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 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一一用炸药! 18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 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 地了。 19我们风餐露宿。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 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 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 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20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己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21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 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从屋顶上扬起 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会看着自己的手,觉得上面有绿色的血迹。无论 我们曾经有多少神圣的理由,今天都要向红柳忏 悔 (有改动) 17.仔细阅读全文,请你写出本文的记叙顺序。(2分) 答 18.请你说说对文中第7段画线名的理解。(2分) 19.请结合语境写出文章第12段中加点词语“本末倒置”的意思。(2分) 20.在描写的语句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赏析。(不超 过150字)(6分) 答 谷案 )(共12分) 17.顺叙 18.示例一:连用四个反问句,表现了司务长要把红柳当柴烧的充分的理由及坚 决的态度。 示例二: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表现了司务长认为把红柳当柴烧是理 所当然和别无选择的。 19.要点:“本末倒置”在文中的意思是“你说颠倒了”(或“不是红柳长在了 沙丘上,而是红柳固住了流沙”) 20.示例:作者写红柳“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 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髙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不仅从外形上描写了红柳枝 干的颜色、叶子的茂密、花的细密,而且还用“铁一样”“凤羽般纷披”“谷穗 样细密”“对着髙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等词语歌颂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表达 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说明:第17~20小题12分:第17~19小题各2分;第20小题6分,正确引 原文3分,分析2分,表达1分 04海淀区 )阅读《画手》,完成15-17题。(共15分) 画手
