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互相慰藉、互相鼓励,是指事业上的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而“变味”的友 谊则恰恰与此相反,大而言之,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抑 或溜须拍马,互相利用;小而言之,是指在事业上、生活上互相拉拢,互相包庇,吃喝玩乐, 不思进取,互懈心志,共做平庸。学生在写作本文时,应从小处着眼,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多写自己身边的事。本文要写的这种变了味的友谊,给人带来的只能是悔恨和痛苦,文中应 显示这种结果,表明作者对这种友谊的否定态度。(抠题眼) 实例六文题:心事 题解:“心事”,心中盘算之事,多指想做却不能顺利做成,感到为难的事情、比如你想 报考师范学校,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显然不会构成心事:如果遭到父母的反对,而你却要坚 持己见,就会产生心事。所以,在选材时要稍加留意,不要把心中所想的事情都视为心事 中学生固然无忧无虑,但在学习、思想、生活方面也常常会有心事,因而选材的范围也还是 相当广泛的。写心事要展示内心世界,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生活给 自己的教益和启迪,总之,要写出积极意义。另外,选材也不必仅局限于自己,也可写其他 人的“心事”,如“奶奶”“爸爸”“妈妈”“老师”,或某同学、朋友、亲戚等,只要是自己熟 悉的人、熟悉的事,都可写,这样写,选材的范围更宽,立意也更见深度,内容也更丰富 (抠中心词兼添加成份) 实例七文题:静静的夜晚 题解:这个题目,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是无法下手的。夜晚静静的,万籁 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在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如果从“静静”的反面来思考 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就会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实,《静静的夜晩》这 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如老师在办公室里跟我谈心,循循善 诱,语重心长;医生在手术室里抢救病人,连续奋战,不顾疲劳 边防战土在冰天雪地里站岗放哨,夜以继日,毫不懈怠:公安干警在黑暗中追捕歹徒,英雄 机智,舍生忘死:党的领导在会议室里筹划方略,废寝念食,呕心沥血;企业家们在办公桌 上绘制改革蓝图,兴致勃勃,彻夜不眠……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而 这些材料,都应具有“不平静”的特点。(反向思维法) 实例八文题:满头白发的考生 题解:本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考生”,修饰语是“满头白发”,所谓 “考生”就是参加考试的人:所谓“满头白发”,则指老年人。这个命题似乎违背生活常理, 但仔细想想,也合乎情理。当今时代,知识爆炸,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壮心不己,尽管已近暮 年,还在不断地充实自己,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个很具时代特征的作文题 实例九:材料:小马要过河,不知河水深浅,问件牛大伯,回答是水不深,能过去、正当 小马准备过河时,松鼠跑上前阻止:河水很深,昨天还淹死了我个伙伴。小马无主意了
6 解、互相慰藉、互相鼓励,是指事业上的互相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而“变味”的友 谊则恰恰与此相反,大而言之,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抑 或溜须拍马,互相利用;小而言之,是指在事业上、生活上互相拉拢,互相包庇,吃喝玩乐, 不思进取,互懈心志,共做平庸。学生在写作本文时,应从小处着眼,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多写自己身边的事。本文要写的这种变了味的友谊,给人带来的只能是悔恨和痛苦,文中应 显示这种结果,表明作者对这种友谊的否定态度。(抠题眼) 实例六 文题:心事 题解:“心事”,心中盘算之事,多指想做却不能顺利做成,感到为难的事情、比如你想 报考师范学校,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显然不会构成心事;如果遭到父母的反对,而你却要坚 持己见,就会产生心事。所以,在选材时要稍加留意,不要把心中所想的事情都视为心事。 中学生固然无忧无虑,但在学习、思想、生活方面也常常会有心事,因而选材的范围也还是 相当广泛的。写心事要展示内心世界,表现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生活给 自己的教益和启迪,总之,要写出积极意义。另外,选材也不必仅局限于自己,也可写其他 人的“心事”,如“奶奶”“爸爸”“妈妈”“老师”,或某同学、朋友、亲戚等,只要是自己熟 悉的人、熟悉的事,都可写,这样写,选材的范围更宽,立意也更见深度,内容也更丰富。 (抠中心词兼添加成份) 实例七 文题:静静的夜晚 题解:这个题目,如果从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是无法下手的。