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级天目山生产实习论文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二零零五年七月
2002 级天目山生产实习论文集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二零零五年七月
2002级天目山生产实习论文集 关于金龟子及其他夜行性昆虫的活动调查 顾俊华张浩畅颖华马骁 11柳叶箬的克隆生长及分株种群特征 杨晓飞李颖焦响张一懿 15灯对牛膝虫害影响的初步调查 岑少宇濮志超王丹 33氯仿对不同种类昆虫毒杀的时间长短硏究初探余科陈涛涛姚坚沈灵犀徐曲苗 51天目山禅源寺周边柳杉瘤生长情况的观察和研究 陈湛宇程云燕方晓魏瑾 9天目山地区双叉犀金龟基本情况调查 李隽郑楠沈洲梁文戈陶静 67天目山毛竹年龄的鉴定 尹燡周黄林 76天目山铜绿金龟子翻身研究 徐昕朱黎敏 83天目山银杏、柳杉化感作用分析 周子谦赵欣黄璐周桃英王舒展 9西天目山鳞翅目天蛾科昆虫夜间灯诱调查 刘亦肖俞春毅任雁叶霓 97西天目山牛膝居群的差异性分析 吴争武元峰陈震青徐晶 109西天目山主要树种树皮形态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洁英王涛王恺刘洋凌彦 123植物枝叶生长方向规律性分析及其可能原因 李舒婧王筱恬闵卿吴通 指导老师 董慧琴吴千红杨琰云韦政道宋志平陆帆
2002 级天目山生产实习论文集 1 关于金龟子及其他夜行性昆虫的活动调查 顾俊华 张浩 畅颖华 马骁 11 柳叶箬的克隆生长及分株种群特征 杨晓飞 李颖 焦响 张一懿 15 灯对牛膝虫害影响的初步调查 岑少宇 濮志超 王丹 33 氯仿对不同种类昆虫毒杀的时间长短研究初探 余科 陈涛涛 姚坚 沈灵犀 徐曲苗 51 天目山禅源寺周边柳杉瘤生长情况的观察和研究 陈湛宇 程云燕 方晓 魏瑾 59 天目山地区双叉犀金龟基本情况调查 李隽 郑楠 沈洲梁 文戈 陶静 67 天目山毛竹年龄的鉴定 尹燡周 黄林 76 天目山铜绿金龟子翻身研究 徐昕 朱黎敏 83 天目山银杏、柳杉化感作用分析 周子谦 赵欣 黄璐 周桃英 王舒展 89 西天目山鳞翅目天蛾科昆虫夜间灯诱调查 刘亦肖 俞春毅 任雁 叶霓 97 西天目山牛膝居群的差异性分析 吴争 武元峰 陈震青 徐晶 109 西天目山主要树种树皮形态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丁洁英 王涛 王恺 刘洋 凌彦 123 植物枝叶生长方向规律性分析及其可能原因 李舒婧 王筱恬 闵卿 吴通 指导老师: 董慧琴 吴千红 杨琰云 韦政道 宋志平 陆帆
关于金龟子及其他夜行性昆虫的活动调查 关于金龟子及其他夜行性昆虫的活动调查 顾俊华,张浩,畅颖华,马骁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2级 摘要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物种数目最多的纲。因此,对昆虫多样性的调查时非常重要的 我们通过灯诱,对天目山的各种夜行性昆虫的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经过连续三夜的 观察记录,我们发现在夭目山脚下的驻地附近有着丰富的蛾类和鞘翅目昆虫,我们 希望能够通过观察它们(主要为鞘翅目)在夜间的活动来了解更多关于这些夜行性 昆虫的活动规律。由于期间断断续续下雨,对观察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数据有 定的局限性。 当然这样需要一个更为长期的努力,而不仅仅是我们在天目山的这三天时间 我们也相信这样的工作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也有可能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若干年后或许会有人发现我们的工作能够为他们后来的工作提供 定的帮助,那么我想我们这三天三夜的辛苦也就没有白费了 关键词金龟子总科,夜行性 工具与方法 1、工具:支架,幕布,白色节能灯两只,灯罩两个,接线板,毒瓶,电子温湿度计,手电 三个,记录本,收集袋 2、材料:金龟子总科,及其它鞘翅目昆虫。 3、试剂:氯仿 4、方法 在天台上搭建支架,悬挂一幅白色幕布,其大小约为2米高2米宽。在其正上方前后各 悬挂一盏100瓦的白色节能灯,以保证幕布两面均能有充足的光照。每晩18:00开灯诱虫 以后20:00,22:00,0:00,2:00,4:00,6:00分别观察幕布上金龟子以及其它鞘翅目昆虫 并计数,做记录并统计;然后将幕布上的昆虫全部赶走或者消灭,为下一次的计数做准备, 以免上一次的昆虫影响下一次的统计准确度。