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 21、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参考答案17、(2分)(1)通“避”,躲避。(1分)(2)眼泪。(1分) 18、(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 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2分) 19、(4分)①国亡不能據,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透其死而二其心乎! (2分)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 20、(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21、(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 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2分) 北京市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徐 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
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 分) 21、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 分) 参考答案 17、(2 分)(1)通“避”,躲避。(1 分) (2)眼泪。(1 分) 18、(4 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 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 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 (2 分) 19、(4 分)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2 分) 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 分) 20、(1 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21、(4 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 得出结论。(2 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2 分) 北京市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 10-13 题。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良田无论 B.绝境问津 C.问讯间隔 D.交通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2)欣然规往 要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才通人 翻译: (2)便扶向路 翻译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答 参考答案10答案:D 11答案:(1)邀请(2)计划;打算 12.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 (2)就顺原路回去。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 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 要向 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孝感市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 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 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 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 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
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 (1)便要还家 要: (2)欣然规往 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 (1)才通人 翻译: (2)便扶向路 翻译: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 分) 答: 参考答案 10 答案:D 11 答案:(1)邀请 (2)计划;打算 12.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 (2)就顺原路回去。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 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 要向 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孝感市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 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 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 不吝情去留。环堵萧我,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此。常著文音 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
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2分) 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 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越等方面)。(3分) 参考答案7、A 8、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 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宁德市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 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 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 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 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溥幼嗜学(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这官欤?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C、期在必醉(期望)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8、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下面句子的意思表达出来。(2 分)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2 分) 10、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以小传的形式,向你的家人或同 学简要介绍五柳先生(含生活状况、性格特点、志向情趣等方面)。(3 分) 参考答案 7、A 8、不忧心忡忡于贫贱,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9、希望人类社会返璞归真,人们过上淳朴无争、怡然自乐的生活 10、五柳先生因住宅旁有五棵柳树而得号为“五柳”。他家境贫寒,不慕名 利,安贫乐道,为人闲静少语,一生喜欢读书和喝酒,常写文章自娱自乐。 宁德市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 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 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 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 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 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余因得遍观群书 21、比较[甲][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分) 22、读了[甲][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分) 参考答案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20、余/因得/遍观群书。 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福州市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 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 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⑧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 分) 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 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你有什么收获。(3 分) 参考答案 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20、余/因得/遍观群书。 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福州市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 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 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
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2本文第⑧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 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1)丰富想像: (2)仔细观察: 13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4 分) 参考答12(1)丰富想像的语句如:①以丛草为林②以虫蚁为兽⑧以土砾 凸者为丘,凹者为壑(2)仔细观察的语句如:①见二虫斗草间②舌一吐而二 虫尽为所吞每空2分,共4分。1观蚊如鹤神游草丛(花台)鞭驱虾 蟆(观虫斗,驱虾蟆)每空2分,共4分。(概括合理均可) 兰州市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 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 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 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 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下弼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p A以弱为强者 B曹操比于袁绍
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⒓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 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 分) ⑴ 丰 富 想 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仔 细 观 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⒔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4 分)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⒓⑴丰富想像的语句如:①以丛草为林 ②以虫蚁为兽 ③ 以 土 砾 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⑵仔细观察的语句如:①见二虫斗草间 ②舌一吐而二 虫尽为所吞 每空 2 分,共 4 分。 ⒔观蚊如鹤 神游草丛(花台) 鞭驱虾 蟆(观虫斗,驱虾蟆) 每空 2 分,共 4 分。(概括合理均可) 兰州市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 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 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 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 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9-下弼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p A 以弱为强者 B 曹操比于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