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友情提醒: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澎湃(pai) 屏障( zhang)诧异(cha) 祈祷(dao) B.殷红(yin) 解数(xie) 讪笑(shan) 炽痛(zhi) C.确凿(zuo) 嗔怪(chen) 气氛(fen) 倜傥(tang) D.崎岖(qu) 污秽(sui) 深邃(sui) 荒谬(miao)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A.11月份燃料价格进、出口价格分别下降约1.1%和1.3%左右。 B.“中国-东盟自贸区联委会第五次会议”主要研究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C在老师春风化雨的教育下,使许多同学改正了错误。 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嫦娥一号传回特殊的“语音”,给家乡的亲人“拜年”。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鸟儿们在和煦的春风中呼朋引伴,唱出宛转的曲子。 B.青春是懵懂的,是充满遐想的,是老师的循循善诱让我们走出迷惘,走向诗意的远方。 C.而今的花都汇鲜花盛开,绿草如茵,这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扬州市民带回到融融春光中 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漠不关心。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它有可爱的茎叶,有娇嫩 的花朵, 的清香:它的果实(莲子)和茎(藕)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从遥远的古代,莲在我国 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 A.娲娜 雅致 沁人心脾 色彩 B.袅娜 精致 感人肺腑 色彩 C.婀娜 精致 感人肺腑 色调 D.袅娜 雅致 沁人心脾 色调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虚构了一个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前后境况的
1 江苏省高邮市 2017-2018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 12 月月考试题 (试卷满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友情提醒:所有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 一、积累运用(3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2 分) ( ) A.澎湃.(pài) 屏障.(zhànɡ) 诧.异(chà) 祈祷.(dǎo) B.殷.红(yīn) 解.数(xiè) 讪.笑(shàn) 炽.痛 (zhì) C.确凿.(zuò) 嗔.怪(chēn) 气氛.(fèn) 倜傥.(tǎnɡ) D.崎岖.(qū) 污秽.(suì) 深邃.(suì) 荒谬.(miào)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 ....的一项是(2 分) ( ) A.11 月份燃料价格进、出口价格分别下降约 1.1%和 1.3%左右。 B.“中国-东盟自贸区联委会第五次会议”主要研究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C.在老师春风化雨的教育下,使许多同学改正了错误。 D.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嫦娥一号传回特殊的“语音”,给家乡的亲人“拜年”。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2 分) ( ) A.鸟儿们在和煦的春风中呼朋引伴 ....,唱出宛转的曲子。 B.青春是懵懂的,是充满遐想的,是老师的循循善诱 ....让我们走出迷惘,走向诗意的远方。 C.而今的花都汇鲜花盛开,绿草如茵,这妙手回春 ....之作仿佛把扬州市民带回到融融春光中。 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漠不关心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 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生植物:它有__________可爱的茎叶,有娇嫩__________的花朵, 有__________的清香;它的果实(莲子)和茎(藕)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从遥远的古代,莲在我国 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__________。 A.婀娜 雅致 沁人心脾 色彩 B.袅娜 精致 感人肺腑 色彩 C.婀娜 精致 感人肺腑 色调 D.袅娜 雅致 沁人心脾 色调 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 A.《植树的牧羊人》作者虚构了一个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前后境况的
对比,表达了对老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B.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布局精心,层次井然。文章用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薄雪覆 盖下的山,次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C.《雨的四季》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 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D.《秋天的怀念》富有深刻的含义、绵长的情思。它不仅点出了文章叙事的时节,而且意味着对 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和感悟 6.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4分 坦诚的人不客套,不溜须,用真诚的话语浇(guin),友情的花朵,用诚(zhi)_的心灵 碰撞另一个心灵。坦诚的人心无城府,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玩心计,没有(gui) 诈,就像林间溪水,淙淙流淌,淸澈透明,坦荡(li)落 7.“腹有诗书气自华”,下面是近期你学过的经典诗文,请补充完整。(9分)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的名句是: 8.阅读下面《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4分) 三藏道:“你往何处去求方?”行者道:“古人云,方从海上来。我今要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 十洲,访问仙翁圣老,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法,管教医得他树活。” 三藏道:“此去几时可回?”行者道:“不只消三日。”三藏道:“既如此,就依你说,与你三日 之限。三日里来便罢,若三日之外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行者道:“遵命,遵命。”你看他急整虎 皮裙,出门来对大仙道:“先生放心,我就去就来。你却要好生伏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 欠缺。若少了些儿,老孙回来和你算帐,先捣塌你的锅底。衣服禳了,与他浆洗浆洗。脸儿黄了些 儿,我不要:若瘦了些儿,不出门。”那大仙道:“你去,你去,定不教他忍饿
2 对比,表达了对老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B.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布局精心,层次井然。文章用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薄雪覆 盖下的山,次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C.《雨的四季》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 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D.《秋天的怀念》富有深刻的含义、绵长的情思。它不仅点出了文章叙事的时节,而且意味着对 母爱和生命沉淀之后的思考和感悟。 6.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4 分) 坦诚的人不客套,不溜须,用真诚的话语浇(guàn) 友情的花朵,用诚(zhì) 的心灵 碰撞另一个心灵。坦诚的人心无城府,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玩心计,没有(guǐ) 诈,就像林间溪水,淙淙流淌,清澈透明,坦荡(lěi) 落。 7.“腹有诗书气自华”,下面是近期你学过的经典诗文,请补充完整。(9 分) (1)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杨花落尽子规啼,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5)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子夏曰:“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表达诗人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之情的名句是: , 。 8.阅读下面《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4 分) 三藏道:“你往何处去求方?”行者道:“古人云,方从海上来。我今要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 十洲,访问仙翁圣老,求一个起死回生之法,管教医得他树活。” 三藏道:“此去几时可回?”行者道:“不只消三日。”三藏道:“既如此,就依你说,与你三日 之限。三日里来便罢,若三日之外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行者道:“遵命,遵命。”你看他急整虎 皮裙,出门来对大仙道:“先生放心,我就去就来。你却要好生伏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 欠缺。若少了些儿,老孙回来和你算帐,先捣塌你的锅底。衣服禳了,与他浆洗浆洗。脸儿黄了些 儿,我不要;若瘦了些儿,不出门。”那大仙道:“你去,你去,定不教他忍饿