17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 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 18 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 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 地了。 19 我们风餐露宿。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 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 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 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20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21 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 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从屋顶上扬起 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会看着自己的手,觉得上面有绿色的血迹。无论 我们曾经有多少神圣的理由,今天都要向红柳忏 悔。 (有改动) 17.仔细阅读全文,请你写出本文的记叙顺序。(2 分) 答: 18.请你说说对文中第 7 段画线名的理解。(2 分) 答: 19.请结合语境写出文章第 12 段中加点词语“本末倒置”的意思。(2 分) 答: 20.在描写的语句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赏析。(不超 过 150 字)(6 分) 答: 答案: (一)(共 12 分) 17.顺叙 18.示例一:连用四个反问句,表现了司务长要把红柳当柴烧的充分的理由及坚 决的态度。 示例二: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表现了司务长认为把红柳当柴烧是理 所当然和别无选择的。 19.要点:“本末倒置”在文中的意思是“你说颠倒了”(或“不是红柳长在了 沙丘上,而是红柳固住了流沙”) 20.示例:作者写红柳“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 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不仅从外形上描写了红柳枝 干的颜色、叶子的茂密、花的细密,而且还用“铁一样”“凤羽般纷披”“谷穗 样细密”“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等词语歌颂了红柳顽强的生命力,表达 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说明:第 17~20 小题 12 分:第 17~19 小题各 2 分;第 20 小题 6 分,正确引 原文 3 分,分析 2 分,表达 1 分。 04 海淀区 (一)阅读《画手》,完成 15-17 题。(共 15 分) 画手
①国画大师莫教授带有两个学生,男的叫朱孟,女的叫滕香。女的伶俐乖巧,男 的敦厚沉稳,两个人莫教授都喜欢,可相比滕香的灵活机巧,莫教授更喜欢朱孟 的刻苦踏实。 ②莫大师最擅长人物画。人物最难画手,最传神是眼睛。手要画好,非下苦功不 行,眼要传神,需有灵气。画人物眼睛,滕香有先天优势,远胜朱孟;画手,滕 香竟不如朱孟十分之 ③莫教授常指着滕香画中人物的手批评她,要她多向朱孟学,要下苦功。滕香这 时就会不满地白朱孟一眼,朱孟却浑然不觉 ④滕香知道自己根本无法跟朱孟学,她缺少他那份勤奋。朱孟的全部生活都在画 室里,似乎他活着就是为了画画。而滕香不会这样,她要化妆打扮,要逛街,她 永远也下不了师兄那份功夫。 ⑤莫教授常慨叹:“论天资谁也比不上滕香,她要能有朱孟的刻苦勤奋那就没人 能比了。”滕香一撇嘴,心里暗暗与导师顶嘴:就您那得意弟子也难比过我,不 信走着瞧 ⑥新一届青年美术家画展又要开始了。本来莫教授鼓励两个人都去参展,叫他们 好好准备作品,可临到最后,改了主意,他看着滕香送交的作品说:“画手你还 差得远,去了也白去,这次画展就不要参加了吧。 ⑦滕香噘起嘴。参加髙级别的美术展是她盼望已久的,若能在这种权威性画展中 获奖,就可能一举成名。