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篇北京市17区县2012~2013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 类汇总 北京中 考语文工作室 01东城区 (一)阅读《故乡》(节选),完成第15-18题。(共14分) ①“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②“是的。 ③“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 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④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 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 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 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⑤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 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吃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⑥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 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 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⑦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⑧“阿!闰土哥,一一你来了?… ⑨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 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⑩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 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11A“老爷! 12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 也说不出话。 13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 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 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14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15“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16“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 母亲高兴的说。 17“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 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记叙文阅读篇 北京市 17 区县 2012~2013 学年度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分 类汇总 北京中 考语文工作室 01 东城区 (一)阅读《故乡》(节选),完成第 15—18 题。(共 14 分) ①“你休息一两天,去拜望亲戚本家一回,我们便可以走了。”母亲说。 ②“是的。” ③“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 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④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 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 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 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⑤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 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吃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⑥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 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 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⑦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⑧“阿!闰土哥,——你来了?……” ⑨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 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⑩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 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11A“老爷!……” 12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 也说不出话。 13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 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 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14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15“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16“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 母亲高兴的说。 17“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 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18“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 亲说 19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 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20“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21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22B“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仕么地 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 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23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 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15.当闰土见到分别二十年的“我”时,他的神情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 程反映了他心态的变化。请按要求填写下表。