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课程总结 合计 64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 1理论讲授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讲授规范的知识体系。 2.案例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承载的管理方法如何使用。 3个体实践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将知识体系运用于自己的实践。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2考核形式:平时考核占、中期考核占、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或,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10%)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编著,高等教有出版社,2018年第5版。 参考书:《管理学(第13版)》,斯蒂芬罗宾斯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3版。 得画卫性. 撰写人: 审核人: 克利利 导 出院分管领导然字盖章、》 商学院 2018年6月30日 8
8 6 课程总结 4 合 计 64 六、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 1.理论讲授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讲授规范的知识体系。 2.案例教学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承载的管理方法如何使用。 3.个体实践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将知识体系运用于自己的实践。 七、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1.考核方式 :考试 2.考核形式 :平时考核占、中期考核占、期末考核 3.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或,其构成比例如下: 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其中考勤占 10%,作业占 10%) 期中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期末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60%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 材:《管理学(第五版)》,周三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第 5 版。 参考书:《管理学(第 13 版)》,斯蒂芬·罗宾斯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年第 13 版。 撰写人: 审核人: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420530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56)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开课部门:会计系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方向):会计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 的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方 法体系,掌握会计科目、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等基础知识和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等 最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企业经济业务并进行相应 的账务处理能力,能初步养成职业判断能力,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 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 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指标点1.2) 2.教学目标2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 方法体系,能初步养成职业判断能力,能初步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指标 点2.1) 3教学目标3学生理解和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守 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指标点3.2)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9
9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8420530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学分:3.5 课程学时:56(理论学时:56)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开课部门:会计系 建议修读学期:2 建议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方向):会计学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会计 的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方 法体系,掌握会计科目、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等基础知识和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等 最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企业经济业务并进行相应 的账务处理能力,能初步养成职业判断能力,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 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基础会计》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 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指标点 1.2) 2.教学目标 2 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 方法体系,能初步养成职业判断能力,能初步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指标 点 2.1) 3.教学目标 3 学生理解和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守 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指标点 3.2)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3。(半业要求见2018版《会计学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1.2、2.1、3.2 (1)指标点1.2:系统掌握包括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 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2)指标点21: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 作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养成职业判断能力,提升专业水准,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 恰当分析,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3)指标点32:学生需要具备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问 题的基本能力,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 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课程学分:3.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1.2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包括基本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 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专 基础。 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 达成途径:课程以会计循环流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 通过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 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 能,了解会计的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会计惯例。 为后续学习莫定专业基础知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2.1专业能力。熟练掌握定性和 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能初步养成职 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 业判断能力,能初步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 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作报告 议。 和财务分析报告,养成职业判断 达成途径:课程以熟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能力,提升专业水准,通过敏锐 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掌握会计科目、 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恰当分析, 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等基础知识和凭证填制、 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 账簿登记等为训练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使学生具备运用 建议。 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能力,分析企业经济业 务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的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3: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和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 32专业素质。学生需要具备会计 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 达成途径:在教学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诚信为本, 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 坚持职业操守为重,了解财务及会计的基本法规制度, 能力,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树立法制观念,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案例分析。 10
10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3。(毕业要求见 2018 版《会计学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1.2、2.1、3.2 (1)指标点 1.2:系统掌握包括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 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2)指标点 2.1:熟练掌握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 作报告和财务分析报告,养成职业判断能力,提升专业水准,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 恰当分析,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3)指标点 3.2:学生需要具备会计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问 题的基本能力,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及遵 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任课教师: 课程性质:学科必修 课程学分:3.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1.2 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包括基本 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内的会计专 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 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内外与会计 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 会计惯例。 教学目标: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 基础。 达成途径:课程以会计循环流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通过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 能,了解会计的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 为后续学习奠定专业基础知识。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2.1 专业能力。