滕香不满导师的决定,心道: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去遛 遛 ⑧寄交作品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朱孟的作品由导师选定后报了上去,而滕香却 瞒着导师偷偷向大赛组委会寄交了自己的作品。 ⑨大赛组委会本来是邀请莫教授担任评委的,因有自己的学生参加,莫教授采取 了回避。美术展经过初评、复评,获奖名单终于出来了。看到获奖名单,莫教授 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料到排在头一名的竟然是滕香,而他最得意的弟子朱孟却屈 居第三。 ⑩无论怎么说,美术展的前三甲竟有两个是莫教授的学生,这事引起了轰动。记 者们蜂拥而至,请莫教授评论他们的作品,特别想听听大师对此次美展第一名滕 香的那幅作品的看法。 l1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莫教授既髙兴又尴尬,竟不知如何评说。两幅作 品画的都是一个翩翩起舞的少数民族女子,体态婀娜,美丽动人,曼妙传神。当 然从线条笔墨上来看,朱孟的画更见功力,特别是画中少女轻盈舞动的纤纤玉手, 竟给人一种柔软可触、呼之欲出的感觉,绝非一般画家所能画出 2然而,为什么却是滕香得了第一名?因为滕香根本没有画手,画中少女 的手是虚的。那虚拟中的少女之手更给人无限的遐想,旋舞中的少女似乎在不停 地变换着各种舞姿,令人目不暇接,妙不可言。 13朱孟的画,专家给予的评价是:功力技巧一流,但画风太实,难以给人 联想遐思,回味太少,缺少余音绕梁的韵味。而滕香的画正是胜在朱孟的欠缺上, 莫教授对她这种避短就长、藏拙取巧的胜出,说不出是欣慰还是悲哀,面对记者 的提问,竟无言以对。 14滕香在一边得意地笑了。朱孟没有不平,只是淡淡平和地对师妹道:“你这 是投机取巧 滕香一撇嘴:“忌妒……”朱孟厚道地笑笑,没反驳。 15最后,莫教授半开玩笑半叹息地说:“现在就兴这个。演员是相貌丑的讨喜, 作品是少人看的获奖,画画当然也就是画不如不画的好了。”朱孟若有所思
①国画大师莫教授带有两个学生,男的叫朱孟,女的叫滕香。女的伶俐乖巧,男 的敦厚沉稳,两个人莫教授都喜欢,可相比滕香的灵活机巧,莫教授更喜欢朱孟 的刻苦踏实。 ②莫大师最擅长人物画。人物最难画手,最传神是眼睛。手要画好,非下苦功不 行,眼要传神,需有灵气。画人物眼睛,滕香有先天优势,远胜朱孟;画手,滕 香竟不如朱孟十分之一。 ③莫教授常指着滕香画中人物的手批评她,要她多向朱孟学,要下苦功。滕香这 时就会不满地白朱孟一眼,朱孟却浑然不觉。 ④滕香知道自己根本无法跟朱孟学,她缺少他那份勤奋。朱孟的全部生活都在画 室里,似乎他活着就是为了画画。而滕香不会这样,她要化妆打扮,要逛街,她 永远也下不了师兄那份功夫。 ⑤莫教授常慨叹:“论天资谁也比不上滕香,她要能有朱孟的刻苦勤奋那就没人 能比了。”滕香一撇嘴,心里暗暗与导师顶嘴:就您那得意弟子也难比过我,不 信走着瞧。 ⑥新一届青年美术家画展又要开始了。本来莫教授鼓励两个人都去参展,叫他们 好好准备作品,可临到最后,改了主意,他看着滕香送交的作品说:“画手你还 差得远,去了也白去,这次画展就不要参加了吧。” ⑦滕香噘起嘴。参加高级别的美术展是她盼望已久的,若能在这种权威性画展中 获奖,就可能一举成名。滕香不满导师的决定,心道: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去遛 遛。 ⑧寄交作品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朱孟的作品由导师选定后报了上去,而滕香却 瞒着导师偷偷向大赛组委会寄交了自己的作品。 ⑨大赛组委会本来是邀请莫教授担任评委的,因有自己的学生参加,莫教授采取 了回避。美术展经过初评、复评,获奖名单终于出来了。看到获奖名单,莫教授 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料到排在头一名的竟然是滕香,而他最得意的弟子朱孟却屈 居第三。 ⑩无论怎么说,美术展的前三甲竟有两个是莫教授的学生,这事引起了轰动。记 者们蜂拥而至,请莫教授评论他们的作品,特别想听听大师对此次美展第一名滕 香的那幅作品的看法。 11 面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莫教授既高兴又尴尬,竟不知如何评说。两幅作 品画的都是一个翩翩起舞的少数民族女子,体态婀娜,美丽动人,曼妙传神。