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年度高淳县初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答卷纸4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写在本答卷纸上,不能写在试卷上。 (26分) 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4)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8)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9)《桃花源记》中“ 句是我国当前新农村老少幸福 生活的真实写照。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干涸(he) 瞥(pid)见 风雪载途(zai) B.惘(wang)然 慰藉(jie) 浮光掠(1ue)影 C.猝(cu)然 嗤(chi)笑 言简意赅(hai) D.竣(jn)工 发窘(qi6ng)相形见绌(ch) 3.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臆测 惬意 不容置疑 B.澄澈 暄嚷 张皇失措 C.玷污 侧隐 好高鹜远 D.琐屑 甜腻 消声匿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中科院一份报告显示,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直到大学毕业,父母平均要为他们要费大约49 万元左右。 B.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通过收集、分享、评议资料来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扩大自己的学习成果。 C.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总量居高不下,环保、安监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控制此类 事件不再频繁发生 D.我国应该尽快减少自身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与国际要求之间的差距,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国 家标准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某班开展了一次“激发阅读兴趣拓宽阅读途径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2011~2012 年度高淳县初三语文第一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 6 页,答卷纸 4 页,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钢笔或圆珠笔(蓝色或黑色)写在本答卷纸上,不能写在试卷上。 一(26 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 分) (1)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2) ▲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4)无可奈何花落去, ▲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8)苔痕上阶绿, ▲ 。(刘禹锡《陋室铭》) (9)《桃花源记》中“ ▲ , ▲ ”一句是我国当前新农村老少幸福 生活的真实写照。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干涸. (hé) 瞥.(piě)见 风雪载.途(zài) B. 惘.(wǎnɡ)然 慰藉(jiè) 浮光掠.(lüè)影 C. 猝.(cù)然 嗤.(chī)笑 言简意赅.(hài) D. 竣.(jùn)工 发窘(qiǒnɡ) 相形见绌.(chù) 3.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臆测 惬意 不容置疑 B. 澄澈 暄嚷 张皇失措 C. 玷污 侧隐 好高鹜远 D. 琐屑 甜腻 消声匿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2 分) A.中科院一份报告显示,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直到大学毕业,父母平均要为他们要费大约 49 万元左右。 B.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通过收集、分享、评议资料来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 扩大自己的学习成果。 C. 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总量居高不下,环保、安监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控制此类 事件不再频繁发生。 D. 我国应该尽快减少自身农产品安全技术标准与国际要求之间的差距,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国 家标准。 2012 年 4 月 23 日是第 17 个“世界读书日”,某班开展了一次“激发阅读兴趣 拓宽阅读途径”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Δ组对某小学儿童参观图书馆后的反应做了跟踪调查。下面是数据统计。 