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卷面总分为120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试卷分为I卷和II卷。I卷100分,II卷20分。 3.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卷(100分) 积累与运用。(25分) 1.名句、文化常识填空。(8分)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安不忘危, 。(《汉书·陈汤传》) 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沾衣欲湿杏花雨,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5)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6)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的是“书圣”王羲之的 围 》”,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的是唐代书法家 的《祭侄文稿》 小 (7)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迢迢牵牛星》这两首诗都 涉及到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分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 上,静静吸吮()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 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 风乍起,一片莲瓣zhui()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边 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 丶船似的飘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 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季羡林《清塘荷韵》)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徘徊▲吸吮▲zhui▲入水中 (2)文中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1分) 改为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站在金沙湖畔,极目远眺,只见湖光潋滟,高楼林立,令人心旷神怡 B.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 C.七(1)班王小蒙同学学习很努力,一遇问题就到办公室向滕老师不耻下问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七年级期末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卷面总分为 120 分。考试形式为闭卷。 2.试卷分为 I 卷和 II 卷。I 卷 100 分,II 卷 20 分。 3.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4.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I 卷(10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名句、文化常识填空。(8 分) (1)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安不忘危, ▲ 。(《汉书·陈汤传》) (3) ▲ ,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沾衣欲湿杏花雨, ▲ 。(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5) ▲ ,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6)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的是“书圣”王羲之的 “《 ▲ 》”,而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的是唐代书法家 ▲ 的《祭侄文稿》 (7)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迢迢牵牛星》这两首诗都 涉及到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 ▲ 》。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5 分)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 )在塘边,坐在石头 上,静静吸吮.( )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 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 风乍起,一片莲瓣 zhuì( )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边落, 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飘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 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季羡林《清塘荷韵》)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 分) 徘徊.. ▲ 吸吮. ▲ zhuì ▲ 入水中 (2)文中划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1 分) ▲ 改为 ▲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站在金沙湖畔,极目远眺,只见湖光潋滟,高楼林立,令人心旷神怡 ....。 B.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 ....的村庄是不沉的舟。 C.七(1)班王小蒙同学学习很努力,一遇问题就到办公室向滕老师不耻下问 ....。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4.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B.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求我们勤奋努力、独立思考、积极探究。 C.小学毕业典礼后,我们全体师生和任课老师一起在新落成的科技楼前合影留念 D.为了避免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 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分) 在完成“狼”专题学习后,七(1)班准备举行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阅读下面语段,请你概括文段所描述的“狼”有怎样的特点。(2分) 突然,狼群开始总攻。最西边的两条大狼在一条白脖白胸狼王的率领下,闪电般地冲向靠 近黄羊群的一个突出山包,显然这是三面包围线的最后一个缺口。抢占了这个山包,包围圈就 成形了。这一组狼的突然行动,就像发出三枚全线出击的信号弹。憋足劲的狼群从草丛中一跃 而起,从东、西、北三面向黄羊群猛冲。陈阵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如此恐怖的战争进攻。人的军 队在冲锋的时候,会齐声狂呼冲啊杀啊;狗群在冲锋的时候,也会狂吠乱吼,以壮声威,以 吓敌胆,但这是胆虚或不自信的表现。而狼群冲锋却悄然无声,没有一声呐喊,没有一声狼嗥 可是在天地之间,人与动物眼里、心里和胆里却都充满了世上最原始、最残忍、最负盛名的恐 怖:狼来了!(陈阵《狼图腾》) “狼”的特点 活动二:你班准备召开一次辩论会,根据下面的提示,请你拟写一份通知。(3分) 提示:①活动主题: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②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③活动时间: 元月20日下午2:30 七(1)班全体同学: 七(1)班班委会 2016年元月17日 活动三:学习了《狼》专题后,你的好朋友陈陈喜欢上了“狼”以及与“狼”相关的东西 穿的是“七匹狼”,唱的是“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看的是小说《狼图腾》。这不,这个 星期六的下午,他找上门来,邀请你去看电影《狼图腾》。临近考试了,你准备在家认真复习 政史地生,不想去,可又怕伤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你该如何说呢?(3分) 阅读理解。(35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6—7题。(4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①,来从楚国游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④,云生结海楼⑤。仍怜故乡水⑥,万里送行舟 注释:①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②楚国:今湖北、湖南一带 ③大荒:广阔的原野。④天镜:比喻明月。⑤海楼:即蜃楼,海上形成的一种幻景