夜晚静静的,万籁 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在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如果从“静静”的反面来思考, 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就会见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实,《静静的夜晚》这 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如老师在办公室里跟我谈心,循循善 诱,语重心长;医生在手术室里抢救病人,连续奋战,不顾疲劳; 边防战土在冰天雪地里站岗放哨,夜以继日,毫不懈怠;公安干警在黑暗中追捕歹徒,英雄 机智,舍生忘死;党的领导在会议室里筹划方略,废寝念食,呕心沥血;企业家们在办公桌 上绘制改革蓝图,兴致勃勃,彻夜不眠……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而 这些材料,都应具有“不平静”的特点。(反向思维法) 实例八 文题: 满头白发的考生 题解:本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词是“考生”,修饰语是“满头白发”,所谓 “考生”就是参加考试的人;所谓“满头白发”,则指老年人。这个命题似乎违背生活常理, 但仔细想想,也合乎情理。当今时代,知识爆炸,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壮心不己,尽管已近暮 年,还在不断地充实自己,真正的活到老,学到老,这是一个很具时代特征的作文题。 实例九:材料:小马要过河,不知河水深浅,问牛大伯,回答是水不深,能过去、正当 小马准备过河时,松鼠跑上前阻止:河水很深,昨天还淹死了我一个伙伴。小马无主意了
问妈妈,妈妈说不要光听别人的,要自己想想,还可以试试。结果,小马过了河。根据上面 的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抄题目,写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题解:在这个材料中,老马、小马各是一个思维单位,老牛和松鼠归为一个思维单位, 这样就抓住了三个思维角度。从这些角度深入挖掘,就不难做到顺“藤”摸“瓜”。从老马角 度看,首先老马是个成功的家长,它懂得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联系社会上溺爱子女的现象,就引出了一个论题一—子女教育问题:其次,老马又是个成功 的老师,对小马的幼稚,它没有板起面孔指责,而是循循善诱一这又引出了教育方式与方 法的问题,诱导、启发总比教训、斥责好。从小马这个角度看,它只听老牛松鼠一讲,便不 知所措,裹足不前,这就昭示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独立思考,要有主见,千万别人云亦云。 从老牛和松鼠的角度看,老牛认为水浅,松鼠认为水深,但二者都没有说错,由此可见,不 同的人看同一个问题,由于角度不同,难免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处理问题时要从实 际情况出发,辨析事物,认清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通过做横冋分析,材料便 有了四个论题。不过,在立论时一定要抓住符合材料本质的问题,切不可抓住了“芝麻”而 丢了“西瓜”。 实例十、单项训练 1.辨析下列文题应写的体裁。 A.《钢笔的故事》B.《我不同意这种说法》C.《成长的脚印》D.《讲究与 将就》E.《足球迷》F.《背诵的窍门》 上面文题应写记叙文的有();应写议论文的有();应写说明文的有()。 2.在下列文题的题眼下加上着重号。 A.《天空不空》B.《要孝敬父母》C.《美好的瞬间》D.《表扬名单上没有的 人》E.《我从来没有这样激动》 《我爱唱这支歌》 3.利用自己掌握的审题方法,辨析下列文题,弄清其中所限定的时间、范围、对象及其 写作重点。 ①《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②《记忆中的阳光》 ③《校园爱心曲》 ④《多彩的初中生活》 ⑤《答卷》 ⑥《家》 ⑦《一位普通的同学》 ⑧《故事发生之后》
7 问妈妈,妈妈说不要光听别人的,要自己想想,还可以试试。结果,小马过了河。根据上面 的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 600 字。 题解:在这个材料中,老马、小马各是一个思维单位,老牛和松鼠归为一个思维单位, 这样就抓住了三个思维角度。从这些角度深入挖掘,就不难做到顺“藤”摸“瓜”。从老马角 度看,首先老马是个成功的家长,它懂得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联系社会上溺爱子女的现象,就引出了一个论题——子女教育问题;其次,老马又是个成功 的老师,对小马的幼稚,它没有板起面孔指责,而是循循善诱——这又引出了教育方式与方 法的问题,诱导、启发总比教训、斥责好。从小马这个角度看,它只听老牛松鼠一讲,便不 知所措,裹足不前,这就昭示人们:遇事要多动脑筋独立思考,要有主见,千万别人云亦云。 从老牛和松鼠的角度看,老牛认为水浅,松鼠认为水深,但二者都没有说错,由此可见,不 同的人看同一个问题,由于角度不同,难免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处理问题时要从实 际情况出发,辨析事物,认清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通过做横向分析,材料便 有了四个论题。不过,在立论时一定要抓住符合材料本质的问题,切不可抓住了“芝麻”而 丢了“西瓜”。 实例十、单项训练 1.辨析下列文题应写的体裁。 A.《钢笔的故事》 B.《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C.《成长的脚印》 D.《讲究与 将就》 E.《足球迷》 F.《背诵的窍门》 上面文题应写记叙文的有( );应写议论文的有( );应写说明文的有( )。 2.在下列文题的题眼下加上着重号。 A.《天空不空》 B.《要孝敬父母》 C.《美好的瞬间》 D.《表扬名单上没有的 人》 E.《我从来没有这样激动》 F.《我爱唱这支歌》 3.利用自己掌握的审题方法,辨析下列文题,弄清其中所限定的时间、范围、对象及其 写作重点。 ①《我终于战胜了自己》 ②《记忆中的阳光》 ③《校园爱心曲》 ④《多彩的初中生活》 ⑤《答卷》 ⑥《家》 ⑦《一位普通的同学》 ⑧《故事发生之后》
