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5156edu.com 内江市二00七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试卷 语文 语文试卷分为会考卷和加试卷两部分,会考卷1-8页,满分100分;加试卷912 页.满分50分。全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会考卷(100分)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前必须将姓名、考号和学校名称填写在密封线内 2.考生做语文试题时,一律将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上,选择题只需把正确选项填写在 对应题 后的括号里。答完试题后,将所有试卷上交。 3.只参加毕业会考的考生可只做会考卷,要参加升学考试的考生须完成会考卷和加试 卷两部分 、积累、运用(19分) 1.在括号里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从备选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3 分) 排排涌浪荡涤着心头的尘埃,灵感被浪涛击伤,裸()露着一片苍白。时间满面 没有了往日的神气今日的风采,我的眼睛,久久驻扎在 的过去与遥远 的未来 备选词语:晦暗、昏暗;流失、流逝 2.下列文句中,有关“齿…“耻”二字的使用,正确的选项是()(2分) A.干了坏事还诬陷别人,难怪别人说他无齿。 B.高举公理正义的大旗却做伤天害理之事项,最令人不耻 C.谦虚的人能不齿下问,骄傲的人总自以为是。 D.有些人只写过两三篇小文章就自称才子,真让人齿冷。 3.对下面句子表述的主要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2分) 内江是一个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巴蜀腹心城市,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旧石器时代的晚 期 内江文化底蕴深厚 ,以名人故里而倍受景仰。“ 的美誉几乎是内江的代名词。内江有“甜城”的称谓,还是川中水陆要冲。 陆路为成渝必经之道,古驿道至今犹存,素有“ ”之称。 A.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川中枢纽、川南咽喉;大千故里、书画之乡 B.川中枢纽、川南咽喉;大千故里、书画之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c.大千故里、书画之乡;川中枢纽、川南咽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D.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大干故里、书画之乡;川中枢纽、川南咽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一次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演讲时,一个美国老太太问他 “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肇星一改往日之态,没有直接反击,在得知老太太是得 克萨斯州人后,他说:“你们得克萨斯州1845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己 纳入中国版图。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 吗?”老太太一听就乐了.她热烈地拥抱住李肇星,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历 史的真相
www.5156edu.com 内江市二 O O 七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试卷 语 文 语文试卷分为会考卷和加试卷两部分,会考卷 1--8 页,满分 100 分;加试卷 9—12 页.满分 50 分。全卷满分 150 分,150 分钟完卷。 会考卷(100 分)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前必须将姓名、考号和学校名称填写在密封线内。 2.考生做语文试题时,一律将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上,选择题只需把正确选项填写在 对应题 后的括号里。答完试题后,将所有试卷上交。 3.只参加毕业会考的考生可只做会考卷,要参加升学考试的考生须完成会考卷和加试 卷两部分。 一、积累、运用(19 分) 1.在括号里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从备选词语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3 分) 一排排涌浪荡涤着心头的尘埃,灵感被浪涛击伤,裸.( )露着一片苍白。时间满面 _________.没有了往日的神气今日的风采,我的眼睛,久久驻扎在_________的过去与遥远 的未来。 备选词语:晦暗、昏暗;流失、流逝 2.下列文句中,有关“齿…“耻”二字的使用,正确的选项是( )(2 分) A.干了坏事还诬陷别人,难怪别人说他无齿。 B.高举公理正义的大旗却做伤天害理之事项,最令人不耻。 C.谦虚的人能不齿下问,骄傲的人总自以为是。 D.有些人只写过两三篇小文章就自称才子,真让人齿冷。 3.对下面句子表述的主要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2 分) 内江是一个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巴蜀腹心城市,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旧石器时代的晚 期。 内江文化底蕴深厚,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名人故里而倍受景仰。“__________"、 “__________”的美誉几乎是内江的代名词。内江有“甜城”的称谓,还是川中水陆要冲。 陆路为成渝必经之道,古驿道至今犹存,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之称。 A.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川中枢纽、川南咽喉;大千故里、书画之乡 B.川中枢纽、川南咽喉;大千故里、书画之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c.大千故里、书画之乡;川中枢纽、川南咽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D.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大干故里、书画之乡;川中枢纽、川南咽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一次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演讲时,一个美国老太太问他: “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肇星一改往日之态,没有直接反击,在得知老太太是得 克萨斯州人后,他说:“你们得克萨斯州 1845 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 13 世纪中叶,西藏已 纳入中国版图。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 吗?”老太太一听就乐了.她热烈地拥抱住李肇星,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历 史的真相
