑨《要自信,不盲从》 ⑩0《德者,才之帅也》 简析:标题①②③④是针对卖马人与伯乐来议的,破中有立,以立为主:⑤⑥⑦是针对 卖马人议的,⑧⑨着重对买马人而言;⑩针对伯乐,别开生面,富有新意。总的说来,以上 标题都扣住了材料,是准确的,不过从材料的内容看,卖马人和伯乐是“主”,买马人是“次 确定角度最好选“主”弃“次”,比较而言,选①②⑩烟为宜,它们既准确、简洁,又鲜明 具体,有的还显得新颖。 实例四 题目: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 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 样,真是狗胆包夭!”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拟题: ①《小议“八戒砸镜子”》 ②《人贵有自知之明 ③《可恶的钉耙》 ④《论猪的愚蠢性》 ⑤《急躁是无能的表现》 ⑥《怨天尤人者戒》 ⑦《莫怕“揭短”}) ⑧《忠言逆耳利于行》 ⑨《领导者要实事求是》 ⑩0《要敢于正视现实》 简析:这个材料的寓意是,金无赤金,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有“丑陋”之处,别人 真诚的提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自己不要“护短”’,要能够正视自己,虚心接受批评,扬长避
16 高了十倍。 拟题: ①《切勿见利忘义》 ②《金钱与良心》 ③《人格比金钱更重要》 ④《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⑤《诚信是竞争最后取胜的先决条件》 ⑥《信誉——企业之本》 ⑦《打假势在必行》 ⑧《也谈“名人效应”》 ⑨《要自信,不盲从》 ⑩《德者,才之帅也》 简析:标题①②③④是针对卖马人与伯乐来议的,破中有立,以立为主;⑤⑥⑦是针对 卖马人议的,⑧⑨着重对买马人而言;⑩针对伯乐,别开生面,富有新意。总的说来,以上 标题都扣住了材料,是准确的,不过从材料的内容看,卖马人和伯乐是“主”,买马人是“次”, 确定角度最好选“主”弃“次”,比较而言,选①②⑩烟为宜,它们既准确、简洁,又鲜明、 具体,有的还显得新颖。 实例四 题目:八戒拾到一面镜子,洋洋自得地照起来。可是他从镜子里看到的是一个朝天鼻子 大耳朵,核桃眼睛尖嘴巴的丑八怪,顿时火冒三丈:“你这妖镜,竟敢把我老猪丑化成如此模 样,真是狗胆包夭!”说完,举起九齿钉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拟题: ①《小议“八戒砸镜子”》 ②《人贵有自知之明》 ③《可恶的钉耙》 ④《论猪的愚蠢性》 ⑤《急躁是无能的表现》 ⑥《怨天尤人者戒》 ⑦《莫怕“揭短”}) ⑧《忠言逆耳利于行》 ⑨《领导者要实事求是》 ⑩《要敢于正视现实》 简析:这个材料的寓意是,金无赤金,人无完人,谁都有缺点,有“丑陋”之处,别人 真诚的提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自己不要“护短”,要能够正视自己,虚心接受批评,扬长避
短,才能取得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丑陋”归咎于“镜子”,那便大错特错了,最终只能害了 自己。由此分析可知,标题①能揭示论题,但较平淡浮泛,②能揭示论点,但不十分准确, 也欠具体深刻,③④⑤⑥偏离材料主旨,⑦⑧⑨⑩較较好,既准确,又有深度。 实例五 题目:有一个青年人陪外国人参观一家医院。这家医院挂有一个横匾,上书“华忙再见”。 一个外国人问这个青年:“这个匾写的是什么意思?”青年翻译说:“再见吧,华佗!”这位外 国人听了先是迷惑不解,继而大笑起来 拟题: ①《要提高文化素质》 ②《文化素质与民族自尊》 ③《岂可不懂装懂》 ④《切莫望文生义 ⑤《青年要注重全面发展 ⑥《浅谈中国教育的弊端》 ⑦《应试教育可以休矣》 ⑧《万丈高楼平地起》 ⑨《不要求全责备》 ⑩0《虚心使人进步》 简析:本材料中的“华化再见”的“见”是通假字,通“现”,是“出现”、“显现”的意 思。这个材料反映了社会上有些青年人文化素质很低,而且还存在着不懂装懂、望文生义的 不良作风,以致闹出了大笑话。标题①②③④⑤紧扣材料主旨,准确具体,比较好:⑥范围 过大,就一般中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而言,难以驾驭,不易写好;⑦加材料不紧,这并不 完全是应试教育带来的结果:⑧⑨⑩都未抓住材料的本质问题,不符合命题的导向 【高效训练] 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拟题。 (材料甲)据调查,不少中学生不大懂得关心父母,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很 少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些什么 (材料乙)12岁的女孩李根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聋哑父亲,他夜里常犯病咯血。为了伺候 父亲打针吃药,李根每晚临睡前把一根尼龙绳的一头系在父亲的床头上,另一头系住自己的 脚腕,父亲犯病时就可以拽动绳子叫醒她 (1)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对待长辈的两种不同的情感和做法。根据材料的 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选取一两件具体事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 叙文。题目自拟 (2)根据上面的两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17 短,才能取得进步。