(3分) 「神情 态 「欢喜、凄凉 ① 欲言又止 心中有很多想倾诉的东西,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16.面对中年闰土,“我”对少年闰土仍念念不忘,对往事仍印象清晰。选文中 哪些地方流露出“我”的这种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其中的两处。(2分) 答 17.选文在对中年闰土的语言描写中出现了多处省略号。说说文中A、B两处的省 略号分别表现了闰土内心怎样的情感。(3分) 答 18.选文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人物形象特点。请举例作简 要分析。(不超过150字)(6分) 答 答案:(一)(共14分) 15.答案:①见到分别多年的好伙伴,内心激动 ②恭敬 ③意识到自己和对方在身份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16.答案示例:对少年闰土的外表记忆深刻;脑海中仍能想起角鸡、跳鱼儿、贝 壳、猹等许多趣事。 (共2分。共2点,每点1分) 17.答案示例:A处的省略号表现了中年闰土矛盾复杂的心态,B处的省略号表现 了闰土对自己生存状况的无奈与内心的悲苦 (共3分) 8.答案示例 “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这处外貌和动作的描写以 及对猹迅速逃脱的描写,都直接、间接地表现出少年闰土的勇敢无畏。这些描写 与“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所构成的神奇画 面有机融合,景物描写衬托出少年闰土活泼的生命。 答案示例
18“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 亲说。 19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 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20“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21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22B“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 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 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23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 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15.当闰土见到分别二十年的“我”时,他的神情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 程反映了他心态的变化。请按要求填写下表。(3 分) 神情 心态 欢喜、凄凉 ① 欲言又止 心中有很多想倾诉的东西,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② ③ 16.面对中年闰土,“我”对少年闰土仍念念不忘,对往事仍印象清晰。选文中 哪些地方流露出“我”的这种感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其中的两处。(2 分) 答: 17.选文在对中年闰土的语言描写中出现了多处省略号。说说文中 A、B 两处的省 略号分别表现了闰土内心怎样的情感。(3 分) 答: 18.选文运用多种人物描写方法,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人物形象特点。请举例作简 要分析。(不超过 150 字)(6 分) 答: 答案: (一)(共 14 分) 15.答案: ①见到分别多年的好伙伴,内心激动 ②恭敬 ③意识到自己和对方在身份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共 3 分。共 3 空,每空 1 分) 16.答案示例:对少年闰土的外表记忆深刻;脑海中仍能想起角鸡、跳鱼儿、贝 壳、猹等许多趣事。 (共 2 分。共 2 点,每点 1 分) 17.答案示例:A 处的省略号表现了中年闰土矛盾复杂的心态,B 处的省略号表现 了闰土对自己生存状况的无奈与内心的悲苦。 (共 3 分) 18.答案示例一: “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这处外貌和动作的描写以 及对猹迅速逃脱的描写,都直接、间接地表现出少年闰土的勇敢无畏。这些描写 与“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所构成的神奇画 面有机融合,景物描写衬托出少年闰土活泼的生命。 答案示例二:
作者在描写中年闰土外貌时,与记忆中的少年闰土 进行对比,在巨大的反差之下,突出了中年闰土内心和命运的变化。其间还穿插 着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肿得通红”的眼睛、 “松树皮”般的手以及单薄的衣着,形象地表现了闰土辛苦劳作,饱经风霜,极 度贫困的生存状况 (共6分。举例1分,“人物描写方法”1分,分析2分,“人物形象特点” 分,语言表达1分) 02西城区 (一)阅读《知识分子》,完成15-17题。(共14分) 知识分子 吴念真 ①我定义的知识分子,是在一群人里面知识比大家多一点点,而且会把多的那一 部分奉献给大家,那才叫知识分子。我们村庄里有一个人,他到底念过多少书我 们都不知道,可是他知道很多东西。他知道矿工的许多事情,他常常坐在矿坑边 看书,他看的书是《文艺春秋》,还是日文的。 ②他会做一些让村里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比如在日文杂志上看到盘尼西林,就会 跟人家讲这个消炎很管用。小孩子在夏天被蚊子咬,伤口烂了,晚上哇哇哭。他 就去买了盘尼西林,跟大家说要交钱,又说这个不能直接用,要试验。大家不相 信,就围着看他怎样实验。他往针头加一点儿水,然后注射,看皮肤有没有肿胀。 最先打针的是他儿子,他儿子很疼,就大哭。大家都说会死,他说书上说不会死。 那天晚上他儿子没事了,第二天所有小朋友都把裤子脱下来让他打针。 ③他会帮全村人写信,经常有很多女人在村口拿着信纸等他。大家都对他很恭敬。 他帮人家写信,先要端端正正地坐下来,头发亮亮的,拿出一支很旧的派克笔 然后问人家要写什么。村里的妈妈说话很粗鲁的,就说,你跟我那个在台北的死 小孩讲,他自己在台北逍遥没关系,全家都快饿死了。他弟弟妹妹的学校要注册 了,如果钱再不寄回来,全家上吊,我真的死给他看……他就开始写,写完后还 会念给人家听,说你看我这样写对不对。他会写,比如说,吾儿,最近家中有 点困难,如果有一点余钱就寄回来,弟妹也要念书要注册,都是父母无能才造成 今天这样的。然后祝平安,讲身体要保重。然后问妈妈,这样写对不对。妈妈说, 对。他通常扮演这种角色。 ④有一天他看到我,就把我叫过来。他说,有一天我会老,会死掉,就没有人帮 邻居写信了,你要接替伯伯帮大家写信。然后掏出一样东西,用报纸包得好好的。 我打开看,是《尺牍》,古代的应用文。 ⑤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被他训练着写信,看到我就说,你出师了没?其实才一两个 礼拜而已。渐渐地,就有很多人找我写信,有人高兴地跟伯伯说,你的徒弟现在 可以写信了,写得很好。他就说,这样啊,他很认真,我就可以轻松一点儿了。 ⑥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影响了我一辈子。我们那边是矿区,很多人的女儿十 五六岁就去工厂做工,我姑妈就有这样一个女儿。有一次她带了个男人回来,说 要结婚。姑妈就劝她,说你再忍耐几年,让弟弟妺妺都念完书,你再结婚好不好。 她说好,就哭着回去继续工作。两三年以后,她又带了一个男人回来。这个男人 是一个公家单位的秘书,他认为姑妈的女儿很单纯,想跟她结婚,来请求姑妈把 女儿嫁给他
