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统计图的选择 学生状况分析 1.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 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章第三、四节课中,学生又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 念,并学会制作了一些扇形统计图,因此,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统计图的选 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比较强烈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 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提高,敢于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已开始能 从具体的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析、比较、类比等活动,抽象出概念、 原理或解题方法。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做数学” 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提供了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 据图的实际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出三幅统计图,以此来复习三种统计图,然 后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统计图进行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三种 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在巩固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进一步理 解,发展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并在学生自我评价小结的的基础上结束。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 原则,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 眼界和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实例,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 晰、有效地描述数据;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统计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知识与 技能) 2.让学生在统计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掌握
6.4 统计图的选择 一、学生状况分析 1.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 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在本章第三、四节课中,学生又学习了扇形统计图的概 念,并学会制作了一些扇形统计图,因此,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统计图的选 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有比较强烈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 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提高,敢于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已开始能 从具体的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析、比较、类比等活动,抽象出概念、 原理或解题方法。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做数学” 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安排,首先提供了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 据图的实际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导出三幅统计图,以此来复习三种统计图,然 后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这三幅统计图进行思考,通过合作交流归纳出三种 统计图的特点。最后,在巩固练习的基础上加深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进一步理 解,发展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并在学生自我评价小结的的基础上结束。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 原则,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 眼界和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实例,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清 晰、有效地描述数据;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统计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知识与 技能) 2.让学生在统计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取长补短,掌握
识统计图、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 分析、作出决策的统计活动过程,发展其统计观念。(过程与方法)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分析,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 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了数学学习兴趣。(情感与 态度) 、教学过程与分析 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铺垫复习,启导引入②探究体 验,归纳特点③应用拓展,合作实践④小结归纳,强化目标⑤布 置作业,巩固目标。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铺垫复习,启导引入 内容: 复习提问:(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除了扇形统计图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统计图? 通过(2)引入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一一统计图的选择 目的: 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思考。目的在于让学生适当回忆前面学 过的统计图,初步形成对比意识,顺利过渡到本节的核心:统计图的选择 效果 学生在前两节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及其制作方法,在小学时学习了条形统计图 和折线统计图,自然很容易就解决了第一环节中的两个问题,收到了理想的复习 效果。当学生面临三种统计图的选择的问题时,陷入了思考,形成了认知冲突, 学生带着问题而进入了主动学习状态,教学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归纳特点 内容: 提供情境问题:下面是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 50亿
识统计图、画统计图和选择统计图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 分析、作出决策的统计活动过程,发展其统计观念。(过程与方法)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分析,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 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了数学学习兴趣。(情感与 态度) 三、教学过程与分析 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 铺垫复习,启导引入 ② 探究体 验,归纳特点 ③ 应用拓展,合作实践 ④ 小结归纳,强化目标 ⑤ 布 置作业,巩固目标。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第一环节 铺垫复习,启导引入 内容: 复习提问:(1)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2)除了扇形统计图外,我们还学习过哪些统计图? 通过(2)引入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统计图的选择 目的: 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思考。目的在于让学生适当回忆前面学 过的统计图,初步形成对比意识,顺利过渡到本节的核心:统计图的选择。 效果: 学生在前两节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及其制作方法,在小学时学习了条形统计图 和折线统计图,自然很容易就解决了第一环节中的两个问题,收到了理想的复习 效果。当学生面临三种统计图的选择的问题时,陷入了思考,形成了认知冲突, 学生带着问题而进入了主动学习状态,教学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第二环节 探究体验,归纳特点 内容: 提供情境问题:下面是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
