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C)》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C) Mao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 课程代码:TB101983 学分数:5学分 学时数:80学时(理论课64学时+实践课16学时)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全校本科专业/全校本科学生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制日期:2019年6月28日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精神而设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必 修课程。 课程目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一门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时代 性、实践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共产 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 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 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 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C)》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C) Mao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 课程代码:TB101983 学 分 数:5 学分 学 时 数:80 学时(理论课 64 学时+实践课 16 学时)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全校本科专业/全校本科学生 开课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制日期:2019 年 6 月 28 日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课程性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 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精神而设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必 修课程。 课程目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一门具有鲜明的理论性、时代 性、实践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共产 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 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 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 接班人。 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教学目标 毕业要求
目标1:努力掌握基本理论。从整体上把握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 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 本观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条、第四条、 目标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改革开 第五条、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己 条例》第二条。 的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世界视野、国 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深刻 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 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始 题的能力。 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努力成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 目标3:培养理论思考习惯。不断提高理论思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维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 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以自己的实际 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做贡献。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与《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平行开设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点和难点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的 教学目标 前言 1.1什么是马克思主 基本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什 义? 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2中国为什么选择 中国化、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 了马克思主义? 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哪些理论 1.3为什么要实现马 成果、本教材的主线和重点是什么、 克思主义中国化? 如何学习本课程等内容。还需要适当 1.4什么是马克思主增加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 义中国化? 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在庆祝改 1.5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内容, 化有哪些理论成以便让青年学生了解这些讲话的主 2 课堂讲授 果? 要精神。 1.6如何理解毛泽东重点: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义中国化有哪些理论成果等几个方 关系? 面。 1.7概论”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青年学生从整体上 目的是什么? 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 18本教材的主线和成果,了解这几大理论成果既一脉相 重点。 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9本教材的结构
目标 1:努力掌握基本理论。从整体上把握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理论 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 本观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自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条、第四条、 第五条、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 条例》第二条。 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深刻 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始 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努力成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目标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联系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自己 的思想实际,树立历史观点、世界视野、国 情意识和问题意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目标 3:培养理论思考习惯。不断提高理论思 维能力,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国情、中国社 会的状况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以自己的实际 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做贡献。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与《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势与政策》平行开设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点和难点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的 教学目标 1 前言 1.1 什么是马克思主 义? 1.2 中国为什么选择 了马克思主义? 1.3 为什么要实现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 1.4 什么是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 有 哪 些 理 论 成 果? 1.6 如何理解毛泽东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关系? 1.7“概论”课的教学 目的是什么? 1.8 本教材的主线和 重点。 1.9 本教材的结构。 基本要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什 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哪些理论 成果、本教材的主线和重点是什么、 如何学习本课程等内容。还需要适当 增加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 年大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在庆祝改 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讲话的内容, 以便让青年学生了解这些讲话的主 要精神。 重点: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有哪些理论成果等几个方 面。 难点:在于如何让青年学生从整体上 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 成果,了解这几大理论成果既一脉相 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2 课堂讲授 1
第1章毛泽东思想 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内 及其历史地位 1.1毛泽东思想的形 涵、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认清毛泽 成和发展 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 4 课堂讲授 1.2毛泽东思想的主 1、2、3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及其形成和 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发展、活的灵魂。 1.3毛泽东思想的历 难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史地位 基本要求:(1)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 生的客观条件:(2)掌握近代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3)理解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转变的历史必然性:(4)熟悉新民主 主义革命总路线,掌握新民主主义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5)了解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关 第2章新民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 键是认识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 2.1新民主主义革命 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一 理论形成的依据 课堂讲授+ 2.2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 4 课后自学+ 1、2、3 的总路线和基本纲 才能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 小组研讨 领 民族解放,革命才能取得胜利,而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则是中国走向 2.3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迈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一步。 重点: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和时 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 其基本内容。 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 经验。 基本要求:(1)总体认识到新民主主 义革命胜利之后,我们为什么不能直 第3章社会主义改 接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必 须要经过一个过渡时期。(2)了解新 造理论 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主要矛 3.1从新民主主义到 盾与主要任务。(3)深刻理解过渡时 社会主义的转变 课堂讲授+ 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 4 3.2社会主义改造道 4 课后自学+ 可行性。(4)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 1、2、3 路和历史经验 小组研讨 化的认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3社会主义制度在 中国的建立 道路的自觉性。 重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特点以及历 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重大
2 第 1 章 毛泽东思想 及其历史地位 1.1 毛泽东思想的形 成和发展 1.2 毛泽东思想的主 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3 毛泽东思想的历 史地位 基本要求: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内 涵、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认清毛泽 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历史地位。 重点 :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及其形成和 发展、活的灵魂。 难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 4 课堂讲授 1 、 2 、 3 3 第 2 章 新民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论形成的依据 2.2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总路线和基本纲 领 2.3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基本要求: ( 1 )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 生的客观条件;( 2)掌握近代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3)理解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4)熟悉新民主 主义革命总路线,掌握新民主主义的 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5)了解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关 键是认识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 才能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独立, 民族解放,革命才能取得胜利,而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则是中国走向 社会主义迈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第一步。 重点 :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和时 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及 其基本内容。 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 经验 。 4 课堂讲授 + 课后自学 + 小组研讨 1 、 2 、 3 4 第 3 章 社会主义改 造理论 3.1 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 3.2 社会主义改造道 路和历史经验 3.3 社会主义制度在 中国的建立 基本要求: ( 1)总体认识到新民主主 义革命胜利之后,我们为什么不能直 接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必 须要经过一个过渡时期。( 2)了解新 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主要矛 盾与主要任务。( 3)深刻理解过渡时 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 可行性。( 4)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认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自觉性。 重点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特点以及历 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重大 4 课堂讲授 + 课后自学 + 小组研讨 1 、 2 、 3