作者在描写中年闰土外貌时,与记忆中的少年闰土 进行对比,在巨大的反差之下,突出了中年闰土内心和命运的变化。其间还穿插 着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肿得通红”的眼睛、 “松树皮”般的手以及单薄的衣着,形象地表现了闰土辛苦劳作,饱经风霜,极 度贫困的生存状况。 (共 6 分。举例 1 分,“人物描写方法”1 分,分析 2 分,“人物形象特点”1 分,语言表达 1 分) 02 西城区 (一)阅读《知识分子》,完成 15-17 题。(共 14 分) 知识分子 吴念真 ①我定义的知识分子,是在一群人里面知识比大家多一点点,而且会把多的那一 部分奉献给大家,那才叫知识分子。我们村庄里有一个人,他到底念过多少书我 们都不知道,可是他知道很多东西。他知道矿工的许多事情,他常常坐在矿坑边 看书,他看的书是《文艺春秋》,还是日文的。 ②他会做一些让村里人感到奇怪的事情,比如在日文杂志上看到盘尼西林,就会 跟人家讲这个消炎很管用。小孩子在夏天被蚊子咬,伤口烂了,晚上哇哇哭。他 就去买了盘尼西林,跟大家说要交钱,又说这个不能直接用,要试验。大家不相 信,就围着看他怎样实验。他往针头加一点儿水,然后注射,看皮肤有没有肿胀。 最先打针的是他儿子,他儿子很疼,就大哭。大家都说会死,他说书上说不会死。 那天晚上他儿子没事了,第二天所有小朋友都把裤子脱下来让他打针。 ③他会帮全村人写信,经常有很多女人在村口拿着信纸等他。大家都对他很恭敬。 他帮人家写信,先要端端正正地坐下来,头发亮亮的,拿出一支很旧的派克笔, 然后问人家要写什么。村里的妈妈说话很粗鲁的,就说,你跟我那个在台北的死 小孩讲,他自己在台北逍遥没关系,全家都快饿死了。他弟弟妹妹的学校要注册 了,如果钱再不寄回来,全家上吊,我真的死给他看……他就开始写,写完后还 会念给人家听,说你看我这样写对不对。他会写,比如说,吾儿,最近家中有一 点困难,如果有一点余钱就寄回来,弟妹也要念书要注册,都是父母无能才造成 今天这样的。然后祝平安,讲身体要保重。然后问妈妈,这样写对不对。妈妈说, 对。他通常扮演这种角色。 ④有一天他看到我,就把我叫过来。他说,有一天我会老,会死掉,就没有人帮 邻居写信了,你要接替伯伯帮大家写信。然后掏出一样东西,用报纸包得好好的。 我打开看,是《尺牍》,古代的应用文。 ⑤村子里的人知道我被他训练着写信,看到我就说,你出师了没?其实才一两个 礼拜而已。渐渐地,就有很多人找我写信,有人高兴地跟伯伯说,你的徒弟现在 可以写信了,写得很好。他就说,这样啊,他很认真,我就可以轻松一点儿了。 ⑥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影响了我一辈子。我们那边是矿区,很多人的女儿十 五六岁就去工厂做工,我姑妈就有这样一个女儿。有一次她带了个男人回来,说 要结婚。姑妈就劝她,说你再忍耐几年,让弟弟妹妹都念完书,你再结婚好不好。 她说好,就哭着回去继续工作。两三年以后,她又带了一个男人回来。这个男人 是一个公家单位的秘书,他认为姑妈的女儿很单纯,想跟她结婚,来请求姑妈把 女儿嫁给他
⑦那天,村里的男人们陪他在外面喝酒,女人们在厨房忙。姑妈跟女儿说,那个 人很好,但是妈妈也求你,弟弟还小,再等两年。后来那男人就走了。过了五六 天,他寄来一封信,我还记得是公家用的黄色信封,上面的毛笔字非常漂亮。打 开后是很长的国画宣纸,行书。我真的看不懂,信里说,他来我们这里,被我们 招待得很好,很感谢。后面我看到几个字,非常清楚,叫“虎毒亦不食子”。我 就跟姑妈说,老虎再凶也不会吃自己的小孩。我姑妈听了就开始撞墙,开始哭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是她必须要拜托女儿帮忙家里,结果一个男的竟然 写信来指责她。最后所有女人都来抱着她劝,说我根本看不懂,是乱看的,骂我。 ⑧后来教我写信的伯伯回来了,他看了信后,对大家说:“那个男人信里说,他 受到招待很感谢,这里的人都很诚恳,每个人都把他的对象当做自己的女儿疼爱。 不管怎样,他都默默等待。”然后就说,信里没有“虎毒亦不食子”的话。于是 大家都骂我,姑妈也骂我,说差点被我害死。可是我真的看见啊,我就哭着回家 ⑨有一天,我不晓得他是蓄意等我还是怎样,他把我叫到一棵树下,坐下来说, 你没有看错,但是要知道,话可以这样讲,也可以那样讲。他的意思是,姑妈的 女儿会不会嫁给这个男的,谁也不知道;那个男的会不会等,谁也不知道,反正 都不知道,就慢慢等嘛。就这样解释好了啊,你干嘛要去讲那个“虎毒亦不食 子”,让你姑妈去撞墙,万一死了怎么办啊? ⑩我那时候不觉得怎么样,长大了才知道,那就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不但知道 如何奉献,还知道如何传承,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把苦难转化。除了他之外,我所 受的教育,包括老师、教授,从来没有跟我讲过这样的道理。 (有删改) 15.根据文章①一⑤段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3分 知识分子所做的事情 村里人对他的态度 用学到的知识为村里的小孩治病 帮助村里人写信 很高兴 16.结合第③段的内容,说说伯伯那样帮助“村里的妈妈”写信会产生什么样的 效果?(4分)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那件“大事”为什么会影响作者“一辈子”?(7分) (不超过150个字) 谷案:(一)(共14分) 15.①(奇怪)信服②恭敬③把写信的本事传给“我”,让“我”继续为 大家服务。(3分。每空1分 16.妈妈因为着急用钱,说话粗鲁,抱怨孩子;伯伯写的信委婉地表达了母亲的所 有意思。这样写信,既维系了母子之情,又达到了写信的目的。(共4分。每个要 点1分 17.答案示例:伯伯处理这件事的方式影响了“我”。他没有如实读信,是为了 宽慰姑妈;他告诉我不能如实读信的理由,是为了安慰“我”,让“我”明白“转
⑦那天,村里的男人们陪他在外面喝酒,女人们在厨房忙。姑妈跟女儿说,那个 人很好,但是妈妈也求你,弟弟还小,再等两年。后来那男人就走了。过了五六 天,他寄来一封信,我还记得是公家用的黄色信封,上面的毛笔字非常漂亮。打 开后是很长的国画宣纸,行书。我真的看不懂,信里说,他来我们这里,被我们 招待得很好,很感谢。后面我看到几个字,非常清楚,叫“虎毒亦不食子”。我 就跟姑妈说,老虎再凶也不会吃自己的小孩。我姑妈听了就开始撞墙,开始哭。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可是她必须要拜托女儿帮忙家里,结果一个男的竟然 写信来指责她。最后所有女人都来抱着她劝,说我根本看不懂,是乱看的,骂我。 ⑧后来教我写信的伯伯回来了,他看了信后,对大家说:“那个男人信里说,他 受到招待很感谢,这里的人都很诚恳,每个人都把他的对象当做自己的女儿疼爱。 不管怎样,他都默默等待。”然后就说,信里没有“虎毒亦不食子”的话。于是 大家都骂我,姑妈也骂我,说差点被我害死。可是我真的看见啊,我就哭着回家。 ⑨有一天,我不晓得他是蓄意等我还是怎样,他把我叫到一棵树下,坐下来说, 你没有看错,但是要知道,话可以这样讲,也可以那样讲。他的意思是,姑妈的 女儿会不会嫁给这个男的,谁也不知道;那个男的会不会等,谁也不知道,反正 都不知道,就慢慢等嘛。就这样解释好了啊,你干嘛要去讲那个“虎毒亦不食 子”,让你姑妈去撞墙,万一死了怎么办啊? ⑩我那时候不觉得怎么样,长大了才知道,那就是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不但知道 如何奉献,还知道如何传承,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把苦难转化。除了他之外,我所 受的教育,包括老师、教授,从来没有跟我讲过这样的道理。 (有删改) 15.根据文章①—⑤段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3 分) 16.结合第③段的内容,说说伯伯那样帮助“村里的妈妈”写信会产生什么样的 效果?(4 分) 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那件“大事”为什么会影响作者“一辈子”?(7 分) (不超过 150 个字) 答案: (一)(共 14 分) 15.①(奇怪)信服 ②恭敬 ③把写信的本事传给“我”,让“我”继续为 大家服务。(3 分。每空 1 分) 16. 妈妈因为着急用钱,说话粗鲁,抱怨孩子;伯伯写的信委婉地表达了母亲的所 有意思。这样写信,既维系了母子之情,又达到了写信的目的。(共 4 分。每个要 点 1 分) 17.答案示例:伯伯处理这件事的方式影响了“我”。他没有如实读信,是为了 宽慰姑妈;他告诉我不能如实读信的理由,是为了安慰“我”,让“我”明白“转 知识分子所做的事情 村里人对他的态度 用学到的知识为村里的小孩治病 ① 帮助村里人写信 ② ③ 很高兴
