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图中有2条曲线。上方曲线为ty 线,表示混合物的平衡温度t与汽 相组成y之间的关系,称为饱和蒸 过热蒸汽区 汽线。下方曲线为t线,表示混 tA y 合物的平衡温度t与液相组成x之间 t 汽液 的关系,称为饱和液体线。 共存区 √3个区域。液相区:代表未沸腾 to 液相区 液体;过热蒸汽区:代表过热蒸汽: 汽液共存区:代表汽液同时存在。 x) √2个端点。tA、tB代表纯A、纯B 组分的沸点
〖说明〗 ✓图中有2条曲线。上方曲线为t-y 线,表示混合物的平衡温度t与汽 相组成y之间的关系,称为饱和蒸 汽线。下方曲线为t-x线,表示混 合物的平衡温度t与液相组成x之间 的关系,称为饱和液体线。 t x(y) ✓3个区域。液相区:代表未沸腾 液体;过热蒸汽区:代表过热蒸汽; 汽液共存区:代表汽液同时存在。 ✓2个端点。tA、tB代表纯A、纯B 组分的沸点。 过热蒸汽区 液相区 汽液 共存区 tA tB
√同理,将温度为t5,组成为(点E) 120 的过热蒸汽冷却,当温度降到t4时(点 D),混和气开始冷凝,产生第一滴液 110 体,因此饱和蒸汽线又称露点线,对 100 (t-y) 应的液相组成为。 90 80 液化率=n液=cm 70 0.2 0.4 0.6 0.8 n mn x) 汽化率+液化率=1 √因此只有将液体部分汽化,才能起到分 离作用。所以蒸馏操作必须在气液两相共 存区内进行
✓若将温度为t1,组成为x1的冷 液体(A点)加热,升温到B点时 溶液开始沸腾,出现第一个气 泡,相应的组成为y1,因此饱 和液体线又称泡点线。 ✓继续升温到C点,进入气液两相 共存区,气液组成分别如m、n点 坐标所示的x和y,可见此时y>x, 两相的量可由杠杆规则进行确定。 ✓ 因此只有将液体部分汽化,才能起到分 离作用。所以蒸馏操作必须在气液两相共 存区内进行。 m n + =1 = = = = 汽化率 液化率 液化率 汽化率 液 汽 mn cn n n mn mc n n ✓ 同理,将温度为t5,组成为y1(点E) 的过热蒸汽冷却,当温度降到t4时(点 D),混和气开始冷凝,产生第一滴液 体,因此饱和蒸汽线又称露点线,对 应的液相组成为x1
2x-图(组成图) 1.0 总压一定 √将txy图中y-关系标绘在 直角坐标系中所得。 √对角线yx为参考线 t √xy曲线上各点具有不同的 温度; √平衡线离对角线越远,挥发 X2 1.0 性差异越大,物系越易分离。 X 总压对x曲线影响不大,因此蒸馏中使用xy图较tx图 方便
2.x-y图(组成图) ✓将t-x-y图中y-x关系标绘在 直角坐标系中所得。 ✓对角线 y=x 为参考线 ✓ x-y曲线上各点具有不同的 温度; ✓ 平衡线离对角线越远,挥发 性差异越大,物系越易分离。 总压对x-y曲线影响不大,因此蒸馏中使用x-y图较t-x-y图 方便
1.3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 1.3.1平衡蒸馏(闪急蒸馏) 1.流程 原料液加热到泡点以上, 连续地通过一节流阀减压到预 定的压强后进入分离器。减压 后的液体呈过热状态,产生自 蒸发而使液体部分汽化,形成 两相平衡物系。汽液两相在分 离器中分离后,分别得到易挥 发组分浓度高的塔顶产品和易 挥发组分浓度低的塔底产品, 使混合液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1.3 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 1.3.1 平衡蒸馏(闪急蒸馏) 1.流程 原料液加热到泡点以上, 连续地通过一节流阀减压到预 定的压强后进入分离器。减压 后的液体呈过热状态,产生自 蒸发而使液体部分汽化,形成 两相平衡物系。汽液两相在分 离器中分离后,分别得到易挥 发组分浓度高的塔顶产品和易 挥发组分浓度低的塔底产品, 使混合液得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2.特点: √连续操作 √顶部和底部产品组成不随 时间而变化 √一次进料,粗分X,是一对 平衡组成 3.计算 ①物料衡算 F=D+W Fxp=Dy+Wx ②热量衡算 Q=Fc,(T-1) T=t+(1- Cp
2.特点 : ✓连续操作 ✓顶部和底部产品组成不随 时间而变化 ✓一次进料 ,粗分x, y是一对 3 .计算 ①物料衡算 Fx Dy Wx F D W F = + = + p e p cr ) FW T t ( Q Fc (T t ) = + − = − 1 c p ,t t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