当 然从线条笔墨上来看,朱孟的画更见功力,特别是画中少女轻盈舞动的纤纤玉手, 竟给人一种柔软可触、呼之欲出的感觉,绝非一般画家所能画出。 12 然而,为什么却是滕香得了第一名?因为滕香根本没有画手,画中少女 的手是虚的。那虚拟中的少女之手更给人无限的遐想,旋舞中的少女似乎在不停 地变换着各种舞姿,令人目不暇接,妙不可言。 13 朱孟的画,专家给予的评价是:功力技巧一流,但画风太实,难以给人 联想遐思,回味太少,缺少余音绕梁的韵味。而滕香的画正是胜在朱孟的欠缺上, 莫教授对她这种避短就长、藏拙取巧的胜出,说不出是欣慰还是悲哀,面对记者 的提问,竟无言以对。 14 滕香在一边得意地笑了。朱孟没有不平,只是淡淡平和地对师妹道:“你这 是投机取巧……”滕香一撇嘴:“忌妒……”朱孟厚道地笑笑,没反驳。 15 最后,莫教授半开玩笑半叹息地说:“现在就兴这个。演员是相貌丑的讨喜, 作品是少人看的获奖,画画当然也就是画不如不画的好了。”朱孟若有所思
16赛后,一切又归于寻常,朱孟仍整日泡在画室里…… 17研究生毕业,两人都留校当了教师。两位年轻的国画才俊,为画院增色不少。 莫教授希望二人能珠联璧合,可滕香瞧不上朱孟,嫌他愚笨 18又一届美展开始筹备了。画院推荐二人一起参赛,希望他们能为画院争得荣 誉。这回朱孟寄交的作品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连导师也没给看。滕香反倒是一回 回把作品拿给莫教授提意见。滕香的画技日臻成熟,人物画手虽还远不如朱孟 但也大有长进,且她依然藏拙露巧,将人物画得亦虚亦实,剔透朦胧,更给人以 想象的空间。对本次大赛的结果,莫教授预测说:“按照当今的评选标准,滕香 准又获大奖无疑。” 19大赛结果出来,夺魁者竟是朱孟。朱孟递交的作品,令所有的人都为之震惊 专家给出的评价是:为数十年来所罕见的惊世之作,开美术史之一代先河。 20画作上只画了一双绝美的少女之手。柔荑玉手,描画得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虽然只是一双妙手,你却分明感觉到那是一个月貌花容的绝世女子,在干啥?舞 耍、戏、唤……你尽可以想象 21正当莫教授和滕香对着画作瞠目时,朱孟对滕香颇怀深意地一笑,说:“这 个我也会 (作者曾宪涛有删 15.阅读文章第⑥-21段,补全下面的相关情节。(4分) (1)新一届美展前,朱孟得到导师推荐,滕香偷偷参赛,莫教授看好朱孟。 (2) (3)研究生毕业后,滕香、朱孟二人都留校当了教师,莫教授希望他们珠联璧 合 (4) (5)又一届美展结果揭晓,朱孟意外夺魁,莫教授、滕香瞠目以对 16.第15段莫教授说“画画当然也就是画不如不画的好了”,联系上下文,分析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4分) 答 17.阅读文章,结合朱孟能在美展中战胜滕香的原因,谈谈你对朱孟这个人物形 象的理解。(不超过150字)(7分) 答 答案:(一)(共15分) 15.答案示例: (2)这次美展结果,滕香夺冠,朱孟屈居第三,莫教授发出慨叹。 (4)又一届美展前,朱孟对作品严格保密,滕香则反复请教教授,莫教授预测 滕香再次夺冠 (共4分。共2空,每空2分) 16.答案示例:
16 赛后,一切又归于寻常,朱孟仍整日泡在画室里…… 17 研究生毕业,两人都留校当了教师。两位年轻的国画才俊,为画院增色不少。 莫教授希望二人能珠联璧合,可滕香瞧不上朱孟,嫌他愚笨。 18 又一届美展开始筹备了。画院推荐二人一起参赛,希望他们能为画院争得荣 誉。这回朱孟寄交的作品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连导师也没给看。滕香反倒是一回 回把作品拿给莫教授提意见。滕香的画技日臻成熟,人物画手虽还远不如朱孟, 但也大有长进,且她依然藏拙露巧,将人物画得亦虚亦实,剔透朦胧,更给人以 想象的空间。对本次大赛的结果,莫教授预测说:“按照当今的评选标准,滕香 准又获大奖无疑。” 19 大赛结果出来,夺魁者竟是朱孟。朱孟递交的作品,令所有的人都为之震惊。 专家给出的评价是:为数十年来所罕见的惊世之作,开美术史之一代先河。 20 画作上只画了一双绝美的少女之手。