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培力;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2、几种常见的磁场对载流导线用力的作用;电磁学洛伦兹力3、均匀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讲授下练习2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用;四运动4、洛伦兹力:5、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1、电磁感应现象;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学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2讲授下练习无3、楞次定律;动生电动势五4、感应电动势的计算;5、动生电动势及其计算。感生电动势的产生机理;1、电磁学2、感生电动势的计算。感生电动势2讲授下练习无3、自感、互感定义;△自感与互感4、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计六算。注:课程目标、教学方法、重难点、教学环节(知识单元、知识点等)等内容应与教学大纲、教学历一致。课外学习可包括学时和内容要求。四、考核方式考核项目考核方式分值或占比考核内容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真空中的期末考试 闭卷静电场、稳恒电流的磁场和70%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作业作业题提交作业15%课堂表现出勤率和课堂参与度考勒、课堂讨论、课堂展示等15%注:考核方式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五、教学资源推荐教材刘新海、鲁耿彪、黄祖洪.大学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1]赵近芳.大学物理学.第二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2]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马文蔚.物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参考材料[4]吴百诗.大学物理.科学出版社,2001[5]张三慧.大学基础物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课程资源教务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http://pt.csust.edu.cn/meol/homepage/common/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 用力 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 运动 1、安培力; 2、几种常见的磁场对载流导线 的作用; 3、均匀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 用; 4、洛伦兹力; 5、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2 讲授 电磁学 下练习 四 2 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 动生电动势 1、 电磁感应现象;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楞次定律; 4、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5、 动生电动势及其计算。 2 讲授 电磁学 下练习 五 无 感生电动势 Δ自感与互感 1、 感生电动势的产生机理; 2、 感生电动势的计算。 3、 自感、互感定义; 4、 自感系数和互感系数的计 算。 2 讲授 电磁学 下练习 六 无 注:课程目标、教学方法、重难点、教学环节(知识单元、知识点等)等内容应与教学大 纲、教学日历一致。课外学习可包括学时和内容要求。 四、考核方式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 分值或占比 期末考试 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的基本 概念、基本原理;真空中的 静电场、稳恒电流的磁场和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基本 原理 闭卷 70% 作业 作业题 提交作业 15% 课堂表现 出勤率和课堂参与度 考勤、课堂讨论、课堂展示等 15% 注:考核方式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五、教学资源 推荐教材 刘新海、鲁耿彪、黄祖洪.大学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参考材料 [1] 赵近芳.大学物理学.第二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2] 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马文蔚.物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4] 吴百诗.大学物理.科学出版社,2001 [5] 张三慧.大学基础物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课程资源 教务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http://pt.csust.edu.cn/meol/homepage/common/
授课内容的讲解基本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对于难点和重点的处理则是参考多种资料,教材分析对这些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自己的授课内容,使讲解的内容能够与处理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所以本课程以教材为主,但不仅限于教材
教材分析 与处理 授课内容的讲解基本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对于难点和重点的处理则是参考多种资料, 对这些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归纳和总结,逐步形成自己的授课内容,使讲解的内容能够 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所以本课程以教材为主,但不仅限于教材
分课时教案1S8-1平衡态温度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知识单元88-24理想气体压强和温度的统计解释课次第1讲名称S8-3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2授课类型学时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习题课口其他口1、掌握状态参量,平衡状态,平衡过程课程目标与2、了解模型理想气体分子,理想气体分子结构要求3、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温度的统计解释4、掌握自由度,能量均分原理本单元重点重点:平衡态统计解释理想气体的内能难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与难点内容一,宏观与微观,宏观量和微观量、状态参量、平衡态状态参量教学内容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四、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统计意义、理想气体微观模型、理想气体的压强五、自由度、能量均分原理、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讨论温度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变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强调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何导致温度上升,以及这课程思政对社会的伦理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教学过程设计:S8-1平衡态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一、宏观与微观互动题设置、教学改宏观描述:对系统从整体上进行描述革措施等
分课时教案 1 知识单元 名称 §8-1 平衡态 温度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8-2Δ理想气体压强和温度的统计解释 §8-3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 课次 第 1 讲 授课类型 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其他□ 学时 2 课程目标与 要求 1、掌握状态参量, 平衡状态, 平衡过程 2、了解模型理想气体分子,理想气体分子结构 3、了解理想气体的压强、温度的统计解释 4、掌握自由度,能量均分原理 本单元重点 与难点内容 重点:平衡态 统计解释 理想气体的内能 难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教学内容 一.宏观与微观,宏观量和微观量 二、状态参量、平衡态 状态参量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四、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统计意义、理想气体微观模型、 理想气体的压强 五、自由度、能量均分原理、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理想气体内能 课程思政 讨论温度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全球气候变暖对社 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强调温室气体的排放如何导致温度上升,以及这 对社会的伦理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教学过程设 计: 教学方法及 手段、课堂 互动题设 置、教学改 革措施等 §8-1 平衡态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一、宏观与微观 宏观描述:对系统从整体上进行描述
二、状态参量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一般用气体体积V,压强P和温度T来作为状态参量。T与1关系:T=t+273.15二、平衡态状态参量系统与外界: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系统所处的环境称为外界。1、平衡态2、平衡过程3、状态参量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服从三个定律的气体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上述三条定律可证明,对一定质量的气体有MPV=4-RT=URTl上式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88-2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统计意义一、理想气体微观模型1.理想气体分子模型(1)分子本身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可以忽略不计,即分子可以看成质点;二、理想气体的压强为方便,考虑边长为l、12、1.的长方体容器,设有N个分子,分子质量为
二、状态参量 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参量。一般用气体体积 ,压强 和温度 来作为状态参量。 与 关系: 二、平衡态 状态参量 系统与外界: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系统所处的环境称为外界。 1、平衡态 2、平衡过程 3、状态参量 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 服从三个定律的气体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用上述三条定律可证明,对一定质量的气体有 上式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8-2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统计意义 一、理想气体微观模型 1. 理想气体分子模型: ⑴ 分子本身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可以忽略不计,即分子可以看成质点; 二、理想气体的压强 为方便,考虑边长为 、 、 的长方体容器,设有 个分子,分子质量为 V P T T t T = t + 273.15 RT RT M PV = = 1 l 2 l 3 l N
m,计算A面压强。1、设第i个分子速度为,,分量式:y, =vai+vhj+v,k由动量定理知,I=-mVx-mV=-2my单位时间内分子i与A面碰撞次数为秒1岁次数=—次碰撞所用时间221VI单位时间内分子i受冲量为Vx=-Ia= -2mVx=mV,21,7单位时间内A受分子i冲量为1I's=-la==mva4
,计算 A 面压强。 1、设第 个分子速度为 ,分量式: 由动量定理知, 单位时间内分子 与 A 面碰撞次数为 单位时间内分子 受冲量为 单位时间内 A 受分子 冲量为 2 1 1 ' ix ix ix I I mv l = − = m i i v v v i v j v k i ix iy iz = + + ix mvix mvix mvix I = − − = −2 i i 2 1 1 1 2 2 ix ix ix ix mv l l v I = − mv =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