A.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B.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求我们勤奋努力、独立思考、积极探究。 C.小学毕业典礼后,我们全体师生和任课老师一起在新落成的科技楼前合影留念。 D.为了避免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切实加以改正。 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 分) 在完成“狼”专题学习后,七(1)班准备举行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活动一:阅读下面语段,请你概括文段所描述的“狼”有怎样的特点。(2 分) 突然,狼群开始总攻。最西边的两条大狼在一条白脖白胸狼王的率领下,闪电般地冲向靠 近黄羊群的一个突出山包,显然这是三面包围线的最后一个缺口。抢占了这个山包,包围圈就 成形了。这一组狼的突然行动,就像发出三枚全线出击的信号弹。憋足劲的狼群从草丛中一跃 而起,从东、西、北三面向黄羊群猛冲。陈阵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如此恐怖的战争进攻。人的军 队在冲锋的时候,会齐声狂呼冲啊杀啊;狗群在冲锋的时候,也会狂吠乱吼,以壮声威,以 吓敌胆,但这是胆虚或不自信的表现。而狼群冲锋却悄然无声,没有一声呐喊,没有一声狼嗥。 可是在天地之间,人与动物眼里、心里和胆里却都充满了世上最原始、最残忍、最负盛名的恐 怖:狼来了!(陈阵《狼图腾》) “狼”的特点: ▲ ▲ 。 活动二:你班准备召开一次辩论会,根据下面的提示,请你拟写一份通知。(3 分) 提示:①活动主题: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②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③活动时间: 元月 20 日下午 2:30。 通 知 七(1)班全体同学: ▲ ▲ 七(1)班班委会 2016 年元月 17 日 活动三:学习了《狼》专题后,你的好朋友陈陈喜欢上了“狼”以及与“狼”相关的东西。 穿的是“七匹狼”,唱的是“我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狼”,看的是小说《狼图腾》。这不,这个 星期六的下午,他找上门来,邀请你去看电影《狼图腾》。临近考试了,你准备在家认真复习 政史地生,不想去,可又怕伤了朋友之间的友谊。你该如何说呢?(3 分) ▲ ▲ 二、阅读理解。(35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6—7 题。(4 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①, 来从楚国游②。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④, 云生结海楼⑤。 仍怜故乡水⑥,万里送行舟。 注释:①荆门: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②楚国:今湖北、湖南一带。 ③大荒:广阔的原野。④天镜:比喻明月。 ⑤海楼:即蜃楼,海上形成的一种幻景
⑥故乡水:指长江,来自作者的家乡四川。 6.赏析颈联“月下飞天镜”句中“飞”字的妙处。(2分)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8-11题。(共11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 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 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 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脏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余年幼,方出神 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方两三级 自非亭午夜分 C.是以谓之文也 D.有时朝发白帝 乃以瓦布之 钱氏据两浙时 9.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 A.人皆伏其精练。 B.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论语》八则)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10.翻译句子。(4分) (1)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1.文章在表现喻皓的“技艺高超”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3 分) (三)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完成12-14题。(8分) (1)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 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 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2)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一—葡萄 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 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 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 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3)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
⑥故乡水:指长江,来自作者的家乡四川。 6.赏析颈联“月下飞天镜”句中“飞”字的妙处。(2 分) ▲ ▲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分) ▲ ▲ (二)阅读《梵天寺木塔》完成 8—11 题。(共 11 分)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二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 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 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 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8.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 分) A. 余年幼,方.出神 B. 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方.两三级 自.非亭午夜分 C. 是以.谓之文也 D. 有时.朝发白帝 乃以.瓦布之 钱氏据两浙时. 9.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 分) A.人皆伏其精练。 B.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论语》八则) C.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10.翻译句子。(4 分) (1)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 ▲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 ▲ 11.文章在表现喻皓的“技艺高超”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3 分) ▲ ▲ (三)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完成 12—14 题。(8 分) (1)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 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 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2)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 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 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 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 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3)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 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
