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会计》命题规律总结和复习方法 (郑庆华,2005。5。16) 、命题规律总结 《会计》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五门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也是参加其他科目考试的基础,在注册会计师 考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历年来考试题量最大,难度最高,考试通过率几乎是每年最低的,因此,考生应 充分重视本课程的学习,弄清出题点,吃透难点,加强练习,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 (一)《会计》全书的基本结构如下: 1.会计核算基本理论: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的核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 3.会计报表的编制和调整:财务会计报告、合并报表、中期报告、分部报告、日后事项、会计政策 联方 4.特殊业务的核算:外币业务、借款费用、商品期货、所得税会计核算等。 (二)本课程内容新变化 2005年新教材对比2004年教材,总的说来变化不大,其主要的变化有: 1.在“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章,新增加了应收债权出售和融资的内容,它是根据财政部于2003年 5月发布的《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有关内 容增写的:删除了有关贴现的旧知识点。 2.在“投资”章,按新制度增加了两个重要内容: (1)在权益法下,与追加投资相关的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方法: (2)在权益法下,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特殊规定。 3.在“所有者权益”章,对股票发行费用的处理作了新的改写,即股票发行费用不论金额大小,一律 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4.在“租赁”章,删除了租赁分类的例子,但对考试没有影响 5.在“非货币性交易”章,在收到补价时,对应确认损益计算公式中应交的税金,按新规定作了改写 指出了应交的税金不包括增值税和所得税,并对相关例题作了修改。 6.在“合并会计报表”章,删除了“不计提折旧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处理”的内容,因本来就 不重要,删除后对考试没有影响 0.13.42 (三)近年考试命题规律分析 1.考试题型(2004年) (1)单选:11题,15分,其中3题1分,8题1.5分 (2)多选:11题,22分,每题2分 (3)计算分析:2题,20分,8+12
前言:《会计》命题规律总结和复习方法 (郑庆华,2005。5。16) 一、命题规律总结 《会计》是注册会计师考试五门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也是参加其他科目考试的基础,在注册会计师 考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历年来考试题量最大,难度最高,考试通过率几乎是每年最低的,因此,考生应 充分重视本课程的学习,弄清出题点,吃透难点,加强练习,熟练掌握本学科知识。 (一)《会计》全书的基本结构如下: 1.会计核算基本理论: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基本前提、会计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 2.会计要素的核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 3.会计报表的编制和调整:财务会计报告、合并报表、中期报告、分部报告、日后事项、会计政策、 关联方 4.特殊业务的核算:外币业务、借款费用、商品期货、所得税会计核算等。 0.09.16 (二)本课程内容新变化 2005年新教材对比2004年教材,总的说来变化不大,其主要的变化有: 1.在“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章,新增加了应收债权出售和融资的内容,它是根据财政部于 2003 年 5 月发布的《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债权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有关内 容增写的;删除了有关贴现的旧知识点。 2.在“投资”章,按新制度增加了两个重要内容: (1)在权益法下,与追加投资相关的股权投资差额的处理方法; (2)在权益法下,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的特殊规定。 3.在“所有者权益”章,对股票发行费用的处理作了新的改写,即股票发行费用不论金额大小,一律 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4.在“租赁”章,删除了租赁分类的例子,但对考试没有影响。 5.在“非货币性交易”章,在收到补价时,对应确认损益计算公式中应交的税金,按新规定作了改写, 指出了应交的税金不包括增值税和所得税,并对相关例题作了修改。 6.在“合并会计报表”章,删除了“不计提折旧的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抵销处理”的内容,因本来就 不重要,删除后对考试没有影响。 0.13.42 (三)近年考试命题规律分析 1.考试题型(2004年) (1)单选:11题,15分,其中3题1分,8题1.5分 (2)多选:11题,22分,每题2分 (3)计算分析:2题,20分,8+12
(4)综合:2题,43分,15+28 2.考试命题特点分析 (1)以《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主要考试内容。 (2)注重考查考生会计实务的处理能力 会计学科特点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特点,决定了《会计》的考试命题应以考查考生会计实务的处理能力 为主。从近年《会计》的考试命题情况看,直接考会计基础、会计理论的考题很少,绝大部分考题是考查 考生对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理解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掌握。 (3)注重考会计实务处理的熟练程度。 《会计》课程在五门考试科目中,题量最大,考试时间最长。从近年考试情况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在 规定的时间内不能答完试题。因此,要求考生对考试内容不仅要理解,还要力争做到熟练,这样才能顺利 通过本科目的考试。 0.31.38 二、2005年考试重点 (一)出题点的来源 在考试中,试题分数来自于出题点,出题点主要取决于以下四点 1.本学科的重点,即本学科的支撑点 2.本学科的难点,难点既是出题的亮点,又是考生得分的关键点: 3.社会热点,希望通过考核热点,引导考生关注热点和解决热点 4.新的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敏感点 在综合分析本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历年命题规律之后,结合2005年新教材的变化,本学科考试的重 (二)重要出题点 1.最重要的出题点 (1)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 (2)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含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 (3)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 (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 (5)合并报表的编制 次重要出题点 (1)固定资产取得、折旧和清理: (2)所得税核算纳税影响会计法 (3)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 (4)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5)非货币性交易 (4)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7)外币业务的日常处理和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
(4)综合:2题,43分,15+28 2.考试命题特点分析 (1)以《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主要考试内容。 (2)注重考查考生会计实务的处理能力 会计学科特点和注册会计师职业特点,决定了《会计》的考试命题应以考查考生会计实务的处理能力 为主。从近年《会计》的考试命题情况看,直接考会计基础、会计理论的考题很少,绝大部分考题是考查 考生对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理解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掌握。 (3)注重考会计实务处理的熟练程度。 《会计》课程在五门考试科目中,题量最大,考试时间最长。从近年考试情况看,有相当多的考生在 规定的时间内不能答完试题。因此,要求考生对考试内容不仅要理解,还要力争做到熟练,这样才能顺利 通过本科目的考试。 0.31.38 二、2005年考试重点 (一)出题点的来源 在考试中,试题分数来自于出题点,出题点主要取决于以下四点: 1.本学科的重点,即本学科的支撑点; 2.本学科的难点,难点既是出题的亮点,又是考生得分的关键点; 3.社会热点,希望通过考核热点,引导考生关注热点和解决热点; 4.新的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敏感点。 在综合分析本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和历年命题规律之后,结合2005年新教材的变化,本学科考试的重 点是: (二)重要出题点 1.最重要的出题点: (1)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 (2)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含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 (3)会计政策变更追溯调整法; (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调整事项; (5)合并报表的编制。 2.次重要出题点: (1)固定资产取得、折旧和清理; (2)所得税核算纳税影响会计法; (3)或有事项的确认与计量; (4)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5)非货币性交易; (4)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7)外币业务的日常处理和期末汇兑损益的计算;
