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1.拉深件的工艺性主要审查哪些内容? 2.拉深模的压边装置有哪些类型?其中哪种压边效果比较好? 3.首次拉深模与以后各次拉深模有什么区别? 4.反拉深有什么优、缺点? 下页后《退出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1.拉深件的工艺性主要审查哪些内容?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2.拉深模的压边装置有哪些类型?其中哪种压边效果比较好? 3.首次拉深模与以后各次拉深模有什么区别? 4.反拉深有什么优、缺点?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八节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1.凹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首次(包括只有一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可按下式计算: 0.8√(D-d)t 或 以后各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应逐渐减小,一般按下式确定: A1=(0.6~0.8)A1(i=2、3、 以上计算所得凹模圆角半径一般应符合r4≥2t的要求。 下页后《退出
第八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1.凹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首次(包括只有一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可按下式计算: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一、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r D d t A 0.8 ( ) 1 = − r c c t 或 A1 = 1 2 以后各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应逐渐减小,一般按下式确定: 1 (0.6 ~ 0.8) Ai = Ai− r r (i=2、3、…、n) 以上计算所得凹模圆角半径一般应符合rA≥2t的要求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八节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2.凸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首次拉深可取:n=(0.7~10)m 中间各拉深工序凸模圆角半径可按下式确定: d2-2t(i=3、4 最后一次拉深凸模圆角半径rτ即等于零件圆角半径r 但零件圆角半径如果小于拉深工艺性要求时, 则凸模圆角半径应按工艺性的要求确定(即r≥t), 然后通过整形工序得到零件要求的圆角半径 下页后《退出
第八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2.凸模圆角半径的确定 首次拉深可取: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一、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中间各拉深工序凸模圆角半径可按下式确定: (i=3、4、…、n) 最后一次拉深凸模圆角半径rTn即等于零件圆角半径r。 但零件圆角半径如果小于拉深工艺性要求时, 则凸模圆角半径应按工艺性的要求确定(即rT≥t), 然后通过整形工序得到零件要求的圆角半径。 1 1 (0.7 ~1.0) T A r = r 2 1 2 1 d d t r i i Ti − − = − −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八节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二、拉深模间隙 1.无压料圈的拉深模 其拉深间隙为:Z/2=(1~1.1) 2.有压料圈的拉深模 其拉深间隙为:Z/2=(0.9~0.95)t 3.盒形件拉深模的间隙 当尺寸精度要求高时:Z/2=(0.9~1.05)t; 当精度要求不高时:Z/2=(1.1~1.3)t 末道拉深取较小值。 最后一道拉深:圆角部分的间隙比直边部分大0.1t。 下页后《退出
第八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1.无压料圈的拉深模 其拉深间隙为: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二、拉深模间隙 max Z / 2 = (1 ~ 1.1)t 2.有压料圈的拉深模 其拉深间隙为: 3.盒形件拉深模的间隙 Z/2=(0.9~0.95)t 当尺寸精度要求高时:Z/2=(0.9~1.05)t; 当精度要求不高时: Z/2=(1.1~1.3)t。 末道拉深取较小值。 最后一道拉深:圆角部分的间隙比直边部分大0.1t
第四章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八节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二、拉深模间隙 盒形件拉深模圆角部分的间隙确定方法: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内形时,凹模平面转角的圆角半径为: 0.414r-0.1t 0.414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外形时,凸模平面转角的圆角半径为: 0.414r.+0.1t 0.414 式中 =z+z12 AZ Z/2 下页后《退出
第八节 拉深模工作零件的设计 盒形件拉深模圆角部分的间隙确定方法: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二、拉深模间隙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内形时,凹模平面转角的圆角半径为: 当零件尺寸标注在外形时,凸模平面转角的圆角半径为: 式中 0.414 0.414r 0.1t rAZ − = 0.414 0.414r 0.1t r n TZ + = r = rTZ + Z / 2 rn = rAZ − Z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