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要按收入+递延收益的合计乘以17% 教材P194四、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应遵循以下确认原则:重点看第二条。这里不存在成本 例,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其他业务支出”。不出租也要提,因此让渡资产使用权不存在相关成本费用的问题 例12上段倒数第四行,如果合同、协议规定使用费一次支付,且不提供后期服务的,应视同该项资产的销售一次确认收入:如提供后续 服务的,应在合同、协议规定的有效期内分期确认收入。是配比原则 教材P195五、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去年考题) 教材P197要注意,第一、二段。第一段倒数第二行,只有在符合规定条件时才能构成合同总收入。合同收入应以收到或应收的工程价 款计量。计入合同的总收入而不是计入当期的收入。 教材P197最后一段(掌握)倒数第三行,固定造价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教材P198第二段(掌握),第三段(掌握) 4、完工百分比法的公式(掌握)与教材P192劳务的完工百分比法的公式区别,主要思路是一样的,只是建造合同中存在存货跌价准备 的问题,而劳务不存在存货跌价准备。也就是如果建造合同中如果不存在存货跌价准备,则公式是一样的。因此教材P198最重要的公式 是第三个 4上一段,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应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重点,选择) 例,预计总成本是100万,预计总收入是80万,应计提跌价准备20万,但确认了毛利,则把毛利减掉,就是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 金额。即整个的利润-20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毛利,一部分是准备 如果是第一年年末,就减去第一年的毛利:如果第二年年末发现总成本是100万,收入是80万,则两年的亏损是-20万,则毛利是两年 的,把毛利减掉,是准备。也就是毛利+准备=20万 第二节费用 教材P201管理费用的组成内容(重点)。生产工人的劳动保险和待业保险也要进管理费用。销售机构的业务招待费也进管理费用 (二)营业费用,掌握第三行,为销售本公司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等经常性费用。要注意销售机构固定资产所计 提的折旧也要走营业费用。 教材P202-203营业外收支的范围要清楚。重点看,营业外收入中的6、教育费附加返还款 教材P204利润总额的公式都要会。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 1、最重要的是,八项减值准备是如何填列的。除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项目外,其他都是净额。(教材P215)2、短期投资 应收 账款,11、其他应收款,16、存货,22、长期股权投资23、长期债权投资。 要注意调表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如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哪一项目,调减还是调增。假设对坏账准备进行调整,比如坏账准备 应增加10万元,则要补提: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0万 贷:坏账准备 10万 问,资产负债表哪一项要调整?调增还是调减?调减应收账款项目 还要注意19、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和55、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19是从23行中拿出来的,只是调表不调账。同理55是从58 59、60中拿出来的 两收和两付是如何填列的,即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如何填列。存货如何填列要会, 教材P219利润表 教材P220利润分配表,第一个“一”是法定的分割,第二个“-”是公司自主的分割过程。 关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最关键的是,资产负债表是一个始点数,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是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 是一个时期指标:因此,资产负债表是一个累计的结果
16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要按收入+递延收益的合计乘以 17%。 教材 P194 四、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应遵循以下确认原则:重点看第二条。这里不存在成本。 例,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其他业务支出”。不出租也要提,因此让渡资产使用权不存在相关成本费用的问题。 例 12 上段倒数第四行,如果合同、协议规定使用费一次支付,且不提供后期服务的,应视同该项资产的销售一次确认收入;如提供后续 服务的,应在合同、协议规定的有效期内分期确认收入。是配比原则。 教材 P195 五、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去年考题) 教材 P197 要注意,第一、二段。第一段倒数第二行,只有在符合规定条件时才能构成合同总收入。合同收入应以收到或应收的工程价 款计量。计入合同的总收入而不是计入当期的收入。 教材 P197 最后一段(掌握)倒数第三行,固定造价合同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教材 P198 第二段(掌握),第三段(掌握), 4、完工百分比法的公式(掌握)与教材 P192 劳务的完工百分比法的公式区别,主要思路是一样的,只是建造合同中存在存货跌价准备 的问题,而劳务不存在存货跌价准备。也就是如果建造合同中如果不存在存货跌价准备,则公式是一样的。因此教材 P198 最重要的公式 是第三个。 4 上一段,如果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预计总收入,应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重点,选择) 例,预计总成本是 100 万,预计总收入是 80 万,应计提跌价准备 20 万,但确认了毛利,则把毛利减掉,就是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 金额。即整个的利润-20 万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毛利,一部分是准备。 如果是第一年年末,就减去第一年的毛利;如果第二年年末发现总成本是 100 万,收入是 80 万,则两年的亏损是-20 万,则毛利是两年 的,把毛利减掉,是准备。也就是毛利+准备=-20 万 第二节 费用 教材 P201 管理费用的组成内容(重点)。生产工人的劳动保险和待业保险也要进管理费用。销售机构的业务招待费也进管理费用。 (二)营业费用,掌握第三行,为销售本公司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福利费等经常性费用。要注意销售机构固定资产所计 提的折旧也要走营业费用。 教材 P202—203 营业外收支的范围要清楚。重点看,营业外收入中的 6、教育费附加返还款 教材 P204 利润总额的公式都要会。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1、最重要的是,八项减值准备是如何填列的。除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项目外,其他都是净额。(教材 P215)2、短期投资,10、应收 账款,11、其他应收款,16、存货,22、长期股权投资 23、长期债权投资。 要注意调表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如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哪一项目,调减还是调增。假设对坏账准备进行调整,比如坏账准备 应增加 10 万元,则要补提: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 万 贷:坏账准备 10 万 问,资产负债表哪一项要调整?