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丧臣, 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7、“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现在用来形容 (2分) 8、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 么不同?(3分) 9、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5、(1)长,这里指身高(2)偏爱
妾之美我者,畏我 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丧臣, 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 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7、“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现在用来形容 。(2 分) 8、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 么不同?(3 分) 9、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 分) 参考答案 5、(1)长,这里指身高 (2)偏爱
6、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7、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8、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 直接进言劝谏 9、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 更好。 河南省非课改()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缋。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 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 同欲②者胜,以虞⑧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 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②同欲:目标一致。③虞:戒备,准备。④将能 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2分)
6、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7、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8、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 直接进言劝谏 9、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 更好。 河南省非课改(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 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 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 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 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 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 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 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 (2 分)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 个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17.(1)击鼓(1分)(2)战胜(1分)(共2分) 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 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 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②鲁国君臣一 心,可谓“上下同欲”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 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共10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 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 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 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着,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 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 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 者,谄谀⑥者众也。 (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国亡后出逃。②发政举事:施政做事。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被:穿上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 一个简要说明。(2 分) 参考答案 17.(1)击鼓(1 分) (2)战胜(1 分) (共 2 分) 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 分)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 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 1 分。共 2 分) 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 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 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 分) 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8—22 题。 (共 10 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 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 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 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 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 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 者,谄谀⑤者众也。 (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国亡后出逃。②发政举事:施政做事。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被:穿上
⑤谄谀:谄媚奉承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私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0.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 21.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 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2分) 22.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23-24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 分) 2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 简要赏析。(2分)
⑤谄谀:谄媚奉承。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臣之妻私臣 私: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 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0.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 分) 21.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 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2 分) 22.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 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 23—24 题。 (共 4 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 分) 2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 简要赏析。(2 分)
参考答案18.(1)偏爱(1分)(2)当面(1分)(共2分) 19.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20.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 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④处处为国 为君着想,晓以利害(谷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 21.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 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齐国、宋国情况各1分。齐国情况答出其中 点即可。共2分) 22.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要保 持清醒的 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 23.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问1分。共2分) 24.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 了时光匆匆, 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 好事物 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生”与“人”用 了拟人的手 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 即可。2分) 哈尔滨市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9-12题。(9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 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参考答案 18.(1)偏爱 (1 分)(2)当面 (1 分) (共 2 分) 19.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逗号前后各 1 分。共 2 分) 20.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 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 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 ④处处为国 为君着想,晓以利害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 分) 21.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 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 (齐国、宋国情况各 1 分。齐国情况答出其中一 点即可。共 2 分) 22.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要保 持清醒的 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 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等) (言之成理即可。2 分) 23.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问 1 分。共 2 分) . 24.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②表现 了时光匆匆, 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 好事物 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④“生”与“人”用 了拟人的手 法,富有情趣 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 即可。2 分) 哈尔滨市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 9—12 题。(9 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 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