实例十一、综合训练 审读下列文题,分别写出题意解析。 1.《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化学现象》2.《我们这一代》3.《温暖》4 《有趣的一堂实验课》5.《风波》6.《瞧,这一家子!》7.《邻居》8.《语文是学习 其他学科的基础》9.《严与爱》 下列文题不限文体,请结合自己的长处给各题拟一则提纲。 1.《朋友》2.《假如我有100万》(“100万”指100万元钱)3.《我喜欢的一本课 外读物》4.《乐在其中》 第二章拟制标题的能力 【能力定位] 拟制标题的重点在“拟”,其特点有三:拟出材料内容的整体性,写作重点的明确性和选 取材料的导向性。其主旨在于为供料作文的写作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拟制标题是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的一项基本功,是“观察、分析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 观察的结果和感受”的基础训练。拟制标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通解文意和 提炼观点的能力,养成精读的习惯,培养发散思维,促进创造精神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要点阐释】 拟制标题适用于没有规定文题的供料作文。《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缩写、扩写、改 写、读后感和话题作文均属此类。供料作文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和语文教师的重视,是因为它 具有构思角度灵活,适用多种文体,与阅读紧密结合,可以避免区域性和猜题押题的特点。 供料作文中的拟制标题举足轻重,左右写作的成败。“题好一半文”不无道理。拟制标题如果 要达到“不落俗套,准确、简明而生动,令人耳目一新,让阅卷者折服”的效果,就得掌握 命题要求、读解材料、拟制方法”三大要点。其特点和能力的要求分述如下: .命题的要求 文章的标题大致可分为“既命题,又立意”和“只命题,不立意”两类。前者如《身正 不怕影子歪》,后者如《心中的歌》。无论拟制哪种标题,除“新”的要求外,还有内容、形 式和范围的要求 1.内容的要求。拟制的标题要准确,明文章体裁,明写作重点,明选材范围 2.形式的要求。拟制的标题要简练,或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 3.范围的要求。拟制的标题外延要小,小才实在,小才集中,才能以小见大。 读解材料 供料作文的材料可谓纷繁之至。从内容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从数量看,有单则
8 实例十一、综合训练 审读下列文题,分别写出题意解析。 1.《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或化学现象)》 2.《我们这一代》 3.《温暖》 4。 《有趣的一堂实验课》5.《风波》 6.《瞧,这一家子!》 7.《邻居》 8.《语文是学习 其他学科的基础》9.《严与爱》 下列文题不限文体,请结合自己的长处给各题拟一则提纲。 l.《朋友》 2.《假如我有 100万》(“100 万”指 100万元钱)3.《我喜欢的一本课 外读物》4.《乐在其中》 第二章 拟制标题的能力 【能力定位] 拟制标题的重点在“拟”,其特点有三:拟出材料内容的整体性,写作重点的明确性和选 取材料的导向性。其主旨在于为供料作文的写作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拟制标题是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的一项基本功,是“观察、分析事物,用自己的话写出 观察的结果和感受”的基础训练。拟制标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通解文意和 提炼观点的能力,养成精读的习惯,培养发散思维,促进创造精神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要点阐释】 拟制标题适用于没有规定文题的供料作文。《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缩写、扩写、改 写、读后感和话题作文均属此类。供料作文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和语文教师的重视,是因为它 具有构思角度灵活,适用多种文体,与阅读紧密结合,可以避免区域性和猜题押题的特点。 供料作文中的拟制标题举足轻重,左右写作的成败。“题好一半文”不无道理。拟制标题如果 要达到“不落俗套,准确、简明而生动,令人耳目一新,让阅卷者折服”的效果,就得掌握 “命题要求、读解材料、拟制方法”三大要点。其特点和能力的要求分述如下: 一.命题的要求 文章的标题大致可分为“既命题,又立意”和“只命题,不立意”两类。前者如《身正 不怕影子歪》,后者如《心中的歌》。无论拟制哪种标题,除“新”的要求外,还有内容、形 式和范围的要求。 1.内容的要求。拟制的标题要准确,明文章体裁,明写作重点,明选材范围。 2.形式的要求。拟制的标题要简练,或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 3.范围的要求。拟制的标题外延要小,小才实在,小才集中,才能以小见大。 二、读解材料 供料作文的材料可谓纷繁之至。从内容看,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从数量看,有单则
