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Chapter 4 Chemical bond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下页返回退出
下页 退出 无机化学 第4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Chapter 4 Chemical bond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返回
基本内容和重点要求 4.1离子键理论 42共价键理论 4.3金属键理论 ?44分子间作用力 U理解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及o键和π键的区别; 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并说明一些分子的构型;掌握分 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同核双原子分子和异核双原子分子 的分子轨道式及能级图;掌握分子的极化,分子间力及氢键 等 上页下页返回退出
上页 下页 退出 基本内容和重点要求 返回 4.1 离子键理论 4.2 共价键理论 4.3 金属键理论 4.4 分子间作用力 理解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及σ键和π键的区别; 掌握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并说明一些分子的构型;掌握分 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同核双原子分子和异核双原子分子 的分子轨道式及能级图;掌握分子的极化,分子间力及氢键 等
4.1离子键理论 (41.1离子键的形成 4.1.2离子键特点 4.1.3离子特征 4.14离子晶体 4.1.5晶格能 上页下页返回退出
上页 下页 退出 4.1 离子键理论 返回 4.1.1 离子键的形成 4.1.2 离子键特点 4.1.3 离子特征 4.1.4 离子晶体 4.1.5 晶格能
4.1.1离子键的形成 1916年德国科学家Kose(科塞尔)提出离子键理论 电负性相差大的金属和非金属原子相遇时,有达到稳定结构倾向,容 易发生电子的转移,产生正、负离子。 心对主族元素,稳定结构是指具有稀有气体的电子结构,如钠和氯;对 过渡元素,d轨道经常处于半充满(例外较多),如Fe3,(3d5) ◆当正、负离子的吸引和排斥力达到平衡时,形成了离子键,如图4-1 例 n Na (3s)>n Na*(2s22p6) n Cl(3s23p5), n CI(3823p6)n NaCI 心原子间发生电子的转移,形成正、负离子,并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 学键称为离子键。 生成离子键的条件是原子间电负性差较大,一般大于2.0左右,由离子 键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卤素化合物 上页下页 退出
上页 下页 退出 4.1.1 离子键的形成 ❖ 电负性相差大的金属和非金属原子相遇时,有达到稳定结构倾向,容 易发生电子的转移,产生正、负离子。 ❖ 对主族元素,稳定结构是指具有稀有气体的电子结构,如钠和氯;对 过渡元素,d 轨道经常处于半充满(例外较多),如Fe3+,(3d5)。 ❖ 当正、负离子的吸引和排斥力达到平衡时,形成了离子键,如图4-1 ❖ 例: n Na(3s1) → n Na+(2s22p6)↘ n Cl(3s23p5) → n Cl-(3s23p6)↗ 1916 年德国科学家Kossel ( 科塞尔) 提出离子键理论 n NaCl ❖原子间发生电子的转移,形成正、负离子,并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 学键称为离子键。 ❖ 生成离子键的条件是原子间电负性差较大,一般大于2. 0左右,由离子 键形成的化合物称为离子化合物。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卤素化合物
41.1离子键的形成 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r为核间距 V为体系的势能 0 r 纵坐标的零点当r无穷大时,即两核之间无限远时的势能。 下面来考察Na+和Cl-彼此接近的过程中,势能V的变化 图中可见:r>ro,当r减小时,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 势能V减小,体系趋于稳定。 上页下页退出
上页 下页 退出 V 0 Vr0 r0 r 体系的势能与核间距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r 为核间距 V为体系的势能 纵坐标的零点 当 r 无穷大时,即两核之间无限远时的势能。 下面来考察 Na+ 和 Cl - 彼此接近的过程中,势能V 的变化。 图中可见:r > r0 ,当 r 减小时,正负离子靠静电相互吸引, 势能 V 减小,体系趋于稳定。 4.1.1 离子键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