熟练掌握定性和 定量分析方法,准确地陈述和处 理会计事项,撰写会计工作报告 和财务分析报告,养成职业判断 能力,提升专业水准,通过敏锐 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恰当分析, 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 建议。 教学目标:学生熟练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能初步养成职 业判断能力,能初步为决策分析和风险管理提出合理建 议。 达成途径:课程以熟悉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理解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掌握会计科目、 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等基础知识和凭证填制、 账簿登记等为训练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使学生具备运用 所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能力,分析企业经济业 务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的能力。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3: 3.2 专业素质。学生需要具备会计 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 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 能力,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 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严谨的工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和坚持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具有 工作责任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达成途径:在教学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诚信为本, 坚持职业操守为重,了解财务及会计的基本法规制度, 树立法制观念,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案例分析
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 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总论 自学内容: 1.8会计的内涵 认识会计与会计职业。通过对会计职业的认 1.9会计的基本假设 知和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激发和 1.10会计职能与会计基础 培养学生对会计职业和会计学科知识的兴 1.11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趣。 1.12会计方法与账务处理程序 课堂作业: 1.13会计记录方式 1会计的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知识点: 2.各种假设对会计工作有何意义? 1.现代会计的定义和特点 3.有哪两种会计基础?基本内容是什么? 2.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应当采用什么会计基础?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4.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课外作业: 1怎样理解会计的? 2.企业会计的目标是什么? 3在基本职能之外,会计为什么会派生出其 他职能? 4.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与会计循环的关系是 什么? 5.书后章节练习题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自学内容: 2.1会计的对象 了解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我国会计计量属 2.2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内容 性的应用原则,会计等式的意义;理解会计 2.3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属性 对象。 2.4会计等式 课堂作业: 知识点: 1.什么是会计要素?为什么说它们是会计 1.会计要素及其特征 核算的具体对象? 2.会计计量属性 2.基本准则规范了哪六大会计要素?各种 3.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的内涵及特征是什么? 3.各种会计计量属性的含义是什么? 4.会计等式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深刻理解 会计等式对会计核算的意义? 5.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对资产、负债、所有 者权益的数量变化即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可归纳为哪四种类型?其影响规律为何? 课外作业: 1.会计的一般对象是什么?企业资金运动 内容包括哪些? 2.什么是利得和损失?它们与收入和费用 有何不同? 11
11 作态度,以及遵纪守法、诚实守 信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四、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 作业要求 第一章 总论 1.8 会计的内涵 1.9 会计的基本假设 1.10 会计职能与会计基础 1.11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12 会计方法与账务处理程序 1.13 会计记录方式 知识点: 1.现代会计的定义和特点 2.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自学内容: 认识会计与会计职业。通过对会计职业的认 知和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激发和 培养学生对会计职业和会计学科知识的兴 趣。 课堂作业: 1.会计的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 2.各种假设对会计工作有何意义? 3.有哪两种会计基础?基本内容是什么? 企业会计应当采用什么会计基础? 4.会计核算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课外作业: 1.怎样理解会计的? 2.企业会计的目标是什么? 3.在基本职能之外,会计为什么会派生出其 他职能? 4.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与会计循环的关系是 什么? 5.书后章节练习题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2.1 会计的对象 2.2 会计要素的含义及内容 2.3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属性 2.4 会计等式 知识点: 1.会计要素及其特征 2.会计计量属性 3.会计等式 自学内容: 了解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我国会计计量属 性的应用原则,会计等式的意义;理解会计 对象。 课堂作业: 1. 什么是会计要素?为什么说它们是会计 核算的具体对象? 2. 基本准则规范了哪六大会计要素?各种 会计要素的内涵及特征是什么? 3. 各种会计计量属性的含义是什么? 4. 会计等式的含义是什么?如何深刻理解 会计等式对会计核算的意义? 5. 企业经济业务 发生对资产、负债、所有 者权益的数量变化即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可归纳为哪四种类型?其影响规律为何? 课外作业: 1.会计的一般对象是什么?企业资金运动 内容包括哪些? 2. 什么是利得和损失?它们与收入和费用 有何不同?
第三章账户与记账方法 自学内容: 3.1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了解复式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科目设 3.2记账方法 置的原则;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3.3借贷记账法 课堂作业: 3.4账户分类 1.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其主要内容有那 知识点: 些? 1.会计科目 2.如何在会计核算中正确使用记账规则? 2.账户 3.为什么要编制会计分录? 3.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原理是什么?如 何进行试算平衡? 4.为什么要对账户进行分类?其意义是什 么? 课外作业: 1.为什么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应 遵循那些原则? 2.账户和会计科目有何区别与联系? 3.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是什么关 系? 4.书后章节练习题 第四章会计凭证 自学内容: 4.1会计凭证的意义与种类 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 4.2原始凭证 课堂作业: 4.3记账凭证 1.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各包括哪些基本要 4.4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素?二者有何区别? 知识点: 2.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其基本要求有哪 1.会计凭证的分类 些? 2.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与填制及审核 3.如何编制记账凭证?其基本要求有哪 3.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与填制及审核 些? 4.应从哪些方面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 证? 课外作业: 1.会计凭证作用有哪些? 2.凭证传递和保管有哪些要求? 第五章会计账簿 自学内容: 5.1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了解会计账簿的意义。 5.2会计账簿设置原则与登记会计账簿的基 课堂作业: 本要求 1.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3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2.如何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 5.4分类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账?它们与总分类账的登记有何不同? 5.5开账、对账和结账 3.如何进行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 5.6错账查找和错账更正 4.错账更正的方法有哪些?其各自的适用 知识点: 范围及其具体方法如何操作? 1. 会计账簿的种类 5.对账有哪些基本内容? 2.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方法 课外作业: 3.对账与结账 1.会计账簿设置的原则有哪些? 12
12 第三章 账户与记账方法 3.1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 3.2 记账方法 3.3 借贷记账法 3.4 账户分类 知识点: 1. 会计科目 2. 账户 3. 借贷记账法 自学内容: 了解复式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会计科目设 置的原则;理解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 课堂作业: 1. 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其主要内容有那 些? 2. 如何在会计核算中正确使用记账规则? 3. 为什么要编制会计分录? 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原理是什么?如 何进行试算平衡? 4. 为什么要对账户进行分类?其意义是什 么? 课外作业: 1. 为什么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应 遵循那些原则? 2. 账户和会计科目有何区别与联系? 3. 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是什么关 系? 4. 书后章节练习题 第四章 会计凭证 4.1 会计凭证的意义与种类 4.2 原始凭证 4.3 记账凭证 4.4 会计凭证的传递与保管 知识点: 1. 会计凭证的分类 2.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与填制及审核 3.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与填制及审核 自学内容: 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 课堂作业: 1. 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各包括哪些基本要 素?二者有何区别? 2. 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其基本要求有哪 些? 3. 如何编制记账凭证?其基本要求有哪 些? 4. 应从哪些方面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 证? 课外作业: 1. 会计凭证作用有哪些? 2. 凭证传递和保管有哪些要求? 第五章 会计账簿 5.1 会计账簿的意义和种类 5.2 会计账簿设置原则与登记会计账簿的基 本要求 5.3 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5.4 分类账簿的设置和登记 5.5 开账、对账和结账 5.6 错账查找和错账更正 知识点: 1. 会计账簿的种类 2.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方法 3. 对账与结账 自学内容: 了解会计账簿的意义。 课堂作业: 1.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如何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 账?它们与总分类账的登记有何不同? 3.如何进行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 4.错账更正的方法有哪些?其各自的适用 范围及其具体方法如何操作? 5.对账有哪些基本内容? 课外作业: 1.会计账簿设置的原则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