化困难”的意义;他的所作所为让我明白了知识分子“不但知道如何奉献,还 知道传承,还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把苦难转化”。(7分。影响,1分;伯伯对姑 妈,1分;伯伯对“我”,1分;明白,2分;语言,2分。) 03朝阳区 )阅读《向红柳忏悔》,完成第17-20题。(12分) 向红柳忏悔 ①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②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 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 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 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 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③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一一全体打柴去! ④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⑤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⑥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⑦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 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⑧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 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⑨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 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⑩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11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12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 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长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 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 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13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14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 事员说它们一点儿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 属,坚挺而硬韧,与砂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 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 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 不屈的英魂 15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 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桠虬劲地腾越在旷 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 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16连年砍伐,人们先找那些比较幼细的红柳下手,因为所费气力较少。但一年 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
化困难”的意义;他的所作所为让我明白了知识分子 “不但知道如何奉献,还 知道传承,还知道在这个过程中把苦难转化”。(7 分。影响,1 分;伯伯对姑 妈,1 分;伯伯对“我”,1 分;明白,2 分;语言,2 分。) 03 朝阳区 (一)阅读《向红柳忏悔》,完成第 17—20 题。(12 分) 向红柳忏悔 ①30 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②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 5000 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 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 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 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 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 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③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④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⑤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 ⑥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⑦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 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⑧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 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⑨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 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⑩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11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 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12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 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长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 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 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13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14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 事员说它们一点儿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 属,坚挺而硬韧,与砂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 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 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 不屈的英魂。 15 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 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桠虬劲地腾越在旷 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 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16 连年砍伐,人们先找那些比较幼细的红柳下手,因为所费气力较少。但一年 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