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四)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总分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前仆(f)后继 稽(q1)首 阔绰(chuo) 待 B.长吁(xu)短叹 狡黠(xia) 急遽(j) 酬和(he) C.锲(qie)而不舍脊梁(j) 挑剔(t) 搽(cha D.锐不可当(dang)文绉绉(zhou) 藩篱(fan) 味同嚼(jiao)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蒂造 木讷 影影绰绰 春捂秋冻 B.谙熟 绮丽 长迁短叹 否极泰来 C.磨砺 惆怅 老骥伏枥 鞠躬尽萃 D.秀颀 偌大 云销雨霁 翩跹起舞 和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他讲课很少带讲稿,即使带了也决不打,开两个学时一百分钟,滔滔不绝如江河直泻,夸 夸其谈如行云流水。 今年三月,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国农村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决定,广大人民群众无不 欢欣鼓舞 C.湖南卫视举办了“快乐女声”歌手大赛,选手们的表现成为许多观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 话题。 D.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2分) A.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 倒怪他们疑惑。 B.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 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C.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D.“我的讲义能抄下来吗?”他问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把“不要”删去) B.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和精力还很健壮。(将“健壮”改为“充沛”) C.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所以姚明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吧把“姚明”和“我”的位置互换)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删去“通过”) 6.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2014 年九年级中考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四) (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20 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 30 分,每小题 2 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前仆.(fù)后继 稽.(qǐ)首 阔绰.(chuò) 虐.(n üè)待 B.长吁.(xū)短叹 狡黠.(xiá) 急遽.(jù) 酬和.(hè) C.锲.(qiè)而不舍 脊.梁 (jǐ) 挑剔.(tī) 搽.(chá) D.锐不可当.(dāng) 文绉绉..(zhōu) 藩.篱(fān) 味同嚼.(jiáo)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 分) A. 蒂造 木讷 影影绰绰 春捂秋冻 B. 谙熟 绮丽 长迂短叹 否极泰来 C. 磨砺 惆怅 老骥伏枥 鞠躬尽萃 D. 秀颀 偌大 云销雨霁 翩跹起舞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他讲课很少带讲稿,即使带了也决不打,开两个学时一百分钟,滔滔不绝如江河直泻,夸. 夸其谈 ...如行云流水。 B.今年三月,党中央作出了在全国农村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的决定,广大人民群众无不 欢欣鼓舞 ....。 C.湖南卫视举办了“快乐女声”歌手大赛,选手们的表现成为许多观众茶余饭后津津乐道 ....的 话题。 D.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2 分) A.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 怪他们疑惑。 B.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 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C.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D.“我的讲义能抄下来吗?”他问。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把“不要”删去) B.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和精力还很健壮。(将“健壮”改为“充沛”) C.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所以姚明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把“姚明”和“我”的位置互换)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删去“通过”) 6.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 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两篇 B.《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斯威夫特,主人公是格列佛。该作品通过讲述格列佛流落到小人国、 大人国等地的经历,抨击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C.《骆驼祥子》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三 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诠释了“好 人有好报”的道理 D.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和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三位名人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同时也 揭示了“苦难造就英才”的道理。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节选文字,完成7~10题。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 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 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 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7.下面关于选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中国人”指广大人民 B.“筋骨和脊梁”指人的意志、精神、品质等内在的东西 C.“状元宰相”指国民党反动统治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D.“地底下”指广大“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长眠于地下的革命烈士, 下面关于选文语句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列举了我国古代四种称得上是“中国的脊梁”的人。 B.“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高度评价了在我国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人的 C.“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这句话用反问的修辞强调了我国现在也有有自 信力的中国人 D.“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这句话用借喻的修辞揭露了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虚伪嘴脸 9.下面关于选文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这句话指出 自欺”是反动派的老货色,从古就有,于今更甚。“笼罩了一切”说明“自欺”在当时国民党上 层社会泛滥的严重性。 B.“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句话表明前面 列举的四种人在“史”中根本没有他们的记录,我们只能通过搜寻“野史”了解他们的光辉业绩 C.“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 知道罢了。”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另一方面间接讴歌了“中国的脊梁”屡挫 屡战的精神。 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句话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 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两篇。 B.《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斯威夫特,主人公是格列佛。该作品通过讲述格列佛流落到小人国、 大人国等地的经历,抨击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C.