意义。 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必要 性:如何正确评价20世纪50年代中 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要求:指导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 个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摸索过程,把握 第4章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 理论成果 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 4.1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初步探索所取得的独创性重要理 论成果及其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 课堂讲授+ 路初步探索的重要 思想成果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 2 课后自学+ 1、2、3 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进一步 小组研讨 4.2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坚定四个自信”。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 和经验教训 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经验教训。 第5章邓小平理论 基本要求:认清邓小平理论形成和过 5.1邓小平理论的形程,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和 成 的主要内容,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 课堂讲授+ 6 5.2邓小平理论的基的历史地位。 6 课后自学+ 1、2、3 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和主要 小组研讨 5.3邓小平理论的历内容。 史地位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6章“三个代表” 基本要求:认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重要思想 的形成条件和过程,正确把握“三个 6.1“三个代表”重要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 思想的形成 容,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课堂讲授+ 6.2“三个代表”重要的历史地位。 2 课后自学 1、2、3 思想的核心观点和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 主要内容 件和主要内容。 63“三个代表”重要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 思想的历史地位 点。 第7章科学发展观 基本要求:认清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 7.1科学发展观的形件和过程,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 成 学内涵和主要内容,了解和掌握科学 7.2科学发展观的科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课堂讲授+ 2 1、2、3 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重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形 课后自学 7.3科学发展观的历成和主要内容。 史地位 难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第8章习近平新时基本要求: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 课堂讲授+ 9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位、时代坐标,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 1、2、3 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 课后自学
意义。 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必要 性;如何正确评价 20 世纪 50 年代中 国的社会主义改造。 5 第 4 章 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理论成果 4.1 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初步探索的重要 思想成果 4.2 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和经验教训 基本要求:指导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一 个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摸索过程,把握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 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初步探索所取得的独创性重要理 论成果及其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 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进一步 坚定“四个自信”。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 步探索的主要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经验教训。 2 课堂讲授+ 课后自学+ 小组研讨 1、2、3 6 第 5 章 邓小平理论 5.1 邓小平理论的形 成 5.2 邓小平理论的基 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5.3 邓小平理论的历 史地位 基本要求:认清邓小平理论形成和过 程,正确把握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和 的主要内容,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 的历史地位。 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和主要 内容。 难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6 课堂讲授+ 课后自学+ 小组研讨 1、2、3 7 第 6 章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6.1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形成 6.2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核心观点和 主要内容 6.3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历史地位 基本要求:认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形成条件和过程,正确把握“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 容,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的历史地位。 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 件和主要内容。 难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 点。 2 课堂讲授+ 课后自学 1、2、3 8 第 7 章 科学发展观 7.1 科学发展观的形 成 7.2 科学发展观的科 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7.3 科学发展观的历 史地位 基本要求:认清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 件和过程,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 学内涵和主要内容,了解和掌握科学 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重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其形 成和主要内容。 难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 课堂讲授+ 课后自学 1、2、3 9 第 8 章 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及其历史地 基本要求: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 位、时代坐标,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 4 课堂讲授+ 课后自学 1、2、3
位 容,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8.1中国特色社会主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义进入新时代 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8.2习近平新时代中时代。(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难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想的主要内容 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83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历史地位 基本要求:科学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 第9章坚持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 的总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 9.1实现中华民族伟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 课堂讲授+ 10 大复兴的中国梦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课后自学+ 1、2、3 9.2建成社会主义现国,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 小组研讨 代化强国的战略安象表达。 排 重点: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奋力实现 中国梦。 难点:奋力实现中国梦。 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认识“五位 一体”的总布局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 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坚 第10章“五位一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经济建 体”总体布局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10.1建设现代化经和生态文明建设。(2)掌握各方面建 济体系 设的基本理论、发展方向、改革内容 10.2发展社会主义和总体要求。(3)真正认识到经济建 民主政治,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课堂讲授+ 11 16 10.3推动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课后自学 1、2、3 文化繁荣兴盛 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 10.4坚持在发展中济改革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 发展道路。 10.5建设美丽中国 重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繁荣兴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 民生。 难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11章“四个全 基本要求:(1)能够明白“四个全面 面”战略布局 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 12 11.1全面建成小康理政的总方略。(2)“四个全面”各有 课堂讲授+ 6 社会 侧重,是个有机的统一体:理解和掌 课后自学 1、2、3 11.2全面深化改革 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决胜 11.3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解和掌握全面
位 8.1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 8.2 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主要内容 8.3 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历史地位 容,了解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难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10 第 9 章 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总任务 9.1 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 9.2 建成社会主义现 代化强国的战略安 排 基本要求:科学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 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 象表达。 重点: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奋力实现 中国梦。 难点:奋力实现中国梦。 2 课堂讲授+ 课后自学+ 小组研讨 1、2、3 11 第 10 章 “五位一 体”总体布局 10.1 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 10.2 发展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10.3 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繁荣兴盛 10.4 坚持在发展中 保障和改善民生 10.5 建设美丽中国 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认识“五位 一体”的总布局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 机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坚 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和生态文明建设。(2)掌握各方面建 设的基本理论、发展方向、改革内容 和总体要求。(3)真正认识到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改革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 重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繁荣兴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 民生。 难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 16 课堂讲授+ 课后自学 1、2、3 12 第 11 章 “四个全 面”战略布局 11.1 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11.2 全面深化改革 11.3 全面依法治国 基本要求:(1)能够明白“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 理政的总方略。(2)“四个全面”各有 侧重,是个有机的统一体:理解和掌 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决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解和掌握全面 6 课堂讲授+ 课后自学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