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氧化数法 配平原则:①电荷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 ②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总数相等。 >写出基本反应式,如:HCO3+P4→HCl+H2PO 找出氧化剂中元素氧化数降低值和还原剂中元素氧化数升高值。 按照最小公倍数的原则对各氧化数的变化值乘以相应的系数,使氧化数降 低值和升高值相等(6,20,60)。 将找出的系数分别乘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分子式前面,并使反程式两边的 氯原子和磷原子的数目相等。10HCIO3+3P4→10HC1+12H3PO4 检查反应反程式两边的氢原子数目,并找出参加反应的水分子数。 10HCO3+3P4+18H2O=10HC+12H3PO 如果反应反程式两边的氧原子数相等,即证明反应反程式已配平。 再如:3As2S3+28HNO3=6H34sO4+9H2SO4+28NO 2MnO4+10C+16H+=2Mn2++5Cl,+8H2O 上页下页 退出
上页 下页 退出 配平原则:① 电荷守恒: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 ② 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总数相等。 ➢ 写出基本反应式,如:HClO3 + P4 → HCl + H3PO4 ➢ 找出氧化剂中元素氧化数降低值和还原剂中元素氧化数升高值。 ➢ 按照最小公倍数的原则对各氧化数的变化值乘以相应的系数,使氧化数降 低值和升高值相等(6,20,60)。 ➢ 将找出的系数分别乘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分子式前面,并使反程式两边的 氯原子和磷原子的数目相等。10HClO3 + 3P4 → 10HCl + 12H3PO4 ➢ 检查反应反程式两边的氢原子数目,并找出参加反应的水分子数。 10HClO3+ 3P4 + 18H2O === 10HCl + 12H3PO4 ➢ 如果反应反程式两边的氧原子数相等,即证明反应反程式已配平。 再如: 3As2S3 + 28HNO3 = 6H3AsO4 + 9H2SO4 + 28NO 2MnO4 - + 10Cl- + 16H+ = 2Mn2+ + 5Cl2 + 8H2O 11.2.1 氧化数法
11.2.1氧化数法 又如:KMnO4+FesO4+H2SO4 (1)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产物,注意介质酸性: KMnO4+ FeSO+ h2sO4-MISO4 +Fe2(So4)3+ K2SO4+H2o (2)调整计量系数,使氧化数升高值=降低值: +7 +2 2 +3 KMnO4+ 5FesO4+ HrsO4-- Mnso4+ 5/2Fe2(SO4)3+ K So4+ H2O (3)若出现分数,可调整为最小正整数: 2 KMnO4+10 FeSO4+ H2SO4 2 MnSo4+5 Fe2 SO4)3+ K2SO4+ H2O 上页下页 退出
上页 下页 退出 又如:KMnO4 + FeSO4 + H2SO4 ⎯ (1) 据反应事实,写出反应产物,注意介质酸性: KMnO4 + FeSO4 + H2SO4 ⎯ MnSO4 +Fe2 (SO4 )3 + K2SO4 + H2O (2) 调整计量系数,使氧化数升高值 = 降低值: +7 +2 +2 +3 KMnO4 + 5FeSO4 + H2SO4 ⎯ MnSO4+ 5/2Fe2 (SO4 )3 + K2SO4+ H2O (3) 若出现分数,可调整为最小正整数: 2 KMnO4 +10 FeSO4 + H2SO4 = 2 MnSO4 + 5 Fe2 (SO4 )3 + K2SO4 + H2O 11.2.1 氧化数法
11.2.2离子-电子法 将反应式改为半反应,先配平半反应,后将半反应加合,消去电子 先将反应物的氧化还原产物以离子形式写出。 例 Fe2++Cl2→>Fe3++Cl 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由两个半反应组成的,将这个方程式分成两个 未配平的半反应式,一个代表氧化,另一个代表还原。 Fe2+→Fe3+(氧化);Cl2→Cl(还原) 调整计量数并加一定数目电子使半反应两端的原子数和电荷数相等。 Fe2+=Fe3++e(氧化);Cl2+2e=2Cr(还原) >根据氧化剂获得的电子数和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必须相等的原则,将两个 半反应式加合为一个配平的离子反应式。 2Fe++ Cl2=2Fe3++ 2CI- 如果在半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中的氧原子数不同,可在半反应式中加H 酸性)或OH(碱性)和∏2O,使两侧的氧原子数和电荷数均相等。 除了正确的配平方法外,必须熟悉该反应的基本化学事实 上页下页 退出
上页 下页 退出 将反应式改为半反应,先配平半反应,后将半反应加合,消去电子 ➢ 先将反应物的氧化还原产物以离子形式写出。 例: Fe2+ + Cl2 → Fe3+ + Cl- ➢ 任何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是由两个半反应组成的,将这个方程式分成两个 未配平的半反应式,一个代表氧化,另一个代表还原。 Fe2+ → Fe3+ (氧化);Cl2 → Cl-(还原) ➢ 调整计量数并加一定数目电子使半反应两端的原子数和电荷数相等。 Fe2+ = Fe3+ + e- (氧化);Cl2 + 2e- = 2Cl-(还原) ➢ 根据氧化剂获得的电子数和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必须相等的原则,将两个 半反应式加合为一个配平的离子反应式。 2Fe2+ + Cl2 = 2Fe3+ + 2Cl- ➢ 如果在半反应中反应物和产物中的氧原子数不同,可在半反应式中加H+ ( 酸性)或OH- (碱性)和H2O,使两侧的氧原子数和电荷数均相等。 ➢ 除了正确的配平方法外,必须熟悉该反应的基本化学事实。 11.2.2 离子-电子法
例:用离子电子法配平 MnO4+SO2→Mn2++SO42(酸性介质) 解 MnO4→Mn2+(还原) SO32→SO2(氧化) Mno.-+8H++5e-= Mn2++4H.O SO2-+H,O=SO2-+2H++2e X 2)MnO4+8H++5e== Mn2++4H,O +)×5)SO32+H2O=SO42-+2H++2e 2MnO4+6H+55032=5042+2Mn2++3H2O 上页下页 退出
上页 下页 退出 例:用离子-电子法配平 MnO4 + SO3 2- → Mn2+ + SO4 2-(酸性介质) 解: MnO4 - → Mn2+(还原) SO3 2- → SO4 2-(氧化) MnO4 - + 8H+ + 5e- = Mn2+ + 4H2O SO3 2- + H2O = SO4 2- + 2H+ +2e- × 2) MnO4 - + 8H+ + 5e- == Mn2+ + 4H2O +) × 5) SO3 2- + H2O == SO4 2- + 2H+ +2e- 2MnO4 - + 6H+ + 5SO3 2- == 5SO4 2- + 2Mn2+ + 3H2O
11.3电极电势 11.31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1132电池电动势和△G的关系 1133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134电极电势的应用 上页下页 退出
上页 下页 退出 11.3 电极电势 11.3.1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11.3.2 电池电动势和rG的关系 11.3.3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1.3.4 电极电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