调增还是调减?调减应收账款项目。 还要注意 19、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和 55、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19 是从 23 行中拿出来的,只是调表不调账。同理 55 是从 58、 59、60 中拿出来的。 两收和两付是如何填列的,即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如何填列。存货如何填列要会。 教材 P219 利润表 教材 P220 利润分配表,第一个“-”是法定的分割,第二个“-”是公司自主的分割过程。 关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最关键的是,资产负债表是一个始点数,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是每年的 1 月 1 日到 12 月 31 日, 是一个时期指标;因此,资产负债表是一个累计的结果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教材P23⑤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重点注意其范围,他不包括(1)离退休的费用。(2)工程人员工资。(3)支付给职 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是“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借方发生额,还包括企业为职工承担的“四险一金”。 ⑥支付的各种税费。掌握第三行,不包括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税金。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也不填在这里,放到⑤里 ⑦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单选)与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有关。 解题过程:管量用十营业用一两部 是去掉非付现成本,如管理费用中的折旧项目,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坏账准备。二是去掉已经在其他项目中反映过的,如管理费用中的工资及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四个小税种 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管理费用中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教材P24⑤重点 3、筹资活动中的(3)和(6)掌握。要注意掌握捐赠 教材P234补充资料 第四节会计报表附注 教材P235最后一段第二行,会计政策的选择应考虑谨慎、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三个方面 第十一章所得税会计 教材P240会计一利润总额一所得税,表示会计出来的果实是利润总额,与利润总额配比的是所得税费用,一般情况利润总额×33%是 所得税 税法一应纳税所得额一应交税金,表示税法出来的果实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配比的是应交税金,即应纳税所得额×33%是应 交税金。 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必须拿出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只有进入损益的部分和税法的差异才是时间性差异。因此,任何一个东西 要想成为永久性差异或时间性差异一定要影响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节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应付税款法,所得税=应交税金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教材P243例1
17 第十讲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 教材 P223 ⑤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重点注意其范围,他不包括(1)离退休的费用。(2)工程人员工资。(3)支付给职 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是“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借方发生额,还包括企业为职工承担的“四险一金”。 ⑥支付的各种税费。掌握第三行,不包括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税金。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也不填在这里,放到⑤里。 ⑦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单选)与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有关。 解题过程: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两部分内容,一是去掉非付现成本,如管理费用中的折旧项目,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坏账准备。二是去掉已经在其他项目中反映过的,如管理费用中的工资及福利费,管理费用中的四个小税种, 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管理费用中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教材 P224 ⑤重点 3、筹资活动中的(3)和(6)掌握。要注意掌握捐赠。 教材 P234 补充资料 第四节 会计报表附注 教材 P235 最后一段第二行,会计政策的选择应考虑谨慎、实质重于形式和重要性三个方面。 第十一章 所得税会计 教材 P240 会计—利润总额—所得税,表示会计出来的果实是利润总额,与利润总额配比的是所得税费用,一般情况利润总额×33%是 所得税 税法—应纳税所得额—应交税金,表示税法出来的果实是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配比的是应交税金,即应纳税所得额×33%是应 交税金。 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必须拿出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只有进入损益的部分和税法的差异才是时间性差异。因此,任何一个东西 要想成为永久性差异或时间性差异一定要影响利润总额和应纳税所得额。 第二节 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无论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纳税影响会计法,“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是相等的。 无论权益法还是成本法,“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是相等的。 一、应付税款法,所得税=应交税金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 二、纳税影响会计法 解题思路: 第一步:先求出“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一定是贷方。 第二步:计算“递延税款” 递延税款 会计折旧 税法折旧 |时间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 税率 ×税率 把时间性差异理解为折旧,时间性差异的绝对值×所得税税率=递延税款 如果会计折旧大,递延税款就是借方;如果税法折旧大,递延税款就是贷方。 第三步,倒挤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下,一共就两笔分录: “所得税”一定是借方,“应交税金”一定是贷方,“递延税款”可借、可贷。 教材 P243 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