柔荑玉手,描画得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虽然只是一双妙手,你却分明感觉到那是一个月貌花容的绝世女子,在干啥?舞、 耍、戏、唤……你尽可以想象。 21 正当莫教授和滕香对着画作瞠目时,朱孟对滕香颇怀深意地一笑,说:“这 个我也会……” (作者曾宪涛 有删 改) 15.阅读文章第⑥-21 段,补全下面的相关情节。(4 分) (1)新一届美展前,朱孟得到导师推荐,滕香偷偷参赛,莫教授看好朱孟。 (2) 。 (3)研究生毕业后,滕香、朱孟二人都留校当了教师,莫教授希望他们珠联璧 合。 (4) 。 (5)又一届美展结果揭晓,朱孟意外夺魁,莫教授、滕香瞠目以对。 16.第 15 段莫教授说“画画当然也就是画不如不画的好了”,联系上下文,分析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4 分) 答: 17.阅读文章,结合朱孟能在美展中战胜滕香的原因,谈谈你对朱孟这个人物形 象的理解。(不超过 150 字)(7 分) 答: 答案: (一)(共 15 分) 15. 答案示例: (2)这次美展结果,滕香夺冠,朱孟屈居第三,莫教授发出慨叹。 (4)又一届美展前,朱孟对作品严格保密,滕香则反复请教教授,莫教授预测 滕香再次夺冠 (共 4 分。共 2 空,每空 2 分) 16. 答案示例:
含义:这句话中,“画”指朱孟画了自己擅长的手,“不画”指滕香没有画自己 不擅长的手。莫教授的意思是,现在画画,如果不能避短就长,画还不如不画的 好 作用:这句话是莫教授对滕香这一次获奖的感慨,滕香的获奖是因为她“不画 自己不擅长的手。同时,这句话也使朱孟有所领悟,为他在第二次参赛最终获奖 埋下伏笔。 (共4分。“含义”2分,“作用”2分) 17.答案示例: (1)朱孟勤奋刻苦,画功扎实。他的全部生活都在画室里,他专注于作画;他 画功扎实,可以从专家对他作品“功力技巧一流”和“惊世之作”的评价侧面表 现出来。(2)朱孟敦厚沉稳,心态平和。他对得奖与否,淡然处之,比赛后仍 整日泡在画室。(3)朱孟聪慧(或“聪明”,或“悟性高”)。朱孟在第二次 参赛中也扬长避短,最终获得大奖。 共7分。答出三个特点,每个特点2分,能结合内容分析出人物特点;语言表 达1分) 05丰台区 (一)阅读《张切糕李切糕》,完成第16-18题。(共15分) 张切糕李切 糕 ①在日本鬼子进入本县之前,张切糕和李切糕原本都在相安无事地做切糕、卖切 糕。只不过是张切糕的名气要大一些,李切糕的名气要小一些。 ②张切糕之所以比李切糕名气响,除了切糕做得犹如黄金片,筋道爽口之外,还 有一点是他的切糕块头格外大。多大?有头号笸箩那么大,直径足有两米。做这 么大的切糕无疑需要大锅,奇怪的是张切糕家里根本就没有大锅。无大锅能做出 大坨的切糕来,这本身就是一绝。此技艺是他家祖传,秘不示人。而李切糕呢 不但切糕做的一般,而且他只能做小坨的切糕,直径连一米都不到。就这每天还 卖不完。人家张切糕的切糕做好了,打开门推出去,门口早有人在等候了。张切 糕也不用秤,你说要多少,他一刀下去保证八九不离十。用不到两个时辰,切糕 就卖完了。而李切糕呢,却要把切糕用车推着,走街串巷地喊,热切糕啊!有时 从早喊到晩,切糕早都凉透了,他还在喊,热切糕啊!嗓门倒是挺亮,隔几条街 都能听得到 ③自从日本人占领了县城,实行经济封锁,很快张切糕和李切糕都失业了。做切 糕的原料买不到,再说老百姓也吃不起了。 ④这日,张切糕正在家中凄惶,不想伪县衙有人来请他。去了他才知道,原来是 日本参事官想吃切糕。他打听到张切糕最有名,就请他来一展厨艺。不料这张切 糕却不给他面子,他对参事官说,我会做切糕不假,可是我只会给中国人做切糕 给日本人做切糕的手,我还没长出来呢 ⑤任凭参事官软硬兼施,张切糕就是不肯就范。参事官恼羞成怒,就把张切糕弄 进大牢折磨他。但是不管怎么折磨,张切糕就是不肯做。参事官没办法,又派人 把李切糕请来。一开始,李切糕也表现得挺英勇。可是当日本人把他弄进关张切 糕的牢房,他看到伤痕累累的张切糕时,就有点动摇了。他想:不就是做个切糕 吗,给谁做不是做,何必弄丢性命。而且就在这时,他的脑子忽地一闪……
