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秦汉的经学 经学的繁荣 谶纬的出现 、董仲舒和郑玄
第九讲 秦 汉 的 经 学 一、经学的繁荣 二、谶纬的出现 三、董仲舒和郑玄
经学的繁荣 经典的复出 秦焚书后,奉常府仍有倫家经典。项羽火烧咸阳,这 批经典也被烧毁。在《挟书律》威慑下,民间的儒家经典 大量失传。 汉惠帝废《挟书律》后,備家经典逐渐出现。 1.老僑口授。弟子用当时通行的文字记录下来,是为今 文经。 2.发自壁中。鲁共王刘馀坏孔子旧宅,于壁中发现儒家 经典,皆用先秦古文写成,是为古文经。 3.得自民间。河间王刘德从民间搜集到大量先秦古书, 其中多是儒家经典。 汉備奉孔子为圣人,尊《诗》《书》《易》《礼》 《春秋》为经典。以阐释五经的方式,发展儒家学说。 建元五年,武帝设五经博士,经学成为官方学术
一、经学的繁荣 经典的复出 秦焚书后,奉常府仍有儒家经典。项羽火烧咸阳,这 批经典也被烧毁。在《挟书律》威慑下,民间的儒家经典 大量失传。 汉惠帝废《挟书律》后,儒家经典逐渐出现。 1. 老儒口授。弟子用当时通行的文字记录下来,是为今 文经。 2. 发自壁中。鲁共王刘馀坏孔子旧宅,于壁中发现儒家 经典,皆用先秦古文写成,是为古文经。 3. 得自民间。河间王刘德从民间搜集到大量先秦古书, 其中多是儒家经典。 汉儒奉孔子为圣人,尊《诗》《书》《易》《礼》 《春秋》为经典。以阐释五经的方式,发展儒家学说。 建元五年,武帝设五经博士,经学成为官方学术
经学的繁荣 源十流 仲尼作经,本一而已,古今文不同,而皆自 谓真本经。古今先师,义一而已,异家别说 荀悦《申鉴时事》不同…文有磨灭,言有楚夏,出有先后。 或学者先意有所借定,后进相放,弥以滋蔓。 故一源十流,天水违行,而讼者纷如也。 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汉兴,诸儒颇修艺 《后汉书郑玄传论》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 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 数家,家有数说
一、经学的繁荣 一源十流 荀悦《申鉴·时事》 仲尼作经,本一而已,古今文不同,而皆自 谓真本经。古今先师,义一而已,异家别说 不同……文有磨灭,言有楚夏,出有先后。 或学者先意有所借定,后进相放,弥以滋蔓。 故一源十流,天水违行,而讼者纷如也。 《后汉书·郑玄传论》 自秦焚六经,圣文埃灭。汉兴,诸儒颇修艺 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 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 数家,家有数说
经学的繁荣 门派林立 鲁诗申培公 齐诗 齐诗有翼、匡、师、伏氏之学 诗 齐诗辕固生 鲁诗 鲁诗有韦、张、唐、褚、许氏之学 韩诗韩婴 韩诗 韩诗有王、食、长孙氏之学 欧阳氏 欧阳有平、陈氏之学 书5 伏生 大夏侯氏 大夏侯有孔、许氏之学 小夏侯氏 小夏侯有郑、张、秦、假、李氏之学 礼高堂生 大戴礼 大戴有徐氏之学 小戴礼 小戴有桥、杨氏之学 施氏 施家有张、彭氏之学 易田 孟氏 孟氏有翟、白氏之学 梁丘氏 梁丘有士孙、邓、衡氏之学 京氏 春秋 齐鲁胡母生 颜氏 颜家有冷、任氏之学,复有莞、冥氏之学 赵董仲舒 严氏 严氏有公孙、东门氏之学
一、经学的繁荣 门派林立 齐诗有翼、匡、师、伏氏之学 鲁诗有韦、张、唐、褚、许氏之学 韩诗有王、食、长孙氏之学 欧阳有平、陈氏之学 大夏侯有孔、许氏之学 小夏侯有郑、张、秦、假、李氏之学 大戴有徐氏之学 小戴有桥、杨氏之学 施家有 张、彭氏之学 孟氏有翟、白氏之学 梁丘有士孙、邓、衡氏之学 颜家有冷、任氏之学,复有筦、冥氏之学 严氏有公孙、东门氏之学
经学的繁荣 师法、家法 师法 《公羊》学者嬴公“守学不失师法”,《尚书》学者张无故 “守小夏侯说文”,《尚书》学者吴良“学通师法” 家法 东汉十四博士“各以家法教授”,察举制规定“诸生试家法” 《鲁诗》学者王式谓弟子曰:“闻之于师具是矣,自润色之” 《尚书》学者秦恭“增师法至百万言” 师法、家法不 可违背,但可 桓荣将《欧阳尚书》章句由四十万言减为二十三万言。其子 润饰、增删桓郁又减为十二万言 樊鯈认为《公羊严氏》章句繁辞太多,“删定”之,称“樊 侯学”;张霸认为“犹多繁辞,乃减定为二十万言
一、经学的繁荣 师法、家法 师法 《公羊》学者嬴公“守学不失师法” ,《尚书》学者张无故 “守小夏侯说文” ,《尚书》学者吴良“学通师法” 家法 东汉十四博士“各以家法教授”,察举制规定“诸生试家法” 师法、家法不 可违背,但可 润饰、增删 《鲁诗》学者王式谓弟子曰:“闻之于师具是矣,自润色之” 《尚书》学者秦恭“增师法至百万言” 桓荣将《欧阳尚书》章句由四十万言减为二十三万言。其子 桓郁又减为十二万言 樊鯈认为《公羊严氏》章句繁辞太多,“删定”之,称“樊 侯学”;张霸认为“犹多繁辞,乃减定为二十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