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 SANMING UNIVERSITY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资源与化工学院 适用年级:2019-2020年级 二○二三年二月
1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资源与化工学院 适用年级:2019-2020 年级 二○二三年二月
目录 一、专业方向课程… .3 1、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 2、自然资源资产评估。 .11 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18 二、专业选修课程.… …25 1、环境管理与法学. .26 2、计算机在环境中的应用 33 3、课题设计与论文写作… .39 4、专业英语 .46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53 1、生产实习.… .54 2、课程设计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 .59 3、毕业实习.… .64 4、毕业论文(设计) .69 2
2 目 录 一、专业方向课程.................................................................................... 3 1、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 4 2、自然资源资产评估...................................................................... 11 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18 二、专业选修课程.................................................................................. 25 1、环境管理与法学.......................................................................... 26 2、计算机在环境中的应用...............................................................33 3、课题设计与论文写作.................................................................. 39 4、专业英语......................................................................................46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53 1、生产实习......................................................................................54 2、课程设计-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59 3、毕业实习......................................................................................64 4、毕业论文(设计)...................................................................... 69
一、专业方向课程
3 一、专业方向课程
三明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1、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 课程代码 074425 口通识课■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调 吴志 课程类型 授课教师 鸿、石 口专业方向口专业任选口其他 庆会 修读方式 ■必修 连您 学分 3 开溪学期 第6学期总学时 48 其中实践学时 16 混合式 https//mooc1.chaoxing.com/mycourse/teachercourse?moocld=223037565&clazzid=515 课程网址9502 A 先修课程:固体废物资源化、环境微生物学 先修及后续同步课程: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课程设计) 课程 后续课程:毕业论文(设计) 生物质能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既利于能源多元 化,缓解能源紧张,又保护生态环境。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生物月 B 能转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主要工艺参数和影响因素等,能够进行生物质 课程描述 能工程基本设计及相关环境评价等。了解相关工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应用及发展 状况,认识生物质能各种转换的客观规律,并能解决主要生物历能实际应用重点一 般问题,为培养合格的生物质能或新能源专业人才打下基础。为此,本课程要求等 生掌握生物质资源的生产与再生产、通过生物质热裂解、气化和液化反应的原理 技术,厌氧发酵制沼气的原理和技术、生物质发酵制燃料乙醇的原理和技术,初步 了解生物质燃料和燃烧技术、能源植物等当今备受关注的先进技术。 (一)知识 1.生物质和生物质资源的环境问题及其管理。 2.全面了解生物质与生物质能源概述、沼气与沼气发酵、沼 气生产技术、生物质制氢技术、生物质气化燃料技术、生物质液 化燃料技术、燃料乙醇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生物质固体燃料 术和生物质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等相关议题。 c 3.了解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的主要设备和典型工艺。 课程目标 4.熟悉我国的资源再生与再生能源的管理制度等内容 (二)能力 1.能应用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的专业技能与相关基本技能 2.能应用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的基本方法与工艺对企业提 出适当的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措施或方法。 3.具备有效沟通协作能力。 (三)素质
4 三明学院 资源环境科学 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1、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 课程代码 074425 课程类型 通识课 ■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 专业任选 其他 授课教师 吴志 鸿、石 庆会 修读方式 必修 选修 学 分 3 开课学期 第6学期 总学时 48 其中实践学时 16 混合式 课程网址 https://mooc1.chaoxing.com/mycourse/teachercourse?moocId=223037565&clazzid=5158 9502 A 先修及后续 课程 先修课程:固体废物资源化、环境微生物学 同步课程: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课程设计)、 后续课程:毕业论文(设计) B 课程描述 生物质能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既利于能源多元 化,缓解能源紧张,又保护生态环境。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生物质 能转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主要工艺参数和影响因素等,能够进行生物质 能工程基本设计及相关环境评价等。了解相关工艺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应用及发展 状况,认识生物质能各种转换的客观规律,并能解决主要生物质能实际应用重点一 般问题,为培养合格的生物质能或新能源专业人才打下基础。为此,本课程要求学 生掌握生物质资源的生产与再生产、通过生物质热裂解、气化和液化反应的原理与 技术、厌氧发酵制沼气的原理和技术、生物质发酵制燃料乙醇的原理和技术,初步 了解生物质燃料和燃烧技术、能源植物等当今备受关注的先进技术。 C 课程目标 (一) 知识 1. 生物质和生物质资源的环境问题及其管理。 2. 全面了解生物质与生物质能源概述、沼气与沼气发酵、沼 气生产技术、生物质制氢技术、生物质气化燃料技术、生物质液 化燃料技术、燃料乙醇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生物质固体燃料技 术和生物质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等相关议题。 3. 了解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的主要设备和典型工艺。 4. 熟悉我国的资源再生与再生能源的管理制度等内容。 (二) 能力 1. 能应用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的专业技能与相关基本技能。 2. 能应用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的基本方法与工艺对企业提 出适当的资源再生与生物能源措施或方法。 3. 具备有效沟通协作能力。 (三) 素质
1.养成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勇于质疑,学以致 用,学术诚信等。 2.提升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3.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四个自信”,“家国情怀”等核心价值。 【注】课程恩政元素一定要在课程目标中体现。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 然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工程基 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与 杂资源环境科学问题。 2工程知识 课程目标1、2 6.使用现代工具 发、选择与使用适当的技术、资 原、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 具,向括对复杂源环境科学 题的预测 并能理 局限性 @3.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 自然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原 理,识别。表达并通讨文献研穷 课程目标与 分析复杂资源环境科学问题, 半业要求的 对应关系 获得有效的结论。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 设计针对复杂资通环境科学自 题的解决方案,设计符合规范及 @3间题分析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满足客户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 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传 恤5 研究 见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 6.使用现代工具 课程目标3、4、5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5.研究:能修基于化学、化工 地12项目管理 物理电工等与源环境科学相 关领域的科学原理并采用利 方法对复杂资源环境科学问局 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 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 到合理右放的结诊 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 杂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问题,开
5 1. 养成学习习惯,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勇于质疑,学以致 用,学术诚信等。 2. 提升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 3.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四个自信”,“家国情怀”等核心价值。 【注】课程思政元素一定要在课程目标中体现。 D 课程目标与 毕业要求的 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2.工程知识 №6.使用现代工具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 然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工程基 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 杂资源环境科学问题。 №6.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 杂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问题,开 发、选择与使用适当的技术、资 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 具,包括对复杂资源环境科学问 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 局限性。 课程目标 1、2 №3.问题分析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5.研究 №6.使用现代工具 №8.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12 项目管理 №3.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 自然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原 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 分析复杂资源环境科学问题,以 获得有效的结论。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 设计针对复杂资源环境科学问 题的解决方案,设计符合规范及 满足客户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 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 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5.研究: 能够基于化学、化工、 物理、电工等与资源环境科学相 关领域的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 方法对复杂资源环境科学问题 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 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 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6.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复 杂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问题,开 课程目标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