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36-39页。《白兔和月亮》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并 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 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坚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寓言,了解寓言的基本知识。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两则寓言的寓意进行感悟和理解 2.反复地朗读,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2.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人生际遇:得与失,好事和坏事。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学习精美的表达。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两则寓言的寓意进行感悟和理解。 ◆难点 1.学习精美的表达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两则寓言的寓意进行感悟和理解 ◆教学突破 1.理解寓言的含义,需要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学生一般亲身经历少, 最好老师多举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 2.学习精美的表达,要联系实际的例子作分析,而掌握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 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布置预习,解决生字词,并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准备一些关于描写月亮的优美句子。 3.搜集一些关于战胜苦难的名言和事例。 ◆学生准备 1.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2.初通文意,思考课文后的练习。 教学步骤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在教材第 36—39 页。《白兔和月亮》白兔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并 不能给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落难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惧厄运,王子 那样脆弱的人都挺过来了,谁又不能呢,厄运可以使人坚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寓言,了解寓言的基本知识。 2.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两则寓言的寓意进行感悟和理解。 2.反复地朗读,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2.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人生际遇:得与失,好事和坏事。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学习精美的表达。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两则寓言的寓意进行感悟和理解。 ◆难点 1.学习精美的表达。 2.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两则寓言的寓意进行感悟和理解。 ◆教学突破 1.理解寓言的含义,需要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学生一般亲身经历少, 最好老师多举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 2.学习精美的表达,要联系实际的例子作分析,而掌握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 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布置预习,解决生字词,并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准备一些关于描写月亮的优美句子。 3.搜集一些关于战胜苦难的名言和事例。 ◆学生准备 1.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2.初通文意,思考课文后的练习。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 1.进入情景,开始新课学习 2.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2.学习生字词。 3.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兔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寓言 和月亮》 寓意。 4.具体研讨课文,分析文4.具体研讨课文,学习文章 章表达。 表达 5.深入解读课文 5.深入理解课文。 、导入新课(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塞翁失马的故事,同学们觉得这1.“塞翁失马”的故事中说明一个道 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理,有的事看似“得”而实是“失” 呢? 而有的看似“失”而实是“得”,得和 塞上有翁失其马,人吊之,翁曰:失互相依托 安知非福。数月其马忽带一骏归,人 贺之。翁曰:安知非祸。其子乘之坠 折股,人有吊之,翁曰:安知非福。 后出兵抽壮丁,多战死,其子以折 仅存,故得父母相保也。 2.对,其实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2.打开书本,随老师的引导进入本课 道理,用古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福的学习。 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说明我 们不能因为一时之得失而或喜或悲 好,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就是关 得和失的文章。 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约分钟)
(第 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 1.进入情景,开始新课学习。 2.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2.学习生字词。 3.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兔 和月亮》。 3.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寓言 寓意。 4.具体研讨课文,分析文 章表达。 4.具体研讨课文,学习文章 表达。 5.深入解读课文。 5.深入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讲塞翁失马的故事,同学们觉得这 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呢? 塞上有翁失其马,人吊之,翁曰: 安知非福。数月其马忽带一骏归,人 贺之。翁曰:安知非祸。其子乘之坠 折股,人有吊之,翁曰:安知非福。 后出兵抽壮丁,多战死,其子以折股 仅存,故得父母相保也。 2.对,其实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一个 道理,用古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福 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说明我 们不能因为一时之得失而或喜或悲。 好,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就是关 于得和失的文章。 1.“塞翁失马”的故事中说明一个道 理,有的事看似“得”而实是“失” 而有的看似“失”而实是“得”,得和 失互相依托。 2.打开书本,随老师的引导进入本课 的学习。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注音,其余的学生在 慷慨禀告厄运行乞窖泯作业本上做 神怡嬉戏落难 (略) 2.解释下列词语。 2.解释下列词语 慧心 慧心:聪慧的心思。 风韵: 风韵:风度、韵致,形容仪态优美。后多 慷慨 用以指妇女的美好姿态 禀告: 慷慨:情绪激昂;性格豪爽;大方,不吝 厄运: 啬 折磨 禀告:向上级或尊长报告事情。 正色 厄运:艰难困苦的遭遇 心旷神怡: 折磨:使在精神或肉体上受打击,受痛苦 举世无双: 正色:神色庄重、态度严肃。 得失之患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悦 天灾人祸: 举世无双:全世界再没有第二个,形容稀 有,很难找到 得失之患:生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怕失去, 指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天灾人祸: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 三、整体感知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慷慨 禀告 厄运 行乞 窖泯 神怡 嬉戏 落难 2.解释下列词语。 慧心: 风韵: 慷慨: 禀告: 厄运: 折磨: 正色: 心旷神怡: 举世无双: 得失之患: 天灾人祸: 1.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注音,其余的学生在 作业本上做。 (略) 2.解释下列词语。 慧心:聪慧的心思。 风韵:风度、韵致,形容仪态优美。后多 用以指妇女的美好姿态。 慷慨:情绪激昂;性格豪爽;大方,不吝 啬。 禀告:向上级或尊长报告事情。 厄运:艰难困苦的遭遇。 折磨:使在精神或肉体上受打击,受痛苦。 正色:神色庄重、态度严肃。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悦。 举世无双:全世界再没有第二个,形容稀 有,很难找到。 得失之患:生怕得不到,得到后又怕失去, 指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天灾人祸: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 三、整体感知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整地复述 课文内容:文章讲述了一只白兔在没 有拥有月亮的时候能自由地欣赏月 亮,在拥有了月亮之后却变得患得患 失不能很好地欣赏月亮的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2.白兔在没有拥有月亮之前可以心旷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神怡地赏月:拥有月亮之后,却紧张 不安心痛如割。这主要是占有欲在作 3.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3.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 患失? 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 紧张不安、患得患失。