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口1986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国家卫生研究院项目资助和合同指南》临时定义: 科研活动或报告科研成果的过程中的伪造、篡改和剽窃行 为; _研究中违反联邦政府特殊规定的行为。 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法规(45 CFR Part689)增加了“违反相关研究法规的行 为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1986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国家卫生研究院项目资助和合同指南》临时定义: -科研活动或报告科研成果的过程中的伪造、篡改和剽窃行 为; -研究中违反联邦政府特殊规定的行为。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法规(45 CFR Part 689)增加了“违反相关研究法规的行 为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口1989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 修订: “在建议、实施或报告研究时发生的伪造、篡改、剽窃行 为以及严重背离科学共同体公认规则的其他行为” 科研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错误,以及判断和解释数据过 程的诚实性差异。 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三种行为模式”:伪造、篡改、剽窃行为;有问题的研 究行为(违反传统价值标准的行为、可能危害研究过程的 行为);其他不端行为。 ▣1996年,美国科研诚信委员会 提出主要原则+例子的定义模式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1989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修订: “在建议、实施或报告研究时发生的伪造、篡改、剽窃行 为以及严重背离科学共同体公认规则的其他行为” 科研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错误,以及判断和解释数据过 程的诚实性差异。 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三种行为模式”:伪造、篡改、剽窃行为;有问题的研 究行为(违反传统价值标准的行为、可能危害研究过程的 行为);其他不端行为。 1996年,美国科研诚信委员会 提出主要原则+例子的定义模式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966 口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STC) 的基 础科学委员会(CF) 2000年定名为“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 取消“其他行为”;加强了对“伪造、篡改或剽窃”的具 体解释;明确给出科研不端行为的评价要素,通过“严重 背离”、“故意、有意或不计后果”等规定明确科研不端 行为的性质,并规定“举报应该通过证据优势证明”。 ▣ 超过50%的科研机构的定义超出上述的伪造、篡改或剽窃 的界定范围,包括不恰当的署名、盗用他人的观点和创意、 滥用科研基金和其他资源等问题的科研行为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的基 础科学委员会(CFS) 2000年定名为“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 取消“其他行为”;加强了对“伪造、篡改或剽窃”的具 体解释;明确给出科研不端行为的评价要素,通过“严重 背离”、“故意、有意或不计后果”等规定明确科研不端 行为的性质,并规定“举报应该通过证据优势证明”。 超过50%的科研机构的定义超出上述的伪造、篡改或剽窃 的界定范围,包括不恰当的署名、盗用他人的观点和创意、 滥用科研基金和其他资源等问题的科研行为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 /96 ▣ 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建议、实施或评议研究以及报告研究 结果时发生的伪造、篡改或剽窃行为。 ▣ 伪造是指伪造数据或结果并记录或报告它们; ▣ 篡改是指伪造研究原料、设备或程序,或改变、删除数据 及结果,致使研究活动在研究记录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描述; 剽窃是指把他人的观点、程序、结果或话语据为己有而没 有给子他人适当的荣誉; 口科研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错误或观点的差异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 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建议、实施或评议研究以及报告研究 结果时发生的伪造、篡改或剽窃行为。 伪造是指伪造数据或结果并记录或报告它们; 篡改是指伪造研究原料、设备或程序,或改变、删除数据 及结果,致使研究活动在研究记录中没有得到正确的描述; 剽窃是指把他人的观点、程序、结果或话语据为己有而没 有给予他人适当的荣誉; 科研不端行为不包括诚实错误或观点的差异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认定标准 /96 口严重背离相关研究共同体的公认准则; ▣科研不端行为应该是故意、有意或者不计后果做 出的; 口举报应当通过优势证据证明
美国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认定标准 严重背离相关研究共同体的公认准则; 科研不端行为应该是故意、有意或者不计后果做 出的; 举报应当通过优势证据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