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公平与效率(0.6学时) 考察财政诸职能的矛盾与协调,最终可归结为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与权衡。财 政职能发挥如何,关键在于处理好财政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社会经济福利准则 社会福利准则具体体现为效率准则与公平准则。 )效率准则 效率实质上属于生产力范畴。效率与效益是有区别的。效益指收益超过成本 或收益超过损失。效益不等于效率,只有最高效益才为效率。 二)公平准则 公平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指同等经济地位的同等待遇,纵向 公平即对不同经济地位的人区别对待。公平的程度如何可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 数来衡量。 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在西方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见是把公平与效率视为不可兼得的两个目标, 要么牺牲公平以换取效率的提高,要么牺牲一些效率以实现更多的公平。 我们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并不是两上截然对立的 价值体系,而是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目标,社会主义经济必须而且能够兼顾公平 与效率两个目标。 三、公平、效率与财政分配 (一)效率原则在财政分配中的贯彻 在财政分配中贯彻效率原则,主要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1.合理确定财政分配规模。2.提髙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3.强化财政对经 济的宏观调控。 (二)公平原则在财政分配中的贯彻 1.划清市场分配和政府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强化个人收入的税收调节。3.改 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复习与思考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的界定 6
6 第五节 公平与效率 (0.6 学时) 考察财政诸职能的矛盾与协调,最终可归结为公平与效率的冲突与权衡。财 政职能发挥如何,关键在于处理好财政分配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一、社会经济福利准则 社会福利准则具体体现为效率准则与公平准则。 (一)效率准则 效率实质上属于生产力范畴。效率与效益是有区别的。效益指收益超过成本 或收益超过损失。效益不等于效率,只有最高效益才为效率。 (二)公平准则 公平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指同等经济地位的同等待遇,纵向 公平即对不同经济地位的人区别对待。公平的程度如何可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 数来衡量。 二、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在西方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见是把公平与效率视为不可兼得的两个目标, 要么牺牲公平以换取效率的提高,要么牺牲一些效率以实现更多的公平。 我们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并不是两上截然对立的 价值体系,而是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目标,社会主义经济必须而且能够兼顾公平 与效率两个目标。 三、公平、效率与财政分配 (一)效率原则在财政分配中的贯彻; 在财政分配中贯彻效率原则,主要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1.合理确定财政分配规模。2.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3.强化财政对经 济的宏观调控。 (二)公平原则在财政分配中的贯彻 1.划清市场分配和政府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强化个人收入的税收调节。3.改 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复习与思考 1.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职能的界定
2.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3.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4.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内容 5.公平与效率在财政分配中是如何贯彻的 第三章财政支出总论(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 的规模及增长趋势,特别是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迹应掌握财政支出效益的 特点及评价方法。 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1学时) 财政支出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所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过 程。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以满足整个社会再生产和国家各方面活动的资金需 要,从而为实现国家的各种职能服务。国此,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环 节,它反映了国家的政策,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按经济性质分类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两大类 1.购买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的劳务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出。2.转移支 出是指敢府不获得直接经济补偿的单方面支出 按经济性质对财政支出分类,可纵观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其一,购买支出 与转移支出对资源配置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二,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 对政府及徽观经济缉织所产生的约束作用是不一样的。 按具体用途分类 从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看,主要包括以下各种支出项目。 基本建设支出、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简易建筑费支出。4地质 勘探费支出。5科技三项费用支出。6.流动资金支出。7.支援农村生产支出。8.农 林水利气象、工交、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出。9.城市维护费支出。10.文教卫生 科学及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1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2,国防支出。13.行 政管理费支出。14.武装警察部队支出。15.公检法支出
7 2.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内容。 3.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内容。 4.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内容。 5.公平与效率在财政分配中是如何贯彻的。 第三章 财政支出总论 (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财政支出的分类,掌握财政支出 的规模及增长趋势,特别是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迹应掌握财政支出效益的 特点及评价方法。 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1 学时) 财政支出是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所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配过 程。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以满足整个社会再生产和国家各方面活动的资金需 要,从而为实现国家的各种职能服务。国此,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环 节,它反映了国家的政策,规定了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 一、按经济性质分类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两大类。 1.购买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的劳务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出。2.转移支 出是指敢府不获得直接经济补偿的单方面支出。 按经济性质对财政支出分类,可纵观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其一,购买支出 与转移支出对资源配置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二,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 对政府及徽观经济缉织所产生的约束作用是不一样的。 二、按具体用途分类 从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看,主要包括以下各种支出项目。 1.基本建设支出、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简易建筑费支出。4.地质 勘探费支出。5.科技三项费用支出。6.流动资金支出。7.支援农村生产支出。8.农 林水利气象、工交、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出。9.城市维护费支出。10.文教卫生、 科学及其他部门事业费支出。11.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12,国防支出。13.行 政管理费支出。14.武装警察部队支出。15.公检法支出
三、按国家职能分类 按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来划分,可以把财政支出划分 为以下几大类: 1.经济建设支出。2.社会文教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4.国防支出。5.债 务支出。6。其它支出。 四、按照最终用途分类 补偿性支出。2.消费性支出。3.积累性支出 第二节财政支出的规模及增长趋势(1.5学时) 、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 )瓦格纳定律 瓦格纳根据对19世纪西方一些国家(包括日本)政府财政经验的观察,得出了 政府活动及其财政支出有不断增长趋势的结论。 (二)皮科克和韦斯曼的阶梯发展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 Peacock)和韦斯曼(Wi既m8n)认为,在正常情况下,经 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政府以不变税率课征的税收收入水平也会上升,因而政 府财政支出水平也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一旦发生较大社会振荡,就要求政府 支出急剧增加,政府为筹措急剧增加的支出所需资金,不得不提高税收水平,以 新增的政府财政支出取代了相应的水平支出部分,危机过后,政府财政支出也并 不降到原来的水平 (三)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增长理论 二人认为,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政府往往下大力增加投资,在经济发展到 “发达”阶段后,公共支出主要用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经济福利水平,在经济发展 中期阶段,政府经济增加投资。经济起飞之后,政府支出仍保持增长 、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一般用两个指标来反映:绝对财政支出和相对财政支出。 世界上普遍通行两大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SNA)和国民经济平衡 表现系(简称MPS),前者通行于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 家,后者通行于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