含义:这句话中,“画”指朱孟画了自己擅长的手,“不画”指滕香没有画自己 不擅长的手。莫教授的意思是,现在画画,如果不能避短就长,画还不如不画的 好。 作用: 这句话是莫教授对滕香这一次获奖的感慨,滕香的获奖是因为她“不画” 自己不擅长的手。同时,这句话也使朱孟有所领悟,为他在第二次参赛最终获奖 埋下伏笔。 (共 4 分。“含义”2 分,“作用”2 分) 17.答案示例: (1)朱孟勤奋刻苦,画功扎实。他的全部生活都在画室里,他专注于作画;他 画功扎实,可以从专家对他作品“功力技巧一流”和“惊世之作”的评价侧面表 现出来。(2)朱孟敦厚沉稳,心态平和。他对得奖与否,淡然处之,比赛后仍 整日泡在画室。(3)朱孟聪慧(或“聪明”,或“悟性高”)。朱孟在第二次 参赛中也扬长避短,最终获得大奖。 (共 7 分。答出三个特点,每个特点 2 分,能结合内容分析出人物特点;语言表 达 1 分) 05 丰台区 (一)阅读《张切糕 李切糕》,完成第 16-18 题。(共 15 分) 张切糕 李切 糕 ①在日本鬼子进入本县之前,张切糕和李切糕原本都在相安无事地做切糕、卖切 糕。只不过是张切糕的名气要大一些,李切糕的名气要小一些。 ②张切糕之所以比李切糕名气响,除了切糕做得犹如黄金片,筋道爽口之外,还 有一点是他的切糕块头格外大。多大?有头号笸箩那么大,直径足有两米。做这 么大的切糕无疑需要大锅,奇怪的是张切糕家里根本就没有大锅。无大锅能做出 大坨的切糕来,这本身就是一绝。此技艺是他家祖传,秘不示人。而李切糕呢, 不但切糕做的一般,而且他只能做小坨的切糕,直径连一米都不到。就这每天还 卖不完。人家张切糕的切糕做好了,打开门推出去,门口早有人在等候了。张切 糕也不用秤,你说要多少,他一刀下去保证八九不离十。用不到两个时辰,切糕 就卖完了。而李切糕呢,却要把切糕用车推着,走街串巷地喊,热切糕啊!有时 从早喊到晚,切糕早都凉透了,他还在喊,热切糕啊!嗓门倒是挺亮,隔几条街 都能听得到。 ③自从日本人占领了县城,实行经济封锁,很快张切糕和李切糕都失业了。做切 糕的原料买不到,再说老百姓也吃不起了。 ④这日,张切糕正在家中凄惶,不想伪县衙有人来请他。去了他才知道,原来是 日本参事官想吃切糕。他打听到张切糕最有名,就请他来一展厨艺。不料这张切 糕却不给他面子,他对参事官说,我会做切糕不假,可是我只会给中国人做切糕。 给日本人做切糕的手,我还没长出来呢! ⑤任凭参事官软硬兼施,张切糕就是不肯就范。参事官恼羞成怒,就把张切糕弄 进大牢折磨他。但是不管怎么折磨,张切糕就是不肯做。参事官没办法,又派人 把李切糕请来。一开始,李切糕也表现得挺英勇。可是当日本人把他弄进关张切 糕的牢房,他看到伤痕累累的张切糕时,就有点动摇了。他想:不就是做个切糕 吗,给谁做不是做,何必弄丢性命。而且就在这时,他的脑子忽地一闪……
⑥既然成了狱友,两个做切糕的人开始对话。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对话,以前可 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论年龄张切糕要比李切糕大不少,现在又有伤在身,李切糕 就表现得格外殷勤小心。他一口一个张师傅地叫,还撕开自己的衣服为张切糕包 扎伤口。很快,张切糕就被感动了。他说,反正我都一大把年纪了,世道又这么 乱,我也不想活了。可你还年轻,没必要和我一起死。李切糕赶紧说,不行,让 我去伺候日本人,还不如和你一起死了呢!张切糕说,可是…我做切糕的绝技 总得有人往下传啊,我没有儿子,你我都死了,岂不绝根了吗!李切糕一听,扑 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喊师傅。张切糕就说,你附耳过来。 ⑦张切糕传授给李切糕的第一项绝技,就是如何把切糕做大。原来方法也很简单: 就是在锅上架上木桶撒切糕。木桶很深,蒸出的切糕为柱体,随后用木板蘸上凉 水拍打,直至拍成圆饼状为止。 ⑧原来如此!李切糕闻听此言,不由拍手击掌。不想他的这个举动让张切糕心 沉。他看着李切糕继续说,我现在教你的是保命求生活的法子,你要是想求富贵, 我这里还有一个绝技……李切糕迫不及待地说,师傅快说! ⑨李切糕很快出狱。因为他满足了参事官的食欲,参事官特批为他提供原料,他 的生意重新开张。又由于张切糕死在狱中,他没有了竞争对手,且获得了张切糕 的独门绝技,他居然也名噪一时。李切糕春风得意,经常出入县衙。开始,只是 为日本参事官送切糕,后来就开始打小报告,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汉奸 ⑩日子久了,参事官对他的切糕也腻了。这时,李切糕突然想起张切糕教给他的 另一项绝技,就是往切糕里加东西。