虽是诸神之王 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 4.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5.现在我们完整的理解了这则寓言,4.这则寓言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生应 那么寓言是什么样一种文学体裁?该怎样对待财富,白兔从自己的生活 在学生讨论后,加以点拨,最后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不如没有。 归纳出结论: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 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这则寓言意在戒贪。 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 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5.根据这一则寓言故事思考寓言的特 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 点,并进行归纳,和同学互相讨论。 四、深入解读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 患失? 4.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5.现在我们完整的理解了这则寓言, 那么寓言是什么样一种文学体裁? 在学生讨论后,加以点拨,最后 归纳出结论: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 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 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 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 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 1.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完整地复述 课文内容:文章讲述了一只白兔在没 有拥有月亮的时候能自由地欣赏月 亮,在拥有了月亮之后却变得患得患 失不能很好地欣赏月亮的故事。 2.白兔在没有拥有月亮之前可以心旷 神怡地赏月;拥有月亮之后,却紧张 不安心痛如割。这主要是占有欲在作 祟。 3.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 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 紧张不安、患得患失。虽是诸神之王 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 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生应 该怎样对待财富,白兔从自己的生活 体验中明白了,拥有月亮不如没有。 如果某种拥有并不能给自己增加幸 福,反而徒增苦恼,那就不如没有。 这则寓言意在戒贪。 5.根据这一则寓言故事思考寓言的特 点,并进行归纳,和同学互相讨论。 四、深入解读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现在我们1.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词语、句子 起来仔细品味、赏析。 来深入理解以达到品味的目的 (1)这篇寓言中的用词有的地方很精(1)找出相关的词语来揣摸、理解体 妙,同学们找出来自己体会一下:如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慧心”“风韵”、“闲适”、“绷”等(2)找出相关句子来品味:“乌云蔽 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 (2)文章中有的句式也很特别如:有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 的句子讲究对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抢劫。” 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同学们找 出类似的例子来自己感受一下 2.这一则寓言有两处转折。第一,诸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句子的妙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 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第二, 着仿写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 又一个转折。 2.这篇课文的结构安排也很巧妙,成 语有“一波三折”,这里有“一波两折”3.从侧面说明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 同学们看看,有哪两折? 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 学生找出两个转折后,老师对两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 个转折的作用加以说明:前一个转折,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 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 人留下一个启迪,寓意就是通过这样人类有讽刺意味。 个反复透露出来的。 4.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 3.这一则寓言中“和人类不同的是,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月亮) 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 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 慨的决定。”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 补充说明: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 能够领悟佛理的心,现在泛指智慧。权 4.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 慷慨的决定”?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进入新课学习。 2.整体感知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寓意。 3.解读课文。 3.解读课文,学习精美的表达。 4.联读两篇课文 4.对比学习两篇寓言,学习寓言知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现在我们 一起来仔细品味、赏析。 (1)这篇寓言中的用词有的地方很精 妙,同学们找出来自己体会一下:如 “慧心”、“风韵”、“闲适”、“绷”等 词。 (2)文章中有的句式也很特别如:有 的句子讲究对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 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同学们找 出类似的例子来自己感受一下。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句子的妙 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 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 着仿写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这篇课文的结构安排也很巧妙,成 语有“一波三折”,这里有“一波两折” 同学们看看,有哪两折? 学生找出两个转折后,老师对两 个转折的作用加以说明:前一个转折, 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 人留下一个启迪,寓意就是通过这样 一个反复透露出来的。 3.这一则寓言中“和人类不同的是, 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 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 慨的决定。”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补充说明: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 能够领悟佛理的心,现在泛指智慧。 4.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 “慷慨的决定”? 1.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词语、句子 来深入理解以达到品味的目的。 (1)找出相关的词语来揣摸、理解体 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2)找出相关句子来品味:“乌云蔽 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 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 抢劫。”…… 2.这一则寓言有两处转折。第一,诸 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 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第二, 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 又一个转折。 3.从侧面说明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 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 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 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 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 人类有讽刺意味。 4.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 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月亮) 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 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 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 “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 权。 教学步骤 (第 2 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复习旧课,进入新课学习。 2.整体感知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寓意。 3.解读课文。 3.解读课文,学习精美的表达。 4.联读两篇课文。 4.对比学习两篇寓言,学习寓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