《骆驼祥子》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三 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诠释了“好 人有好报”的道理。 D.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和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三位名人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同时也 揭示了“苦难造就英才”的道理。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节选文字,完成 7~10 题。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 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在。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 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 力的有无,状元宰相 ....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7.下面关于选文中加点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中国人”指广大人民。 B. “筋骨和脊梁”指人的意志、精神、品质等内在的东西 C. “状元宰相”指国民党反动统治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D. “地底下”指广大“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长眠于地下的革命烈士。 8.下面关于选文语句修辞方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这句话用排比的修辞列举了我国古代四种称得上是“中国的脊梁”的人。 B.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高度评价了在我国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的人的。 C.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这句话用反问的修辞强调了我国现在也有有自 信力的中国人。 D.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 这句话用借喻的修辞揭露了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虚伪嘴脸。 9.下面关于选文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这句话指出 “自欺”是反动派的老货色,从古就有,于今更甚。“笼罩了一切”说明“自欺”在当时国民党上 层社会泛滥的严重性。 B.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句话表明前面 列举的四种人在“正史”中根本没有他们的记录,我们只能通过搜寻“野史”了解他们的光辉业绩。 C. “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 知道罢了。”这句话一方面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另一方面间接讴歌了“中国的脊梁”屡挫 屡战的精神。 D.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这句 话
直斥对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10.下面关于选文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①段承上启下,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从正面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 中国人在”的观点。 B.选文第②段采用事实论证的方法,证明了上文提出的“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的观点 C.选文第③段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证明了上文提出的“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的观点。 D.选文第④段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1~15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 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 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 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 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下面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吾孰与徐公美 B.朝: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C.美: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12.下面加点的词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以:皆以美于徐公 自以为不如 于:欲有求于我 皆朝于齐 C.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闻寡人之耳者 D.者:吾妻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④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①④D、②⑤ 1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B、②④⑤C、①②④ 15.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直斥对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同时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10. 下面关于选文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选文第①段承上启下,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从正面提出了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 中国人在”的观点。 B. 选文第②段采用事实论证的方法,证明了上文提出的“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的观点。 C. 选文第③段采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证明了上文提出的“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的观点。 D. 选文第④段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 11~15 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 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 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 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 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下面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吾孰.与徐公美 B.朝: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C.美:吾妻之美.我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来源.. : w w w.s hul ihu a.n et] [ ................... 来源.. : www .sh uli hua .ne tww w.s hul ihu a.n et] .................................. 12.下面加点的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以:皆以.美于徐公 自以.为不如 B.于:欲有求于.我 皆朝于.齐 C.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闻寡人之.耳者 D.者:吾妻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拜见) 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进谏) 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1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 ② ③ B、② ④ ⑤ C、① ② ④ D、① ② ⑤ 15.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共6分 16.