一共重复三天,以期取得较为准确实际的结果 白色幕布是灯诱夜行性昆虫的重要装备,夜间灯光的照明使得从野外看来幕布是这一区 域最为明亮的地方,而且在双面都挂上灯,有利于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从各个方向吸引昆虫 而每隔两个小时统计一次数据是考虑到一个小时的间隔可能太短了,还不足以吸引到一 定数量的昆虫:而如果间隔太长的话,吸引到的昆虫又有可能太多了,不方便计数统计,而 且时间点的减少也使得最后的图表曲线不够平滑:而每个两个小时统计的话,一个晚上可以 统计六次,可以得出比较平滑的曲线。 为了取得统计上的可信度与数据的连续性,所以需要选择数量较多的昆虫,而在幕布上 的昆虫主要以鳞翅目的蛾类和鞘翅目的金龟子为最多,而且数量大,易于计数,可以用作数 据统计。 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老师的建议以及实际的情况,我们选择了金龟子以及少数鞘翅目昆 虫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由于天目山这里仅有少数几种金龟子,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金龟子分 类鉴定到种然后再做统计,这样的数据则更为精确。而且我们还记录了一些也较有代表性的 种类,比如缘蝽科 另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在这次实验的考虑之中,因此我们也专门记录了每个时间点上 的温度,湿度和当时的天气。而我们也发现这样的记录对于解释后来观察到的一些特殊现象 有着十分巨大的帮助
关于金龟子及其他夜行性昆虫的活动调查 - 1 - 关于金龟子及其他夜行性昆虫的活动调查 顾俊华,张浩,畅颖华,马骁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2 级 摘 要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物种数目最多的纲。因此,对昆虫多样性的调查时非常重要的。 我们通过灯诱,对天目山的各种夜行性昆虫的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经过连续三夜的 观察记录,我们发现在天目山脚下的驻地附近有着丰富的蛾类和鞘翅目昆虫,我们 希望能够通过观察它们(主要为鞘翅目)在夜间的活动来了解更多关于这些夜行性 昆虫的活动规律。由于期间断断续续下雨,对观察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数据有 一定的局限性。 当然这样需要一个更为长期的努力,而不仅仅是我们在天目山的这三天时间。 我们也相信这样的工作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也有可能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若干年后或许会有人发现我们的工作能够为他们后来的工作提供 一定的帮助,那么我想我们这三天三夜的辛苦也就没有白费了。 关键词 金龟子总科,夜行性 工具与方法: 1、工具:支架,幕布,白色节能灯两只,灯罩两个,接线板,毒瓶,电子温湿度计,手电 三个,记录本,收集袋。 2、材料:金龟子总科,及其它鞘翅目昆虫。 3、试剂:氯仿。 4、方法: 在天台上搭建支架,悬挂一幅白色幕布,其大小约为 2 米高 2 米宽。在其正上方前后各 悬挂一盏 100 瓦的白色节能灯,以保证幕布两面均能有充足的光照。每晚 18:00 开灯诱虫, 以后 20:00,22:00,0:00,2:00,4:00,6:00 分别观察幕布上金龟子以及其它鞘翅目昆虫 并计数,做记录并统计;然后将幕布上的昆虫全部赶走或者消灭,为下一次的计数做准备, 以免上一次的昆虫影响下一次的统计准确度。一共重复三天,以期取得较为准确实际的结果。 白色幕布是灯诱夜行性昆虫的重要装备,夜间灯光的照明使得从野外看来幕布是这一区 域最为明亮的地方,而且在双面都挂上灯,有利于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从各个方向吸引昆虫。 而每隔两个小时统计一次数据是考虑到一个小时的间隔可能太短了,还不足以吸引到一 定数量的昆虫;而如果间隔太长的话,吸引到的昆虫又有可能太多了,不方便计数统计,而 且时间点的减少也使得最后的图表曲线不够平滑;而每个两个小时统计的话,一个晚上可以 统计六次,可以得出比较平滑的曲线。 为了取得统计上的可信度与数据的连续性,所以需要选择数量较多的昆虫,而在幕布上 的昆虫主要以鳞翅目的蛾类和鞘翅目的金龟子为最多,而且数量大,易于计数,可以用作数 据统计。 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老师的建议以及实际的情况,我们选择了金龟子以及少数鞘翅目昆 虫作为研究对象。并且由于天目山这里仅有少数几种金龟子,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金龟子分 类鉴定到种然后再做统计,这样的数据则更为精确。而且我们还记录了一些也较有代表性的 种类,比如缘蝽科。 另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在这次实验的考虑之中,因此我们也专门记录了每个时间点上 的温度,湿度和当时的天气。而我们也发现这样的记录对于解释后来观察到的一些特殊现象 有着十分巨大的帮助
