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给药速度 E、给药途径 32、负荷剂量是() A、达到一半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 B、达到一半稳态血药浓度的剂量 C、达到一定血药浓度的剂量 D、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 E、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 答案:1、B2、B3、D4、B5、C6、C7、B8、C9、C10、 E11、C 12、C13、B14、B15、D16、E17、B18、B19、B20、C21、 B22、C 23、D24、A25、E26、D27、B28、C29、E30、A31、E32、 D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 案。 1、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致死量的一半 B、中毒量的一半 C、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 D、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 E、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2、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 A、治疗作用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反应 E、副作 用 3、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起反应的细胞成分 B、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 C、受体是遗传基因生成的,其分布密度是固定不变的 D、受体与配基或激动药结合后都引起兴奋性效应 E、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阻断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的 4、当某药物与受体相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该药是属于 ()
D、给药速度 E、给药途径 32、负荷剂量是( ) A、达到一半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 B、达到一半稳态血药浓度的剂量 C、达到一定血药浓度的剂量 D、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 E、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 答案:1、B 2、B 3、D 4、B 5、C 6、C 7、B 8、C 9、C 10、 E 11、C 12、C 13、B 14、B 15、D 16、E 17、B 18、B 19、B 20、C 21、 B 22、C 23、D 24、A 25、E 26、D 27、B 28、C 29、E 30、A 31、E 32、 D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 案。 1、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 A、致死量的一半 B、中毒量的一半 C、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 D、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 E、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2、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属于( )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反应 E、副作 用 3、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起反应的细胞成分 B、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多糖 C、受体是遗传基因生成的,其分布密度是固定不变的 D、受体与配基或激动药结合后都引起兴奋性效应 E、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阻断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的 4、当某药物与受体相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该药是属于 ( )
A、兴奋剂 B、激动剂 C、抑制剂 D、拮抗剂 E、以上都不 是 5、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A、药物的作用强度 B、药物的剂量大小 C、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E、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 6、完全激动药的概念是药物() 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 B、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D、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以上都不对 7、加入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 A、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B、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 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保持不变 8、加入非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 A、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B、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 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保持不变 9、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 A、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 B、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 C、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D、对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直接抑制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 10、药物的常用量是指( ) A、最小有效量到极量之间的剂量 B、最小有效量到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 量 C、治疗量 D、最小有效量到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 E、以上均不 是 11、治疗指数为(
A、兴奋剂 B、激动剂 C、抑制剂 D、拮抗剂 E、以上都不 是 5、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 A、药物的作用强度 B、药物的剂量大小 C、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E、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 6、完全激动药的概念是药物( ) 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 B、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D、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以上都不对 7、加入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 ) A、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B、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 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保持不变 8、加入非竞争性拮抗药后,相应受体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将会( ) A、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 B、平行左移,最大效应不变 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保持不变 9、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 ) A、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 B、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 C、对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D、对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直接抑制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递质 10、药物的常用量是指( ) A、最小有效量到极量之间的剂量 B、最小有效量到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 量 C、治疗量 D、最小有效量到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 E、以上均不 是 11、治疗指数为( )