如果把自己的“丑陋”归咎于“镜子”,那便大错特错了,最终只能害了 自己。由此分析可知,标题①能揭示论题,但较平淡浮泛,②能揭示论点,但不十分准确, 也欠具体深刻,③④⑤⑥偏离材料主旨,⑦⑧⑨⑩较好,既准确,又有深度。 实例五 题目:有一个青年人陪外国人参观一家医院。这家医院挂有一个横匾,上书“华忙再见”。 一个外国人问这个青年:“这个匾写的是什么意思?”青年翻译说:“再见吧,华佗!”这位外 国人听了先是迷惑不解,继而大笑起来。 拟题: ①《要提高文化素质》 ②《文化素质与民族自尊》 ③《岂可不懂装懂》 ④《切莫望文生义》 ⑤《青年要注重全面发展》 ⑥《浅谈中国教育的弊端》 ⑦《应试教育可以休矣》 ⑧《万丈高楼平地起》 ⑨《不要求全责备》 ⑩《虚心使人进步》 简析:本材料中的“华化再见”的“见”是通假字,通“现”,是“出现”、“显现”的意 思。这个材料反映了社会上有些青年人文化素质很低,而且还存在着不懂装懂、望文生义的 不良作风,以致闹出了大笑话。标题①②③④⑤紧扣材料主旨,准确具体,比较好;⑥范围 过大,就一般中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而言,难以驾驭,不易写好;⑦扣材料不紧,这并不 完全是应试教育带来的结果;⑧⑨⑩都未抓住材料的本质问题,不符合命题的导向。 【高效训练] l.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拟题。 (材料甲)据调查,不少中学生不大懂得关心父母,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很 少为父母或其他长辈做些什么…… (材料乙)12岁的女孩李根有一位身患重病的聋哑父亲,他夜里常犯病咯血。为了伺候 父亲打针吃药,李根每晚临睡前把一根尼龙绳的一头系在父亲的床头上,另一头系住自己的 脚腕,父亲犯病时就可以拽动绳子叫醒她。 (1)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对待长辈的两种不同的情感和做法。根据材料的 主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选取一两件具体事情,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 叙文。题目自拟。 (2)根据上面的两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五六百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下面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请你读后拟两个议论文的题目,一个题目 表示议论的观点,一个题目表示议论的范围 个人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 愈大,则分数的值愈小 3.下面的每段材料之后都附有几个标题,试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辨清优劣,并说明理 1).《列子·扬朱篇》(摘录)“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顽亦死。生则尧 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 ①《人生易逝》 ②《生死异同》 ③《生命的意义》 ④《泰山与鸿毛 ⑤《尧舜桀纣岂能无别?》 (2)有个乡下人拎了一只鹅进城,为了办事方便,便把鹅寄放在客店里。待办完事回来, 店主竟耍起赖,说鹅是他的。于是两个人便告到知府那里。知府待鹅下粪时,仔细辨别了粪 的颜色,作了如下推理:乡下的鹅吃野草,粪色发青;城里的鹅喂谷子,粪色发黄。那只鹅 粪色发青,因此,肯定是乡下人的。店主听后张口结舌,无法辩解,只得低头认罪。 ①《实践出真知》 ②《多想出智慧》③《处处留心皆学问》 ④《小不忍则乱大谋》⑤《切莫见利忘义》 (3)雄孔雀都珍爱自己的尾巴,它们在山里栖息的时候,总是选择好放置尾巴的地方.然 后才安稳地休息。捕捉孔雀的人大都在天下暴雨时来到森林里孔雀栖息的地方。这时孔雀的 长尾巴被雨淋湿,份量很重,孔雀担心飞起来会把尾巴拖脏拽坏,就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 当捕捉它的人走到近前,它也绝不肯飞翔,惟恐损坏了它的漂亮的尾巴。 ①《不可因小失大》 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④《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⑤《要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章立意的能力 【能力定位】 立意,就是确定主题。主题,就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所表现出来的 一种思想。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文章的选材、 剪裁、结构、表达,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所以,一篇文章立意的成败或质量 高低,就决定了这篇文章的成败或质量优劣。因此,下笔前一定要在立意上下一番功夫