参观图书馆后的反应 第一次参观图书馆 参观图书馆后又再回到图书馆 75% 参观图书馆后阅读量增加了 82% 现在觉得阅读变简单了 根据上表,写出你得到的启示 分) B组在百度的“百科名片”中,查阅到了“网络阅读”相关表述 网络阅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纸张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此种阅读方式的兴起、发展有赖于互联 网的发展。网络阅读的特别是无纸张限制、无携带保存障碍、方便、节约资源。图书保存于网络, 一点即可阅读,不用案头堆积如山,耗费巨大木材资源,是一种低碳的阅读方式。 6.请你根据这段话,用和“随性自由”结构相同的短语概括网络阅读的优势。(2分) 较之传统阅读,网络阅读更随性自由,更 C组在中国知网“创建中小学读者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登陆(注册)页面,看到有如下四条说明 根据您(或孩子)的学习、教学阶段,可自由浏览、阅读高中、初中、小学、及职业培训等教 与学数据库中的所有文献和知识。 ②您可按需选配不同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所有课程对应的主题知识馆。 ③所选配课程知识馆的学习教学资料、辅导材料等将毎天自动推送到您的个人馆中供阅读。 ④适合读者:高中、初中、小学、职高等基础教育相关的全体在校学生、教师和家长。 7.(1)根据以上说明,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个人馆拟一句宣传标语:(1分) 个人数字图书馆 (2)根据说明②和说明③,你成功注册后,怎样在个人馆中进行初三语文的学习?请用一句话 说明。(2分) 8.D组调査了人们对经典名著的熟悉情况,发现其中的人物经常被引用。下列所引用的名著人物 与表达的内容不匹配的一项是( )(3分)
A 组对某小学儿童参观图书馆后的反应做了跟踪调查。下面是数据统计。 参观图书馆后的反应 第一次参观图书馆 52% 参观图书馆后又再回到图书馆 62% 参观图书馆后阅读量增加了 75% 现在觉得阅读变简单了 82% 5.根据上表,写出你得到的启示: ▲ (2 分) B 组在百度的“百科名片”中,查阅到了“网络阅读”相关表述: 网络阅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纸张阅读的新型阅读方式,此种阅读方式的兴起、发展有赖于互联 网的发展。网络阅读的特别是无纸张限制、无携带保存障碍、方便、节约资源。图书保存于网络, 一点即可阅读,不用案头堆积如山,耗费巨大木材资源,是一种低碳的阅读方式。 6. 请你根据这段话,用和“随性自由”结构相同的短语概括网络阅读的优势。(2 分) 较之传统阅读,网络阅读更 随性自由 ,更 ▲ ,更 ▲ 。 C 组在中国知网“创建中小学读者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登陆(注册)页面,看到有如下四条说明: ①根据您(或孩子)的学习、教学阶段,可自由浏览、阅读高中、初中、小学、及职业培训等教 与学数据库中的所有文献和知识。 ②您可按需选配不同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所有课程对应的主题知识馆。 ③所选配课程知识馆的学习教学资料、辅导材料等将每天自动推送到您的个人馆中供阅读。 ④适合读者:高中、初中、小学、职高等基础教育相关的全体在校学生、教师和家长。 7.(1)根据以上说明,请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个人馆拟一句宣传标语:(1 分) 个人数字图书馆 ▲ (2)根据说明②和说明③,你成功注册后,怎样在个人馆中进行初三语文的学习?请用一句话 说明。(2 分) ▲ 8.D 组调查了人们对经典名著的熟悉情况,发现其中的人物经常被引用。下列所引用的名著人物 与表达的内容不匹配的一项是( ▲ )(3 分)
A.生铁制成钢,只有靠一种途径—一炼!丁晓辉上校就是像保尔·柯察金一样,将生活中的 挫折和困难当作了人生的炼炉。 B.出租车司机曾是一个令许多人羡慕的“小康”阶层,然而随着经济趋势下行,油价地不 断攀升,许多的哥不堪重负,自嘲自己快成骆驼祥子了 C.近年,先强大起来的部分中国企业纷纷走上跨国并购之路,做起现代宋江,让国外企业“招 安”,在并购中迅速壮大自己,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D.这一类有着同一种模式的网络谣言犹如打不死的白骨精,隔三岔五换壳再生,居然也忽悠 了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 二(41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9-14题。(16分) 【古诗阅读】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1分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2分) 【古文阅读】 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③,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②,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 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 来昋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 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
