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土的物质组成及土水相互作用 粒组划分方案 粒组的粒径范围 粒组的名称 (mm) 方案一 方案二 心200 漂石粒(块石粒) 巨粒 漂石粒(块石粒) 200≥d>60 卵石粒(碎石粒) 卵石粒(碎石粒) 60≥d>20 粗砾粒 砾粒 20≥d>2 圆砾粒(角砾粒) 细砾粒 2≥>0.5 粗 粗粒 粗 0.5≥d>0.25 砂粒 中 砂粒 中 0.25≥d>0.075 细 细 0.075≥d>0.005 粉粒 细粒 粉粒 0.005>d 粘粒 粘粒 土质学与土力学 40-6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土质学与土力学 40—6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粒组划分方案 粒组的粒径范围 粒组的名称 (mm) 方案一 方案二 d>200 漂石粒(块石粒) 漂石粒(块石粒) 200≥d>60 巨粒 卵石粒(碎石粒) 60≥d>20 卵石粒(碎石粒) 粗砾粒 20≥d>2 圆砾粒(角砾粒) 砾粒 细砾粒 2≥d>0.5 粗 粗 0.5≥d>0.25 中 中 0.25≥d>0.075 砂粒 细 粗粒 砂粒 细 0.075≥d>0.005 粉粒 粉粒 0.005>d 粘粒 细粒 粘粒
第2章土的物质组成及土水相互作用 粒度成分的测定方法 土的粒度成分,通常以土中各粒组的质量百分率来表示,通过对土 进行粒度分析,分离出土中各个粒组,分别称取质量,然后计算出各粒 组的质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 不同类型的土,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粗粒土采用筛析法,细粒土 采用静水沉降分析法。 土质学与土力学 40-7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土质学与土力学 40—7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土的粒度成分,通常以土中各粒组的质量百分率来表示,通过对土 进行粒度分析,分离出土中各个粒组,分别称取质量,然后计算出各粒 组的质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 不同类型的土,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粗粒土采用筛析法,细粒土 采用静水沉降分析法。 粒度成分的测定方法
第2章土的物质组成及土水相互作用 韩析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粗粒土,可用筛析法测定粒度成分。 试验时将风干、分散的代表性土样通过一套孔径不等的标准筛 (20、2、0.5、0.25、0.1、0.075mm),称出留在各个筛子上 的土的质量,即可求出各个粗粒组在土样中的相对含量。 土质学与土力学 40-8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土质学与土力学 40—8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筛析法 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粗粒土,可用筛析法测定粒度成分。 试验时将风干、分散的代表性土样通过一套孔径不等的标准筛 (20、2、0.5、0.25、0.1、0.075mm),称出留在各个筛子上 的土的质量,即可求出各个粗粒组在土样中的相对含量
第2章土的物质组成及土水相互作用 静水沉降分析法对粒径小于0.075mm的粉粒或粘粒,现有技术难以筛 分,一般可根据土粒在水中匀速下沉时的速度与粒 径的理论关系,用比重计法或移液管法测定。 土质学与土力学 40-9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土质学与土力学 40—9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静水沉降分析法 对粒径小于0.075mm的粉粒或粘粒,现有技术难以筛 分,一般可根据土粒在水中匀速下沉时的速度与粒 径的理论关系,用比重计法或移液管法测定
第2章土的物质组成及土水相互作用 粒度分析结果表示方法 列表法 累计曲线法 概念: 界限粒径: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 土的颗粒级配: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重的百分数)。 颗粒级配累积曲线: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成果,由其横坐标(对数坐标) 表示粒径。纵坐标则表示用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 重含量(或称累计百分含量)。 土质学与土力学 40-10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土质学与土力学 40—10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概念: 界限粒径: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 土的颗粒级配: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重的百分数)。 颗粒级配累积曲线: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成果,由其横坐标(对数坐标) 表示粒径。纵坐标则表示用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 重含量(或称累计百分含量) 。 粒度分析结果表示方法 列表法 累计曲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