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教学目标 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明白时代的发展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与共 建的道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定筛选目标,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 方式筛选信息,提高依据目标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设定并围绕目标快速、准确筛选信息。 教学难点 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方式筛选信息,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激趣 由电影《阿凡达》导入。(有条件的可播放电影片段,或者由老师、同学概述电 影主要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拥有了高科技的地球人最终却败给了原始的土著纳威人? 与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相比,地球人最缺乏的是什么?由此得出结论一一社会 人类要和谐健康发展,既离不开科技的发达,也离不开精神、道德的提升。进而 导入本课 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二、走近作者 杨叔子: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 教育家。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约30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 教授 他倡导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绿色教育”,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 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 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文讲座两百余场,吸引了近二十万 人次的听众。 、解读题目 (一)“和而不同”的本义 1.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释义: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3.解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 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 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 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 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 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二)“和而不同”在文章中具体所指:
科学人文 和而不同 教学目标 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明白时代的发展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通与共 建的道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设定筛选目标,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 方式筛选信息,提高依据目标快速筛选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领会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2.设定并围绕目标快速、准确筛选信息。 教学难点 通过把握课文中心句、重点句的方式筛选信息,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方法 导读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由电影《阿凡达》导入。(有条件的可播放电影片段,或者由老师、同学概述电 影主要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拥有了高科技的地球人最终却败给了原始的土著纳威人? 与潘多拉星球的土著人相比,地球人最缺乏的是什么?由此得出结论——社会、 人类要和谐健康发展,既离不开科技的发达,也离不开精神、道德的提升。进而 导入本课——“科学人文,和而不同”。 二、走近作者 杨叔子:1933 年 9 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 教育家。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约 30 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 教授。 他倡导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绿色教育”,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 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 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文讲座两百余场,吸引了近二十万 人次的听众。 三、解读题目 (一)“和而不同”的本义: 1.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释义: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3.解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 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从不愿人云亦云, 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求原则,与别 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几乎在所有的问题上, 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 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二)“和而不同”在文章中具体所指:
“和”:共生互动、相同互通、和而创新 “不同”:相异互补 四、导读设疑,筛选信息 教师导读设疑,学生浏览课文,围绕阅读目标,通过抓文章的重点句子筛选信息, 弄清以下问题 )科学与人文追求的目标有何不同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 善 (二)科学与人文为何共生,如何共生?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显然,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 需要求善导向。 人文是求善,但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显然,人文需要 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三)科学与人文在哪些方面是相同互通的? 科学与人文……都是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探索与 揭示客观实际规律的 (四)“科学人文,和而不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科学毕竟是科学,人文毕竟是人文,既彼此密切相关,又相互明显区别,即“和 而不同 (五)科学人文互动互补有什么益处? 第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 第二,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 第三,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第四,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个人同外界的关系 (六)科学与人文是怎样交融、合一的? 没看到人文,丢失了人,就丢失根本,就丢失一切,当然也丢失科技 人文有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精髓;科学有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 (七)提高人文素养对科技工作者有何作用? 第一,陶冶与纯洁思想感情,升华精神境界,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 此曰“钟情于爱国”,这就是大德;第二,活跃与完善思维能力,开启人作为万 物之灵的人的固有灵性,发挥人类进化五百万年来所形成的巨大潜力,此曰“极 利于创新”。 五、结合实例,把握精神 教师引导启发,师生互动,结合现实与历史,正反举例,理解科学与人文如鸟之 两翼,车之双轮。 (一)关于“人文” 1.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的时候,有记者问获奖者:“您 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一个白发苍苍的学者沉 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 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等等 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做人的教育。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各领域的专业工 作者、各行各业的人才