A.生铁制成钢,只有靠一种途径——炼!丁晓辉上校就是像保尔·柯察金 .. ...一样,将生活中的 挫折和困难当作了人生的炼炉。 B. 出租车司机曾是一个令许多人羡慕的“小康”阶层,然而随着经济趋势下行,油价地不 断攀升,许多的哥不堪重负,自嘲自己快成骆驼祥子 ....了。 C.近年,先强大起来的部分中国企业纷纷走上跨国并购之路,做起现代宋江..,让国外企业“招 安”,在并购中迅速壮大自己,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D.这一类有着同一种模式的网络谣言犹如打不死的白骨精 ...,隔三岔五换壳再生,居然也忽悠 了不少不明真相的网友。 二 (41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9—14 题。(16 分) 【古诗阅读】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 ①幢幢:晃动的样子。 9.(1)“ ▲ ”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1 分) (2)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2 分) ▲ 【古文阅读】 八大山人 清·陈鼎 八大山人①,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②,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 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 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 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
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 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 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管 ( nuo gua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 10.下列句子漏了标点,用“/”为其断句(两处)。(2分) 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1)尝写菡萏一枝(▲)(2)数十幅立就(▲ (3)盈纸肮脏(▲ 1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多置酒招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贤于才人远矣 C.或洒以敝帚 辞以军中多务 D.人爱其笔墨 安陵君其许寡人 13.翻译句子。(4分) (1)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14.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4分) 蓝瓦松鲁枢元 ①我们现在的孩子,会确切地知道太平洋彼岸有一个美国人叫“奥巴马”,却不会知道自 己祖父住过的老家的屋顶上,曾经生长着一种植物,叫“瓦松
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 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③,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 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④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节选《八大山人传》有删改) 【注释】①八大山人:即朱耷,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②介:耿直。③攘臂搦管 (nuò guǎn):伸长胳膊,执笔为文。④镒:二十两。 10.下列句子漏了标点,用“/”为其断句(两处)。(2 分) 张 堂 中 如 清 风 徐 来 香 气 常 满 室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 分) (1)尝.写菡萏一枝( ▲ ) (2)数十幅立就.( ▲ ) (3)盈.纸肮脏( ▲ ) 1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 A.多置酒招之.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 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 贤于.才人远矣 C. 或洒以.敝帚 辞以.军中多务 D. 人爱其.笔墨 安陵君其.许寡人 13.翻译句子。(4 分) (1)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 (2)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 ▲ 14.作者最后用一个“颠”字来评价八大山人,根据选文,你是如何看待八大山人的“颠”的? (2 分)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 一 18 题。(14 分) 蓝瓦松 鲁枢元 ①我们现在的孩子,会确切地知道太平洋彼岸有一个美国人叫“奥巴马”,却不会知道自 己祖父住过的老家的屋顶上,曾经生长着一种植物,叫“瓦松