的,也有多则的;从语言看,有文言的,也有白话的;从文体看,有记叙的,有议论的,也 有说明的:从形式看,有文字的,也有图画的。无论哪类材料,都要认真读解。“读”是读懂 读通,“解”是分析综合,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抓住材料的关键,揭示本质,明确题旨,达到 正确拟制标题的目的。 1.读懂读通。 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提供了信息,设置了一定情景的“正材料”;一种 是命题者根据正材料拟设了“要求”“提示”、“注意”等内容的“副材料”。尽管两种材料的 性质不同,意义不同,但他们互相制约,互为作用。只有先分读,后合读,才能产生理想的 读”的效果。读正材料要通解文意,理解材料的中心和要点,判断材料内容的是非与好恶, 慎思命题者提供材料的意图。读副材料要把握命题、文章体裁、写作重点、选材范围、表达 方式以及字数限制等要求。然后把正副材料结合起来读,两相对照,辨析其异同,挖掘材料 的核心所在。 2.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就是对材料进行消化、吸收,多角度、全方位为我所用的思考过程。分析材料 的内涵,理解和掌握中心;分析材料特点,明确文体特征:分析材料背景,了解时代脉络; 分析材料的命题要求,明确写作细则:分析语言特色,考虑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百川归海, 综合正材料和副材料的联系,从整体上构建写作思路,为提炼观点作好准备。 特殊的供料作文一—看图作文,其关键是识图。发挥合理的想像,把画面的内容转化为 头脑中的“文字材料”,亦按上述两个步骤“读解”即可。 三、拟制标题 1.记叙文的拟题。 (1)要素式。这是记叙文常见的一种拟题方法。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分别拟题或综合拟题 (2)顺序式。以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换拟题。 (3)线索式。以事物发展的脉络拟题。 (4)象征式。以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拟题。 5)修辞式。运用拟人、比喻、对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拟题。 2.议论文的拟题 (1)论点型。即用文章的论点做题目。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好处在于能够使 读者从标题上看出文章的观点。这种方法从语言形式上讲可分为两种:一是肯定判断式 是否定判断式。如《要全面看待事物》,《要从严于律己做起》、《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这 是肯定判断式;否定判断的形式如《不要“求全责备”》、《看人不能只看缺点》等。 (2)论题型。即标出文章论述的范围,不涉及作者的见解和主张,题目多为《谈XX》 或《论XX)等。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9 的,也有多则的;从语言看,有文言的,也有白话的;从文体看,有记叙的,有议论的,也 有说明的;从形式看,有文字的,也有图画的。无论哪类材料,都要认真读解。“读”是读懂 读通,“解”是分析综合,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抓住材料的关键,揭示本质,明确题旨,达到 正确拟制标题的目的。 1.读懂读通。 供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提供了信息,设置了一定情景的“正材料”;一种 是命题者根据正材料拟设了“要求”、“提示”、“注意”等内容的“副材料”。尽管两种材料的 性质不同,意义不同,但他们互相制约,互为作用。只有先分读,后合读,才能产生理想的 “读”的效果。读正材料要通解文意,理解材料的中心和要点,判断材料内容的是非与好恶, 慎思命题者提供材料的意图。读副材料要把握命题、文章体裁、写作重点、选材范围、表达 方式以及字数限制等要求。然后把正副材料结合起来读,两相对照,辨析其异同,挖掘材料 的核心所在。 2.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就是对材料进行消化、吸收,多角度、全方位为我所用的思考过程。分析材料 的内涵,理解和掌握中心;分析材料特点,明确文体特征;分析材料背景,了解时代脉络; 分析材料的命题要求,明确写作细则;分析语言特色,考虑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百川归海, 综合正材料和副材料的联系,从整体上构建写作思路,为提炼观点作好准备。 特殊的供料作文——看图作文,其关键是识图。发挥合理的想像,把画面的内容转化为 头脑中的“文字材料”,亦按上述两个步骤“读解”即可。 三、拟制标题 1.记叙文的拟题。 (1)要素式。这是记叙文常见的一种拟题方法。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 过和结果分别拟题或综合拟题。 (2)顺序式。以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换拟题。 (3)线索式。以事物发展的脉络拟题。 (4)象征式。以具体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拟题。 (5)修辞式。运用拟人、比喻、对比、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拟题。 