“和”:共生互动、相同互通、和而创新 “不同”:相异互补 四、导读设疑,筛选信息 教师导读设疑,学生浏览课文,围绕阅读目标,通过抓文章的重点句子筛选信息, 弄清以下问题: (一)科学与人文追求的目标有何不同?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 善。 (二)科学与人文为何共生,如何共生?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显然,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 需要求善导向。 人文是求善,但人文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显然,人文需要 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三)科学与人文在哪些方面是相同互通的? 科学与人文……都是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实际的本质,探索与 揭示客观实际规律的。 (四)“科学人文,和而不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科学毕竟是科学,人文毕竟是人文,既彼此密切相关,又相互明显区别,即“和 而不同”。 (五)科学人文互动互补有什么益处? 第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追求。 第二,有利于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 第三,有利于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第四,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五,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个人同外界的关系。 (六)科学与人文是怎样交融、合一的? 没看到人文,丢失了人,就丢失根本,就丢失一切,当然也丢失科技。 人文有科学的基础与科学精髓;科学有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 (七)提高人文素养对科技工作者有何作用? 第一,陶冶与纯洁思想感情,升华精神境界,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高度责任感, 此曰“钟情于爱国”,这就是大德;第二,活跃与完善思维能力,开启人作为万 物之灵的人的固有灵性,发挥人类进化五百万年来所形成的巨大潜力,此曰“极 利于创新”。 五、结合实例,把握精神 教师引导启发,师生互动,结合现实与历史,正反举例,理解科学与人文如鸟之 两翼,车之双轮。 (一)关于“人文” 1.1988 年,当 75 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的时候,有记者问获奖者:“您 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一个白发苍苍的学者沉 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 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等等。 ——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做人的教育。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各领域的专业工 作者、各行各业的人才
2.回顾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一文中的观点:人生境界的高低取决于人的觉 解程度即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 与理解 明确:这种“觉解”正来源于人所接受的人文教育。 关于“科学需要人文导向 列举事实 计算机技术:运算速度已可高达每秒万亿次以上,计算机应用的触角几乎深入到 各领域,全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网上黑客、黄祸、病毒横行。 生物技术:严重影响生物界的发展,乃至改变人的本身。 作战武器:极精确极强大,乃至可以毁灭一个地区,甚至世界。 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可以带来福也可以带来祸。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髙科技及其 成果而又丧失人性,这个世界将何以堪!高级人才如果没有非凡的灵性,没有高 尚的人性,后果如何,难以设想。 )关于“人文需要科学奠基” 故事:苏东坡乱改菊花诗 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被管家引到书房用茶。见书桌上有王安石未完的《咏菊》 诗稿,苏东坡便拿起来念了一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 东坡笑这两句诗是乱道,他认为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 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行秋令也。那金风 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的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 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亼。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吹落黄花满地金 岂不错误了?苏东坡兴之所发,不能自已,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两句:“秋花不 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不久,苏东坡被王安石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转眼秋至,一日天气晴朗,苏东坡 突然想起:“定惠院长曾送我菊花数种,栽于后园。今日何不去赏玩一番?”走 到菊花架下,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惊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响无语。 心想:“我只道老太师写错了,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老丞相贬我至黄州 原来是让我看看菊花!当初被贬,还以为是王丞相公报私仇。谁知他倒不错,是 我错了。今后我一定谦虚谨慎,不再轻易笑话别人。唉,真是不经一事,不长 智啊!” 后来,苏东坡为乱改菊花诗的事,专程到京,向王安石“负荆请罪”,认错道歉 (四)关于“科学与人文相同互通” 艺术与科学相通的例子: 欧几里得的“黄金分割”理论在艺术中的运用:黄金分割是奠定西方美学与艺术 根基的重要观念,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到“维特鲁威人”,处处可见黄金分 割理论的运用。 几何学在绘画中的运用:很多艺术家透过数学的几何形变进行艺术创作 (五)关于科学与人文“相异互补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脑主要同逻辑思维直接有关,而右脑主要同形象思维、直 觉、顿悟、灵感有关,而且右脑的记忆量是左脑的百万倍以上。爱因斯坦以他切 身的体验深刻指出: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他又指出,物理给我以 知识,艺术给我以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彭加 勒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原始性创造,包括突破性的发