况的数据:50年后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如图) (1)这个统计图的名称是什么 (2)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3)小明同学根据上面的数据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你们能告诉我小明的 这几个统计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屏幕显示动画:世界人口情况 数据图消失,显示三种不同的统计图) (4)根据小明制作的统计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三幅统计图 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 化情况?(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 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 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明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目的: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选择统计图的条件,培养学生从统 计图中获取大量信息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归纳总结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体验 三种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下一个环节“应用拓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这一环节的问题的解决是本节课的重点。 效果: 学生通过问题串的解答,通过对各种统计图特点的一个自然感知的过程,对 选择统计图的决定因素有了全面的概括: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数据本身的特点 以及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统计图。学生通过对问题串的争论辨析,对统计 图的特点的相互提示补充,学生在这种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对各个统计图的特点和 作用有了更加深入清晰的认识 第三环节应用拓展,合作实践 内容 (1)请学习小组利用电脑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下列的数据,并思考能获 得哪些信息
况的数据:50 年后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如图) (1) 这个统计图的名称是什么? (2) 从这个统计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3) 小明同学根据上面的数据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你们能告诉我小明的 这几个统计图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屏幕显示动画:世界人口情况 数据图消失,显示三种不同的统计图) (4) 根据小明制作的统计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三幅统计图 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 化情况?(3)2050 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 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4)2050 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 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明晰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目的: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思考选择统计图的条件,培养学生从统 计图中获取大量信息的读图能力。让学生归纳总结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体验 三种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为下一个环节“应用拓展”打下坚实的基 础,这一环节的问题的解决是本节课的重点。 效果: 学生通过问题串的解答,通过对各种统计图特点的一个自然感知的过程,对 选择统计图的决定因素有了全面的概括: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数据本身的特点、 以及研究问题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统计图。学生通过对问题串的争论辨析,对统计 图的特点的相互提示补充,学生在这种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对各个统计图的特点和 作用有了更加深入清晰的认识。 第三环节 应用拓展,合作实践 内容: (1)请学习小组利用电脑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下列的数据,并思考能获 得哪些信息
填埋(23%) (2)请各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结合学校的数据库资料、上网或根据 当场收集的资料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设计出问题,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演 示,边演示,边请其他组的同学回答问题,选用适当的统计图,看哪个组的同学 演示得精彩,哪个小组回答得精彩。 目的 在这一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收集数据、利用 Excel快速制作统 计图。并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完整地经 历“调査了解—一搜集数据一一整理数据一一作出决策”的活动过程,深刻体会 到统计可以为科学合理地判断决策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效果: 学生基本都能选用适当的图表表示生活中的数据,提炼出各种信息,提出合 理化的建议,使学生感受统计等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收到了 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从垃圾分类比例的扇形统计图中知道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很 少,得出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应尽量的少制造垃圾结论;从学生上网目 的的统计图中,提出一些令人担忧深思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等等,这些 都渗透数学教学的德育意义。 对于问题(1)学生有如下的想法 生1:垃圾图应该选用扇形统计图好,因为从数据中我们想知道的是用各种 方法 能处理的垃圾量占垃圾总数的百分比 生2:从垃圾的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知道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少,所以我们应 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应尽量的少制造垃圾。 生3:几种小动物的孵化期统计图最好用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想知道的是
(2)请各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结合学校的数据库资料、上网或根据 当场收集的资料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设计出问题,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演 示,边演示,边请其他组的同学回答问题,选用适当的统计图,看哪个组的同学 演示得精彩,哪个小组回答得精彩。 目的: 在这一环节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收集数据、利用 Excel 快速制作统 计图。并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完整地经 历“调查了解——搜集数据——整理数据——作出决策”的活动过程,深刻体会 到统计可以为科学合理地判断决策问题提供有力依据。 效果: 学生基本都能选用适当的图表表示生活中的数据,提炼出各种信息,提出合 理化的建议,使学生感受统计等基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收到了 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从垃圾分类比例的扇形统计图中知道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很 少,得出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应尽量的少制造垃圾结论;从学生上网目 的的统计图中,提出一些令人担忧深思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等等,这些 都渗透数学教学的德育意义。 对于问题(1)学生有如下的想法: 生 1:垃圾图应该选用扇形统计图好,因为从数据中我们想知道的是用各种 方法 能处理的垃圾量占垃圾总数的百分比。 生 2:从垃圾的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知道能回收利用的垃圾很少,所以我们应 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应尽量的少制造垃圾。 生 3:几种小动物的孵化期统计图最好用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想知道的是
各种小动物的孵化期,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以下为部分学生作品图表 回收利用 时间 40 焚烧 73% H 口时间 直接填埋 鸽子火鸡 口回收利用 口焚烧 系列1 回收利用焚烧直接填埋 对于问题(2),以某一组为例,第一组所关心的问题是在第27届、28届国 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前七名的国家的获奖情况。他们与其它各组之间 的对话如下: 学生请大家看书218页表格,我如果想知道在第27届奧运会上各国获奖 的百分比该选用什么统计图? 学生选用扇形统计图 学生如果我想知道27届中国获得三种奖牌的数量呢?三种奖牌的比例 呢 学生选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学生那如果我想知道哪些国家第28届的金牌数上升了选用什么统计图 学生我认为最好选用折线统计图
各种小动物的孵化期,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以下为部分学生作品图表 时间 0 10 20 30 40 鸡 鸭 鹅 鸽子 火鸡 时间 所占比例 回收利用 焚烧 直接填埋 0% 20% 40% 60% 80% 回收利用 焚烧 直接填埋 系列1 对于问题(2),以某一组为例,第一组所关心的问题是在第 27 届、28 届国 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前七名的国家的获奖情况。他们与其它各组之间 的对话如下: 学生 请大家看书 218 页表格,我如果想知道在第 27 届奥运会上各国获奖 的百分比该选用什么统计图? 学生 选用扇形统计图。 学生 如果我想知道 27 届中国获得三种奖牌的数量呢?三种奖牌的比例 呢? 学生 选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学生 那如果我想知道哪些国家第 28 届的金牌数上升了选用什么统计图 呢? 学生 我认为最好选用折线统计图。 回收利用 4% 焚烧 73% 直接填埋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