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能为之用 信义著于四海 C此用武之国 D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 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乎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 (3)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4)总揽英雄 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 括。(4分) 参考答案9.(3分)D 10.(4分) (1)争强、争胜 (2)资助、给予 (3)兴旺富裕 (4)招致、罗致 11.(4分)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 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分)。(意思对即可) 茂名市 秋水《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辫牛马。于是焉,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 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 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
贤能为之用 信义著于四海 C 此用武之国 D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 宛、洛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 乎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⑴ 此诚不可与争锋 争锋: ⑵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资: ⑶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 ⑷ 总揽英雄 揽 11.诺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 括。(4 分) 参考答案 9.(3 分)D 10.(4 分) (1)争强、争胜 (2)资助、给予 (3)兴旺富裕 (4)招致、罗致 11.(4 分) 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 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 分); 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2 分)。(意思对即可) 茂名市 秋 水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 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 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
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百川灌河 (2)东面而视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轻伯夷之义者 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 1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2分) 参考答案11.(1)注入(2)面向;朝向(3)旋转;掉转(4) 认为…轻 12.(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13.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 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汕头市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分) (1)百川灌河 (2)东面而视 (3)河伯始旋其面目 (4)而轻伯夷之义者 12.翻译下面句子。(6 分) (1)(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译: ( 2)“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译: 13.这篇寓言的寓意是: (2 分 ) 参考答案 11.(1)注入 (2)面向;朝向 (3)旋转;掉转 (4) 认为……轻 12.(1)(河伯)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2)“知道很多,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13.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 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或: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天。 汕头市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 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 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参考答案 9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 才能。) 0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 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11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 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百色市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傚》,回答7-8题。(5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 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 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 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 分) 答: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答: 参考答案 9 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 才能。) 10 伯乐更重要。(1 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 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 分) 11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 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百色市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回答 7—8 题。(5 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 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 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 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 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3分) (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回答9-13题。(1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淯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可爱者甚蕃蕃 ②不蔓不枝蔓 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译文: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2分) 答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 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3 分) 答: 。 (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回答 9—13 题。(13 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词语。(2 分)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不蔓不枝 蔓: 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11.翻译下列句子。(4 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2 分) 答:
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 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 由。(3分) 答 参考答案 (一)7、B8、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 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 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 (二)9、①多②长枝蔓10、C11、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 不能贴近去玩弄啊。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12、以“菊 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 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13、开放性试题,言 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 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 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贵港市 试题及答案【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 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优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 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
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 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 由。(3 分) 答: 。 参考答案 (一)7、B 8、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 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 分)同时点明了战 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 分) (二)9、①多 ②长枝蔓 10、C 11、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 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 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 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13、开放性试题,言 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 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 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贵港市 试题及答案【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 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 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 乙】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