18 2.下面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请你读后拟两个议论文的题目,一个题目 表示议论的观点,一个题目表示议论的范围。 一个人好像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 愈大,则分数的值愈小 3.下面的每段材料之后都附有几个标题,试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辨清优劣,并说明理 由。 (1).《列子·扬朱篇》(摘录):“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顽亦死。生则尧 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 ①《人生易逝》 ②《生死异同》 ③《生命的意义》 ④《泰山与鸿毛》 ⑤《尧舜桀纣岂能无别?》 (2)有个乡下人拎了一只鹅进城,为了办事方便,便把鹅寄放在客店里。待办完事回来, 店主竟耍起赖,说鹅是他的。于是两个人便告到知府那里。知府待鹅下粪时,仔细辨别了粪 的颜色,作了如下推理:乡下的鹅吃野草,粪色发青;城里的鹅喂谷子,粪色发黄。那只鹅 粪色发青,因此,肯定是乡下人的。店主听后张口结舌,无法辩解,只得低头认罪。 ①《实践出真知》 ②《多想出智慧》 ③《处处留心皆学问》 ④《小不忍则乱大谋》 ⑤《切莫见利忘义》 (3)雄孔雀都珍爱自己的尾巴,它们在山里栖息的时候,总是选择好放置尾巴的地方.然 后才安稳地休息。捕捉孔雀的人大都在天下暴雨时来到森林里孔雀栖息的地方。这时孔雀的 长尾巴被雨淋湿,份量很重,孔雀担心飞起来会把尾巴拖脏拽坏,就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 当捕捉它的人走到近前,它也绝不肯飞翔,惟恐损坏了它的漂亮的尾巴。 ①《不可因小失大》 ②《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④《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⑤《要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章 立意的能力 【能力定位】 立意,就是确定主题。主题,就是通过对人物、事件、情节的叙述和描写所表现出来的 一种思想。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它像一根红线贯穿全篇,成为整篇文章的中心。文章的选材、 剪裁、结构、表达,都要以主题为依据,受主题的约束。所以,一篇文章立意的成败或质量 高低,就决定了这篇文章的成败或质量优劣。因此,下笔前一定要在立意上下一番功夫
【要点阐释】 初中语文大纲提出:“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这是初中写作训练的基 本要求,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确定了主题,就好像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标,夜船有 了航灯。立意的要求可简括为“五要”: 一)正确。所谓“正确”,指文中所表现的观点和思想必须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符合人们正确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必须有积极的意义,自己的看法必须符合客观实 际,让人读后能受到教益。这是写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如课文《一件珍贵的衬衫》,通过叙 述这件衬衫的来历,高度赞扬了周总理爱护人民、关心群众、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这个立 意就是正确的。但是,有少数同学由于认识水平低,缺乏是非观念,有时把一些错误的东西 当成正确的来宣扬。譬如作文题《尝试》.有个别考生把自己“谈恋爱”“打架”“偷东西”“吸 烟”等一些坏行为写进去,并且持肯定态度,这样的立意大错特错。 (二)深刻。所谓“深刻”,指是文章的立意应该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能使读后深受启 发、深受教育的,或可能从平凡的事件中看出不平凡的思想光辉的,是有深度,有层次性的, 等等。如《琐忆》一文,记叙了作者与鲁迅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从而歌颂了鲁迅先生“横 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永远的怀念和深深的崇敬, 这样的立意就是深刻的。 (三)鲜明。好的文章,作者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孰美孰丑,谁是 谁非,态度必须明朗,旗帜必须鲜明。例如《火刑》一文.无论记叙还是描写,无论抒情还 是议论,都饱含了对布鲁诺为坚持科学、捍卫真理而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高尚人格和伟大 精神的热情赞颂,使人读后感受鲜明,印象深刻。另外还要明白,立意要求鲜明,但表达时 却要注意“含蓄”,就是说,主题要蕴涵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中,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 出来,如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要通过具体的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不宜将“勤劳”二字 当成标签贴在人物的身上。又如要记叙一件有意义的事,也不宜空洞抽象地把其“意义”说 大通,而应在具体的情节中自然地显示出来。