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2)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华夏文化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就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 (4)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和“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 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并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三、(共6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最近日照电视台科教频道热播的“日照市汉字英雄擂台赛”节目受到广泛关注,不少市民每 晚按时守在电视机前,一边观看比赛,一边拿着纸笔书写。 2014年5月1日,记者在新华书店工具书专柜看到,不少市民在此选购字典。周先生正在翻 阅一本《现代汉语小词典》。他说,最近收看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发现很多词自己认识,在电脑 上也能打出来,但就是写不出来。“真的有必要买一本字典看一看了,要不然中国汉字就要失传 了。”他开玩笑地说 新华书店一工作人员介绍,最近到书店来买字典、词典的市民特别多,很多工作多年的顾客 说,现在基本上都用电脑打字,经常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还有些家长带着孩子来买字典,希望 孩子认识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2)为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某校开展了“汉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假如你是学 生会成员,你将开展哪些有益的活动?(至少写出两点)(2分) (3)作为学生会干部的你,向校长提出开设书法课的建议,你会怎样说服校长?(2分) 四、(共27分) (一)阅读,完成18~19题。(5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二、(共 6 分) 16.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2)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华夏文化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 “ 、 ”就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 (4)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和“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 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并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 。”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三、(共 6 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最近日照电视台科教频道热播的“日照市汉字英雄擂台赛”节目受到广泛关注,不少市民每 晚按时守在电视机前,一边观看比赛,一边拿着纸笔书写。[来源: w w w. shu lih ua. net ] 2014 年 5 月 1 日,记者在新华书店工具书专柜看到,不少市民在此选购字典。周先生正在翻 阅一本《现代汉语小词典》。他说,最近收看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发现很多词自己认识,在电脑 上也能打出来,但就是写不出来。“真的有必要买一本字典看一看了,要不然中国汉字就要失传 了。”他开玩笑地说。 新华书店一工作人员介绍,最近到书店来买字典、词典的市民特别多,很多工作多年的顾客 说,现在基本上都用电脑打字,经常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还有些家长带着孩子来买字典,希望 孩子认识到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2 分) (2)为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某校开展了“汉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假如你是学 生会成员,你将开展哪些有益的活动?(至少写出两点)(2 分) (3)作为学生会干部的你,向校长提出开设书法课的建议,你会怎样说服校长?(2 分) 四、(共 27 分) (一)阅读,完成 18~19 题。(5 分)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8.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19.“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1题。(9分)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 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 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③。"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 那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⑤,甚众。恺惆然⑥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 供观赏。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④条干:枝条树干。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 多相等的。⑥惘然:失意的样子 20.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并穷( )绮丽,以饰舆服 (2)尝以( 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21.回答下列问题(2分) (1)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答:① ② (2)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3)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14分) 停转的磁带 张秀芝 ①6岁时,费德林跟母亲来到巴西的一个小镇上居住。他从小就酷爱小提琴,每天都会雷打 不动地练上好几个小时。可不幸很快降临到这个小男孩的头上一一附近的一家大型化工厂突然发 生化工原料泄漏事故,费德林受到影响。开始,他不停地呕吐和发烧,后来医生无奈地告诉他母 亲:“你儿子的听觉神经受到严重损伤,只有很微弱的听力了,而且会越来越差 ②听了这话,母亲虽很痛心,但不希望儿子就此自暴自弃。于是,她带着儿子搬到一所不错 的聋哑学校附近,开始陪他一起学习手语。为了帮助儿子练习,母亲说话也越来越少,更多时候他 们都用手语交流。在母亲的鼓励下,费德林重新振作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他开始继续拉小提琴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18.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 分) 19.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0~21 题。(9 分) 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 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 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③。"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 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⑤,甚众。恺惆然⑥自失。(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 供观赏。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④条干:枝条树干。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 多相等的。⑥惘然:失意的样子。 20.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2 分) (1)并穷.( )绮丽,以饰舆服 (2)尝以.( )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 21. 回答下列问题(2 分) (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答: ① ② (2)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 分) (3)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3 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22~25 题。(14 分) 停转的磁带 张秀芝 ①6 岁时,费德林跟母亲来到巴西的一个小镇上居住。他从小就酷爱小提琴,每天都会雷打 不动地练上好几个小时。可不幸很快降临到这个小男孩的头上——附近的一家大型化工厂突然发 生化工原料泄漏事故,费德林受到影响。开始,他不停地呕吐和发烧,后来医生无奈地告诉他母 亲:“你儿子的听觉神经受到严重损伤,只有很微弱的听力了,而且会越来越差。” ②听了这话,母亲虽很痛心,但不希望儿子就此自暴自弃。于是,她带着儿子搬到一所不错 的聋哑学校附近,开始陪他一起学习手语。为了帮助儿子练习,母亲说话也越来越少,更多时候他 们都用手语交流。在母亲的鼓励下,费德林重新振作了起来。更重要的是,他开始继续拉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