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结果 21荒地与林地的植物种类 表1荒地与林地的植物种类 荒地 林下 编号 学名数目编号学名数目 野茼蒿295 扶芳藤 633 年蓬 175 荩草 115 12345678911 枫香幼苗94 2345678 牛膝 114 狗尾草 63 常春藤 苔草 54 透茎冷水38 花 牛膝 24 连钱草 苦麦菜 18 野芝麻 香茶菜 15 黄蒿 四片瓦 0 稀签草 10 赤胞 习见蓼 11 透骨草 苎麻 12 凤尾蕨属10 13 灰灰菜 8 13 蓬藟 14 柳叶箬7 14 麻栎 15 焯菜 6 15 麻 16 榔榆 16 楠木 栾树幼苗4 17 过路黄 18 响叶杨 18 胡枝子 19 野豇豆 19 醉鱼草 96444443 20 黄花苜蓿 3322 20 青榨槭 21 泡桐 21 细叶水团2 花 22 悬铃木幼2 22 瓜木 苗 23 鬼针草 23 胡颓子 24 苦苣菜 海金沙 25 络石 26 美洲商陆 26 绿叶爬山1 虎 27 桤木 28脉马兰1 通过表格可以发现荒地与林地的植物种类相差较大,其种类之间很少有共同 之处,在林地与荒地均发现的种类只有苔草、牛膝与苎麻;对于荒地而言,其优 势种为野茼蒿和一年蓬,对林地而言其优势种则为扶芳藤。在植物的总数量上, 林地的下层植被也要多于荒地的植被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4 2 结果 2.1 荒地与林地的植物种类 表 1 荒地与林地的植物种类 荒地 林下 编号 学名 数目 编号 学名 数目 1 野茼蒿 295 1 扶芳藤 633 2 一年蓬 175 2 荩草 115 3 枫香幼苗 94 3 牛膝 114 4 狗尾草 63 4 常春藤 77 5 苔草 54 5 透茎冷水 花 38 6 牛膝 24 6 连钱草 30 7 苦麦菜 18 7 野芝麻 19 8 香茶菜 15 8 苔草 19 9 黄蒿 14 9 四片瓦 18 10 豨签草 14 10 赤瓟 13 11 习见蓼 13 11 透骨草 12 12 苎麻 11 12 凤尾蕨属 10 13 灰灰菜 8 13 蓬藟 9 14 柳叶箬 7 14 麻栎 6 15 蔊菜 6 15 苎麻 4 16 榔榆 4 16 楠木 4 17 栾树幼苗 4 17 过路黄 4 18 响叶杨 3 18 胡枝子 4 19 野豇豆 3 19 醉鱼草 4 20 黄花苜蓿 2 20 青榨槭 3 21 泡桐 2 21 细叶水团 花 2 22 悬铃木幼 苗 2 22 瓜木 2 23 鬼针草 1 23 胡颓子 1 24 苦苣菜 1 24 海金沙 1 25 络石 1 25 马兰 1 26 美洲商陆 1 26 绿叶爬山 虎 1 27 桤木 1 28 三脉马兰 1 通过表格可以发现荒地与林地的植物种类相差较大,其种类之间很少有共同 之处,在林地与荒地均发现的种类只有苔草、牛膝与苎麻;对于荒地而言,其优 势种为野茼蒿和一年蓬,对林地而言其优势种则为扶芳藤。在植物的总数量上, 林地的下层植被也要多于荒地的植被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22荒地与林地的植被高度对比 旱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0-20■20-40■40-60■60-80■80-100■100+ 11.76% 11.18% 23.53% 27.65% 17.06% 图1早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100+ 2.86% 林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0-20 18.10% 20-40 52.38% 图2林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荒地与林下植株株高分布对比 0.5 0.4 旱地不同高度植株所 占的比例 0.2 ■林地不同高度植株所 占的比例 0 0-2020-4040-6060-8080100100 