www.5156edu.com 5李肇星的讲话表达了哪两层意思(每层15字以内)?为什么他能成功说服老太太(4分) 表达的意思:① 成功说服的原因 6.有些文学人物评论,虽片语只言,却能形象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巧妙地表现人 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如:诸葛亮一一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请参照示例,从下面的人物 形象中任选一位写一则简短评价。(2分) 孔乙己关羽孙悟空奥楚蔑洛夫 人物: 评价: 7.按照要求填写诗句4分) ①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 ③人们历来崇尚英雄,请用两句相连的古诗文来诠释英雄气概 阅读理解(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0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记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 B.见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 C.以以其境过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 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2-14题(7分)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有9000种,分为27个目,160 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120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12种,不到总数的 十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己。生活在北 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 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www.5156edu.com 5.李肇星的讲话表达了哪两层意思(每层 15 字以内)?为什么他能成功说服老太太?(4 分) 表达的意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功说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些文学人物评论,虽片语只言,却能形象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巧妙地表现人 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如:诸葛亮——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请参照示例,从下面的人物 形象中任选一位写一则简短评价。(2 分) 孔乙己 关羽 孙悟空 奥楚蔑洛夫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照要求填写诗句(4 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 ③人们历来崇尚英雄,请用两句相连的古诗文来诠释英雄气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1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一 11 题。(10 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记 乃记.之而 去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 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 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12—14 题(7 分)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种鸟类,并没有确切数字,估计大约有 9000 种,分为 27 个目,160 多个科。 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共有 120 多种,其中多为候鸟,常驻的鸟类有 12 种,不到总数的 十分之一。南极的鸟类只有 43 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而已。生活在北 半球的所有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 年的鸟类专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安家落户
www.5156edu.com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 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 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 不往北飞行。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来越冬,却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2.给文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13.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2分) 14.“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一句中“几乎”一词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3分) (三)阅读《狗事》,完成15-18题(14分) 狗事 陈忠实 幼时爱狗成癖,书包中常装着狗崽,课堂上老师提问:“孔融为什么让梨?”狗崽就抢先 回答:“汪汪汪。呜!” 那时候庄稼人吃饭艰难,不养狗:那时的狗性情极温顺,瘦骨嶙峋,走起路也是顺墙 溜,轻手轻脚,不曾有过朗叫;撒尿也懒得抬腿:谦恭友好,谁叫跟谁走,不分贵贱,不看 身份,走了就把你当主人。怯怯地移近你,躬身依依伏卧,尾巴也夹得紧,眼睛偷偷给你送 媚色!很会拍马屁,伸出温吞吞的舌舔你手,像小媳妇一样温存 后来长大成人知道了狗事原是与人事相通。且中国文化关于狗故事极多:狗尾续貂、 狗彘不如、鸡鸣狗盗、丧家之犬、狗里狗气、落水狗、狗腿子、狗男女……谁粘上狗名就没 了人品!如此,谁敢与狗套近乎?称兄道弟拉哥们关系?看来做狗确实很委屈。 沧海桑田,近年养狗却成时尚。狗事亦有了辉煌巨变。狗口大有赶超人口增长的势头 狗族竞也繁衍得名目繁多,叫价令人咋舌?狗医院、狗商店、狗协会、狗东西繁不胜举,有 的竟迂得如同大款、巨星般阔了。走近村堡巷里,一头游狗大刺刺地迎头扑来,满脸的骄横, 脾气很火爆,开口就咆哮撒泼,没理可讲的。