A、LD50/ED50 B、LD5/ED95 C、LD1/ED99 D、 LD1-ED99之间的距离 E、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2、安全范围为( A、LD50/ED50 B、LD5/ED95 C、LD1/ED99 D LD1-ED99之间的距离 E、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3、氢氯噻嗪100mg与氯噻嗪1g的排钠利尿作用大致相同,则( A、氢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氯噻嗪的10倍 B、氢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氯噻嗪的10倍 C、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氢氯噻嗪的10倍 D、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氢氯噻嗪的10倍 E、氢氯噻嗪的效能与氯噻嗪相等 14、下列哪一组药物可能发生竞争性对抗作用() A、异丙肾上腺素—酚妥拉明B、肾上腺素—普萘洛尔 C、去甲肾上腺素一哌唑嗪 D、间羟胺一育亨宾 E、多巴酚丁胺—美托洛尔 15、药物的pD2大反映() A、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小,用药剂量大 B、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大,用药剂量大 C、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小,用药剂量小 D、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大,用药剂量小 E、以上均不对 答案:1、E2、E3、A4、B5、E6、A7、A8、C9、C10、C11、 A 12、E13、B14、C15、D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 案
A、LD50 / ED50 B、LD5 / ED95 C、LD1 / ED99 D、 LD1-ED99 之间的距离 E、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2、安全范围为( ) A、LD50 / ED50 B、LD5 / ED95 C、LD1 / ED99 D、 LD1-ED99 之间的距离 E、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3、氢氯噻嗪 100mg 与氯噻嗪 1g 的排钠利尿作用大致相同,则( ) A、氢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氯噻嗪的 10 倍 B、氢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氯噻嗪的 10 倍 C、氯噻嗪的效能约为氢氯噻嗪的 10 倍 D、氯噻嗪的效价强度约为氢氯噻嗪的 10 倍 E、氢氯噻嗪的效能与氯噻嗪相等 14、下列哪一组药物可能发生竞争性对抗作用( ) A、异丙肾上腺素——酚妥拉明 B、肾上腺素——普萘洛尔 C、去甲肾上腺素——哌唑嗪 D、间羟胺——育亨宾 E、多巴酚丁胺——美托洛尔 15、药物的 pD2 大反映( ) A、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小,用药剂量大 B、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大,用药剂量大 C、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小,用药剂量小 D、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大,用药剂量小 E、以上均不对 答案:1、E 2、E 3、A 4、B 5、E 6、A 7、A 8、C 9、C 10、C 11、 A 12、E 13、B 14、C 15、D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 案
1、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目的是() A、增加疗效 B、解决个体差异问题 C、使药物原有作用减弱 D、减少不良反应 E、以上都不是 2、安慰剂是一种( A、可以增加疗效的药物 B、阳性对照药 C、口服制剂 D、使病人得到安慰的药物 E、不具有药理活性的制剂 3、药物滥用是指( A、医生用药不当 B、大量长期使用某种药物 C、未掌握药物适应证 D、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 E、采用不恰当的剂量 4、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的改变不包括( A、依赖性 B、耐受性 C、耐药性 D、快速耐受 性 E、以上都不是 5、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 A、习惯性B、快速耐受性 C、成瘾性 D、耐药性 E、以上都 不对 6、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物动力学影响主要表现在( A、口服吸收速度不同 B、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异常 C、药物体内分布差异 D、肾排泄速度 E、以上都不对 7、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应着重考虑患者的() 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 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 C、对药物排泄能力 D、对药物转化能力 E、以上都不对 8、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其总的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叫做 () A、增强作用 B、相加作用 C、协同作用 D、互补作用 E、拮抗 作用
1、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目的是( ) A、增加疗效 B、解决个体差异问题 C、使药物原有作用减弱 D、减少不良反应 E、以上都不是 2、安慰剂是一种( ) A、可以增加疗效的药物 B、阳性对照药 C、口服制剂 D、使病人得到安慰的药物 E、不具有药理活性的制剂 3、药物滥用是指( ) A、医生用药不当 B、大量长期使用某种药物 C、未掌握药物适应证 D、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 E、采用不恰当的剂量 4、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的改变不包括( ) A、依赖性 B、耐受性 C、耐药性 D、快速耐受 性 E、以上都不是 5、短期内应用数次麻黄碱后其效应降低,属于( ) A、习惯性 B、快速耐受性 C、成瘾性 D、耐药性 E、以上都 不对 6、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物动力学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口服吸收速度不同 B、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异常 C、药物体内分布差异 D、肾排泄速度 E、以上都不对 7、 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应着重考虑患者的( ) 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 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 C、对药物排泄能力 D、对药物转化能力 E、以上都不对 8、联合应用两种药物,其总的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叫做 ( ) A、增强作用 B、相加作用 C、协同作用 D、互补作用 E、拮抗 作用
答案:1、D2、E3、D4、C5、B6、B7、D8、A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 案。 1、分布于血管平滑肌上的肾上腺素受体是() A、al受体 B、a2受体 C、b1受体 D、b2受体 E、b3受体 2、分布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是() A、M1受体 B、M2受体 C、M3受体D、NM受体 E、NN受体 3、分布于神经节细胞膜上的主要受体是() A、MI受体B、M2受体C、MB受体D、NM受体 E、NN受体 4、分布于心脏的胆碱受体( A、al受体 B、M2受体C、b1受体D、M1受体 E、NM受体 5、胆碱能神经不包括() A、运动神经 B、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C、全部交感神经节前 纤维 D、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E、少部分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6、合成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始初原料是( A、谷氨酸 B、酪氨酸 C、蛋氨酸 D、赖氨酸 E、丝氨 酸 7、乙酰胆碱作用的主要消除方式是() A、被单胺氧化酶所破坏 B、被磷酸二酯酶破坏 C、被胆碱酯酶破 坏 D、被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 E、被神经末梢再摄取 8、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主要消除方式是() A、被单胺氧化酶所破坏 B、被磷酸二酯酶破坏 C、被胆碱酯酶破坏 D、被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E、被神经末梢再摄取 9、外周肾上腺素能神经合成与释放的主要递质是()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素D、多巴胺 E、间 羟胺
答案:1、D 2、E 3、D 4、C 5、B 6、B 7、D 8、A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 案。 1、分布于血管平滑肌上的肾上腺素受体是( ) A、a1 受体 B、a2 受体 C、b1 受体 D、b2 受体 E、b3 受体 2、分布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是( ) A、M1 受体 B、M2 受体 C、M3 受体 D、NM 受体 E、NN 受体 3、分布于神经节细胞膜上的主要受体是( ) A、M1 受体 B、M2 受体 C、M3 受体 D、NM 受体 E、NN 受体 4、分布于心脏的胆碱受体( ) A、a1 受体 B、M2 受体 C、b1 受体 D、M1 受体 E、NM 受体 5、胆碱能神经不包括( ) A、运动神经 B、全部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C、全部交感神经节前 纤维 D、绝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E、少部分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6、合成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始初原料是( ) A、谷氨酸 B、酪氨酸 C、蛋氨酸 D、赖氨酸 E、丝氨 酸 7、乙酰胆碱作用的主要消除方式是( ) A、被单胺氧化酶所破坏 B、被磷酸二酯酶破坏 C、被胆碱酯酶破 坏 D、被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 E、被神经末梢再摄取 8、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主要消除方式是( ) A、被单胺氧化酶所破坏 B、被磷酸二酯酶破坏 C、被胆碱酯酶破坏 D、被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 E、被神经末梢再摄取 9、外周肾上腺素能神经合成与释放的主要递质是( )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多巴胺 E、间 羟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