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2)理想气体,E=E(T)是温度的单值增加函数。二、功与热量的等效性实验证明:如用做功和传热的方式使系统温度升高相同时,所传递的热量和所做的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即1卡热量=4.18焦耳的功。三、准静态过程理想气体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外一个状态,所经历的所有中间过程如果都可以认为是平衡态,则这个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S9-2热力学第一定律一、热力学第一定律一般情况下,当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作功和传热往往是同时存在的。设有一系统,外界对它传热为Q,使系统内能由E→E2,同时。系统对外界又作功为W,那么用数学式表示上述过程,有Q=(E, -E)+W上式即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表明:系统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增加内能,一部分用来对外作功。对微小过程:dQ=dE+dW二、气体的功如图所示,气体在汽缸中,压强为P,活塞面积S,活塞移动dl时,气体经历的微小变化过程,P视为处处均匀,且不变,气体对外(活塞)作功为dW=Fdl=PSdl=PdV(气体体积增量)=阴影面积从a→b:W=dW="PdV=曲线下面积W="pdvdi结论:(1)不仅与始末二状态有关,且还与过程有关。(如图,实线与虚线过程从α→b中的功不同,这由曲线下面积比较可知).功为过程量。(2)由Q=(E2-E)+W知Q= (E, -E)+ I" PdV:W是过程量.O也是过程量
关。⑵理想气体, E E T = ( ) 是温度的单值增加函数。 二、功与热量的等效性 实验证明:如用做功和传热的方式使系统温度升高相同时,所传递的热量和所做的 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即 1 卡热量=4.18 焦耳的功。 三、准静态过程 理想气体从一个状态转变到另外一个状态, 所经历的所有中间过程如果都可以认为 是平衡态,则这个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9-2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般情况下,当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作功和传热往往是同时存在的。设有一系 统,外界对它传热为 Q ,使系统内能由 E1 → E2 ,同时。系统对外界又作功为 W ,那么用数学式表示上述过程,有: Q = (E2 − E1 )+W 上式即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表明:系统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来增 加内能,一部分用来对外作功。 对微小过程: dQ = dE + dW 二、气体的功 如图所示,气体在汽缸中,压强为 P ,活塞面积 S ,活塞移动 dl 时, 气体经历的微小变化过程, P 视为处处均匀,且不变,气体对外(活塞) 作功为 dW = Fdl = PSdl = PdV (气体体积增量)=阴影面积 从 a → b: = = 2 1 v v W dW PdV =曲线下面积 = 2 1 v v W PdV 结论:⑴不仅与始末二状态有关,且还与过程有关。(如图,实线与 虚线过程从 a → b 中的功不同,这由曲线下面积比较可知) ∴功为过程量。 ⑵由 Q = (E2 − E1 )+W 知 ( ) = − + 2 1 2 1 v v Q E E PdV ∵ W 是过程量∴ Q 也是过程量
说明:dW=PdV:P>0:dV/>0→dW>0系统对外界作功<0→dW<0外界对系统作功在上图知:a→b时:W>0系统对外界作功;b→a1时:W<0外界对系统作功VDVo-Vy+dvVis8-3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的等值过程中的应用一、等容过程设一汽缸,活塞固定不动,有一系列温差微小的热源T,T,T,(T<T<T.)汽缸与他们依次接触,则使气体温度上升,P也上升,但V保持常数,这样的准静态过程,称为等容过程,P-V图上的线称为等容线。等容过程:(1)特点:dV=0"PdV=0(2)功:W=(3)热力学第一定律:dQ=dE(微小过程)Mi,Q=E, -E=R(T, - T)(有限过程)u2结论:等容过程中,外界传给气体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气体内能。气体对外7R热源一等容线PF图6-3V图6-4二、等温过程设一汽缸,活塞上放置沙粒,汽缸与恒温热
说明:dW = PdV ∵ P 0 ∴ dV >0 → dW 0 系统对外界作功 <0 → dW 0 外界对系统作功 在上图知: a → b 时: W 0 系统对外界作功; b → a 时 : W 0 外界对系统作功. § 8-3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的等值过程中的应用 一、等容过程 设一汽缸,活塞固定不动,有一系列温差微小的热源 , , , T1 T2 T3 ( ) 1 2 3 T T T 汽缸与他们依次接触,则使气体温度上升, P 也上升,但 V 保持常数,这样的准静态过程,称为等容过程, P −V 图上的线称为等 容线。 等容过程: ⑴特点: dV = 0 ⑵功: 0 2 1 = = v v W PdV ⑶热力学第一定律: dQv = dE (微小过程) ( ) 2 2 1 R T2 T1 M i Qv = E − E = − (有限过程) 结论:等容过程中,外界传给气体的热量, 全部用来增加气体内能。气体对外 二、等温过程 设一汽缸,活塞上放置沙粒,汽缸与恒温热
源接触。现在沙粒一粒一粒地拿下,则气体与外界压强差依次差一微小量,:V要增大及T=常数,.P要减小,这样的准静态过程即为等温过程。P-V图上的线称为等温线。:PV=const,.等温线为双曲线的一支,并且T>T时,T对应曲线比T对应的曲线离原点较远。等温过程:(1)特点:dT=0(2)内能变化:E,-E,=0(3)热力学第一定律:dQr=dW=PdV(微小过程)2MPdV=Qr=W =-RT.dlVmuM PRTInMC1RTdV -ViuLQ, =W= M RTIn P即(p,V,= P2V2)AP2结论:等温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作功,气体内能不变。T=常数Qr等温线恒温热源TOVV图6-5三、等压过任图6-6汽缸活塞上的砖码保持不动,令汽缸与一系列温差微小的热源T,T,T,·(T<T<T)依次接触,气体的温度会逐渐升高,又:P=常数(气体压强与外界恒定压强平衡),..V也要逐渐增大。这样的准静态过程称为等压过程,P-V图上曲线为等压线。等压过程:(1)特点:dP=0E, - E, - M.I R(T, -T)(2)内能变化及功:(6-6)u2
