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徽班进京 多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 乾隆的八十寿辰,以高朗亭为台柱的徽班 “三庆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 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即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 目一新之感。而后,四喜、春台、和春等徽 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 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 7、徽班进京 ❖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 乾隆的八十寿辰,以高朗亭为台柱的徽班 “三庆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 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即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 目一新之感。而后,四喜、春台、和春等徽 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 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一京剧形成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 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 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 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 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 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即京剧:
❖ 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 ❖ 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 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 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 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 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 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即京剧
三、元曲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在元代登坛树 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而人们通 常所说的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指的 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表演的 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则是 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 起的新诗体。在元代文坛上,它与传统的诗 词样式分庭抗礼,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 高成就
三、元曲 ❖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元代登坛树 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而人们通 常所说的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剧曲指的 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表演的 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则是 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 起的新诗体。在元代文坛上,它与传统的诗、 词样式分庭抗礼,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 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