2.回顾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一文中的观点:人生境界的高低取决于人的觉 解程度即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 与理解。 明确:这种“觉解”正来源于人所接受的人文教育。 (二)关于“科学需要人文导向” 列举事实: 计算机技术:运算速度已可高达每秒万亿次以上,计算机应用的触角几乎深入到 各领域,全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网上黑客、黄祸、病毒横行。 生物技术:严重影响生物界的发展,乃至改变人的本身。 作战武器:极精确极强大,乃至可以毁灭一个地区,甚至世界。 ——科学研究及其成果可以带来福也可以带来祸。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高科技及其 成果而又丧失人性,这个世界将何以堪!高级人才如果没有非凡的灵性,没有高 尚的人性,后果如何,难以设想。 (三)关于“人文需要科学奠基” 故事:苏东坡乱改菊花诗 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被管家引到书房用茶。见书桌上有王安石未完的《咏菊》 诗稿,苏东坡便拿起来念了一遍:“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 东坡笑这两句诗是乱道,他认为一年四季,风各有名: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 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这诗首句说西风,西方属金,金风行秋令也。那金风 一起,梧叶飘黄,群芳零落。第二句说的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 敢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吹落黄花满地金” 岂不错误了?苏东坡兴之所发,不能自已,举笔舐墨,依韵续诗两句:“秋花不 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不久,苏东坡被王安石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转眼秋至,一日天气晴朗,苏东坡 突然想起:“定惠院长曾送我菊花数种,栽于后园。今日何不去赏玩一番?”走 到菊花架下,只见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惊得苏东坡目瞪口呆,半响无语。 心想:“我只道老太师写错了,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老丞相贬我至黄州, 原来是让我看看菊花!当初被贬,还以为是王丞相公报私仇。谁知他倒不错,是 我错了。今后我一定谦虚谨慎,不再轻易笑话别人。唉,真是不经一事,不长一 智啊!” 后来,苏东坡为乱改菊花诗的事,专程到京,向王安石“负荆请罪”,认错道歉。 (四)关于“科学与人文相同互通” 艺术与科学相通的例子: 欧几里得的“黄金分割”理论在艺术中的运用:黄金分割是奠定西方美学与艺术 根基的重要观念,从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到“维特鲁威人”,处处可见黄金分 割理论的运用。 几何学在绘画中的运用:很多艺术家透过数学的几何形变进行艺术创作。 (五)关于科学与人文“相异互补”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脑主要同逻辑思维直接有关,而右脑主要同形象思维、直 觉、顿悟、灵感有关,而且右脑的记忆量是左脑的百万倍以上。爱因斯坦以他切 身的体验深刻指出: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他又指出,物理给我以 知识,艺术给我以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彭加 勒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原始性创造,包括突破性的发
现与发明,都依赖于直觉,都依赖于右脑。而右脑的思维主要同文学艺术活动有 关,即同人文思维有关。 (六)怎么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 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受人奴役”? 个民族丢失了自己的人文文化,这个民族实质上就消亡了,就是“不打自垮” 国家强弱取决于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与民族凝聚力,关键是民 族凝聚力,此即对人文文化的认同。社会的进步退步,取决于科学技术、物质文 明与人文文化、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没有先进的人文文化、高度的精神文明, 而只有发达的科学技术、高度的物质文明,这是人类最严重的危险,乃至是毁灭 之灾 六、联系实际,掌握方法 师生讨论,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举例 1.每学期读1—2本教育理论或文史哲类书籍,每学期欣赏1场音乐会或1出传 统戏剧,每位教师应发展1项业余爱好……这些具体的数字目标,已经成为上海 市育才中学每个教师提升人文素养的自觉追求。 2.经典诵读活动 途径: 1.掌握人文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 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一大量、广泛阅读相关书籍。 2.遵循人文精神。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 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 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 原则。 七、布置作业 想象作文一一我的2046 假如人文精神丢失,2046年会是怎样的景象… 八.教学资料 1作者简介 杨叔子,男,1933年9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十五大与 十六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 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博士后流动站评议组成员, 国家科技奖励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 髙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湖 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 长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 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约30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 献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称 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把机械工程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紧密结合,致力于 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交叉的研究与
现与发明,都依赖于直觉,都依赖于右脑。而右脑的思维主要同文学艺术活动有 关,即同人文思维有关。 (六)怎么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 会异化,不打自垮,甘愿受人奴役”? 一个民族丢失了自己的人文文化,这个民族实质上就消亡了,就是“不打自垮”。 国家强弱取决于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与民族凝聚力,关键是民 族凝聚力,此即对人文文化的认同。社会的进步退步,取决于科学技术、物质文 明与人文文化、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没有先进的人文文化、高度的精神文明, 而只有发达的科学技术、高度的物质文明,这是人类最严重的危险,乃至是毁灭 之灾。 六、联系实际,掌握方法 师生讨论,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举例: 1.每学期读 1—2 本教育理论或文史哲类书籍,每学期欣赏 1 场音乐会或 1 出传 统戏剧,每位教师应发展 1 项业余爱好……这些具体的数字目标,已经成为上海 市育才中学每个教师提升人文素养的自觉追求。 2.经典诵读活动 途径: 1.掌握人文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 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大量、广泛阅读相关书籍。 2.遵循人文精神。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 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 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 原则。 七、布置作业 想象作文——我的 2046 假如人文精神丢失,2046 年会是怎样的景象…… 八.教学资料 1 作者简介 杨叔子,男,1933 年 9 月生于江西省湖口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十五大与 十六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 学部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博士后流动站评议组成员, 国家科技奖励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 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 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湖 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 长。 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 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 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约 30 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 献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称 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把机械工程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紧密结合,致力于 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交叉的研究与
