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Jurisprudence 总学时:64学时 讲授学时:64学时 学分:4学分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法学 开课单位:法学院 一、课程简介 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法学各门课程之前首先对法学的最一般理论、基础理 论和基本 论有所了解, 学学习的必要准备,也是法学教育的起点 要任务是研究法的本体、法的作用和价值、法与社会、法的起源和发展、法的运 行等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基础理论。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学及法学体系 第二节法理学的对象与范围 第三节法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法理学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要求 掌握法学、法理学的概念, 掌握法学体系的分类 掌握法理学的形成和 法学学派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 2.了解和认识法理学的对象和范围,了解法理学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关 系。了解当代法学面临的问题,法理学的方法和意义。 授课方式: 第二章:法的概念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的定义 第二节法的本质 第三节法的特有 教学要求: 1,草握法、法律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法的概念及其实质,理解掌握法的特 征: 2.了解非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区分不同性质法的本质。 授课方式 讲授、 讨 第三章: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的渊源 第二节法的形式
36 《法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Jurisprudence 总学时:64 学时 讲授学时:64 学时 学分:4 学分 先修课程:哲学 适用专业:法学 开课单位:法学院 一、课程简介 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法学各门课程之前首先对法学的最一般理论、基础理 论和基本方法论有所了解,这是法学学习的必要准备,也是法学教育的起点。主 要任务是研究法的本体、法的作用和价值、法与社会、法的起源和发展、法的运 行等法学的一般理论和基础理论。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学及法学体系 第二节 法理学的对象与范围 第三节 法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节 法理学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要求: 1.掌握法学、法理学的概念,掌握法学体系的分类。掌握法理学的形成和 法学学派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发展和主要理论; 2.了解和认识法理学的对象和范围,了解法理学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关 系。了解当代法学面临的问题,法理学的方法和意义。 授课方式: 讲授 第二章:法的概念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的定义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特征 教学要求: 1.掌握法、法律的定义,马克思主义法的概念及其实质,理解掌握法的特 征; 2.了解非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区分不同性质法的本质。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第三章: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的渊源 第二节 法的形式
第三节法的分类 第四节法的效力 教学要 1.了解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和法的效力的概念,掌握前两者的区别 2.掌握法律效力的分类:法对人、对事、空间、时间效力: 3.了解、掌握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以及法律溯及力问题: 4.了解法的效力与法的实效、法律效果的区别。 授课方 讲授 第四章:法的要素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的要素概说 第二节我国关于法的要素的理论 教学要求 1.了解认识法的要素的定义,与法的本体论的其他部分的区别: 2.掌握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及法律有关基本理论。 授课方式: 进授 第五章:权利与义务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权利和义务释义 第二节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三节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教学要求: 1.掌握权利和义务的定义 2,了解和草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授课方式: 进授、讨论、写论过 第六章 法律行为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行为释义 第二节法律行为的结构 第三节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学生自学) 教学要求: 1,了解、掌握法律行为概念、特征: 2.掌握法律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非法律行为的区别: 3.掌握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并结合民法、刑法法律行为构成要件掌握基 本知识。 授课方式: 第七章:法律关系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37 第三节 法的分类 第四节 法的效力 教学要求: 1.了解法的渊源、法的形式和法的效力的概念,掌握前两者的区别; 2.掌握法律效力的分类;法对人、对事、空间、时间效力; 3.了解、掌握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以及法律溯及力问题; 4.了解法的效力与法的实效、法律效果的区别。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四章:法的要素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的要素概说 第二节 我国关于法的要素的理论 教学要求: 1.了解认识法的要素的定义,与法的本体论的其他部分的区别; 2.掌握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及法律有关基本理论。 授课方式: 讲授 第五章 :权利与义务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权利和义务释义 第二节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教学要求: 1.掌握权利和义务的定义 2.了解和掌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写论文 第六章: 法律行为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行为释义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基本分类(学生自学) 教学要求: 1.了解、掌握法律行为概念、特征; 2.掌握法律行为与其他社会行为、非法律行为的区别; 3.掌握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并结合民法、刑法法律行为构成要件掌握基 本知识。 授课方式: 讲授 第七章:法律关系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法律关系主体 第三节法律关系文体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教学要求 1.掌握概念、种类及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2.了解我国民法、刑法中有关主体、内容和客体的相关规定。 授课方式: 授 第八章:法律责任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 第二节法律责任的构成、分类及认定和归结 教学要求: 掌握法律责任的概念、种类及法律责任的归责、免责原则 授课方式: 讲授 第九章:法的起源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带原始人的补会规范 第二节法起源的过程、原因、标志、形式和规律以及法与原始社会习惯的 区别 教学要求: 1.了解、掌握原始概念的习惯、法起源的根源,以及规律: 2.掌握法与习惯的区别: 了解法起源的过程、标志、形式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章:法的发展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节 奴隶制、封建制的法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法 第三节社会主义法 第四节法演讲发展的动因 第五节法的未来发展及其消亡 教学要求: 了解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征: 2.掌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区别: 3.了解、掌握法演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动因: 4.掌握法走向消亡的必然规律: 5. 了解法演进的两重性、两难性和同时性,了解法治化的必然性。 授课方式: 拼授 第十一章:法制现代化 (4学时) 教学内容:
38 第二节 法律关系主体 第三节 法律关系客体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灭 教学要求: 1.掌握概念、种类及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 2.了解我国民法、刑法中有关主体、内容和客体的相关规定。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八章:法律责任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责任释义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构成、分类及认定和归结 教学要求: 掌握法律责任的概念、种类及法律责任的归责、免责原则。 授课方式: 讲授 第九章:法的起源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原始人的社会规范 第二节 法起源的过程、原因、标志、形式和规律以及法与原始社会习惯的 区别 教学要求: 1.了解、掌握原始概念的习惯、法起源的根源,以及规律; 2.掌握法与习惯的区别; 3.了解法起源的过程、标志、形式。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章:法的发展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奴隶制、封建制的法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法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 第四节 法演进发展的动因 第五节 法的未来发展及其消亡 教学要求: 1.了解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征; 2.掌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区别; 3.了解、掌握法演进、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动因; 4.掌握法走向消亡的必然规律; 5.了解法演进的两重性、两难性和同时性,了解法治化的必然性。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一章:法制现代化 (4 学时) 教学内容:
法律文化专题讨论(讨论课) 教学要求: 掌握什么是法律文化 2.掌握法律文化研究的价值、现状及意义: 3.了解西方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区别及其现代化。 授课方式: 讲授论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4学时) 教字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的概念 第二节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第三节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学要求: 1,掌握法制、法治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法治国家的概念:建设法治国家的制度思想条件: 4.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树立法治意识,努力为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学习。 授课方式: 讲搅 第十三章:法的作用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的作用的概述 第三节 法的期节作用 第四节 法的社会作用 第五节正确的认识法的作用 教学要求: 1.掌握法的作用的概念,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2.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阶段法的社会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和其局限性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四章:法的价值 (4学时) 数学内容: 第一节 法的价值释义 第二节 法的基本价值 教学要求: 1.掌握法的基本价值的三层含义; 2,法律价值体系结构 3 了解与掌握法的基本价值,重点理解掌握正义和效率两个基本价值: 草握法律价值判断的标准 授课方式: 进授 第十五章:法与其他社会现象 (2学时)
39 法律文化专题讨论(讨论课) 教学要求: 1.掌握什么是法律文化; 2.掌握法律文化研究的价值、现状及意义; 3.了解西方法律文化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区别及其现代化。 授课方式: 讲授、讨论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的概念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教学要求: 1.掌握法制、法治的概念及其区别; 2.掌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法治国家的概念;建设法治国家的制度思想条件; 4.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树立法治意识,努力为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学习。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三章:法的作用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的作用的概述 第三节 法的规范作用 第四节 法的社会作用 第五节 正确的认识法的作用 教学要求: 1.掌握法的作用的概念,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2.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阶段法的社会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和其局限性。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四章:法的价值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的价值释义 第二节 法的基本价值 教学要求: 1.掌握法的基本价值的三层含义; 2.法律价值体系结构; 3.了解与掌握法的基本价值,重点理解掌握正义和效率两个基本价值; 4.掌握法律价值判断的标准。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五章:法与其他社会现象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与经济 第二节法与政治 第三节法与科学技术 教学内容: 1.了解、掌握法与经济,即法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模式(市场 经济)之间作用及反作用的关系: .掌握法与政治的主导与制约的关系 3 了解法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六章:法与其他社会规范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与首油。习 第二节 法与宗教规范、政策 教学要求: 1.了解、掌握法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2.掌握法与道德的有关关系: 3.了解与法宗教,法与政策的关系,并能通过讨论深入把握法与科学技术 的相互关系及法与道德的关系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七章:立法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法的概念和原则 第二节 立法的体制和立法程序 教学要求: 1,掌握立法的概念,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了解立法体制及我国的立法程序。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八章:法律体系 (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律体系释义 第二节法律部门的划分 教学要求 1.掌握法律体系的概念、特征,法律部门的概念、划分以及与法律体系的 关系 2.了解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法系的区别。 授课方式: 进g 第十九章:法的实施 (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法的遵守的概念
40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与经济 第二节 法与政治 第三节 法与科学技术 教学内容: 1.了解、掌握法与经济,即法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模式(市场 经济)之间作用及反作用的关系; 2.掌握法与政治的主导与制约的关系; 3.了解法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六章:法与其他社会规范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与道德、习俗 第二节 法与宗教规范、政策 教学要求: 1.了解、掌握法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 2.掌握法与道德的有关关系; 3.了解与法宗教,法与政策的关系,并能通过讨论深入把握法与科学技术 的相互关系及法与道德的关系。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七章:立法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立法的概念和原则 第二节 立法的体制和立法程序 教学要求: 1.掌握立法的概念,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了解立法体制及我国的立法程序。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八章:法律体系 (2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律体系释义 第二节 法律部门的划分 教学要求: 1.掌握法律体系的概念、特征,法律部门的概念、划分以及与法律体系的 关系; 2.了解法律体系与法学体系、法系的区别。 授课方式: 讲授 第十九章:法的实施 (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的遵守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