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 析。(5分) 参考答案9、A(3分)(A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项的“百” 是虚指,表“很多”之意) 10、(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分,急湍1分,甚1分,奔 1分) (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1分)。 11、(7分)(1)①另一个树枝,②出现(2分,每句1分) (2)上片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 闻到稻花芳香,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乐。下片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 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了作者的惊喜之情。(上下句内容的转 述各1分,上片转述扣住清新,下片转述突出“忽见”;上、下片表达的心情各 1分;叙述有条理1分) 贵州省铜仁市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9—10题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 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 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9.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莲出汉塞,归雁 入胡天”的理解。(4分) 答:这两句诗写
(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 析。(5 分) 参考答案 9、A(3 分)(A 的“百”是实指,指数目一百,B、C、D 项的“百” 是虚指,表“很多”之意) 10、(1)急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像奔马。(3 分,急湍 1 分,甚 1 分,奔 1 分) (2)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2 分),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1 分)。 11、(7 分)(1)①另一个树枝,②出现(2 分,每句 1 分); (2)上片写诗人在夏夜看到明月高照,山林明亮,听到鹊声、蝉声、蛙声, 闻到稻花芳香,景色清新,在这个时候还听到出来纳凉的人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身处其中,作者感到闲适、快乐。下片写作者夜行遇雨,要找地方避雨,忽然 见到了曾经见过的茅店还在老地方,流露了作者的惊喜之情。(上下句内容的转 述各 1 分,上片转述扣住清新,下片转述突出“忽见”;上、下片表达的心情各 1 分;叙述有条理 1 分) 贵州省铜仁市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 9——10 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 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 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9.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 入胡天”的理解。(4 分) 答:这两句诗写
10.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2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1—13题。(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 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 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 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 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 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 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普。”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 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0.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2 分)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 11——13 题。(15 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 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 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 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 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 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 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 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 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 .朗读 下 列 句 子 , 停 顿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3 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 . 下 列 句 中 加 点 字 的 意 思 相 同 的 一 组 是 ( ) (3 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闻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3.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 文章标题中的“讽 是讽喻的意思,特 指 ;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 的巨大成效。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参考答案9.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 诗人自己的写照,1分;诗人以“”、“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 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分;从中透露 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1分。 10.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 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 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答案不求同一,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有文采, 2分;“大漠”、“孤烟”、“直”“黄河”、“圆”,少两个点扣1分,不计半分。) 11.A12.B 13.(依次为)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1分。 自己日常 生活中的事(或“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中的事”)1分; 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2分;只答“战胜于朝廷”只给1分。 14①我跟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基本意思正确,1分;“孰”答对 1分)②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基本意思正确, 1分;“期”、“虽”,每字各1分)
D.闻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3.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 (4 分) 文 章 标 题 中 的 “ 讽 ” , 是 讽 喻 的 意 思 , 特 指 ;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 的巨大成效。 14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参考答案 9.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 诗人自己的写照,1 分;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 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2 分;从中透露 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1 分。 10.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 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尽头,俯首远瞰,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苍茫 地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答案不求同一,紧扣诗句,符合题意,描写境界阔大,气象雄浑、有文采, 2 分;“大漠”、“孤烟”、“直”、“黄河”、“圆”,少两个点扣 1 分,不计半分。) 11.A 12.B 13.(依次为)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1 分。 自己日常 生活中的事(或“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中的事”)1 分; 燕、赵、韩、魏 闻之,皆朝于齐,2 分;只答“战胜于朝廷”只给 1 分。 14.①我跟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 (基本意思正确,1 分;“孰”答对 1 分) ②一年以后,有人即使想规劝,也没有什么说的了。(基本意思正确, 1 分;“期”、“虽”,每字各 1 分)
遵义市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箱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漢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伛偻提携 ④觥筹交错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8、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4分) (四)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浊酒一杯家万里, 衡阳雁去无留意。 燕然未勒归无计, 四面边声连角起。 羌管悠悠霜满地。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遵义市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 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 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 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 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伛偻提携 ④觥筹交错 17、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8、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4 分) (四)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浊酒一杯家万里, 衡阳雁去无留意。 燕然未勒归无计, 四面边声连角起。 羌管悠悠霜满地。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
夫泪。 1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 20、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 2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16、①情越②昏暗③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④交互错杂。(答 对一词给1分,共4分)17、①峰回路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 高踞在泉水上边。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对一句给 2分。共4分)18、体现了作者寄情山奈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意思接近即可。 共4分) (四)19、睡觉(2分)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21、上阕 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成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 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 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共4分) 河北省(课改实验区)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 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 自信,·而复问其 妄曰:?吾孰与徐公美?”一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 与坐谈,问之客 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夫泪。 1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 分) 答: 20、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 分) 答: 2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4 分) 答: 参考答案 16、①情趣②昏暗③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④交互错杂。(答 对一词给 1 分,共 4 分)17、①峰回路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 高踞在泉水上边。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对一句给 2 分。共 4 分)18、体现了作者寄情山奈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意思接近即可。 共 4 分) (四)19、睡觉(2 分)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 分)21、上阕 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 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 1 分,后一 问意思接近即可给 2 分。共 4 分) 河北省(课改实验区)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 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 自信,·而复问其 妄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 与坐谈,问之客 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 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