至于在记叙中适当地插人一些抒情和议论也 是必要的,它可以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这种“龙睛”的数量和位置是有 限的,决不能胡点滥点,否则,周身是“睛”,便不成其“龙 (四)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思想,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有的同学作文 时,又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无中心,就是几个中心,实际上还是没 有中心。作文题《习惯》,有个学生在写作时,选取了经常从电视里看高水平足球赛这一习惯, 表现通过观看足球赛培养爱国情操这一主题,但在记叙这一“习惯”时,中间穿插了一大段 中日争夺奥运会出线权的足球大赛。这样,原主题之外又增添了一个新主题,反而冲淡了主 题,使人不知所云。 (五)立意要新颖。即要从“新”的角度立意,“意高而文胜”,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比如话题作文“拔河”,常规的立意往往是“加强团结”“同心协力”之类,而有个考生却在
19 【要点阐释】 初中语文大纲提出:“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这是初中写作训练的基 本要求,也是作文成功的关键。确定了主题,就好像射箭有了靶子,登山有了目标,夜船有 了航灯。立意的要求可简括为“五要”: (一)正确。所谓“正确”,指文中所表现的观点和思想必须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想,符合人们正确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标准,必须有积极的意义,自己的看法必须符合客观实 际,让人读后能受到教益。这是写文章的最基本的要求。如课文《一件珍贵的衬衫》,通过叙 述这件衬衫的来历,高度赞扬了周总理爱护人民、关心群众、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这个立 意就是正确的。但是,有少数同学由于认识水平低,缺乏是非观念,有时把一些错误的东西 当成正确的来宣扬。譬如作文题《尝试》.有个别考生把自己“谈恋爱”“打架”“偷东西”“吸 烟”等一些坏行为写进去,并且持肯定态度,这样的立意大错特错。 (二)深刻。所谓“深刻”,指是文章的立意应该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能使读后深受启 发、深受教育的,或可能从平凡的事件中看出不平凡的思想光辉的,是有深度,有层次性的, 等等。如《琐忆》一文,记叙了作者与鲁迅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从而歌颂了鲁迅先生“横 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永远的怀念和深深的崇敬, 这样的立意就是深刻的。 (三)鲜明。好的文章,作者爱什么、恨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孰美孰丑,谁是 谁非,态度必须明朗,旗帜必须鲜明。例如《火刑》一文.无论记叙还是描写,无论抒情还 是议论,都饱含了对布鲁诺为坚持科学、捍卫真理而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高尚人格和伟大 精神的热情赞颂,使人读后感受鲜明,印象深刻。另外还要明白,立意要求鲜明,但表达时 却要注意“含蓄”,就是说,主题要蕴涵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中,一般不宜用明显的话语揭示 出来,如表现人物勤劳的品质,要通过具体的事和生动的细节来表现,不宜将“勤劳”二字 当成标签贴在人物的身上。又如要记叙一件有意义的事,也不宜空洞抽象地把其“意义”说 一大通,而应在具体的情节中自然地显示出来。至于在记叙中适当地插人一些抒情和议论也 是必要的,它可以深化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这种“龙睛”的数量和位置是有 限的,决不能胡点滥点,否则,周身是“睛”,便不成其“龙” (四)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思想,全文要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有的同学作文 时,又想写这,又想写那,结果写出来的文章不是漫无中心,就是几个中心,实际上还是没 有中心。作文题《习惯》,有个学生在写作时,选取了经常从电视里看高水平足球赛这一习惯, 表现通过观看足球赛培养爱国情操这一主题,但在记叙这一“习惯”时,中间穿插了一大段 中日争夺奥运会出线权的足球大赛。这样,原主题之外又增添了一个新主题,反而冲淡了主 题,使人不知所云。 (五)立意要新颖。即要从“新”的角度立意,“意高而文胜”,往往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比如话题作文“拔河”,常规的立意往往是“加强团结”、“同心协力”之类,而有个考生却在