关于金龟子及其他夜行性昆虫的活动调查 结果: 1、天气 利用电子温湿度计测量观察时的湿度与温度,并且记录当时的天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当时的实时条件,并且帮助我们更深入的分析昆虫的行为随天气因素的变化,这一点在第三 天晚上的结果分析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第三天的18:00至22:00之间,驻地及附近大部分区域都有大雨,虽然在后期减为小 雨,但是仍然对昆虫的出现数量产生了巨大影响。在20:00共观察到多于307只铜绿金龟, 在22:00观察到128只铜绿金龟,并且也发现了较多的独角仙(14只)。 天气情况变化 温度,湿度 温度,湿度 温度,湿度 Day 2 Day 3 20:00(23.7,74.9%) 20:00(23.0,88.8%) 20:00(24.0,90.5%) 22:00(24.1,84%) 22:00(22.5,88.3%) 22:00(23.5,88.7%) 0:00(22.2,84%) 0:00(22.7,91.9%) 0:00(22.7,90.1%) 2:00(22.6,79.9% 2:00(22.5,91.7%) 2:00(22.6,93.0%) 4:00(20.8,83.8%) 4:00(22.5,90.7%) 4:00(23.1,88.8%) 6:00(22.8,87.5%) 6:00(23.1,87.2%) 6:00(23.5,84.6%) 2、昆虫数量 图一非天蛾类夜行性昆虫总数时序曲线 数量 0 20:00 22:00 0:00 2:00 4:00 6:00 30 16 16 6 H Day 2 94 米 Average27.540.067.35750.38.3 我们通过三天的观察采集工作一共收集到1164只非蛾类昆虫,但是因为在第三天的 20:00和22:00受到天气的巨大影响,所以我们在统计时有意忽略了这一部分数据,并且在 计算平均值的时候也没有算在内,因此第三天的曲线没有前两个时间点 从图中可以发现这四条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都在0:00-2:00之间达到了最高值 这也就表明了夜行性昆虫的活动峰值是在凌晨,并且随时间逐渐减少,种类也减少许多,详 细的数据可以参看附表
关于金龟子及其他夜行性昆虫的活动调查 - 2 - 结果: 1、 天气 利用电子温湿度计测量观察时的湿度与温度,并且记录当时的天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当时的实时条件,并且帮助我们更深入的分析昆虫的行为随天气因素的变化,这一点在第三 天晚上的结果分析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第三天的 18:00 至 22:00 之间,驻地及附近大部分区域都有大雨,虽然在后期减为小 雨,但是仍然对昆虫的出现数量产生了巨大影响。在 20:00 共观察到多于 307 只铜绿金龟, 在 22:00 观察到 128 只铜绿金龟,并且也发现了较多的独角仙(14 只)。 表一 天气情况变化 温度,湿度 温度,湿度 温度,湿度 Day 1 Day 2 Day 3 20:00 (23.7,74.9%) 20:00 (23.0,88.8%) 20:00 (24.0,90.5%) 22:00 (24.1,84%) 22:00 (22.5,88.3%) 22:00 (23.5,88.7%) 0:00 (22.2,84%) 0:00 (22.7,91.9%) 0:00 (22.7,90.1%) 2:00 (22.6,79.9%) 2:00 (22.5,91.7%) 2:00 (22.6,93.0%) 4:00 (20.8,83.8%) 4:00 (22.5,90.7%) 4:00 (23.1,88.8%) 6:00 (22.8,87.5%) 6:00 (23.1,87.2%) 6:00 (23.5,84.6%) 2、 昆虫数量 图一 非天蛾类夜行性昆虫总数时序曲线 0 20 40 60 80 100 数量 Day 1 16 28 30 16 16 6 Day 2 39 52 80 57 52 11 Day 3 92 94 83 8 Average 27.5 40.0 67.3 55.7 50.3 8.3 20:00 22:00 0:00 2:00 4:00 6:00 我们通过三天的观察采集工作一共收集到 1164 只非蛾类昆虫,但是因为在第三天的 20:00 和 22:00 受到天气的巨大影响,所以我们在统计时有意忽略了这一部分数据,并且在 计算平均值的时候也没有算在内,因此第三天的曲线没有前两个时间点。 