教学,特别是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 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 省部级科技奖20项,专利5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教 材12种,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图书重要奖励13项。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 百余人获博士学位,博士后已有10余人出站 他倡导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 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 文讲座两百余场,吸引了近二十万人次的听众。由他任编委会主任、汇集国内高 校人文讲座精品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一书,已发行数十万册。发表有关教 育方面的论文50余篇 2杨叔子语录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民族主要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基因概念,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不是一个真 正的民族,而是一个种族。 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国家重于家庭,家庭重于个人。爱国首先是爱民。人 的一生,应是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培根有句话,“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我不赞成这句话,有知识不一定有力量, 只有知识的人那只是个书呆子,要说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这是正确的。 中国人应该读什么书呢?我认为就是两本,一本《论语》,一本《老子》。一般 人做不到这一点。作为中国高级人才的博士生,应该了解这两本书,知道“君子 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你在学术上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过我,你就不是一名好学生;如果你不能对我 所讲的问题和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对我的研究不能有所创新的话,也不是 名好学生;如果你做的工作,我一眼能看到底,我想你做的这个工作也就没多大 价值 3相关概念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 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 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 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 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 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 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 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一一艺术的意蕴》,陈旭 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 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 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 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 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 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 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
教学,特别是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 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 省部级科技奖 20 项,专利 5 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500 余篇,出版专著教 材 12 种,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图书重要奖励 13 项。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 百余人获博士学位,博士后已有 10 余人出站。 他倡导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 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 文讲座两百余场,吸引了近二十万人次的听众。由他任编委会主任、汇集国内高 校人文讲座精品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一书,已发行数十万册。发表有关教 育方面的论文 50 余篇。 2 杨叔子语录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民族主要是一个文化概念而非基因概念,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不是一个真 正的民族,而是一个种族。 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国家重于家庭,家庭重于个人。爱国首先是爱民。人 的一生,应是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培根有句话,“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我不赞成这句话,有知识不一定有力量, 只有知识的人那只是个书呆子,要说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这是正确的。 中国人应该读什么书呢?我认为就是两本,一本《论语》,一本《老子》。一般 人做不到这一点。作为中国高级人才的博士生,应该了解这两本书,知道“君子 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你在学术上的某些方面不能超过我,你就不是一名好学生;如果你不能对我 所讲的问题和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对我的研究不能有所创新的话,也不是一 名好学生;如果你做的工作,我一眼能看到底,我想你做的这个工作也就没多大 价值。 3 相关概念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 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 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 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 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 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 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 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21 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艺术的意蕴》,陈旭 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 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 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 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 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 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 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