②瓦松,在我的少年记忆中,曾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毎当我听到这个字眼时,我的心、 我的身体都会引发微微的悸颤,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那古旧的老屋,黧黑的屋瓦,瓦垄间密密生长 着的瓦松的丛林。那瓦松,在湛蓝的天空下晕染着一层蓝幽幽的光。 ③那一年,我恍惚觉得是13岁。 ④以前我从没有见过那么蓝的天,以后也再没有见过那么那么蓝的天。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 色的屋瓦之中,像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⑤那是—个盛夏的中午,院子里静如冬季的子夜。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睡午觉,痴痴地凝 望着蓝天。天气炎热,有些困乏,没有着意去想什么,思绪反倒在虚空中弥漫。天空为什么如此 蓝?蓝得不可捉摸,最终又蓝到哪里去?蓝天的外边又是什么天?被四合院的屋顶框起来的这块 蓝天,似乎成了一个通向无限的洞穴,我只能坐在洞底仰望着蓝天,而无法向它迈出一步。我有 生来第一次觉察到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可怜而且无奈 ⑥我在自己的无奈中发现,我又是那么强烈地向往着蓝天。这让我感到丝悲哀。聪明 的人们习惯于嘲笑“坐井观天”的蛤蟆。他们却体会不到,一只蛤蟆-旦醒悟了“井外有天 天外还有天,自己却又不得不继续呆在井底的苦闷。 ⑦此时,我的“井底”就是我们家的这个“杂物间”。那其实是小厨房旁边一个用树枝、 席子搭成的棚孑,里边堆满了已经没有用处,却又舍不得扔掉的破烂儿:漏底的脸盆、缺口的瓦 罐、瘸腿的长凳、卷刃的铁锨、装枕头剩下的荞麦皮、过冬后撤下的旧棉絮。据说,当年王老五 家开磨房时,那块地方原是他们家的茅厕。我把杂物堆进-个角落,拂去墙上的蛛网,扫净地面 的灰尘,地面上还洒了些清水,杂物间变得清爽起来。“书案”是用一只锯掉了靠背的破椅子改 造的,“书架”是由两个旧抽屉拼凑的,“书架”上已经搜罗了近二十本书,包括用过的语文课 本。我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⑧那一天,我就是坐在这个棚子下面,观望着蓝天、向往着蓝天的。蓝天离我太遥远。 ⑨这时,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贫 瘠的瓦垄上没有人浇水,没有人施肥,甚至连起码的土壤都极为稀缺,有的只是烈日与暴雨、寒 风与酷霜。然而,这些小生灵却不知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飞到了房子上,它们比我更亲近 蓝天 ⑩那饱含生命汁液的瓦松辉映着蓝天,通体闪烁着蓝光荧荧惑惑的,像上苍的种昭示 就从那一刻,我记住了这些天光下、屋顶上的生灵。 (11)长大以后,读书多了,才知道这“瓦松”原来也是在册在典的,新修《神农本草经》 中说它属“景天科植物”,是“清热解毒″的良药。瓦松的药性为“酸、苦、寒”,这倒是十分 贴近我童年岁月的贫寒、清苦、酸辛。富商巨贾、官宦权贵们的公馆、别墅上是不长瓦松的,现 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上也是不长瓦松的。瓦松,是属于那个过去时代古老城郭中那些下层贫民的
②瓦松,在我的少年记忆中,曾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每当我听到这个字眼时,我的心、 我的身体都会引发微微的悸颤,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那古旧的老屋,黧黑的屋瓦,瓦垄间密密生长 着的瓦松的丛林。那瓦松,在湛蓝的天空下晕染着一层蓝幽幽的光。 ③那一年,我恍惚觉得是 13 岁。 ④以前我从没有见过那么蓝的天,以后也再没有见过那么那么蓝的天。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 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⑤那是一个盛夏的中午,院子里静如冬季的子夜。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睡午觉,痴痴地凝 望着蓝天。天气炎热,有些困乏,没有着意去想什么,思绪反倒在虚空中弥漫。天空为什么如此 蓝?蓝得不可捉摸,最终又蓝到哪里去?蓝天的外边又是什么天?被四合院的屋顶框起来的这块 蓝天,似乎成了一个通向无限的洞穴,我只能坐在洞底仰望着蓝天,而无法向它迈出一步。我有 生来第一次觉察到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可怜而且无奈。 ⑥我在自己的无奈中发现,我又是那么强烈地向往着蓝天。这让我感到一丝悲哀。聪明 的人们习惯于嘲笑“坐井观天”的蛤蟆。他们却体会不到,一只蛤蟆一旦醒悟了“井外有天”、 天外还有天,自己却又不得不继续呆在井底的苦闷。 ⑦此时,我的“井底”就是我们家的这个“杂物间”。那其实是小厨房旁边一个用树枝、 席子搭成的棚子,里边堆满了已经没有用处,却又舍不得扔掉的破烂儿:漏底的脸盆、缺口的瓦 罐、瘸腿的长凳、卷刃的铁锨、装枕头剩下的荞麦皮、过冬后撤下的旧棉絮。据说,当年王老五 家开磨房时,那块地方原是他们家的茅厕。我把杂物堆进一个角落,拂去墙上的蛛网,扫净地面 的灰尘,地面上还洒了些清水,杂物间变得清爽起来。“书案”是用一只锯掉了靠背的破椅子改 造的,“书架”是由两个旧抽屉拼凑的,“书架”上已经搜罗了近二十本书,包括用过的语文课 本。我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⑧那一天,我就是坐在这个棚子下面,观望着蓝天、向往着蓝天的。蓝天离我太遥远。 ⑨ 这时,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贫 瘠的瓦垄上没有人浇水,没有人施肥,甚至连起码的土壤都极为稀缺,有的只是烈日与暴雨、寒 风与酷霜。然而,这些小生灵却不知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飞到了房子上,它们比我更亲近 蓝天。 ⑩那饱含生命汁液的瓦松辉映着蓝天,通体闪烁着蓝光,荧荧惑惑的,像上苍的一种昭示。 就从那一刻,我记住了这些天光下、屋顶上的生灵。 (11)长大以后,读书多了,才知道这“瓦松”原来也是在册在典的,新修《神农本草经》 中说它属“景天科植物”,是“清热解毒”的良药。瓦松的药性为“酸、苦、寒”,这倒是十分 贴近我童年岁月的贫寒、清苦、酸辛。富商巨贾、官宦权贵们的公馆、别墅上是不长瓦松的,现 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上也是不长瓦松的。瓦松,是属于那个过去时代古老城郭中那些下层贫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