图3荒地与林下植株株高分布对比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5 2.2 荒地与林地的植被高度对比 图 1 旱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图 2 林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图 3 荒地与林下植株株高分布对比 23.53% 27.65% 17.06% 8.82% 11.18% 11.76% 旱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100+ 0-20 20.95% 20-40 52.38% 40-60 18.10% 60-80 2.86% 80-100 2.86% 100+ 2.86% 林地所有植株高度分布 0 0.1 0.2 0.3 0.4 0.5 0.6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100+ 荒地与林下植株株高分布对比 旱地不同高度植株所 占的比例 林地不同高度植株所 占的比例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从以上三图中,可以得到荒地与林地株高差异的明显之处:荒地植被各高度 段株高的分布较为平均,其高度可以区别出较多不同的层次,而林下植被的高度 则集中于20cm~40cm的高度段,其余各段植株所占的比例均很小,尤其是株 高>60cm的高度段,仅占所有植株的8.58%,这与其生存环境的差异紧密相关。 23荒地与林下植物叶面积对比 林地叶片数 荒地叶片数 ■200+■150~199■100~149 ■150~199■100~149■50~99■0~49 ■50~99■0~49 3.85 2143%17.86% 23.06% 19.23% 42.31% 35.71% 图4林地叶片数 图5荒地叶片数 林地平均叶面积 ■100 ■90~10 70~7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1154%357%357%7,15% 3.57% 11.54% 14.28% 14.28% 23.06% 图6林地平均叶面积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6 从以上三图中,可以得到荒地与林地株高差异的明显之处:荒地植被各高度 段株高的分布较为平均,其高度可以区别出较多不同的层次,而林下植被的高度 则集中于 20cm~40cm 的高度段,其余各段植株所占的比例均很小,尤其是株 高>60cm 的高度段,仅占所有植株的 8.58%,这与其生存环境的差异紧密相关。 2.3 荒地与林下植物叶面积对比 图 4 林地叶片数 图 5 荒地叶片数 图 6 林地平均叶面积 3.85% 11.54% 19.23% 42.31% 23.06% 林地叶片数 200+ 150~199 100~149 50~99 0~49 17.86% 25% 35.71% 21.43% 荒地叶片数 150~199 100~149 50~99 0~49 3.57% 3.57% 7.15% 11.54% 14.28% 23.06% 14.28% 11.54% 3.57% 11.54% 林地平均叶面积 100+ 90~100 80~89 70~79 60~6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荒地平均叶面积 80~89■70~79■60~69■50~59■40~49■30~39■20~29■10~19_0~9 7.69% 3.85% 3.85% 25% 7.69% 21.43% 15.40% 图7荒地平均叶面积 对比图4和图5,所取样地中林地植物的叶片数要多于荒地植物,林地植物 中叶片数最多的植株可超过200片。林地植物的平均叶面积也比荒地植物大。 