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利用潜热使菌体蛋白及酶变性 E.干扰细菌酶的活性 2.对绿脓杆菌感染的病人用过的物品,其消毒灭菌的步骤是() A.清洁后,用高压蒸汽灭菌 B。单独灭菌后,再清洁、灭菌 C.彻底清洗后,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D.与其他器械先浸泡消毒后,再分别清洁、灭菌 E.直接采取燃烧法达到灭菌 3.水溶液中放出有效氯和菌体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起杀菌作用的消毒剂是() A.漂白粉 B.过氧乙酸 C.乳酸 D.碘伏 E.戌二醛 4.依靠强大的氧化作用,而达到杀灭芽胞和病毒的消毒剂是() A.苯酚 B.过氧乙酸 C.漂白粉 D.甲醛 E.碘酊 5.煮沸消毒金属器械时,为了增强杀菌作用和去污防锈,可加入() A.0.9%氯化钠 B.50%硫酸镁 C.0.5%亚硝酸钠 D.1%~2%碳酸氢钠 E.0.1%硫酸铜 6.无菌持物钳的使用原则下列哪项是对的() A.可以用来夹取所有灭茵物品 B。到远处取物品时,注意别碰撞有菌物品 C.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应隔日消毒一次,保持其无菌 D.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只能触及容器口以内部分,不可触及容器口 11
11 D.利用潜热使菌体蛋白及酶变性 E.干扰细菌酶的活性 2.对绿脓杆菌感染的病人用过的物品,其消毒灭菌的步骤是 ( ) A.清洁后,用高压蒸汽灭菌 B.单独灭菌后,再清洁、灭菌 C.彻底清洗后,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D.与其他器械先浸泡消毒后,再分别清洁、灭菌 E.直接采取燃烧法达到灭菌 3.水溶液中放出有效氯和菌体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起杀菌作用的消毒剂是( ) A.漂白粉 B.过氧乙酸 C.乳酸 D.碘伏 E.戌二醛 4.依靠强大的氧化作用,而达到杀灭芽胞和病毒的消毒剂是 ( ) A.苯酚 B.过氧乙酸 C.漂白粉 D.甲醛 E.碘酊 5.煮沸消毒金属器械时,为了增强杀菌作用和去污防锈,可加入 ( ) A.0.9%氯化钠 B.50%硫酸镁 C.0.5%亚硝酸钠 D.1%~2%碳酸氢钠 E.0.1%硫酸铜 6.无菌持物钳的使用原则下列哪项是对的 ( ) A.可以用来夹取所有灭菌物品 B.到远处取物品时,注意别碰撞有菌物品 C.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应隔日消毒一次,保持其无菌 D.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只能触及容器口以内部分,不可触及容器口
E.使用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平持和倒转 7.使用无菌持物钳的方法哪项是错误的?() A.取、放钳时钳端须闭合 B.使用时钳端朝下不得反转向上 C.不可夹取油纱布 D.到远处夹取物品后立即放回原处 E.无菌持物钳浸泡在无菌溶液内 8.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E.6小时 9.隔离方法以下哪种是错误的() A.严密隔离病人,出外活动需护士陪伴 B.给同一种疾病病人测血压时可不换血压计 C.呼吸道传染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 D.斑疹伤寒病人需更衣后才可入病室 E。只要做好床边隔离,不同消化道传染病人可住一室 10.对绿脓杆菌感染伤口换下的敷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清洗后再消毒 B.清洗后置日光下曝晒 C.灭菌后再清洗 D.扔入污物桶 E.焚烧 四、简答题 1.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医院感染的类型(按病原体来源分)及预防原则是什么? 3.紫外线消毒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4.简述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12 E.使用时保持钳端向下,不可平持和倒转 7.使用无菌持物钳的方法哪项是错误的? ( ) A.取、放钳时钳端须闭合 B.使用时钳端朝下不得反转向上 C.不可夹取油纱布 D.到远处夹取物品后立即放回原处 E.无菌持物钳浸泡在无菌溶液内 8.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为 ( ) A.2 小时 B.3 小时 C.4 小时 D.5 小时 E.6 小时 9.隔离方法以下哪种是错误的 ( ) A.严密隔离病人,出外活动需护士陪伴 B.给同一种疾病病人测血压时可不换血压计 C.呼吸道传染病室每日用紫外线消毒空气 D.斑疹伤寒病人需更衣后才可入病室 E.只要做好床边隔离,不同消化道传染病人可住一室 10.对绿脓杆菌感染伤口换下的敷料,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 A.清洗后再消毒 B.清洗后置日光下曝晒 C.灭菌后再清洗 D.扔入污物桶 E.焚烧 四、简答题 1.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医院感染的类型(按病原体来源分)及预防原则是什么? 3.紫外线消毒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4.简述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5.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遵守哪些原则? 第五章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作业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清除和 减少微生物。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 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3.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的或非致病的微生物 以及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4.无菌物品:经灭菌后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5.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 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 人。 6.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 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7.隔离:是将传染病人(主要是传染病患者及带菌者)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 的地方与一般病人分开管理,便于污染物的消毒,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 播的机会。 二、填空题 1.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2.接触传播空气传播 饮水、食物传播注射注射、输液、输血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3.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4.102.97~137.30KPa121~126℃15~30 5.2m30~6025~60cm20~305~7 6.热干燥紫外线6 7.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肠道隔离接触隔离血液-体液隔离 昆虫隔离保护性隔离 8.轴节以上2~3cm1/2 13
13 5.进行无菌操作时应遵守哪些原则? 第五章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作业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清除和 减少微生物。 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 达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3.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的或非致病的微生物 以及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4.无菌物品:经灭菌后的物品称无菌物品。 5.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由于 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因此医院感染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院后才发病的病 人。 6.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 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7.隔离:是将传染病人(主要是传染病患者及带菌者)在传染期间安置在指定 的地方与一般病人分开管理,便于污染物的消毒,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 播的机会。 二、填空题 1.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宿主 2.接触传播 空气传播 饮水、食物传播注射 注射、输液、输血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3.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 4.102.97~137.30KPa 121~126℃ 15~30 5.2m 30~60 25~60cm 20~30 5~7 6.热 干燥 紫外线 6 7.严密隔离 呼吸道隔离 肠道隔离 接触隔离 血液-体液隔离 昆虫隔离 保护性隔离 8.轴节以上 2~3cm 1/2