专拣热闹的十字街头撒尿,一条腿高扬着,大 有指点江山的雄姿。屎也绝不吃了,村里就少了唱歌般的呼响声。家家门户紧闭。敲门询问, 人未语,狗却叫得热烈!主人开门,那物儿暴跳如雷,更是凶恶,一条铁链绷得钢棍一般 这已是普遍礼遇。邻居往来,门外高声呼叫:“有狗么?”这对往昔的“有人吗?”简直是讽 刺。人人自是很少往来,墙越垒越高,狗越来越多晚上睡觉还做恶梦。夜就成为犬吠的世界,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狗声起,万狗呼应!一时狗吠如潮:夜就失去了韵致,月亮也消了 清朗,而人却缩得更紧了。 狗事张扬起来了,是人的自我价值的贬值么?是人心隔得太远了么?既是无法沟通,就连 心扉也实实地关了!再牵条狗。看守着,他人不得入内。各自守着一方青天,春夏秋冬自是 冷暖不同本是融融的浩荡天地却让狗族割据成一块块囚牢!连狗自己也囚于牢中了,一条铁 链,一盆狗食一窝起居。也就无法跨出牢门一步了 前日驱车到八里坪村,却极少见到狗,走近山民家门,山外人高呼:“有狗吗?”主人却 在另一山头答道:“没有哟!自己进去喝水!”推门而入,果然无狗。偶尔也碰到一条狗,但 却很礼貌,嗅嗅你便是了。然后调转头跑向灌木丛逮蝴蝶去了。山外人心果极妥贴于山野之 气,茂林之色,潺潺水声中感悟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存在。于是便朗语:情愿死在这里!又说
www.5156edu.com 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 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南极则没有这个条件,南极的候鸟只 能在附近作短距离的南北迁移,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可以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但却并 不往北飞行。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遥遥数万千米飞到北极来越冬,却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2.给文段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13.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乐园和故土”—句中“几乎..”—词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狗事》,完成 15—18 题(14 分) 狗 事 陈忠实 幼时爱狗成癖,书包中常装着狗崽,课堂上老师提问:“孔融为什么让梨?”狗崽就抢先 回答:“汪汪汪。呜!” 那时候庄稼人吃饭艰难,不养狗;那时的狗性情极温顺,瘦骨嶙峋,走起路也是顺墙 溜,轻手轻脚,不曾有过朗叫;撒尿也懒得抬腿;谦恭友好,谁叫跟谁走,不分贵贱,不看 身份,走了就把你当主人。怯怯地移近你,躬身依依伏卧,尾巴也夹得紧,眼睛偷偷给你送 媚色!很会拍马屁,伸出温吞吞的舌舔你手,像小媳妇一样温存。 后来长大成人知道了狗事原是与人事相通。且中国文化关于狗故事极多:狗尾续貂、 狗彘不如、鸡鸣狗盗、丧家之犬、狗里狗气、落水狗、狗腿子、狗男女……谁粘上狗名就没 了人品!如此,谁敢与狗套近乎?称兄道弟拉哥们关系?看来做狗确实很委屈。 沧海桑田,近年养狗却成时尚。狗事亦有了辉煌巨变。狗口大有赶超人口增长的势头。 狗族竞也繁衍得名目繁多,叫价令人咋舌?狗医院、狗商店、狗协会、狗东西繁不胜举,有 的竟迂得如同大款、巨星般阔了。走近村堡巷里,一头游狗大刺刺地迎头扑来,满脸的骄横, 脾气很火爆,开口就咆哮撒泼,没理可讲的。专拣热闹的十字街头撒尿,一条腿高扬着,大 有指点江山的雄姿。屎也绝不吃了,村里就少了唱歌般的呼响声。家家门户紧闭。敲门询问, 人未语,狗却叫得热烈!主人开门,那物儿暴跳如雷,更是凶恶,一条铁链绷得钢棍一般, 这已是普遍礼遇。邻居往来,门外高声呼叫:“有狗么?”这对往昔的“有人吗?”简直是讽 刺。人人自是很少往来,墙越垒越高,狗越来越多晚上睡觉还做恶梦。夜就成为犬吠的世界,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狗声起,万狗呼应!一时狗吠如潮;夜就失去了韵致,月亮也消了 清朗,而人却缩得更紧了。 狗事张扬起来了,是人的自我价值的贬值么?是人心隔得太远了么?既是无法沟通,就连 心扉也实实地关了!再牵条狗。看守着,他人不得入内。各自守着一方青天,春夏秋冬自是 冷暖不同本是融融的浩荡天地却让狗族割据成一块块囚牢!连狗自己也囚于牢中了,一条铁 链,一盆狗食一窝起居。也就无法跨出牢门一步了。 前日驱车到八里坪村,却极少见到狗,走近山民家门,山外人高呼:“有狗吗?”主人却 在另一山头答道:“没有哟!自己进去喝水!”推门而入,果然无狗。偶尔也碰到一条狗,但 却很礼貌,嗅嗅你便是了。然后调转头跑向灌木丛逮蝴蝶去了。山外人心果极妥贴于山野之 气,茂林之色,潺潺水声中感悟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存在。于是便朗语:情愿死在这里!又说
www.5156edu.com 回去将狗全打死,煮了,吃了,自己解放自己。这自是废话!世事如此,无狗怎成?这是需要 却亦是人自身的悲裒了。 15.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请指出文章的明线和暗线各是什么(各2字以内)(2分) 明线 暗线 16.在作者看来,过去的狗和近年的狗的性情是有区别的,请分别指出过去的狗和近 年的狗的性情各有什么特点。(4分) 过去的狗 近年的狗 17.文章的首尾各描绘了什么场景(各20字以内)?本文写作手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分) 场景 「□ 场景二: 特点 18.文章最后说“世事如此,无狗怎成?这是需要,却亦是人自身的悲哀了。”作者在这 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 作文(50分) 19.题目:路上 要求:以“路上”为题目,自定主题,自选文体(除诗歌外):600字以上: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地名、人名、校名等 内江市二00七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试卷 语文 加试卷 注意事项:加试卷4页,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上。 、(20分) 1.将下面句子组合成一个单句,不能漏掉主要信息,可以增删、改动个别词语
www.5156edu.com 回去将狗全打死,煮了,吃了,自己解放自己。这自是废话!世事如此,无狗怎成?这是需要, 却亦是人自身的悲哀了。 15.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请指出文章的明线和暗线各是什么(各 2 字以内)?(2 分) 明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作者看来,过去的狗和近年的狗的性情是有区别的,请分别指出过去的狗和近 年的狗的性情各有什么特点。(4 分) 过去的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的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的首尾各描绘了什么场景(各 20 字以内)?本文写作手法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 分) 场景一: 场景二: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最后说“世事如此,无狗怎成?这是需要,却亦是人自身的悲哀了。”作者在这 里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 分) 19.题目:路上 要求:以“路上”为题目,自定主题,自选文体(除诗歌外);600 字以上;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地名、人名、校名等。 内江市二 O O 七年初中毕业会考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试卷 语 文 加 试 卷 注意事项:加试卷 4 页,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试卷上。 一、(20 分) 1.将下面句子组合成一个单句,不能漏掉主要信息,可以增删、改动个别词语