8 三、按国家职能分类 按财政支出与国家职能的关系来划分,可以把财政支出划分 为以下几大类: 1.经济建设支出。2.社会文教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4.国防支出。5.债 务支出。6。其它支出。 四、按照最终用途分类 l.补偿性支出。2.消费性支出。3.积累性支出。 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规模及增长趋势(1.5 学时) 一、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 (一)瓦格纳定律 瓦格纳根据对 19 世纪西方一些国家(包括日本)政府财政经验的观察,得出了 政府活动及其财政支出有不断增长趋势的结论。 (二)皮科克和韦斯曼的阶梯发展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Peacook)和韦斯曼(Wi 既 m8n)认为,在正常情况下,经 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政府以不变税率课征的税收收入水平也会上升,因而政 府财政支出水平也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一旦发生较大社会振荡,就要求政府 支出急剧增加,政府为筹措急剧增加的支出所需资金,不得不提高税收水平,以 新增的政府财政支出取代了相应的水平支出部分,危机过后,政府财政支出也并 不降到原来的水平。 (三)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增长理论 二人认为,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政府往往下大力增加投资,在经济发展到 “发达”阶段后,公共支出主要用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经济福利水平,在经济发展 中期阶段,政府经济增加投资。经济起飞之后,政府支出仍保持增长。 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 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一般用两个指标来反映:绝对财政支出和相对财政支出。 世界上普遍通行两大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 SNA)和国民经济平衡 表现系(简称 MPS),前者通行于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 家,后者通行于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
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 1.政治原因。2.经济原因。3.社会原因。 第三节财政支出效益分析(15学时)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 1.计算效益的范围不同。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3.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 、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成本一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 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 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一效益的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 的效益,确定优先采用的次序。 (二)最低费用选择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 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 为择优的标准。 (三)“公共劳务”收费法 公共劳务”收费法,就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 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对“公共劳务”的定价,一般有四种情况,即免费;低价、平价和高价。 复习与思考 购买支出、转移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理论的内容 3.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4.财政支出效益的特点 5.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方法的内容
9 三、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1.政治原因。2.经济原因。3.社会原因。 第三节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1.5 学时) 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 1.计算效益的范围不同。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3.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 二、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一)“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成本一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 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 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一效益的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 的效益,确定优先采用的次序。 (二)最低费用选择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 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 为择优的标准。 (三)“公共劳务”收费法 “公共劳务”收费法,就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 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 对“公共劳务”的定价,一般有四种情况,即免费;低价、平价和高价。 复习与思考 1.购买支出、转移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2.关于财政支出增长理论的内容。 3.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 4.财政支出效益的特点。 5.评价财政支出效益方法的内容
第四章投资性支出(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应重点掌握投资的含义,政府投资的特点及财政投资 支出范围的界定,尤其对基础产生发展的政策选择应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理解 好财政农业支出的范围及原则 第一节政府投资的一般分析(15学时) 、投资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投资的含义 投资可描述为:为获了预期收入而投入资本(资本)或资源的经济活动。我国现 行的国民收入统计口径是:国民收入:消费积累,传统的财政理论也习惯于将财 政支出分为积累性支出与社会消费性支出。事实上,积累与投资是有区别的。 (二)投资与经济增长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所谓投资的乘 数作用是指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的收入增长的倍数,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向 变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同边际储蓄倾向呈反方向变化。 二、政府投资的特点及财政投资支出范围的界定 (一)政府投资的特点 投资目的不同。2.资金来源与使用规模不同。3.投资的管理形式不同。 (二)财政投资支出范围的界定 1.具有服务对象的公共性。2.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3.具有服务效益的 社会性 第二节基础产业投资(15学时) 基础产业的重要地位 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 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 或服务的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 基础产业投资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微观盈利小、社会效益大等特 10
10 第四章 投资性支出 (4 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应重点掌握投资的含义,政府投资的特点及财政投资 支出范围的界定,尤其对基础产生发展的政策选择应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理解 好财政农业支出的范围及原则。 第一节 政府投资的一般分析 (1.5 学时) 一、投资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投资的含义 投资可描述为:为获了预期收入而投入资本(资本)或资源的经济活动。我国现 行的国民收入统计口径是:国民收入:消费积累,传统的财政理论也习惯于将财 政支出分为积累性支出与社会消费性支出。事实上,积累与投资是有区别的。 (二)投资与经济增长 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所谓投资的乘 数作用是指每增加一元投资所导致的收入增长的倍数,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同向 变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同边际储蓄倾向呈反方向变化。 二、政府投资的特点及财政投资支出范围的界定 (一)政府投资的特点 1.投资目的不同。2.资金来源与使用规模不同。3.投资的管理形式不同。 (二)财政投资支出范围的界定 1.具有服务对象的公共性。2.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性。3.具有服务效益的 社会性。 第二节 基础产业投资(1.5 学时) 一、基础产业的重要地位 基础产业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 机场、港口、桥梁、通信、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 或服务的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 基础产业投资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微观盈利小、社会效益大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