三、单项选择题 1、D2、B3、A4、B5、D6、E7、D8、C9、A 10、E 四、简答题 1,答:(1)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2)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 (3)感染链的存在。 (4)医院布局不妥和隔离措施不健全。 (5)消毒灭菌不严和无菌技术操作不当。 (6)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如插入性(侵袭性)操作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等。 2.答:按病原体来源医院感染的类型分: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预防原则:(1)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3)做好消毒与灭菌处理。 (4)加强清洁卫生工作。 (5)采取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 (6)及时控制感染的流行。 (7)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8)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 3.答:(1)紫外线灯管应经常擦洗,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力的影响。 (2)紫外线灯管应定期用紫外线光敏涂料指示卡测定灯管的输出强度。 (3)消毒时,病房应保持清洁、干燥,空气中不应有灰尘或水雾,温度保持在 20℃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 (4)紫外线穿透力差,要根据有效消毒时间翻动消毒物品,使物品的各个部位 都受到一定的照射。 (5)人员勿直接或间接照射紫外线,防止对人体的损伤。 4.答:(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适用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所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3)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性消毒剂,必须加盖,并定期测量比重。 (4)待消毒物品必须清洗干净。 (5)消毒液中不能置放纱布、棉花等物,因这些物品可吸附消毒剂降低消毒效
14 三、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B 5、D 6、E 7、D 8、C 9、A 10、E 四、简答题 1.答:(1)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2)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 (3)感染链的存在。 (4)医院布局不妥和隔离措施不健全。 (5)消毒灭菌不严和无菌技术操作不当。 (6)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如插入性(侵袭性)操作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等。 2.答:按病原体来源医院感染的类型分: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 预防原则:(1)改进医院建筑与布局。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3)做好消毒与灭菌处理。 (4)加强清洁卫生工作。 (5)采取合理的诊断治疗方法。 (6)及时控制感染的流行。 (7)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 (8)改善工作人员的卫生与健康条件。 3.答:(1)紫外线灯管应经常擦洗,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力的影响。 (2)紫外线灯管应定期用紫外线光敏涂料指示卡测定灯管的输出强度。 (3)消毒时,病房应保持清洁、干燥,空气中不应有灰尘或水雾,温度保持在 20℃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 40%~60%。 (4)紫外线穿透力差,要根据有效消毒时间翻动消毒物品,使物品的各个部位 都受到一定的照射。 (5)人员勿直接或间接照射紫外线,防止对人体的损伤。 4.答:(1)根据物品的性能及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适用的消毒剂。 (2)严格掌握所用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3)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性消毒剂,必须加盖,并定期测量比重。 (4)待消毒物品必须清洗干净。 (5)消毒液中不能置放纱布、棉花等物,因这些物品可吸附消毒剂降低消毒效
力 (6)浸泡消毒时,物品必须全部浸泡在消毒液内:浸泡中途如加入物品,应重 新计算时间。 (7)浸泡的器械在使用前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以免刺激体。 (8)定期检查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的效价。 5.答:(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30分钟,须进行清扫地面工作,治疗 室每日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要整洁,洗手、戴口罩。 (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的标志,无菌物品必须存放 在无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从无闲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 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放在固定 的地方,无菌物品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以保存7~14天。过期或包布受潮应重 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镊,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注 意不可跨越无菌区。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如用物可疑污染,应 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6)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第六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作业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命体征 2.体温过高 3.稽留热 4.弛张热 5.间歇热 6.不规则热 7.体温过低 8.脉搏 9.脉率 10.速脉
15 力 (6)浸泡消毒时,物品必须全部浸泡在消毒液内;浸泡中途如加入物品,应重 新计算时间。 (7)浸泡的器械在使用前需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以免刺激体。 (8)定期检查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的效价。 5.答:(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 30 分钟,须进行清扫地面工作,治疗 室每日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要整洁,洗手、戴口罩。 (3)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并有明显的标志,无菌物品必须存放 在无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 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外应注明物品、名称、消毒日期,并按日期的先后顺序排放在固定 的地方,无菌物品在未污染的情况下,可以保存 7~14 天。过期或包布受潮应重 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或镊,手臂须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注 意不可跨越无菌区。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如用物可疑污染,应 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6)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第六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作业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命体征 2.体温过高 3.稽留热 4.弛张热 5.间歇热 6.不规则热 7.体温过低 8.脉搏 9.脉率 10.速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