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 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2.创造性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2分) 13.选文第(2)③3)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4.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3分)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 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 即施行焉 (1)概括这则故事的内容。(1分) (2)曹冲的思维是创造性的吗?说说你的看法。(2分) (四)阅读方纪的《三峡之秋》(节选),完成15-18题(12分) 峡之秋方纪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 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 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 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 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 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 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④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的早,而 去得特别的迟。于是,在青色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 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 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 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 里只能感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 山上生长出,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 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丛山顶上 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
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 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2.创造性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什么?(2 分) ▲ ▲ 13.选文第⑵⑶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 ▲ 14.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回答问题。(3 分)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 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 即施行焉。 (1)概括这则故事的内容。(1 分) ▲ ▲ (2)曹冲的思维是创造性的吗?说说你的看法。(2 分) ▲ ▲ (四)阅读方纪的《三峡之秋》(节选),完成 15—18 题(12 分) 三峡之秋 方纪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 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 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 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 层洁白的霜,新 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 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 ,翻 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而一面又把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 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④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的早,而 去得特别的迟。于是,在青色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 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 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 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太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 里只能感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 山上生长出,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 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 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
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15.孔子说:“一叶落而知秋”。“三峡的秋天”的到来是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的。 阅读第①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秋来之时“橘柚树”的变化。(3分) 16.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写景顺序 早晨 下午 景物特点 执 17.赏析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的妙处。(3分) 18.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之“秋”有何特点?两篇文章中对“三峡之秋”的情感相同吗?说出你 的理由。(3分) 三、写作。(4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间候:或者 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II卷(20分) 20.填空。(15分 (1)《王子与贫儿》是美国作家▲的一部作品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哲人震聋发聩的警语让人想起了冰心《繁星·春水》 中这样的诗句: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 ,请你着笔!;“墙角的花!你孤芳 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一诗意在 (2分) (3)《劳山道士》和《狼》都出自清朝文学家_▲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4)“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是鲁迅先生对南朝宋刘义庆的笔记小说 》的极高评价。 (5) ”是寓言讲述者最主要的任务 (6)海明威说过,“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同样,在《鲁滨逊漂流记》里的鲁滨逊 身上,同样也体现了这样一种 ”精神
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15.孔子说:“一叶落而知秋”。“三峡的秋天”的到来是从“大江两岸的橘 柚树开始”的。 阅读第①自然段,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秋来之时“橘柚树”的变化。(3 分) ▲ ▲ 16.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3 分) 写景顺序 早晨 中午 下午 夜 景物特点 热烈 17.赏析第⑥自然段划线句子的妙处。(3 分) ▲ ▲ 18.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之“秋”有何特点?两篇文章中对“三峡之秋”的情感相同吗?说出你 的理由。(3 分) ▲ ▲ 三、写作。(40 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特别,意思是“与众不同,不普通”。生活中,一丝微笑,一个眼神,一声问候;或者一 次旅行,一场球赛,一段情谊;甚至一缕阳光,一抹色彩……都令人回味、感怀。 请以“特别的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自选文体; (3)不少于 600 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II 卷(20 分) 20.填空。(15 分) (1)《王子与贫儿》是美国作家 ▲ 的一部作品。 (2)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哲人震聋发聩的警语让人想起了冰心《繁星·春水》 中这样的诗句: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 ▲ ,请你着笔!;“墙角的花!你孤芳 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一诗意在 ▲ 。(2 分) (3)《劳山道士》和《狼》都出自清朝文学家 ▲ 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 》。 (4)“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是鲁迅先生对南朝宋刘义庆的笔记小说 《 ▲ 》的极高评价。 (5)“ ▲ ”是寓言讲述者最主要的任务。 (6)海明威说过,“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同样,在《鲁滨逊漂流记》里的鲁滨逊 身上,同样也体现了这样一种“ ▲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