从图中可以发现这四条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都在 0:00 – 2:00 之间达到了最高值, 这也就表明了夜行性昆虫的活动峰值是在凌晨,并且随时间逐渐减少,种类也减少许多,详 细的数据可以参看附表
关于金龟子及其他夜行性昆虫的活动调查 讨论与分析: 1、非蛾类夜行性昆虫总数时序分析 通过三天来对非蛾类的夜行性昆虫的观察,基本上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律。不过,由 于观察的三天,适逢天目山多雨,气候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不能忽略,所以我组所分析的结论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第三天20:00开始下雨,至21:00结束,所以在图表分析中将 20:00和22:00这两个时间点的昆虫数量略去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夜行性昆虫在晚12点这个时间点最多,所以,从晚10点到晚 12点这个时间段,夜行性的活动最为活跃。而从总体趋势来说,从晚8点开始,到凌晨12 点数量逐渐增多,而从这一刻开始到凌晨6点,数量又逐渐减少 2、夜行性昆虫优势种分析 为了分析方便,我组拟从大范围到小范围来分析,因此先从目开始 表二各主要目夜行性昆虫时序分析 day l 20:00 0:00 6:00 「鞘翅目 16 19 11 半翅目 6 6 2 其他目 5 day2 0:00 鞘翅目 半翅目 0 6 其他目 19 20:00 22:00 0:00 4:00 鞘翅目 >321 149 61 半翅目 其他目 613 2 5 3 图二各主要目夜行性昆虫时序分析 60 口20:00 ■22:00 口0:00 ■4:00 裂裂
关于金龟子及其他夜行性昆虫的活动调查 - 3 - 讨论与分析: 1、 非蛾类夜行性昆虫总数时序分析 通过三天来对非蛾类的夜行性昆虫的观察,基本上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律。不过,由 于观察的三天,适逢天目山多雨,气候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不能忽略,所以我组所分析的结论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第三天 20:00 开始下雨,至 21:00 结束,所以在图表分析中将 20:00 和 22:00 这两个时间点的昆虫数量略去。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夜行性昆虫在晚 12 点这个时间点最多,所以,从晚 10 点到晚 12 点这个时间段,夜行性的活动最为活跃。而从总体趋势来说,从晚 8 点开始,到凌晨 12 点数量逐渐增多,而从这一刻开始到凌晨 6 点,数量又逐渐减少。 2、 夜行性昆虫优势种分析 为了分析方便,我组拟从大范围到小范围来分析,因此先从目开始。 表二 各主要目夜行性昆虫时序分析 day1 20:00 22:00 0:00 2:00 4:00 6:00 鞘翅目 11 16 19 11 11 4 半翅目 2 6 6 3 2 2 其他目 3 6 5 2 6 0 day2 20:00 22:00 0:00 2:00 4:00 6:00 鞘翅目 37 38 52 24 29 11 半翅目 0 6 13 14 16 0 其他目 2 6 15 19 7 0 day3 20:00 22:00 0:00 2:00 4:00 6:00 鞘翅目 >321 149 80 64 61 4 半翅目 2 3 9 17 13 3 其他目 2 5 3 13 9 1 图二 各主要目夜行性昆虫时序分析 鞘翅目 半翅目 其他目 day2 鞘翅目 半翅目 其他目 day3 鞘翅目 半翅目 其他目 20:00 0:00 4:0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20:00 22:00 0:00 2:00 4:00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