(8)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9)长期债权投资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算: (10)存货的核算 (11)融资租赁承租方的核算 (12)利润的形成和分配: (13)资产八大准备的计提 (14)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核算: (15)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1.10.25 精讲班(10次课)的辅导内容 1.对出题点作总结归纳,使学员掌握重点,理解难点 2.分析出题规律,讲解出题思路,提高综合度和融会贯通能力 下面分章讲解。 第一章总论 (郑庆华,2005。5。12) 本章复习提示 本章在考试中只能出客观题,分数在2分以内,本章重点是会计核算的13个原则 0.01 本章重要考点 (一)会计核算13个原则中,以下几个较重要 1.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 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 说明。 2.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 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 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4.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得少 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秘密准备是指根据调节利润的需要,任意提取准备)。如果设置秘密准 备,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
(8)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9)长期债权投资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算; (10)存货的核算; (11)融资租赁承租方的核算; (12)利润的形成和分配; (13)资产八大准备的计提; (14)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的核算; (15)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1.10.25 三、精讲班(10 次课)的辅导内容 1.对出题点作总结归纳,使学员掌握重点,理解难点 2.分析出题规律,讲解出题思路,提高综合度和融会贯通能力 下面分章讲解。 第一章 总 论 (郑庆华,2005。5。12) 一、本章复习提示 本章在考试中只能出客观题,分数在2分以内,本章重点是会计核算的13个原则。 0.01.32 二、本章重要考点 (一)会计核算 13 个原则中,以下几个较重要 1.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 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 说明。 2.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 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 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期间(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4.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得少 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秘密准备是指根据调节利润的需要,任意提取准备)。如果设置秘密准 备,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更正。 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
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典型例子有①融资租赁:②收入确认:③售后租 回:④关联方关系判断:⑤合并会计报表编制 0.02.20 (二)六要素主要掌握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如果资产不能带来经济利益,应作如下处理 (1)在使用价值方面,如果账实不符,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调整。 (2)在价值方面如果发生减值,需计提“八大准备” ①计提基础和列支渠道 项目 计提基础 刂支渠道 1.坏账准备 估计坏账损失的金额 列入管理费用 「2.存货跌价准备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列入管理费用 3.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成本与市价 列入投资收益 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余额)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投资收益 5.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本金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投资收益 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净值)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营业外支出 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余额)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营业外支出 8.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余额)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营业外支出 计提八大准备,有三个列支渠道,即一般性流动资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管理费用:投资性项目计提 准备,计入投资收益:一般长期资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 ②计提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的抵税问题 计提八大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根据税法规定,其中的“7.5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不能抵税, 只有“0.5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才能抵税,即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应收款项5‰以内部分可以抵税。八大准备 产生的费用、损失,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应当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进行处理。 2.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三、本章出题思路 【例题1】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发生的下列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2002 A购入时发生的保险费 B.购入时发生的运杂费 C.发生的日常修理费 D.购入时发生的安装费用 【答案】C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收益性支出的概念。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 出。发生的日常修理费用,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至于购λ时发生的保险费、运杂费、安装费 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中
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典型例子有①融资租赁;②收入确认;③售后租 回;④关联方关系判断;⑤合并会计报表编制。 0.02.20 (二)六要素主要掌握 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如果资产不能带来经济利益,应作如下处理: (1)在使用价值方面,如果账实不符,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调整。 (2)在价值方面如果发生减值,需计提“八大准备”: ①计提基础和列支渠道 项目 计提基础 列支渠道 1.坏账准备 估计坏账损失的金额 列入管理费用 2.存货跌价准备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列入管理费用 3.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成本与市价 列入投资收益 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余额)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投资收益 5.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本金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投资收益 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净值)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营业外支出 7.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余额)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营业外支出 8.