源接触。现在沙粒一粒一粒地拿下,则气体与外 界压强差依次差一微小量,∵ V 要增大及 T =常数, ∴ P 要减小,这样的准静态过程即为等温过程。 P −V 图上的线称为等温线。 ∵ PV = const ,∴等温线为双曲线的一支,并且 T' T 时, T' 对应曲线比 T 对应的曲线离原点较远。 等温过程: ⑴特点: dT = 0 ⑵内能变化: 0 E2 − E1 = ⑶热力学第一定律: dQT = dW = PdV (微小过程) = = = 2 1 2 1 v 1 v v v T dV V RT M Q W PdV 1 2 2 1 1 V V RT ln M dV V RT M v v = = 即 2 1 ln p p RT M QT W = = ( p V p V ) 1 1 = 2 2 结论:等温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作功,气体内能不 变。 三、等压过程 汽缸活塞上的砝码保持不动,令汽缸与一系列温差微小的热源 , , , T1 T2 T3 ( ) 1 2 3 T T T 依次接触,气体的温度会逐 渐升高,又∵ P =常数(气体压强与外界恒定压强平衡), ∴ V 也要逐渐增大。这样的准静态过程称为等压过程, P −V 图上曲线为等压线。 等压过程: ⑴特点: dP = 0 ⑵内能变化及功: ( ) 2 2 1 R T2 T1 M i E − E = − (6-6)
A= [" PdV= P(V, -V)(6-7)(3)热力学第一定律:do,=dE+dW(微小过程), -(E, -E,)+W= - R(T,-T,)+P(V -V)μ2MiM i+2 R(T, -T)MR(T, -T)= 4R(T, -T)+u22u0, R(T -T)即μ2等压线P=常数O热源VV5结论:图6-8图6-7等压过程中,"量一部分转换为内能另一部分转换为对外作功。由上可知:W、O在不同过程中结果不同,这说明了它们是过程量。例:已知,一定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过程,试求:全部过程中,(1)W=?(2)Q =?p(3)AE=?2P解:(1)W=?等容等温W=W.+W..+W.等压PaTb!aWab = P(V, -Va)= PVWhe = 0V2VnVa=Py.InMReWd =-RTIn图6-9V.Pdu=W=PV+4PVIn2(2)Q = ?Q= Qab +Obc +Qed5Mi+2i+2R(T -T)=Qab===PIP-222M. R(T,-T,) =V-PV)-3.21-2PV = 3PVO=E.-E,D1A22Oed=W=4PVIn2
A PdV P(V V ) v v 2 1 2 1 = = − (6-7) ⑶热力学第一定律: dQp = dE + dW (微小过程) R(T T ) P(V V ) M i Qp ( E2 E1 ) W 2 1 2 1 2 = − + = − + − ( ) 2 2 ( ) ( ) 2 2 1 2 1 R T2 T1 M i R T T M R T T M i − + = − + − = 即 Qp = ( ) 2 2 R T2 T1 M i − + 结论: 等压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一部分转换为内能另一部分转换为对外作 功。 由上可知: W 、Q 在不同过程中结果不同,这说明了它们是过程量。 例:已知,一定量的单原子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过程,试求:全部过 程中,⑴ W = ? ⑵ Q = ? ⑶ E = ? 解:⑴ W = ? W = Wab +Wbc +Wcd Wab = P(Vb −Va ) = PV Wbc = 0 ln ln 4PV ln 2 P P PV V V RT M W d c c c c d cd = c = = W = PV + 4PV ln2 ⑵ Q = ? Q = Qab + Qbc + Qcd (PV PV ) PV i R T T M i Qab b a b b a a 2 5 2 2 ( ) 2 2 − = + − = + = (PV PV ) PV PV i R T T M i Qbc Ec Eb c b c c b b 2 3 2 3 2 ( ) 2 = − = − = − = = Qcd = Wcd = 4PV ln2
11PV+4PVIn2=Q=2(3) E = ?11《方法一)>AE=0-W=PV+4PVIn2-(PV+4PVIn229==PV(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2Mi《方法二)△E=E,-E。R(T,-T.)- PV.μ2239-(PV,- PV.)==PV(利用内能公式计算)=-aa22注意:W、Q为过程量,E为状态量作业与热学练习二思考题设置学习效果、学通过批改作业,课堂提问了解学生情况,学习交流群学生反应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生反馈、反思点,重点讲解学生存在的共性和难点问题。改进措施等备注
4 ln 2 2 11 Q = PV + PV ⑶ E = ? 〈方法一〉 4 ln 2 ( 4 ln 2) 2 11 E = Q −W = PV + PV − PV + PV PV 2 9 = (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 〈方法二〉 ( ) d a d a PdVd PaVa i R T T M i E = E − E = − = − 2 ( ) 2 ( ) = PcVc − PaVa 2 3 = PV 2 9 (利用内能公式计算) 注意: W 、Q 为过程量, E 为状态量 作业与 思考题设置 热学练习二 学习效果、学 生反馈、反思 改进措施等 通过批改作业,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情况, 学习交流群学生反应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 点, 重点讲解学生存在的共性和难点问题。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