“团结协作”的基础上深挖下去,由一方联想到双方,由团结联想到竞争:从双方相互竞争 的角度来立意,一下子突破了平庸之见,显得深刻而又别致,令人振奋 【实例解说】 实例一:考试 题解:“考试”可以实指某门课的一次考试,也可以泛指生活中遇到的某一件事,对自 己具有“考试”的意义 立意: (1)某学科的一次考试,得心应手,考得很出色。这说明只要平时努力学习,方法对 头,考试前认真复习,就会取得好成绩 (2)某次考试,对着试卷发呆,抓头搔耳答不出,因为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阵抱佛 脚,所以肯定是考不好的 (3)平时全部精力放在读课本上,考试前起早摸黑的复习,许多题目的答案都背得滚 瓜烂熟,自以为考试不成问题,可是试卷发下来却傻了眼,题目大多数是“活”的,是着重 考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结果考得很糟。从而认识到,学知识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要注 重理解和运用,要会举一反三 (4)连续几次考试,我的成绩都不理想,而我在班里是有名的勤奋生,由此可见,要 想成绩好,必须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否则,再努力也是无济于事 (5)一次考试中,某个题目答不出,便设法偷看书,但试卷交上去后,心里总是不安 后来终于鼓足勇气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这说明,“考试”不仅仅是考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考 人的思想品质。 (6)自己在学校里学习很好,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出色,但有一次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件 事,表现了自己的无知无能,或者是思想品质低下,等于“考试”不及格。说明人的一生中 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考试,学好文化知识,在教室里考出好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提高自己的 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在人生的道路上考出好成绩则更重要。 辨析:立意(1)(2)比较平淡,写出的文章一般化。(4)的观点则不正确,与“勤 能补拙”相悖。其余三种都比较好:写出的文章可以有曲折,有波澜,能吸引人,说明的道 理有一定的深刻性。特别是立意(6),运用反向思维审题,脱开惯例,不落窠臼,写了另外 种意义的考试,不仅新颖、独到.而且寓意深刻。 实例二:爸爸的业余爱好 题解:“爱好”指的是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参加活动,“业余”指的是工作时间 以外的即非专业的。 立意 ①记叙爸爸业余养花入迷的二三事,说明爸爸是个爱好养花的人 ②写爸爸业余爱好养鸽子,卖鸽子赚了很多钱,表现爸爸勤俭、聪明
20 “团结协作”的基础上深挖下去,由一方联想到双方,由团结联想到竞争;从双方相互竞争 的角度来立意,一下子突破了平庸之见,显得深刻而又别致,令人振奋。 【实例解说】 实例一:考试 题解:“考试”可以实指某门课的一次考试,也可以泛指生活中遇到的某一件事,对自 己具有“考试”的意义。 立意: (1)某学科的一次考试,得心应手,考得很出色。这说明只要平时努力学习,方法对 头,考试前认真复习,就会取得好成绩。 (2)某次考试,对着试卷发呆,抓头搔耳答不出,因为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阵抱佛 脚,所以肯定是考不好的。 (3)平时全部精力放在读课本上,考试前起早摸黑的复习,许多题目的答案都背得滚 瓜烂熟,自以为考试不成问题,可是试卷发下来却傻了眼,题目大多数是“活”的,是着重 考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结果考得很糟。从而认识到,学知识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要注 重理解和运用,要会举一反三。 (4)连续几次考试,我的成绩都不理想,而我在班里是有名的勤奋生,由此可见,要 想成绩好,必须有一个聪明的大脑,否则,再努力也是无济于事。 (5)一次考试中,某个题目答不出,便设法偷看书,但试卷交上去后,心里总是不安, 后来终于鼓足勇气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这说明,“考试”不仅仅是考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考 人的思想品质。 (6)自己在学校里学习很好,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出色,但有一次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件 事,表现了自己的无知无能,或者是思想品质低下,等于“考试”不及格。说明人的一生中 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考试,学好文化知识,在教室里考出好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提高自己的 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在人生的道路上考出好成绩则更重要。 辨析:立意(1)(2)比较平淡,写出的文章一般化。(4)的观点则不正确,与“勤 能补拙”相悖。其余三种都比较好;写出的文章可以有曲折,有波澜,能吸引人,说明的道 理有一定的深刻性。特别是立意(6),运用反向思维审题,脱开惯例,不落窠臼,写了另外 一种意义的考试,不仅新颖、独到.而且寓意深刻。 实例二:爸爸的业余爱好 题解:“爱好”指的是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参加活动,“业余”指的是工作时间 以外的即非专业的。 立意: ①记叙爸爸业余养花入迷的二三事,说明爸爸是个爱好养花的人。 ②写爸爸业余爱好养鸽子,卖鸽子赚了很多钱,表现爸爸勤俭、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