24荒地与林下植物茎叶附属物对比 表2荒地植物茎叶附属物 编号 植株名 茎 响叶杨 稀疏软毛 野茼蒿 密集短毛 23456789 年蓬 麻 背面细毛 密集绒毛皮孔 枫香幼苗 皮孔(不明显) 苔草 野豇豆 栾树幼苗 密集皮孔 美洲商陆 特殊结构* 榔榆 皮孔(不明显)粗糙 桤木 苦苣菜 三脉马兰 皮孔 14 悬铃木幼苗 15 络石 泡桐 蜡质 鬼针草 两面绒毛 18 黄蒿 19 稀莶草 正面密集短绒毛 极稀毛 狗尾草 正面有硬毛 极稀毛 黄蒿 7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7 图 7 荒地平均叶面积 对比图 4 和图 5,所取样地中林地植物的叶片数要多于荒地植物,林地植物 中叶片数最多的植株可超过 200 片。林地植物的平均叶面积也比荒地植物大。 2.4 荒地与林下植物茎叶附属物对比 表 2 荒地植物茎叶附属物 编号 植株名 叶 茎 1 响叶杨 稀疏软毛 / 2 野茼蒿 / 密集短毛 3 一年蓬 / / 4 苎麻 背面细毛 密集绒毛 皮孔 5 枫香幼苗 / 皮孔(不明显) 6 苔草 / / 7 野豇豆 / / 8 栾树幼苗 / 密集皮孔 9 美洲商陆 / 特殊结构* 10 榔榆 / 皮孔(不明显)粗糙 11 桤木 / / 12 苦苣菜 / / 13 三脉马兰 / 皮孔 14 悬铃木幼苗 / / 15 络石 / / 16 泡桐 蜡质 / 17 鬼针草 两面绒毛 / 18 黄蒿 / / 19 豨莶草 正面密集短绒毛 极稀毛 20 狗尾草 正面有硬毛 极稀毛 21 黄蒿 / / 3.85% 3.85% 7.69% 3.85% 7.69% 21.43% 15.40% 25% 7.69% 荒地平均叶面积 80~89 70~79 60~69 50~59 40~49 30~39 20~29 10~19 0~9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22 黄花苜蓿 苦麦菜 正面极细毛 香茶菜 25 习见蓼 短细毛 焯菜 背面细毛 柳叶箬 ///// 牛膝 灰灰菜 *:商陆茎中有特殊的分隔膜层结构 表3林地植物茎叶附属物 编号 植株名 叶 凤尾蕨属 牛膝 叶脉上短毛 123456789 常春藤 扶芳藤 //// 野芝麻 两面均有毛 极稀毛 透茎冷水花 正面稀疏绒毛 短毛 麻 背面细毛 细绒毛基部茎刺 胡颓子 苔草 10 四片瓦 背面绒毛 过路黄 ///// 牛膝 叶脉上短毛 连钱草 细毛 荩草 56 胡枝子 两面均有毛 透骨草 叶脉上短毛 短毛 麻栎 18 楠木 马兰 醉鱼草 //// 蓬藟 两面细毛背面叶脉小皮 绒毛小皮刺 细叶水团花 绒毛 24 瓜木 绿叶爬山虎 皮孔 赤爬 2.5荒地与林地同有的两种植物对比 本小组考察的样地中,在林地和荒地均有发现的植物有三种:苎麻、牛膝和 苔草。由于苔草不能测其株高及叶面积,因此主要通过苎麻和牛膝这两种植物的 8
天目山野外实习论文集 8 22 黄花苜蓿 / / 23 苦麦菜 正面极细毛 / 24 香茶菜 / / 25 习见蓼 短细毛 / 26 蔊菜 背面细毛 / 27 柳叶箬 / / 28 牛膝 / / 29 灰灰菜 / / *:商陆茎中有特殊的分隔膜层结构。 表 3 林地植物茎叶附属物 编号 植株名 叶 茎 1 凤尾蕨属 / / 2 牛膝 叶脉上短毛 / 3 常春藤 / / 4 扶芳藤 / / 5 野芝麻 两面均有毛 极稀毛 6 透茎冷水花 正面稀疏绒毛 短毛 7 苎麻 背面细毛 细绒毛 基部茎刺 8 胡颓子 / / 9 苔草 / / 10 四片瓦 背面绒毛 / 11 过路黄 / / 12 牛膝 叶脉上短毛 / 13 连钱草 / 细毛 14 荩草 / / 15 胡枝子 两面均有毛 / 16 透骨草 叶脉上短毛 短毛 17 麻栎 / / 18 楠木 / / 19 马兰 / / 20 醉鱼草 / / 22 蓬藟 两面细毛 背面叶脉小皮 刺 绒毛 小皮刺 23 细叶水团花 / 绒毛 24 瓜木 / / 25 绿叶爬山虎 / 皮孔 26 赤瓟 / / 2. 5 荒地与林地同有的两种植物对比 本小组考察的样地中,在林地和荒地均有发现的植物有三种:苎麻、牛膝和 苔草。由于苔草不能测其株高及叶面积,因此主要通过苎麻和牛膝这两种植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