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账面价值(余额)与可收回金额 列入营业外支出 计提八大准备,有三个列支渠道,即一般性流动资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管理费用;投资性项目计提 准备,计入投资收益;一般长期资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 ②计提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的抵税问题 计提八大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根据税法规定,其中的“7.5 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不能抵税, 只有“0.5 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才能抵税,即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应收款项 5‰以内部分可以抵税。八大准备 产生的费用、损失,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应当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进行处理。 2.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0.24.04 三、本章出题思路 【例题1】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发生的下列支出中,属于收益性支出的是( )。(2002 年) A.购入时发生的保险费 B.购入时发生的运杂费 C.发生的日常修理费用 D.购入时发生的安装费用 【答案】C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收益性支出的概念。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会计期间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 出。发生的日常修理费用,作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损益;至于购入时发生的保险费、运杂费、安装费, 应作为资本性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中
0.27.00 【例题2】下列项目中,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有()。(2000年) A.鉴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对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 B.鉴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直线法 C.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已经陈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 D.鉴于某固定资产经改良性能提高,决定延长其折旧年限 E.鉴于某被投资企业将发生重大亏损,将该投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 【答案】B、E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一贯性原则。根据一贯性原则,企业不得随意改变企业政策,一贯性原则并 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一般说来,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 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本题A项属这种情况:二是改变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本题C、D项属这种情况。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是B、E项 0.30.54 【例题3】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列做法中,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的有 )。(2003年) A.因专利申请成功,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 B.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全部予以转回 C.因客户的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30%降为15% D.因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按规定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E.因减持股份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答案】C、D、E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 随意变更。企业专利申请成功,不得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因预计发生 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全部予以转回,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选项C、D、 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 第二章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 本章复习 1.本章在考试中居于一般的地位,题型主要是客观题,分数3分左右,本章重点是坏账的核算和应收债权 出售和融资(今年新的知识点)。 2.本章在复习时,应熟练掌握坏账的计提、冲回、补提、发生坏账和收回以前年度坏账如何进行核算:在 复习完全书后,将坏账准备的核算与其他七个准备的核算相比较:将坏账准备的核算与所得税、会计政策 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结合起来复习,效果好。 本章重要考点 (一)坏账的核算 1.坏账的确认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企业的应收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 (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0.27.00 【例题2】下列项目中,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有( ) 。(2000年) A.鉴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对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 B.鉴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来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直线法 C.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已经陈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 D.鉴于某固定资产经改良性能提高,决定延长其折旧年限 E.鉴于某被投资企业将发生重大亏损,将该投资由权益法核算改为成本法核算 【答案】B、E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一贯性原则。根据一贯性原则,企业不得随意改变企业政策,一贯性原则并 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一般说来,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 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本题A项属这种情况;二是改变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本题C、D项属这种情况。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要求的是B、E项。 0.30.54 【例题 3】某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列做法中,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的有( )。(2003 年) A.因专利申请成功,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 B.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全部予以转回 C.因客户的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 30%降为 15% D.因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按规定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E.因减持股份而对被投资单位不再具有重大影响,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答案】 C、D、E 【解析】本题的考核点是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 随意变更。企业专利申请成功,不得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因预计发生 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全部予以转回,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选项 C 、D、 E 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贯性原则。 第二章 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 一、本章复习提示 1.本章在考试中居于一般的地位,题型主要是客观题,分数 3 分左右,本章重点是坏账的核算和应收债权 出售和融资(今年新的知识点)。 2.本章在复习时,应熟练掌握坏账的计提、冲回、补提、发生坏账和收回以前年度坏账如何进行核算;在 复习完全书后,将坏账准备的核算与其他七个准备的核算相比较;将坏账准备的核算与所得税、会计政策 变更、会计差错更正、合并抵销分录的编制结合起来复习,效果好。 二、本章重要考点 (一)坏账的核算 1.坏账的确认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企业的应收款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 (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 (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