他小心一试,参事官果然吃得兴高采烈。而 且从此欲罢不能,每天都要吃他的切糕,并把他树为良民商人代表,给予嘉奖。 11李切糕更得意了!他在街上走路开始打横。他雇起了师傅,当上了甩手掌柜, 整天花天酒地,作威作福 12谁知这日,日本宪兵队突然拘捕了他,罪名是谋杀日本参事官。原来参事官 死于慢性中毒,经化验,毒药来自切糕。 13李切糕很快被枪毙。临死他说,张切糕,你可真髙咂! (取材于同名小说,有删改) 16.小说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张切糕和李切糕的故事。请概括与两人有关的情节 (6分)。 李切糕开始英勇后来 动摇,心升邪念。 ③张切糕狱中收徒后英勇牺牲,李切糕多行不义最终自食恶果被枪毙。 17.阅读画线句,根据小说情节请概括并分析李切糕认为张切糕“高”在何处。 (3分) 答 18.小说是怎样刻画两位形象鲜明的切糕师傅的?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加以赏析 (不超过150个字)(6分) 答 答案:(一)(共15分) 16.参考答案示例
⑥既然成了狱友,两个做切糕的人开始对话。这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对话,以前可 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论年龄张切糕要比李切糕大不少,现在又有伤在身,李切糕 就表现得格外殷勤小心。他一口一个张师傅地叫,还撕开自己的衣服为张切糕包 扎伤口。很快,张切糕就被感动了。他说,反正我都一大把年纪了,世道又这么 乱,我也不想活了。可你还年轻,没必要和我一起死。李切糕赶紧说,不行,让 我去伺候日本人,还不如和你一起死了呢!张切糕说,可是……我做切糕的绝技 总得有人往下传啊,我没有儿子,你我都死了,岂不绝根了吗!李切糕一听,扑 通一声跪在地上,连喊师傅。张切糕就说,你附耳过来。 ⑦张切糕传授给李切糕的第一项绝技,就是如何把切糕做大。原来方法也很简单: 就是在锅上架上木桶撒切糕。木桶很深,蒸出的切糕为柱体,随后用木板蘸上凉 水拍打,直至拍成圆饼状为止。 ⑧原来如此!李切糕闻听此言,不由拍手击掌。不想他的这个举动让张切糕心一 沉。他看着李切糕继续说,我现在教你的是保命求生活的法子,你要是想求富贵, 我这里还有一个绝技……李切糕迫不及待地说,师傅快说! ⑨李切糕很快出狱。因为他满足了参事官的食欲,参事官特批为他提供原料,他 的生意重新开张。又由于张切糕死在狱中,他没有了竞争对手,且获得了张切糕 的独门绝技,他居然也名噪一时。李切糕春风得意,经常出入县衙。开始,只是 为日本参事官送切糕,后来就开始打小报告,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汉奸。 ⑩日子久了,参事官对他的切糕也腻了。这时,李切糕突然想起张切糕教给他的 另一项绝技,就是往切糕里加东西。他小心一试,参事官果然吃得兴高采烈。而 且从此欲罢不能,每天都要吃他的切糕,并把他树为良民商人代表,给予嘉奖。 11 李切糕更得意了!他在街上走路开始打横。他雇起了师傅,当上了甩手掌柜, 整天花天酒地,作威作福。 12 谁知这日,日本宪兵队突然拘捕了他,罪名是谋杀日本参事官。原来参事官 死于慢性中毒,经化验,毒药来自切糕。 13 李切糕很快被枪毙。临死他说,张切糕,你可真高啊! (取材于同名小说,有删改) 16.小说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张切糕和李切糕的故事。请概括与两人有关的情节 (6 分)。 ① 。 ② ;李切糕开始英勇后来 动摇,心升邪念。 ③张切糕狱中收徒后英勇牺牲,李切糕多行不义最终自食恶果被枪毙。 17.阅读画线句,根据小说情节请概括并分析李切糕认为张切糕“高”在何处。 (3 分) 答: 18.小说是怎样刻画两位形象鲜明的切糕师傅的?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加以赏析。 (不超过 150 个字)(6 分) 答: 答案: (一)(共 15 分) 16.参考答案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