(1)结合选文前后内容,说说孙悟空为什么要到三岛十洲求方子?(2分) (2)请根据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2分 读下面《朝花夕拾》中《狗猫鼠》选段,回答问题(4分)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 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 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 “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 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 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 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1)作者在文中提到“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2分) 上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昭君怨·梅花》,完成10题。(5分) 昭君怨梅花 郑域(南宋)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1)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2分) (2)这首词下阙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6分)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 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 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3 (1)结合选文前后内容,说说孙悟空为什么要到三岛十洲求方子?(2 分) (2)请根据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悟空的性格特点。(2 分) 9. 阅 读下面《朝花夕拾》中《狗猫鼠》选段,回答问题(4 分)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 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 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 “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 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 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 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 (1)作者在文中提到“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2 分) (2) 上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二、阅读理解(55 分) (一)阅读《昭君怨·梅花》,完成 10 题。(5 分) 昭君怨 梅花 郑域(南宋)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0.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1)这首词的上阕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2 分) (2)这首词下阙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16 分)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 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 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若云兴霞蔚( )(2)恒自梢至根 (3)尤善丹青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国人道之B.有闻而传之者C友人惭,下车引之D.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杞人忧天》) 14.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4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顾恺之竞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 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三)阅读《顶碗少年》,完成15-19题。(16分) 顶碗少年 赵丽宏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 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 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 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 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
4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若.云兴霞蔚 ( ) (2)恒.自梢至根 ( ) (3)尤善.丹青 ( ) (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 )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国人道之. B.有闻而传之.者 C.友人惭,下车引之. D.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 (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杞人忧天》) 14.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 ....填空。(4 分) 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 ”;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 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 ”。 (三)阅读《顶碗少年》,完成 15-19 题。(16 分) 顶碗少年 赵丽宏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于心。因为,你也许能从中不断地得到 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节目很精彩, 场内座无虚席。坐在前几排的,全是来自异国的旅游者。优美的东方杂技,使他们入迷了。他们和 中国观众一起,为每一个节目喝彩鼓掌。 一位英俊的少年出场了。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柔软而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 顶摇摇晃晃,却总是掉不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
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 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 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 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 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 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 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睚 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搗蛋,突然跳 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汘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 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 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 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 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 们鞠了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 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黨黨念想起这伩顶碗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具每每想起 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15.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16.读 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3分) 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18.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 老人的话补充出来。(3分)
5 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 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 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的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位姑娘走出来, 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于是,音乐 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在了少年头上。少年沉着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 张不安的观众终于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 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 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 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晃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还是那一 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 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叠金 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 着少年的肩,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 们鞠了一躬。 音乐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一些女观众,索性捂住了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 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响声。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 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 15.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顶碗少年”在整件事中的心理变化过程。(4 分) 16. 读 完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顶碗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17.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3 分) 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来。 18.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后,一位老人走到台上向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结合上下文,请把 老人的话补充出来。(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