2.议论文的拟题。 (1)论点型。即用文章的论点做题目。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好处在于能够使 读者从标题上看出文章的观点。这种方法从语言形式上讲可分为两种:一是肯定判断式,一 是否定判断式。如《要全面看待事物》,《要从严于律己做起》、《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这 是肯定判断式;否定判断的形式如《不要“求全责备”》、《看人不能只看缺点》等。 (2)论题型。即标出文章论述的范围,不涉及作者的见解和主张,题目多为《谈XX》 或《论XX)等。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挽救危局,抗击元军,在战斗中受伤被俘,在狱中的四年里,面 对敌人的威利诱,“岿然不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最后慷慨就义。据 此写议论文可拟题为《谈气节》。 不过,这类题目不如论点型题目鲜明醒目,所以能够拟出论点型题目的最好不用这种形 式。比如根据上面一则材料拟成论点型题目可为《民族气节不可丢》。 (3)关系型。即表明文章论述几种观点或事物的关系的题目。如《个人和集体》、《纳谏 与止谤》、《自尊、自卑和自信》等。比如下面一则材料 东汉时有少年叫陈蕃,独居罟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泙说:“孺 子何不洒扫以待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屋?″薛勤当即针锋相 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据此材料拟题,可拟为《扫一屋与扫天下》、《成大业 与拘小节》等。 (4)成语名句型。成语典故、名言警句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是因为它们具有凝炼警策 的特点,用它们做标题,可以达到一语中的的结果 《战国策秦策》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别人告诉曾参的母亲 说:曾参杀人了。”曾母说:“我儿子不会杀人『她照日织布。一会儿又有人说。“曾参杀人 了『曾母还是照日织布,不变常态,又过了一会儿,又一个人来告诉她说:“曾参杀了人了 曾母于是害怕了,扔掉梭子跳墙逃走了。据此可拟题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或《人言可 畏》(成语)等。上面提到的文天祥的材料,也可拟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成语名句翻新型。这种类型用于逆向思维作文,即如果你的观点与传统的看法不同 可拟翻新型题目。比如这样一则材料: 国时,齐玊接鹨的谏,果三年后,“请服,弱国入朝。唐朝时,太宗 李世民接受魏征的直谏,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据此可拟为《忠言顺耳岂不更好》(由 成语“忠言逆耳”翻新)
10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挽救危局,抗击元军,在战斗中受伤被俘,在狱中的四年里,面 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岿然不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最后慷慨就义。据 此写议论文可拟题为《谈气节》。 不过,这类题目不如论点型题目鲜明醒目,所以能够拟出论点型题目的最好不用这种形 式。比如根据上面一则材料拟成论点型题目可为《民族气节不可丢》。 (3)关系型。即表明文章论述几种观点或事物的关系的题目。如《个人和集体》、《纳谏 与止谤》、《自尊、自卑和自信》等。比如下面一则材料: 东汉时有一少年叫陈蕃,独居一室而庭院龌龊不堪,他父亲的朋友薛勤见状批评说:“孺 子何不洒扫以待客?”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针锋相 对地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据此材料拟题,可拟为《扫一屋与扫天下》、《成大业 与拘小节》等。 (4)成语名句型。成语典故、名言警句之所以为人们所喜爱,是因为它们具有凝炼警策 的特点,用它们做标题,可以达到一语中的的结果。 《战国策·秦策》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与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别人告诉曾参的母亲 说:“曾参杀人了。”曾母说:“我儿子不会杀人!”她照旧织布。一会儿又有人说。“曾参杀人 了!”曾母还是照旧织布,不变常态,又过了一会儿,又一个人来告诉她说:“曾参杀了人了!” 曾母于是害怕了,扔掉梭子跳墙逃走了。据此可拟题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或《人言可 畏》(成语)等。上面提到的文天祥的材料,也可拟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成语名句翻新型。这种类型用于逆向思维作文,即如果你的观点与传统的看法不同, 可拟翻新型题目。比如这样一则材料: 战国时,齐王接受邹忌的讽谏,结果三年之后,“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唐朝时,太宗 李世民接受魏征的直谏,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据此可拟为《忠言顺耳岂不更好》(由 成语“忠言逆耳”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