www.5156edu.com (4分) 《独秀文存》为1926年简装本,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该书的论文集收录了作 者自1915年至1922年的60多篇论说文章。 2.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在横线上将结论性语句补充完整(4分) 据报道,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日在北京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4586 位企业经营者中,约95.8%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说法,不 同意的仅占3.7%。从这份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意识已经 3.认真研读下面的材料,将自己的研读成果按要求写在后面(8分) 材料一:黛玉道:“作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 菱笑道:“难怪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 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材料二:于丹当初在少年宫学过书法,老师告诉他们握笔要练习“凤眼法”,就是拇指 与食指挨得较近,拇指在下呈一平线,食指略弯,看起来像凤的眼睛。于丹一直觉得这样习 字很累,问启功先生(著名书法家)是否有别的办法。启先生说:“他那叫“凤眼法’吗?我看 叫‘鸡爪法’!你要是成天比划着那姿势,你还能写字吗?骑过自行车吧?你死死拧着车把 不是撞大树就是撞老头。都说王献之练字的时候,王羲之站在后边没能把他的笔抽出去,你 说他是让儿子练字呀还是练拳呀?” ①黛玉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是如何理解的?请用她原 话中的语句回答。(4分) ②两则材料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什么?4分) 4.古代汉语有一种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用法,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的“止”通“只”,下列文旬中属于这种用法的是()(4分) A.策之不以其道B.将军身被坚执锐 C.其一犬坐于前D.此皆良实 分 (一)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5-6题(10分) 秋思 张籍(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结合诗句理解,作者在什么情景下想起“作家书”的?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6.“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当时 的情景。(120字以内)(5分)
www.5156edu.com (4 分) 《独秀文存》为 1926 年简装本,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发行。该书的论文集收录了作 者自 1915 年至 1922 年的 60 多篇论说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在横线上将结论性语句补充完整(4 分) 据报道,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日在北京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 4586 位企业经营者中,约 95.8%认同“优秀企业家一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说法,不 同意的仅占 3.7%。从这份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意识已经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研读下面的材料,将自己的研读成果按要求写在后面(8 分) 材料一:黛玉道:“作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 菱笑道:“难怪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 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材料二:于丹当初在少年宫学过书法,老师告诉他们握笔要练习“凤眼法”,就是拇指 与食指挨得较近,拇指在下呈一平线,食指略弯,看起来像凤的眼睛。于丹一直觉得这样习 字很累,问启功先生(著名书法家)是否有别的办法。启先生说:“他那叫‘凤眼法’吗?我看 叫‘鸡爪法’!你要是成天比划着那姿势,你还能写字吗?骑过自行车吧?你死死拧着车把, 不是撞大树就是撞老头。都说王献之练字的时候,王羲之站在后边没能把他的笔抽出去,你 说他是让儿子练字呀还是练拳呀?” ①黛玉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是如何理解的?请用她原 话中的语句回答。(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则材料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汉语有一种借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用法,如“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的“止”通“只”,下列文旬中属于这种用法的是( )(4 分) A.策之不以其道 B.将军身被坚执锐 C.其一犬坐于前 D.此皆良实 二、(30 分) (一)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 5--6 题(10 分) 秋思 张籍(唐)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5.结合诗句理解,作者在什么情景下想起“作家书”的?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人临发又开封”是形象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展开想象,写一段文字,展现当时 的情景。(120 字以内)(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