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煞白(sha) 手帕(pa) 稳妥(tuo) B.牡蛎(11) 警惕(ti) 阔绰(chuo) C.暴怒(bao) 张皇( huang)栈桥(zhan) 拮据(j1) 褴褛(lan) 衣冠(guan) 2.对文章标题“我的叔叔于勒”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重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3.综合性学习 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这个经济 发达、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对于人们也是愈来愈重要了,金钱带给 人们的幸福很多,但是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也不少。我们现在已经成为 中学生了,有很多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小金库了,你是如何支配你的 金钱的呢? 【我的调査】通过对本班同学2012年9月的生活开支情况调查,整 理后列出下面表格。阅读表格后,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课后达标训练/训练·提升作业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煞.白(shà) 手帕.(pà) 稳妥.(tuǒ) B.牡蛎.(lì) 警惕.(tì) 阔绰.(chuò) C.暴.怒(bào) 张皇.(huánɡ) 栈.桥(zhàn) D.拮.据(jí) 褴.褛(lán) 衣冠.(ɡuān) 2.对文章标题“我的叔叔于勒”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重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3.综合性学习。 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这个经济 发达、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对于人们也是愈来愈重要了,金钱带给 人们的幸福很多,但是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也不少。我们现在已经成为 中学生了,有很多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小金库了,你是如何支配你的 金钱的呢? 【我的调查】通过对本班同学 2012 年 9 月的生活开支情况调查,整 理后列出下面表格。阅读表格后,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项目买资料订刊零食 娱乐 送礼 30元以下65% 25% 5% 5 30~60元509% 15% 20% 10 5% 60~100 10 25% 15 15 100元以 20% 5 35% 20% 20% 上 结论: 【我的观点】越来越多的同学坦言将来要做公司的老板、“大款”,甚 至干脆说读书是为了长大后“挣大钱,住豪宅,开奔驰,过阔气奢侈 的日子”。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 课内阅读
项目 买资料 订刊 零食 娱乐 送礼 30 元以下 65% 25% 5% 5% — 30~60 元 50% 15% 20% 10% 5% 60~100 元 35% 10% 25% 15% 15% 100 元以 上 20% 5% 35% 20% 20%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我的观点】越来越多的同学坦言将来要做公司的老板、“大款”,甚 至干脆说读书是为了长大后“挣大钱,住豪宅,开奔驰,过阔气奢侈 的日子”。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25~36段(“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至“最要留心的是 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回答4~7题。 4.克拉丽丝认出于勒之后,为什么会“哆嗦”?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 理,作简要分析。 答 5.选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6.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 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答:
阅读课文 25~36 段(“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至“最要留心的是 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回答 4~7 题。 4.克拉丽丝认出于勒之后,为什么会“哆嗦”?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 理,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5.选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6.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 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7.富在天边盼相聚,穷在对面不相识。在菲利普夫妇身上毫无亲情可 言,“金钱至上”已成为他们的灵魂主旨。读了选文后谈谈你对亲情 或金钱的认识 答 三、美文品析 (2012·滨州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 我说,你听 木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声情并茂地 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 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 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7.富在天边盼相聚,穷在对面不相识。在菲利普夫妇身上毫无亲情可 言,“金钱至上”已成为他们的灵魂主旨。读了选文后谈谈你对亲情 或金钱的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2012·滨州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8~12 题。 我说,你听 木 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声情并茂地 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 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 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 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 学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 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 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 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 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称赞:“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 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 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没有给她排课,只让她负责年级 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 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 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她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 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 学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 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 ....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 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 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 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称赞:“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 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 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没有给她排课,只让她负责年级 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 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 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她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